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45章 金兰斋

重返1977 第345章 金兰斋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上坟后,中午是去安书记家吃的午饭。

安书记为了今日这顿回请,下了很大功夫准备。

昨天下午一睡醒就特意上了九龙山,设套子去抓野鸡了。倒是没白忙活一场,所以这顿酒席摆得相当体面。

年轻人们好动,喜欢冒险,自然对怎么抓野物很感兴趣。

而问得多了,安书记就说那干脆咱们下午再上山去得了。我亲自教你们下套,咱们再带上枪,兴许还能打几只兔子呢。

这样一来,年轻人们就都眼巴巴地看着长辈,嘴虽然不敢说,眼神透露出真正的期盼。

王蕴琳心软,见洪衍茹和洪钧的样子就想妥协了。为难的倒是寿敬方,他已经停诊两天,为病人考虑,实在难以多留。

没想到此时,洪衍武却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先来送表叔回京,明天再返回来接大家。

他说这样呢,家中大哥知道这边情况,会替母亲多请一天的假,寿诤也不用陪父亲急着回去了,又有多么好呢。

于是这么一来,大家留下多玩一天,就不存在任何难题了。

吃过了午饭,洪衍武先美美儿去眯瞪了一个午觉。下午三点,避过了最毒的日头,又起来先洗了把脸,才推出来一辆三轮车请寿敬方上车。

年轻人们都已经去安书记那儿报道了,此时送行的只有洪禄承夫妇和允泰夫妇。

王蕴琳一个劲嘱咐洪衍武路上小心,别太心急,颠着表叔。

允泰其实也没什么好送的,他就给寿敬方带上点儿自家产的新鲜瓜果。嘴里十分过意不去。

“你这个大夫这次出诊应该是这辈子最亏的一次,没收一分钱,还跑了这么远的路……”

寿敬方却一个哈哈儿,打断了他。

“你要老这么客气可没意思了啊。我明儿还打算把配好的药让小武给你送来呢。那你下回见我,难倒还这么谢不成?再这样,我都得躲着你了……”

见此,允泰也就把后面的感激吞回了肚子。

“老弟,咱们没得说,那以后一切都在心里了。对了,还喜欢鸟儿吗?入秋我让兆庆给你弄几只“蓝点颏儿”(学名:Luscinia svecica亦称蓝喉歌鸲,通称蓝靛颏儿)、“红点颏儿”玩玩儿怎么样?这儿的鸟儿可多的是。”

这份儿心意寿敬方倒是不好拒绝,何况他又真心喜欢,也就应了。

“不瞒你说,我的鸟笼子可空了可好长一阵儿了。我也不跟你客气,最近日子舒心多了,还真有这个心情了。那好,回去得空我就把笼子,鸟食罐拾掇出来,在这儿先跟你谢一声了。”

就这么着,洪衍武载着寿敬方,终于在众人的瞩目下踏上了归途。

要说归京的这段路可不近呢。即使洪衍武蹬车速度比来时快点,到家怕也得七点钟往后了。

那这一路上这么长的时间,叔侄俩总不能就傻坐着,当然免不了要聊天。

洪衍武没几句话就开始往今天上坟的事儿上绕。可没想到,刚一提这茬,寿敬方就看出他的小心思来了。

“老三,有话直说,别跟我动心眼子。你要打听的事儿我差不多有个谱,明说吧,你来送我是不是就打着这个目的啊?”

洪衍武见寿敬方如此精明,也就不揣着掖着了。

马上承认确实是想问有关父母和舅舅之间的过去。因为他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几个人当年有些非同寻常的故事。何况兆庆的婚事还拿母亲来说事,这就更让他感兴趣了。

但这种事儿,既然父母和舅舅有意回避,他去问肯定自讨没趣。这趁着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就像跟寿敬方这个知情者打听一下了。

他还说知道表叔大概有些顾虑,或许不愿说,他也不敢勉强。

可既然如今他的母亲和舅舅已经团圆了,有些事儿应该就算过去了。何况,兆庆都已经知道了,想必他回头从兆庆嘴里套出话来,大约也不难。

这么一说寿敬方就笑了。

“你小子倒是该实在的时候实在,该痛快的时候痛快,算是彻底把我脾气摸透了。想的呢,也挺头头是道。有句话你说的还真没错,事情既然早已过去了,今天再看就不算什么了。你父母和舅舅避而不谈,也就是怕彼此尴尬罢了,并没什么真的隐瞒的必要。那既然今儿有空,我就都告诉你得了,也省得你觉得亏,白拉我一趟回去心里闹腾……”

就这么着,寿敬方在三轮车的颠簸前行中,开始讲述起他所知道的那段昔日往事来。

而听着寿敬方的诉说,望着前方没有尽头的乡间小路,洪衍武的思维也被带向了极遥远的过去……

一切的起始,其实得先从洪家与寿家祖辈的交情说起,得从洪、寿两家与完颜家的合作关系说起,也得从洪衍武的父母相识说起。

而这些,其实都牵扯到了洪家当年在东华门外的一家饽饽铺——“金兰斋”。

这个“金兰斋”实在很不一般。

他不但是洪家名下唯一非“衍”字号的饽饽铺,而且还是最早促成洪家、寿家、完颜家,三家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地方,可以说是洪家真正发迹的起源地。

