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13章 民族饭庄

重返1977 第413章 民族饭庄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为庆祝家里的这件大喜事,1月23日晚上,洪家没开伙做饭。

趁着高兴劲儿,洪禄承和王蕴琳宣布要带大家下馆子,直接把晚餐定在了王府井的“民族饭庄”,去吃涮羊肉。

所谓“民族饭庄”,其实就是京城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顺东来”。

这家一直位于“东安市场”京城的清真菜馆儿,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

刚开始时,“东安市场”只是“神机营”荒废的三十亩练兵场。“顺东来”也只是卖黄土的丁子清在这里开的一家粥铺。

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丁子清从当时以经营涮羊肉名满京城的“正阳楼饭庄”,挖来了红案师傅郑春荣,又在原地盖起了三间青砖灰瓦的铺面房。“顺东来”这才改名为“顺东来羊肉馆”,经营爆、烤、涮羊肉。

虽然郑师傅有一手可以把一斤羊肉切成四寸长,一寸宽,薄如纸张八十片的功夫,让羊肉馆生意很兴隆。

可由于20世纪之初京城中回民有着穷苦人多的特点,“教门”中的商贾又有秉承教义,做公益,“写乜帖”的讲究。“顺东来”并没有就此变成只招待阔主顾的高门槛。

(注:乜帖Niyah,“教门”用语。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心愿”、“举意”。指“教门”信徒在礼拜、封斋、施舍、朝觐宰牲、设宴待客、举行纪念亡者仪式前,从内心发出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有些地区“教门”信徒专指各种原因的施舍和对宗教的捐赠。)

它不但经营利润高的饮食,原来物美价廉的中低档食品也没放弃。还照样招待过去那些不太体面的老主顾、穷哥们儿。

后来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羊肉馆的生意蒸蒸日上。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时候,“顺东来”已经扩建为三层楼的规模。彻底超越了日渐没落的“正阳楼”,成为京城首屈一指以经营涮羊肉为特色的大菜馆。

解放之后,“顺东来”也一直深受共和国领导人们的喜爱和好评。总理、陈老总、伟人都在这里宴请过不少外国领导人。

1966年底,由于“东安市场”面临改造。“顺东来”便迁至“新侨饭店”营业,并因“运动”中的改名风潮更名为“民族餐厅”。

直至1969年新楼落成,“东安市场”变成了“东风市场”,“顺东来”才又迁回原址营业,店名则再次改为了“民族饭庄”。

而今天洪家人集体光顾之时,其实正是“民族饭庄”职工最多,营业面积最大的时候。

它虽然仍为三层楼房,但却已经达到了2700平米。

一二三层各有一个供百人进餐的大众化餐厅。一楼设小吃部,供应奶油炸糕、奶酪、芝麻烧饼和各类甜食。二楼设有九个单间雅座。三楼有两个高级宴会厅。

不用说,以洪家人喜静的性子和不爱招摇的做派,以及刚获得摘帽,怀揣一笔巨额财富还有点惴惴不安的心理。那一定是希望在二楼雅间里就餐了。

领导人专用?

那到不怕,洪衍武有经验,两盒好烟一递,一盒前堂,一盒后厨就全解决了。

不过他这小动作可没瞒过他老子。洪禄承看见了可是连嘬牙花子带摇头的。

洪衍武看在眼里,本以为他爸爸又看他不顺眼了,却没想到小心翼翼地一过问才知道,洪禄承原来不是冲他,而且感叹如今餐饮业的服务差劲。

洪禄承嘴里直念叨,“过去饭庄子讲究三宝。厨工、跑堂和茶房。除了厨师手艺要好,跑堂的服务周到和茶房的知礼懂礼也是一样的重要。我记得公私合营以后还不这样呢?现在怎么想要个合适点的座儿,还得贿赂堂倌儿呢?这是他们的本分啊?”

其实老爷子这么想并不奇怪,主要是因为干饭庄子就是洪家的老本行,这些毛病在旁人眼里不算什么,在他眼里可就是比天还大的事儿了。

何况他也是太久没下馆子了。洪家一直穷得很,这么多年,也就是上次寿敬方招待完颜允泰的那顿烤鸭子,他才作陪了一次。说白了,就是缺乏对社会环境正确认识,与时代有点脱节了。

洪衍武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也挺会说,几句话就把“铁饭碗”和“计划经济”的毛病给他爸爸解释清楚了。

末了还说呢,“您是做老了生意的,这就是垄断经营、囤货居奇呗,不奇怪!这年头,干好干坏一个样。您不给点好处,谁给您尽心办事啊?不过您也甭急,慢慢看。单田芳不都说了么?天下分久必合,合就必分。什么都是周而复始的。我相信,不正常的事儿早晚变回来!”

