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43章 宝贝

重返1977 第443章 宝贝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尽管出师不利,才刚想买点家具,就差点闹出人命来。

可总归有惊无险,最后靠着陈力泉一口凉水,又把老头给喷醒了。

看来这老头还不是心脏病,只是不知是气的还是吓得,昏了过去。

想想也是,就因为耍了一回大爷脾气,差点担上给公家造成巨额损失的罪名,估计谁也没想到这种倒霉事会落自己脑袋上。

恐怕就是人不昏过去,大白天也得好好咬一口自己的手,看看到底是不是做梦。

再后面,为了给老头儿压惊,洪衍武特意出门买了两盒好烟。

而好言好语地安抚好老头儿之后,或许真是所谓的“好事多磨”,过了这道坎儿可就一顺百顺了。

洪衍武和陈力泉,不但在当天以挺公道的价钱拿走了五十多件家具,在之后的十天里,更几乎把全城52家信托商店都逛了一个遍,那是一通狂买。

说实话,洪衍武最大的感触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他本来以为,信托商店扎堆,又有专门家具门市的菜市口,这儿的玩意就算好的了。可只有逛过才知道,要说好东西,还真是北边的多。

相比较而言,南边信托行里东西,好东西的来源恐怕只有前门地区有数的几个大商家。

因此硬木家具其实只占百分之六十左右,这其中紫檀和黄花梨还不多,无论从材质和规格上看,都比较普通。

但北边就不一样了,高门大户太多了,所以有待售卖的商品是极大丰富。

拿椅子来说,带扶手的“交椅”、“官帽椅”多极了,材质上紫檀和黄花梨也并不少见,连铁力木家具和红瘿木的家具都有。明显格调和档次上都高了不止一个层次。足见“东富西贵”不是白叫的。

所以洪衍武,逛到北边的时候,基本上就非紫檀和黄花梨的家具不买了。像“马老师”做节目时所说的“全国现存不到百余张的黄花梨交椅”,他前后加在一起就买了十一张。

可是,到最后仍不得不说,真正给洪衍武带来了极大的惊喜,让他大开眼界的,还得属重文门内大街12号的“华夏工艺品商店”。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是近年才刚刚改名的工艺品商店。实质上却是1975年从廊坊头条“劝业场”原址迁过来的全市最大信托商店——“劝业场信托商店”,光在职职工就有470人。

这里营业面积大不说,经营品种也是异常丰富。一切旧货,就没有比这儿更全的了。

除了皮套钟、金壳表、高级衣料、高级皮毛、瓷器以外,还有工艺品专柜,专门经营装饰品、欣赏品、古瓷、洋表、古玩、玉器及硬木家具。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这里具备外事服务属性,作为唯一可以供应外宾的旧货商店,全市信托行收购点收上来的一些特殊商品,也只有这里才可以销售。

那么自不必说,这就是精品汇聚地啊。居然让洪衍武发现了两件极为难得的紫檀大料家具。

一个是将近四米的架几案,一个是两米多高的一对紫檀嵌画珐琅多宝格。都死沉死沉的,绝不会看错。

稍微懂得点老式家具的人都知道,紫檀是几乎没有大料的。有的都在故宫呢,不用说,多少钱也得拿下啊!

所以洪衍武在这儿花钱是最多的。差不多扔出去三万。为了怕引人瞩目,他甚至是叫来了不少人帮着他分批代买的。归了包堆,总共买下了大大小小,近两百件黄花梨和紫檀精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衍武最后还临时起意,又出面买了一对底价三千六百元的,栽在粉彩大花盆里的料器蟠桃树。

这主要是他看着这对桃树太栩栩如生,太逼真了。花和叶泛着荧光,莹润光滑,真是太漂亮了,那一眼望去就是“美不胜收”四字。

结果这一冲动就没过脑子,掏钱给拿下了。

可他才刚一买下来,扭脸就后悔了。

因为这玩意太大了,光树高就一米五。枝干伸展出去还特占地儿,连同大玻璃罩子往地上一放,一盆料器占地就差不多两平米。

另外也太娇贵了,就没一处不怕磕碰的,稍微一不留神,一个闪失就得残了。

这让他怎么往家弄呢?

后来再一琢磨,这价钱也着实让人有点肉疼。

因为所谓料器实质上就是玻璃做的。可这三千六的价码,都够买下十个大件紫檀家具了。是不是有点冤大头啊?