原来,由于御药房东药房靠近东华门,所以在道光年间,常年在东药房宫直(太医院医官在内廷值班之称)的七品御医寿远,自然就成了洪家东华门外“衍美斋”分号的常客。

洪家的第五代传人名叫洪鼎,他见寿远这个老主顾住的地方离紫禁城很远,便主动把分号后院的一间空房借与寿远使用。久而久之俩人也成为了好友,经常在一起品茶聊天。

俩人接触时间一长,有时寿远便会对洪鼎谈起东药房内的情形,而洪鼎听了,对御用药材的厚利分外惊讶,便产生了与寿远合办参茸行的想法。

只是寿远虽同样动心,却说人参属于皇室贡品,不能私买私卖,且御药房划归内务府管理,必须有靠山才能经营。

这样一来,俩人在合计后,由寿远出面作保引荐,洪鼎再许以四成干股的报效,终于走通了内务府XHQ完颜家的门路。

最后三家达成共识,一起合办了参茸行“衍寿堂”,就此垄断了宫中东西两个御药房的人参和鹿茸供奉。

再之后,洪鼎又借着完颜家的光,从内务府所辖内外饽饽房手中包揽了大量制作传供的外活。继而又在北新桥开办衍英斋,在西四开办了衍祥斋。

自此,洪家的饽饽铺遍及东西南北四城,所出的炉食也因为粘上了皇气,销量大增。

到完颜麟庆之子完颜崇实成为朝廷一品大员时,洪鼎已经与完颜家正式确立了东伙关系。随后又陆续兴办了天宝金店、三阳金店、万庆当铺、古玩店聚宝斋、饭庄衍庆堂和燕喜堂。

由于当年参店、金店、当铺,均为不能私开的阔买卖,洪家也就从此一飞冲天,成了京城最富盛名的官商,最具实力的超级富豪之一。

日后,洪鼎与寿远也结为了把兄弟。正是为了纪念这段友谊,洪鼎才会特意把东华门外的“衍美斋”分号改了名,叫做“金兰斋”。

而从此,洪寿两家的紧密合作,洪家与完颜家的隶属关系就一直稳固地持续了下去。

但世事无常,再好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到了清末,清廷结束了延续二百多年的统治。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完颜家也就失了势力,不再具备当保护伞的资格了。

这样一来,不但宫廷欠款难以追回,分道扬镳也势不可免。

应该说,洪家倒还算厚道。洪衍武的祖父洪效儒没有像许多商家那样,墙倒众人推,借着“排满”风潮,一合账本子,黑不提白不提就不认账了。

他是个很有道德操守的人,念着祖辈的情分,不但没让完颜家分担清廷倒台造成的亏空,还出一笔巨资,用合理的价钱买下了完颜家对所有店铺的股份,并且继续承担着每年为完颜家免费提供“蜜供”的活计。

要知道,旗人的饽饽很大作用是用来祭祀,上供用的饽饽桌子是金龙绣套,桌子上每节码二百块糕点,往上摞十三层,有五六米高,还得用水果、绢花做顶子。单这一项,每年就意味这一笔巨大的开销。

所以说,洪家的这个散伙条件可没法再厚道了,也就使得完颜家还能保持着最后的体面,维护住一定贵胄氏族的尊严和生活质量。

而与日薄西山的完颜家相反,洪家在恢复了自由之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很快,洪效儒竟以京剧为媒,先搭上了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的关系。在袁家失势之后又迅速搭上了段祺瑞。

靠着这位“民国四公子”之一,津门青帮的“老头子”。靠着这位“北洋之虎”。

洪效儒不仅把与寿家合办的药铺洪寿堂开遍了北方诸省,还先后投资入股了岳乾斋的盐业银行,黄奕柱的中南银行,王昭甫的丹枫火柴厂,德国人詹姆士创办的朱诺饭店,以及股份制的津门北方轮船公司和津门利中酸厂。

短短十余年,洪家就彻底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完全可以这么说,若以此时计,洪家无论从经营业绩上,还是从总资产上,在北方诸省里虽不敢说数一数二,却怎么也要排在前三位里。

但恰恰也是因为洪家巴结北洋军阀这一点,本来对洪家十分感激的完颜家,却横生出来许多怨尤。

也不是为别的,当时完颜家的家主,允泰和王蕴琳的父亲,对袁世凯的“立宪政体”、“新官制”、“巡警部”等一律持反对态度。后来因袁世凯复又称帝。对他更是深恶痛绝,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

于是乎,他见到洪家巴结北洋新贵,就对洪家越来越冷淡,很快就把自家“蜜供”活计转交朝阳门的“永星斋”操办,宁可花大钱也不再沾洪家的光,这也就意味着两家人彻底断绝了来往。

但历史就是这么绕着圈往前走的,不知什么时候,人们便又会踩在了昨天的脚印上。

虽然按理说,洪家和完颜家的下一代人已经素不相识,形同陌路了。

洪禄承作为一个常年往来于商铺,知名商家的少东家,王蕴琳又是一个基本上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名门望族的大小姐。他们此时生活圈子相距甚远,原本是完全搭不上边儿的。

可偏偏的,这两个毫不搭界的人就遇上了,这就是缘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