嘿,这下洪禄承就愣了。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了儿子这几句话里透露出的见识。

无论是商业理论,还是对世界的理解,照他来看,就连读了不少书的老大和老二就不懂。实在不应该是洪衍武脑袋瓜儿里能有的玩意。

老爷子自然而然就盯着洪衍武琢磨上了。这次可没言声,因为洪衍武类似的反常已经好几次了。他已经不大相信儿子的信口胡柴了。

虽说最后还是没琢磨出个究竟,热腾腾的紫铜火锅子就上桌了。可不管怎么说吧,洪禄承倒是头一次觉得洪衍武还真是他的亲儿子了。或许,还是所有孩子里最像他的一个。

于是老爷子还没动筷子,反倒先特意纠正了洪衍武一句。

“老三,你刚才有句话说错了。你给我记住,咱们家过去是做买卖的,不做生意。买卖买卖,一买一卖,货真价实。生意生意,生出主意,骗人懵事。这你可得分清楚了,以后别瞎说。”

这话说得很突兀,没听过他们刚才谈话的人难免都有点莫名奇妙。

但洪衍武转了转眼睛,却同样很认真地应了一声,“是。爸,我记住了。”

这让洪禄承更感欣慰。

他现在是真觉得,自己或许一向错看了这个儿子。这个老三除了小时候淘气,恐怕还真不是一无是处。

人际交往上有能力,也足够聪明,有的事儿更是一点就透,还是很拎得清的……

反过来和洪禄承也差不多。其实这顿饭,让洪衍武对他的父亲也是好感大增,颇为敬佩。

但洪禄承征服他的,可不是老爷子展露出什么可断天下大事的远见卓识,或是什么颇有高度的人生哲学。而是人人都会,却未必懂得的一种学问,吃!

说实话,洪衍武吃过“顺东来”不少次。

九十年代之后就别提了,除了价高,真没觉得有什么好的。

他宁可去吃“四季”,去吃“老五”,去吃“窑台”,去吃“福满楼”,去吃“能仁居”,去吃“聚宝源”这些小店儿,去吃快餐类的“呷哺呷哺”和“海底捞”,去吃人均消费千元以上的创意火锅“三十五号院”和港式火锅“河豚汤”,甚至去吃用罂粟壳当底料,第二天保准儿辣屁股的川味火锅“蜀王”。也不愿意去这家正宗的京城老字号吃火锅。

即使推脱不开,偶尔陪陪专门点这个名儿的外地客户、外地官员来尝个鲜儿,他也很少动筷子,真去吃点什么。

那就不是钱的事儿。服务差得要命不说,吃的东西也落俗套,就连那碗调料都比不上别家的好吃。给他的感觉完全就是磨快了手里的刀子,靠百年盛名,坐拥繁华商圈专懵外地人的宰客黑店!

要说重活这一回呢,他倒是感觉好多了。

因为这年头想吃涮羊肉选择不多是一,二来就是这年头饭馆子还秉承着一些老传统。

首先羊就不是拿饲料喂的。那肉是真好,鲜红鲜红的,全是大自然孕育的小尾巴绵羊的精华部分。

“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磨裆”、“黄瓜条”切得能透过肉片看见青花盘子的底纹。就没有拿冻肉糊弄人这一说。

其次,那火锅子也真是紫铜特制的,用银炭旺火。不是拿黄铜炉子、酒精炉子、电炉子懵事儿的。这种传统方式的涮羊肉那自然就香。真下筷子,肉片入锅一烫即熟。绝不是煮,又嫩又香。

再有,这年头的高汤好。涮羊肉的锅子里料放有海米和真正的蒙古“口蘑”。那味儿是太鲜了。

糖蒜也都是自制的,足足装坛三个月才用以待客。虽然用的是真糖腌制,外观却不发黄,白嫩鲜亮,脆而甜香,除膻解腻,生津开胃。

(注:口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异常鲜美。由于蒙古口蘑土特产以前都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输往内地,张家口是蒙古货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称为“口蘑”。由于产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价值昂贵,历来是国内市场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蘑菇。如今真正的“口蘑”已经绝迹,这个词仅代指为一种白蘑菇的种类了。和过去并不是一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