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43章 农家饭

重返1977 第343章 农家饭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等到安太阳回来,饭食基本已经被摆上桌了。和狗滚到了菜地里的洪钧,也被洪衍武给提拉了回来。

还真别说,这紧手忙脚临时准备的一顿饭食,虽然简单,却还挺合大家的胃口。

先说那盆爆腌老洋瓜。

老洋瓜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粗细介于西葫芦和黄瓜之间,白皮白瓤,皮厚籽硬,没有任何味道,最大特点是便宜好存放。是这个年代京郊农民的主打菜。

爆腌,则是京城百姓很常见的一种吃法。

说白了,就是临吃之前抓把大粒儿盐对新鲜瓜果蔬菜突击性的腌制。蔫了的,走了水的,都不行,那只能腌咸菜!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有咸味也不损食物原本的鲜嫩,用当今时髦说法就是“保留了食物原生态”。

这一盆老洋瓜是允泰家地里自产的,卖相上就很不错,夹杂着星点红辣椒和青蒜,颇能引人食欲。

而它的吸引力,主要就体现在了洪衍武的身上。

因为这东西虽然眼下繁盛得要命,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在进入九十年代,渐渐就会绝迹。

虽然洪衍武小时候,简直把老洋瓜都快吃伤了,但对今日的他来说,那无异于是分隔了好几十年“老朋友”,是绝对的“咱哥儿俩好久没见了”。

于是等到上桌吃饭的时候,他就光招呼这玩意了,咬得“嚓嚓”地响,直说脆生,好吃。

不但引得人人捂着嘴儿乐他,就连他亲妈都感到奇怪。

“这孩子,小时候没见怎么爱吃啊,怎么现在倒成了个‘老洋瓜脑袋’?”

和洪衍武不同,上岁数的人更得意安大妮儿的稠粥。

那是大柴锅熬的,棒渣儿很粗,很有嚼头。里面还搁了豆子,煮出来的粥红黄红黄的。

这样的粥一开锅,在院里都能飘满香味。那浓郁的粮食香味,闻着就让人踏实和感动,它代表了生活的真谛。

洪禄承、王蕴琳,寿敬方一边喝一边喝彩。连洪钧也很喜欢,直嚷嚷说这样美好的柴锅豆儿粥,他还从没喝过。

这些话自然就把大妮儿夸得脸红过耳,心虚地说实在算不得什么,这里谁家的粥都是这么熬的。

允泰听了倒是对她一笑,说你也别难为情。这就是农村的好处了,在京城里他们还真喝不上,并不是跟你客气。

有这么好的粥,必然需要同样好的佐粥小菜才相得益彰。这样,安家的腌鸡蛋也就跟着出了彩儿。

如今人们多吃咸鸭蛋,却不知鸡蛋用来做咸蛋,其实比鸭蛋更好。因为鸡蛋蛋黄虽然小,腌制出来却远比鸭蛋黄更为细腻,软嫩。

并且不得不说,小芹妈的手段很有些高明之处。

她腌出的鸡蛋打开不但都是红色的,还个顶个有油儿。居然还很有点溏心儿鸡蛋的意思。可谓别具风味。让每个人吃了都赞不绝口。

洪衍茹就不免感叹,说既然腌鸡蛋这么好吃,那大家还买咸鸭蛋干嘛啊?

为此,小芹妈大感面上有光,就高高兴兴给她解释。

“丫头,那鸭蛋能和鸡蛋比?天生一股子腥味,要不做咸蛋,那还怎么吃啊?另外,咱们村儿,夏天的鸡蛋也不一样。山上有一种草叫“凤头黄”,鸡吃了这种草的草籽,下的蛋油大色红,与众不同,才能腌出这个味儿来。我们这儿冬天的鸡蛋就差好些呢。”

大家恍然大悟间,王蕴琳就说,“难怪最近觉着家里的鸡蛋好吃多了,敢情是这么回事。”

除了这些腌鸡蛋,安太阳拿来的那两瓶子酒也很不错。

别看是土烧锅的玩意,色泽有些浑浊,不是特别的清亮透明,口感也略有些涩口。

可因为是纯粮食酿的,决非城里那些掺香精兑水糊弄人的东西。酒香扑鼻不说,入口也很醇厚,回味悠长,喝多了还不上头。

这可就投了陈力泉所好,他一盅一盅轮着敬人,喝得好不痛快。

不过或许是酒多了,人就放松了,他一不留神秃噜了一句嘴。

“我觉着农村也挺好的呀,吃的喝的都比城里强,还有这么宽敞的地方,干嘛人就都想往城里跑呢?要我,我就乐意留这儿……”

