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25章 面对金钱

重返1977 第325章 面对金钱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还别说,隔了两天,那俩建筑工人真信守承诺,把他们的同事给领来了两个。

而且主动充当了“托儿”的角色,帮着游说,使洪衍武很顺利地买下了四大五小九个指标。

交易完成,大概是早商量好的,那两个“托儿”,有一个主动要请客,带那卖指标的俩同事去吃饭了。

剩下的一个则推说要去找厕所,借故留了下来。

说真的,这一切都是他们自觉完成的。

俩人配合得颇有默契,演戏虽略有生涩,但也算过关,比他们第一次交易时,呈现的不安和紧张来看,已经俨然一副老手的样子。

为此,洪衍武颇感惊讶,觉着“金钱”还真有一种能使人迅速“进步”的额外效果。

可没想到,他这还是小看了人家呢。

等他按照数目把钱交给对方时,这个留下来的“托儿”欢喜是欢喜,可居然壮着胆量,脸红着问他,下次再来,能不能价格再给高点?

嘿!洪衍武这下算是彻底相信“钱能通神”这句话了。

眼前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俩个原本耿直的建筑工人,才不过隔了两天就大变样了。就跟打通了脑神经里的任督二脉似的,不但会表演了,还学会侃价儿了。

这要有谁敢说不是金钱的效果,而是脑白金。他一定喷谁一脸盐汽水。

不过坦白而言,对这个提价的要求,他也完全可以加以拒绝。因为他是唯一的指标收购方。

但他转念一想,不但挺理解对方的心情,而且觉得实在没必要为这几个小钱儿打击对方的积极性。因此还是和对方达成的新价钱,说好今后大件儿指标一百,小件儿指标五十。

结果没想到,过了两天,当这两个工人第三次来找他的时候。他们的“进步”简直可以用“超乎想象”这个词儿来形容了。

这一次,他们没带任何人来,居然是把其他人的指标,都弄到自己手里来倒卖了。

他们一共卖给了他二十五张的大件儿指标,和二十一张小件儿指标。仅凭数量就可以推断,剩下那四个人身上的潜在利润,应该让都他们都给掏光了。

当做完这“最后”一笔生意,那两个建筑工人欢天喜地拿着三千多块的钞票离去时。“糖心儿”和“刺儿梅”也不由一阵欢喜雀跃。

“一个说,傻冒儿竟然变聪明了,居然学会从别人身上榨油水了。真的,他们胆儿也够大的,肯定借了不少钱来收指标。还真是小看了他们……”

另一个说,“别看他们手里没指标了。可我觉得他们还会来,一旦沾了腥儿,很难不犯馋。他们有便利条件,一旦知道有谁回国,就是不认识,也会变着法儿地找上门去……”

听了这些话,洪衍武不知为何,很有些不是滋味。

确实,她们的话都对。

这两个建筑工人算是“自学成才”,不但敢于冒险,还会给别人挖坑了。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确实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变化。

洪衍武十分确信,从今往后,他们在经济水平上,一定超出周围的人许多。但他们到底得到的多,还是失去得多,却是一道难以计算的数学题了。

有了这么容易来钱的道儿,他们还会安心做那份儿苦哈哈的本职工作吗?

他们还会把心思放在家人身上吗?又会不会自我膨胀,拿这些钱去胡吃海塞,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呢?

如果他们的同事,知道这两个人从自己身上获利,还会把他们当朋友吗?

如果他们有朝一日因此丢掉了工作,甚至身陷囹圄,他们又会不会咒骂他,把他当成引诱他们走向堕落的罪魁祸首呢?

这谁都说不准!

或许所谓魔鬼,本身也是无辜的。一切恶果都是人类自身私欲泛滥使然。

谁也没办法,这,也是人性!这,就是一个金钱时代开启的必然!

就在洪衍武完成了这桩“甜买卖”的同时,这几天“糖心儿”和“刺儿梅”也没闲着。她们俩又弄到了一大四小五个指标。

而更惊人的,还是他们这伙人从“服务部”淘换出的东西。

不光他们各自出面,“刺儿梅”和洪衍武各自还叫来了麾下模样体面些的玩儿闹帮忙。

仅一个星期,就弄到了五台彩电,七台黑白电视,十六个“砖头”录放机,四部相机。

当然,资金耗费同样巨大,花了得有一万多块。

不过,虽然“刺儿梅”只能掏出一千块来,可好在“糖心儿”底儿厚,还有洪衍武给托底。倒也并不为难。

至于存放东西的地方,其实是“小百子”帮着找的。

倒票的这段日子,这小子跟天桥剧场里管杂物的电工头儿混成了朋友。

据他说,那电工头儿愿意在堆放电料杂物的一排小平房里收拾出来一间,专门供他们使用。大概十五平米,离后门也近。只是怎么回谢人家,他心里没底,还得洪衍武批示。

洪衍武一琢磨,这事儿挺合适。真成了,钥匙给“小百子”拿着正好。反正他天天在这儿倒票,家又住附近,什么时候找他都方便。何况能时常照应着,也丢不了货。

于是,他就让“小百子”回去问问,看电工头儿缺电器不缺。

这样一碰即合,最后他们以六百块的价钱,把那台索尼十四寸黑白电视卖给了电工头儿。是又赚钱,又解决了问题,一举两得。

可就这,那电工头儿事后还感激不尽呢。他算懂行的人,自然明白那台电视的好处。

这位声称,那电视一搬回家去,整条胡同都轰动了。邻居和家里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大,这么清楚的电视。让他饱受恭维和夸奖,是大大的露脸。

