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35章 秘史

重返1977 第435章 秘史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因为有了被钩子引出的往事,接下来随逛随看,记忆便与昔日时光贴得更加近了。

大家在离开了二进院之后,又陆续逛了三进院、后院、西洋小楼,北路西跨院,北路东跨院,花厅院儿,大花园。

每一处,照样是由洪禄承,或王蕴琳如导游一样地给几个孩子讲解着。

在三进院,洪禄承告诉洪衍武他们,这里正房朝西,当年正好做祖先堂。至于北房,则被他们的祖父当做办公地点。

想当年他们的祖父每天必到这里处理堂务,可那会儿不叫经理室,也不叫办公室,叫做公事房。

这里如有外人,那必是商谈价值数万的大买卖。

而从他个人来说,自上高中起,他就基本等于自己父亲的秘书,在这里帮着打理一切实务。

也正是因此,他获益良多。跟着父亲学会了买卖里的窍门,学会了真正的为商之道。

比如说,他们祖父有仿效英国人,在这里喝下午茶的习惯。但是却从不用西式糕点,而是专用“衍美斋”自产的奶油饽饽。

这不是因为怕花钱,而是老爷子坚持为商信誉是根本,看重做人要里外一致。

他的道理是,“若是连洪家人都不用自家的东西,别人又怎会觉得洪家的东西好?”

而且出于类似原因,老爷子也一向对“齐仁堂”的岳家却颇有不屑。并时常以之为反例,告诫洪家人。

“岳家子孙不肖,自己看病都信西医,那还卖什么国药?虚伪!那是欺骗老百姓!也等于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脸,砸他们祖宗的招牌。你们可千万别学他们……”

洪衍争和陈力泉听罢,都是抿嘴而笑,他们眼前无疑都浮现出一个既顽固又可爱的老头儿形象。

唯洪衍武惊疑非常,不为别的,皆因日后的“齐仁堂”不但是上市公司龙头股,还开了不少华医医院。

更有一部电视剧让其声誉传遍大江南北,就连南方人也知道京城有个“齐仁堂”。

它的名头,不但压过了京城的“庆仁堂”、“鹤年堂”、也远比西北的“时济堂”、南方的“胡庆余堂”、广东的“杏和堂”为大。堪称国药典范啊。

可怎么连他们自己都信西医呢?

“爸,您说的这有谱没谱儿啊?岳家,他们不也是宫廷御医吗?我可听说他们货真价实,有口皆碑啊。他们家还信西医?不会吧?”

面对洪衍武的质疑,洪禄承仍旧回答很肯定。

“是,岳家的药制得还行,可话说回来。这是所有老字号的根本啊。满京城的正经药铺,又有哪家是弄虚作假的?

“至于说他们信西医,那肯定没错的。指的是大房。他们大房老二岳西园信耶稣,成天挂一个耶稣像,吃饭之前,睡觉之前,天天儿跪到那儿。生活起居全是洋派儿,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们大房只要生病了,请的也全是西医,最早是东郊民巷的两个洋人,一个意大利的,茹拉大夫,那是随军医生。还有一个是德国的贝大夫。后来呢,就请协和医院的关松涛。像他们家二姑爷朱广相和老九岳夔也都是西医,不夸张的说,他们就连配副眼镜都得找洋人毕华德。你说冤枉他们吗?”

“还有,岳家可不是宫廷御医,只是供奉清宫御药房。这什么意思呢?说白了,他们家的药可以卖进宫去。但宫里的方子他们可不懂。岳家的宫廷秘方,其实是靠‘兴隆木厂’马家的舅爷给的,人家跟你表叔家同朝为官,才是正牌御医。那为什么肯给他们方子呢?因为马家和岳家几辈人是世交,是把兄弟。舅爷是看在马家的面子上,才肯给方子。否则,岳家连‘治宝锭’都没有……”

(注:治宝锭。小儿用药,琥珀散方加减,具有清热导滞、祛风化痰功效。据传,传统方法要用十条金子和药一起熬,药力才够。但药熬完了,金子一丝一毫不少,只当做触媒)

“可岳家的人不懂得感激啊,小一辈人渐渐就不尊重人家了。后来不但把马家舅爷推出‘齐仁堂’大门,开人家玩笑,还拿人家帽子当尿盆儿。‘兴隆木厂’老掌柜知道可就不干了。一怒之下,就在‘齐仁堂’老铺对面,给马家舅爷开了个‘同济堂’,专为挤兑‘齐仁堂’。‘齐仁堂’卖一毛,他们就卖九分。”

“那马家可是京城首富啊,这下‘齐仁堂’受不了了,就请京城大商家来说和。官司一直打到了大理寺,最后判定的是‘同济堂’经营的汤剂饮片,‘齐仁堂’不许卖,只能经营丸散膏丹。而且还得给舅爷在先农坛养三百头鹿。岳家是举双手投降啊,丢了个大人。后来两家又和好了,马家不再追究,‘齐仁堂’经营才恢复正常。”

听完父亲这些话,洪衍武就三个心得体会。

一,做人还真的得低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过得意嚣张,备不住什么时候就遭人收拾。

二,人都是一样的。露脸的事儿爱往外宣扬,丢人的事儿就得包得严严实实了。当初电视剧里光演白家老七怎么牛X了,这些事儿怎么丁点没提啊?