这句话顿时就让桌上的人都有点尴尬。不过陈力泉性子敦厚,允泰这边都知道是无心之语,倒没人计较。他们只是怕安书记多想。

安书记呢,为人也痛快,根本不避讳,哈哈一笑索性直言。

“小伙子,你这么说我听着高兴。但说实话,其实农村还是不行,活儿累,东西还少。远比不得你们城里吃用都有国家供应,老店名店也多。你看就这些吃的东西吧,你们主要还是尝个新鲜才觉得好,天天让你吃这个,肯定就受不了了。哪儿有你们的酱肉、烧饼好吃啊?在我们这儿,油水,细粮,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我们就是过年也吃不上这么地道的酱肉啊,真解馋哪!……”

确实,“天福号”的酱肉在京城鼎鼎有名。味道之美妙,曾促使“末代皇帝”溥仪在被****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来西单“天福号”门市部买酱肘子。

用这样的肉食塞在烧饼里,那还能不好吃吗?

别说在场的人人都爱,连洪钧那丁点儿的小人还吃了俩呢。

特别对龙口村的本地人来说,恐怕桌上的一切加一块堆儿,也没这两样东西具有吸引力。

别的不说,就看安书记和小芹妈把肉大块大块地往嘴里填,顺嘴顺手往下流油的样子,就知道他们简直舒展极了,幸福极了。

而那安太阳在吃上更是不吝,一点不客气。筷子像是长了眼,专挑肥的往自个儿跟前夹,真正是吃着碗里的,看着盆里的。

说白了,这年头太缺嘴了。短了荤这个主心骨,素怎么也体现不出应有的美感来。

若真是没有桌上的大盆酱肉和小山似的芝麻烧饼,今天的农家饭桌想必就会失色许多,远没有现在这般美好和热闹了。

只是安书记的话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可洪衍武却能掐会算、通晓未来。他心里是有底的。于是举起了酒盅敬了安书记一杯,跟着就断言。

“大叔,要照我看,城里眼下也就这点好处了。可您别忘了,日子是会变的。现在村儿里没有的,未必将来就不会有。村儿里现在没城里好,将来却未必不会超过去。我也不说别的,等明年您再看,我保准儿农村政策会和今年有个大变样……”

这话绝对语出惊人,几乎所有人都看向了洪衍武。

安书记当时就愣了。“唉,你这话可有意思,我可是连想都不敢想。政策?会变?”

洪衍文更是忍不住好心提醒。“老三,这坐的都是你的长辈,说话得有把门的,别多喝几杯满嘴跑火车……”

没想到洪衍武却是满不在乎,还言之凿凿。

“二哥,我朋友的爸爸可有当大官儿的。也算消息灵通。你忘了提前让你复习的事儿了,可真不是胡说啊。”

安书记是大队书记,他不论别人怎样,可是真产生浓厚兴趣了。就催洪衍武快给说说能怎么变,还表示反正是自家人,关门说话,说错了也没什么。

这样一来,洪衍文也不好再拦,也就只得任由洪衍武高谈阔论。

“大叔,其实具体政策还没定。但方向肯定是往宽松了变,您大概往原来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去琢磨就对了。”

“啊,这不是走回头老路么?那政策可是……那谁提出来的……绝不可能!”

还不光安书记,在场上岁数的人都吓了一跳。

因为“运动”余波犹未散去,恐惧都是渗透在骨髓里的。这政策又是当年伟大领袖亲自发动这场“运动”的最初原因,真要像洪衍武说的,也太过耸人听闻。

洪衍武自然理解大家的心情,琢磨了一下才继续说。

“我知道大家都不信,但从去年起,发生的变化大家就都能想到吗?大学改择统一考试,优录录取了,知识又值钱了,老右也摘帽了。这哪一件可都是让人想不到的呀。其实我的话,大家现在还不妨当个笑话听。但我把话搁这儿,不是年底,就是明年,知青问题,咱们这样家庭的成份问题,就都会出政策。等这些都发生了,你们也就会信我了……”

一时沉寂无语。没错,即使听来相当不切实际,可洪衍武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不能不让在座的各位,往深处去想一层了。