所以他事后还专门请“小百子”搓了一顿,感谢他撮合了这桩美事儿。

由此便可知道,这批货要想出手,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反正这么说吧,卖货比买货痛快。没怎么费劲,资金进出就走上了良性轨道。

还是洪衍武卖海参的招儿。找个条件好点的旅店,只要用电视机的包装箱一顶门,就不愁没人找上门儿来问价儿的。

尽管洪衍武一方要求必须给现金,可那些出门在外的采购员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办法,即使手里钱不够也能通过关系凑上。这样很快能放出货去。

而且这些人不但要“砖头”录放机,黑白电视机。对彩电简直眼红到家,出两千块都不带含糊的。

最顺当的一天,“糖心儿”和“刺儿梅”用假介绍信一共租下了五间不同旅店的客房,这也就意味着当天卖出了五台电视。

有一个人甚至还嫌一台彩电不够呢,非想跟她们多买两台。就这份儿财大气粗,把“刺儿梅”都给吓住了。

后来“糖心儿”一套话,才知道这家伙是东北一家大型机械厂的采购科长。他除了自用,还惦记着用这玩意孝敬工厂书记,想捞个副厂长干干呢。

不过记住了洪衍武的话,“糖心儿”还是没答应他。这倒让“刺儿梅”很有点惋惜。

总之是方方面面,一切井然有序,大有斩获。志是有些或许伤感情的问题,恰恰是在最好的时候出现的。

比如说,像这些新型电器,对“糖心儿”和“刺儿梅”同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她们都有心想弄回去一台彩电,自己先过过瘾。反正事实充分证明,即使看过,那些想买的人也不嫌弃。

可洪衍武却不愿意这样。为这个,他专门儿和“糖心儿”商量过一次。

他的意思是东西好是好,可放在他们这样的人家里就会出事儿。别人要问哪儿来的,多少钱,怎么圆得过去呢?

何况这么美的差事,利润丰厚的关键就是因为别人不知道。

现在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地主”大概也没把他们的生意当回事。可“刺儿梅”真要弄回去台电视,谁还看不出这里面多大的利呀?弄不好就是横生是非。

倒不能说,保不住这个金饭碗,但至少也得分出去不少。何苦呢?

所以照他的看法,“糖心儿”和“刺儿梅”暂时弄个录音机过过耳瘾就行了。剩下的这些,等到许多人家里能看见了,才好放心享受。

“糖心儿”可是个精明人,这道理一听就懂。何况洪衍武又给她腕子上戴了块儿刚从服务部买的“欧米茄”坤表。即使有点小失望,也给扔沼蛙河里去了。

于是她想了想,便欣然点头,并且私下里去找“刺儿梅”沟通去了。

出乎意料的是,“刺儿梅”竟也很好说话。

或许是年长的原因,扑腾得时间够长,她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尤为深刻。不但很通情理地认可了洪衍武的道理。而且还主动谈起了分钱的事儿。

当初说的是五五分。她倒不是嫌少,而是嫌多。她是觉着大部分事儿都是“糖心儿”和“洪衍武”解决的,按这么来,根本不合理。

而她真正的意思,是自己出的本钱少,又是“糖心儿”想着她,才能掺乎进来的。很承情也很知足。既不想欠他们太多,也不想以后闹得大家都心里不平衡。

她认为拿三成就行,而且这事儿内情,她也不会都告诉“小地主”。其余的,可就是“糖心儿”和洪衍武他们俩自己的事儿了。

对这件事儿,洪衍武很意外也很欣慰,就跟“糖心儿”说,“人跟人的关系有时候就象数学题,真得画等号才能更好地维持下去。‘刺儿梅’既然能这么想,这就是她的福气,你们在一起也会更长远,更舒服,对谁都是好事……”

没想到“糖心儿”马上就一连串地追问,“咱们俩也要这样吗?怎么才能划上等号?你要拿多少才能平衡?”

洪衍武这下立马懵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忘了“糖心儿”不但是个女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女朋友。

他还能怎么样呢?只能镚子儿不要,说这笔钱都交给“糖心儿”管。攒钱等着结婚呗。

还别说,他这句话还真算没答错。

因为“糖心儿”很快就满带微笑,把一块儿“劳力士”男表戴在了他的手上。

嘴里还埋怨呢,“以后少臭显,就跟你什么事儿都知道似的。告诉你,你的表可比我的贵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