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86章 防微杜渐

重返1977 第486章 防微杜渐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当洪衍武拿着报纸深夜来找杨卫帆的时候,杨卫帆也为这事正烦着呢。

敢情今天“海防歌舞团”的领导班子就外面的风波刚开完会。

本来开始的时候,同情苏晓明的人居多。团领导们都觉得这个女孩子排练挺努力,对待演出任务态度认真,自身条件又好,很值得继续重点培养。都希望能大事化小,最好由团领导出面跟军队宣传口私下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就让这件事这么过去算了。

可后来偏偏团里那位歌剧队的队长,资深演员吕老师却说了句话。

“晓明的唱法确实谈不上什么不健康的资产阶级风尚,但要说完全不受港台影响也难以服众。关键是政工口儿和军乐专家都已经发文点名了,所以怎么也得处理一下才好跟上面接触,否则咱们整个领导班子不就有故意和上级唱对台戏的嫌疑了吗?再说我听说那位军乐专家又要升任一个音乐专刊的主编了,这以后他要是专门跟咱们为难……”

于是这一下风向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逆转。领导班子经过合议,觉得吕老师的话不无道理,不如先把苏晓明从舞台上撤下来的好。真要是为一个人真把这些关系都弄僵了,确实不值得。

目前虽然杨卫帆的母亲穆迪和团政委、副政委、副团长尚未表态,还有待进一步商议。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苏晓明风光不再了,大概率就要坐冷板凳了,什么时候等到这件事平息下来,才有可能再登台。

所以为了这件事,苏晓明这一天在宿舍里几乎哭了一个下午。连下午排练,杨卫帆都没见到她。

直到晚上杨卫帆给她送去了从食堂打来的晚饭,又托人把她从宿舍里叫了出来,才宽慰了她一会儿。

不过说实话,杨卫帆这会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只是单纯地感到为苏晓明抱屈,发愁该怎么跟母亲求情放苏晓明一马呢。他觉得这位搭档根本就没做错什么,也太冤了。

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经过洪衍武这么一分析一解释,最后发现问题居然会指向他自己的身上。

洪衍武的观点有二。

一,咱们国人最喜欢别有用心地追究连带责任。从来都是办一个人,最后刨根问底儿地牵连出一大片来。

别看目前表面上只是苏晓明的演唱遭到质疑,但别忘了。这首歌名义上的词曲作者可是杨卫帆。

难道演唱者出了问题,词曲作者就没一点责任么?如果拿下了演唱者,词曲作者是不是问题会更大呢?

所以真要苏晓明倒了霉,拔出萝卜带出泥,恐怕就连杨卫帆也难以独善其身。

而且更别忘了演唱者还可以说犯得错误是主观意识不清,但词曲作者的罪名却是可以达到杀人诛心地步的。

像“运动”中这种事儿举不胜举,不少人都已经是老手了。一旦罪名要转移到杨卫帆的头上来,后果的严重性可就难以想象了。

二,枪打出头鸟。

杨卫帆和苏晓明的蹿红速度实在太快了。

他们俩手握着话筒走上舞台,几首歌唱下来名声大振。毫不费力便被青年们奉为“歌唱家”、“音乐家”。

这种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即使经过“十年寒窗”苦修苦练的传统歌唱家、音乐家们也要相形见绌,望尘莫及。

那么面对这种形势,那些靠名头吃饭的老头儿老太太们谁还能安之若素?必然会困惑、会愤怒、会咆哮。

“歌能这样唱,还要艺术院校干什么?几首软绵绵的歌就成名,也太容易了!精神层面的高度呢?艺术形式的阶级性呢?这样下去,还有是非,还有‘香花’、‘毒草’之分吗?”

所以说,杨卫帆和苏晓明是动了别人的蛋糕,威胁到了别人的地位和利益。那么也就成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的眼中钉和公敌,人家必要除之而后快。

没事的时候是没事,真有人开了第一枪,其他的人再发觉没有什么有力的还击,那么必定像黄鼠狼咬病鸭子一样随后而上,不把他们撕巴个粉粉碎是不会轻易罢休的。

想来,那位军乐专家和吕老师表现出的态度,都有这种默契在内。

应该说,洪衍武的这番话把杨卫帆可真吓着了,可他越琢磨越有道理,实在也反对不了。

于是他便马上带着洪衍武从团里宿舍连夜归家,大半夜里把已经睡下的穆迪叫了起来,在楼下客厅里深谈了一次。

说到穆迪对洪衍武的观感,因为杨卫帆的原因,其实还不坏。特别是知道洪衍武给杨卫帆四万块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事儿后,对其还有几分好奇。

所以这一次她对深夜贸然打扰并没有生气,反倒比较有耐心地听了洪衍武的分说。

而听完之后她同样是矍然一惊,大为庆幸儿子有洪衍武这么头脑清醒的朋友,认为他提醒的相当及时,很有必要。

最后经过合计,她几乎全盘接受了洪衍武的建议。

那就是,保苏晓明就是保杨卫帆。千万别觉得小题大做、兴师动众。一定要全力以赴,不惜动用杨家的所有关系和资源,借着保苏晓明,把反对意见彻底打压下去。

只要下狠手把前面的人打懵了,后面的其他人就不敢跟上了。

否则越纠缠越糟糕。因为一旦真要到了追查到杨卫帆身上的时候,穆迪反倒不好说话了。到那时无私也有私,不但平息事端加倍费力,也更容易让人抓住把柄。

就这样,第二天让“海防歌舞团”全体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内部达成一致意见的团领导居然集体力挺苏晓明。

不但对她不做任何处理,而且还公开宣布。

“《军港之夜》的创作是由团长穆迪直接领导的,也是经过团党委审查通过的,如果说歌曲《军港之夜》有问题的话,团长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不该只批苏晓明。团里会把相关意见向上级反应、解释。”

这既让全体团员大跌眼镜,也让苏晓明格外惊喜,谁也没想到穆迪会对苏晓明这么器重,都不惜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不用说了,苏晓明自然是感动坏了。她误会是杨卫帆替她说了话,从此也把穆迪视为拯救了自己艺术生命的恩人。

而到这了步还不算完。经由穆迪一番电话串联,也就在随后的一两天内。穆迪本人署名的文章以“海防歌舞团”团长的名义,在《战友报》发表。

她杜撰了《军港之夜》的创作思路和节目编排过程,替苏晓明说了不少好话,并极力把她排练刻苦、要求进步的正面形象展现给部队官兵们。

跟着“总政歌舞团”的胡团长又以“杨卫帆老师”的名义在《解放军乐报》发文点评《军港之夜》。

以专业的眼光分析,认为这首歌只是唱法是比较通俗,有点缺乏专业性。但它的写实性、艺术性还是很高的,本质和民歌传唱更接近,因此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低俗歌曲。

这表面上是挑“学生”创作上“不成熟”,但实际是勉励加撑腰。

而随后,“总后”学院部的周部长,海军舰艇学院的黄副校长,滨城军区海防司令员刘司令员,“国家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专栏何主编,也纷纷公开发言或撰文,直接或间接地肯定苏晓明对《军港之夜》的演唱方式。

一时间,此消彼长,反对意见不但消失无踪了,民间表示对《军港之夜》喜爱和支持的信件反倒增多了。

眼见着社会风评一片大好,在老百姓的真心支持下,穆迪似乎打了一场大胜仗,似已经彻底站稳脚跟,把四面八方的敌意震慑住了。

可往往天下的事儿总在关键的时候发生变故。就在穆迪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形势又有了大逆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