可到这儿,洪衍武还意犹未尽呢,他又把头转向了安书记。

“大叔,从大面上讲,咱们国家乱够了,国家的底子都被掏空了。现在伟人主持国政,为的就是要让国家重新走向正轨。咱们是农业国家,农村人口最多,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农民也是基础,因为人总得要吃饭的。国家不可能不给农村减负,提高生产积极性。从下头说呢,老百姓也穷够了,饿怕了,都盼着过好日子。过去出了那么些政策,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不用我说,您心里最清楚。这才是我说这话的原因……”

还真别说,在这种有理有据的屡次“洗脑”之下,安书记的态度还真有点松动了。

“他三外甥,你说的这事我还吃不准,但我也盼着能这么变。不说别的,真要变了,兆庆倒腾鸡蛋的事儿也就不算啥了。我实在是怕有人拿这个找他麻烦,这还琢磨着就不让他弄了呢,想给他在队里找个耍笔杆子的差事……”

没想到竟联系到了自家身上,允泰和兆庆父子颇有些意外,也亦喜亦忧。

喜的是这明显是安书记要照顾自己女婿,以后兆庆就不用干体力活了。忧的是,卖鸡蛋的进项大,要不能干了,兆庆今后吃药治病可就有点为难了。

洪衍武当然明白众人的不同心理,他先是赞同了安书记一下。

“大叔,其实还是您考虑的周到。现在政策还没变,的确容易落人口实……”

可跟着又话锋一转,“不过呢,事儿得看怎么说,虽然倒卖获利是不对的,但如果是给亲戚捎鸡蛋呢,应该不违反政策吧?”

安书记官儿真不白当,很快领悟。

“他三外甥,你是一张好嘴啊。可不嘛,你们是京城里的亲戚,那兆庆进城可就让人说不出什么来了。要不,他的差事我再缓缓……”

洪衍武见安书记这么上道儿,心情也很愉快,临时起意,便继续深入探讨了一下。

“大叔,其实您对兆庆才是真的心疼。怕他受累,也怕他在城里出事,才会给他寻个好差事。所以要是这样,我还有个想法,今后兆庆干脆就别自己去卖了,不如让这位日头大哥帮个忙。今后由他代替,把兆庆收的鸡蛋送到我那儿去。剩下的只要把钱带回来,其他都不用管。这样兆庆的药钱有了着落,日头大哥也能有点外快。您看好不好……”

好!怎么不好?这主意是真好,绝对的肥水不落外人田,什么都不耽误。

所以当时安书记就点了头,还催着让只顾埋头吃喝的安太阳道谢。允泰、兆庆也都喜上眉梢。

可父子俩转念一想,却又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因为这无疑是洪衍武给自己添了大麻烦。还担了份儿责任。

但洪衍武却表示无妨,说城里太缺鸡蛋了,他自己不用上街去买,光熟人就能给包圆了

王蕴琳当然是心疼哥哥一家的,见洪衍武既然这么说,知道他有把握,一琢磨便也表示赞成。

“哥,你就别客气了。哪儿还有亲戚不向着亲戚的,回头让外人都笑话,就按老三说的办吧……”

没想到,这话又让安书记产生歧义了,他抢着声明。

“他大姨儿,咱们是儿女亲家,可是实在的亲戚啊。孩子要生了孩子,你们这面儿叫爷爷奶奶,我们那边儿是叫姥姥姥爷。咱不是外人,真不是外人……”

王蕴琳和允泰对视一眼,不由都笑了。

允泰抢着解释,“广胜兄弟,没说你,多心了。我看哪,咱哥儿俩,干脆商量一下孩子的婚事吧。看看哪天是个好日子,咱们又该怎么办呢?您和小芹妈得先说说意见才好……”

这一来,自然是让兆庆和小芹都不好意思了。

但安书记和小芹妈却同时眉开眼笑。

“那敢情好,咱们知根知底,又都是庄户人,没什么讲究。尽快吧,热热闹闹就好……”

在屋里响起一片欢声笑语中,这一天的夏日午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和睦。

外面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唱着赞歌。藤架上的小葫芦被风吹动轻轻摇摆着,好像它们都要参与到屋里欢喜的队伍中来。

那条黄狗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蹿进了屋,拿嘴使劲拱洪钧的腿,尾巴扑棱扑棱摇得很欢。

它心里想的什么,洪钧当然全都知道。他就把一块儿肥肉攥在手里,送到桌下。

很快,黄狗在桌底下用嘴拱开他的手,悄没声儿地把“赏赐”给吃了,还把他的手舔得精湿,痒得他直笑……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