三,就是无论哪朝哪代,敢情搞土木工程,玩儿建筑的才是最挣钱的行当啊。那马家能让“齐仁堂”服软,不就是靠给皇家营造的买卖才能有这底气吗?

跟着到了后院,王蕴琳则指着那两层中式小楼,也来告诉孩子们。

她说大抵上规模的四合院的最后都是两层小楼,在整座院落中起罩护镇压作用。

京城最美轮美奂的后罩楼有两座。一座是定阜街“庆王府”内,雕梁画柱的凹形后罩楼。另一座是“恭王府”九十九间半的后罩楼,民国期间它一度成为“辅仁大学”的女生宿舍。

而洪家的后罩楼根本不行,做工、设计均别无新意。别说与庆王府、恭王府的比不了,就是跟她娘家的比起来,也只能落个“寒碜”二字。

只是,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倒不在于洪家是商人家庭,而是因为后罩楼又叫“绣楼”,是大宅家中女眷们居住的地方,是小说家、戏剧家最爱想象、编撰“鸳鸯蝴蝶”类故事的地方。

洪家历代几乎都是单出,只有男子,没有小姐,这里向来只能用于女佣的住所,那么自然也就对修建这种建筑物不上心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街道工厂的职工们把这里给强占了,当做住宅,哪怕再祸害得没样儿,也并不怎么可惜。

可谁也没想到,她这话刚说完,恰恰就发生了与这里完全相反的情况。

原来当他们又走到相隔不远北面外院的时候,一看到那冻砖瓦破败,雕塑残缺的二层西洋小楼时,王蕴琳就不由心疼的感叹起来,说这房子是真给糟蹋了。

据她称,这座楼那洪衍武的祖父年轻时候花重金,请给张之洞盖小楼的洋人造的。与那个粗疏的后罩楼的水准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栋楼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都很完善。窗外有月台,门口建了喷水池,院里还铺了绿油油的金丝草草坪。

房间全部采用欧式玻璃长窗,屋内天花板上悬挂枝形吊灯。

室内不但有地板、护墙板、暖气、通了自来水的卫生间,在院子东南角还安排了发电设备和锅炉房,与厨房相邻的还有配餐室。

甚至为了通新式马车和小汽车,还在北墙上开门,换上新式大铁门,以便车马出入。

说实话,如果房屋内的设备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哪怕是当下,那也堪称是丝毫不落伍的摩登生活了。

可是呢,现在光外面就已经变成这个样了,就已经可以预料到里面会是什么成色了。

王蕴琳说得没错,进去之后,大家确实发现房屋已经不成样子。

地板吱吱作响,许多地方有残破不说,廊柱也掉了漆,露出了里面的麻。下水沟眼压根不通,不知已经堵了多久。厕所里全是水,地面上为走路垫了许多砖头,就如同北海的水榭。

十几间屋子,几乎每间房子的顶棚都像地图一样,有一圈一圈的水渍。

看这个程度,那一旦下雨,真恨不得用盆在屋里接水。也亏得那些职工还舍不得走,还能在这里能住着。

这个时候,因眼见王蕴琳神色郁郁,仍在频频摇头,洪衍武就不由插口开起玩笑来了。

“妈,这小洋楼您怎么这么心疼,当初不会是您和我爸住的地方吧?你们要是能住这儿,可挺美哪!自己有独院,还能单请佣人,单开伙。这不等于分家另住了吗?多自由啊!就是开舞会,我爷爷也未必知道……”

他的意思本是想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可没想到,这下却连爹的脸色也不好看了。

洪禄承竟然说,“我们不住这里,这里是……是你三叔的住处。你母亲是替我心疼。因为这里一直是你祖父交由我管理,从不许外人擅入一步,挪动里面任何东西的……”

“三叔?我还有个三叔?”

别说洪衍武脱口失声。连洪衍争也叫了出来。

“爸,您说真的?我怎么也不知道呢?”

“哎,你们三叔离家早。他是你们祖父的心尖子,本来是要去留法当博士的,可……”

随着洪禄承哀叹一声,他又黯然地道出一段洪家家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