不过要反悔可不行了。当年的商场不实行三包,那售货员的脾气也都大着呢。要不是个敢于吵破天去,甚至到经理室去大闹一场的人,退货基本是没一点可能性的。

没辙!洪衍武对付老娘们也头疼。

他就只能是和陈力泉一起,把桃树连带玻璃罩子外裹一层厚棉被。再捆上杠子,连三轮都没雇,就靠他们俩自己步行,一个一个轮着往家抬。

那可真是费了大劲了,想想就知道,二百多斤的东西还这么娇气的。能不遭罪吗?真跟抬两个事儿多的活祖宗差不多。

这一路上洪衍武就埋怨自己冒傻气啊,叫苦不迭说花钱买罪受。

倒是陈力泉看得开,说就兹当练功了,每天他拎那俩石锁还三百来斤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想到洪衍武一听更郁闷了。

“泉子,我能和你比吗?你的爱好就是练功。我这人懒散,纯属吃老底儿,打滨城回来就没怎么动过胳膊腿儿。现在的我,身子骨还不如在菜站干装卸的时候呢……”

好嘛,您自己犯懒,那赖谁啊?

什么甭说了!自怨自艾没有用,该出的力气还是得出。

但恰恰更倒霉的是,就在洪衍武和陈力泉往“衍美楼”老铺运送最后一盆料器的时候。正好在洪家宅子的大门口,还让单先生和王汉平给撞见了。

两位老先生都是少言寡语的人,看见他们也没言声,可是,随后竟然主动跟过来了。

就在洪衍武和陈力泉小心翼翼放下“蟠桃树”,刚打开“衍美楼”院门儿时候。两位老先生从街角疾步走过来往里这么一看!嘿,洪衍武置办那点东西可就都泄了底了。

因为还有不少东西,院儿里搁着呢,洪衍武和陈力泉得慢慢挪啊。

王汉平干一辈子木匠了,就喜欢好家具,一见院里这些紫檀和黄花梨的玩意,那还有不激动的,一步抢进去,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嘴里直说“都是宝贝啊!”

就连单先生对那两件大料紫檀家具也是啧啧称叹。那词儿都跟洪衍武想的一样,“紫檀大料难得,赶上皇家御用规格了。”

可他们越是这样,洪衍武就越害怕啊。一是担心人家跟他打听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二就是怕这两位再进屋里去,那就什么都藏不住了。

不过让他颇为欣慰的是,这两位老先生倒都是明白人,知道这种事儿忌讳什么。都只是夸东西,谈物件儿。一句额外的话也没提。更没有想进屋的意思。

王汉平还逗洪衍武呢,说“你喜欢这些玩意?好,识货!比我徒弟都像我徒弟……”

而单先生更是出乎洪衍武的意外,随后的几句话竟带给他极大的惊喜,让他今天心里闹的别扭一扫而空。

敢情单先生没多久,就认出了洪衍武弄回来的蟠桃树不是凡品。说那是西太后的东西。

为什么呢?

因为这么大的料器,民间很少见,只有供奉宫廷的御厂才能造得出来,俗称“宫料”或“御琉璃”。而且自宣统以后,老工匠散去,就连御厂也造不出来了。

再加上粉彩的花盆符合同治、光绪时期的时代特征,上面又有“储秀宫制”的字样,自然是西太后的东西无疑。

据单先生进一步解释,说这位太后有个习惯,要求自己用的瓷器,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

事实上,慈禧用的瓷器,除了“储秀宫制”还有“体和殿制”,“储秀宫”是她的居所。“体和殿”却是她用餐的地方。因此有“体和殿”这种字样的,应该大多都是些餐具。

最后再配合着这种特殊的题材,结合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50 大寿的时候费银 两, 60 大寿的时候费银 两, 70 大寿的时候费银 两。都曾大量烧造用瓷、摆件和料器。

完全可以进一步断定,这东西是为慈禧太后寿辰专门烧造的。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烧的,有个讨巧的办法,只要数数树上的蟠桃数目,大概就可以知道了。

这么一说,洪衍武和陈力泉立马就来了兴致,俩人一数下来,还真是!每棵树都是整整六十个!

这下给洪衍武美的,不但一点也不累了,郁闷烟消云散。反倒还来了精神头,沾沾自喜地嘚瑟起来了。

他就跟陈力泉显摆,“怎么样,还是咱哥们儿有眼力吧,旧货市场里那么多东西,我就看上这俩玩意了。别说西太后的东西,以后也再也没了。我看,这都算的上国宝了,三千六,划算呀。一句火眼金睛,不过分吧……”

总而言之,那牛X劲儿大了去了,完全没了刚才蔫头耷脑的样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