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93章 口福

重返1977 第493章 口福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其实京城的夏,固然有着令人躁动不安的一面,却也有令人舒爽的一面。

这是因为京城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人们讲究时令。一年四季该吃什么,穿什么,自有一套应时应节的“谱儿”,绝不能乱了次第方寸。

老京城有个词儿叫做“消夏”,那真要细说起来,内容可是太丰富了。

当然,有的人也会觉得太琐碎了些,认为这些东西都没有意义。讲究这些,操持这些,远没有工作、学习、家务来得重要。如果把时间跟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可实际上这种道理却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什么东西都是多方面的,都不是绝对的。这一切还得由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心态所决定。

对一个烦恼不断,事业不顺,家事不宁的人来说,这些东西也许是多余的,甚至是惹人厌烦讨厌的。

可相反,对一个吃喝不愁,工作顺当,家事和谐的人而言,反过来就是一种生活趣味了。

就比如说,同样都是在四脖子流汗的夏天,同样每天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但大街上那些兜里的钱不够买瓶汽水,未来还不知在哪里的返城知青们。和已经要房有房,要钱有钱,要媳妇有媳妇,要朋友有朋友的洪衍武比起来,他们所感受到的滋味绝对是不一样的。

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嘛。

如果单纯是以洪衍武的个人体验而言,那京城的夏季还真是够可爱的。

首先来说,京郊地区有水有山,有海子有丘陵,地形复杂多样。各类鲜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

只是可惜,产量却一直有限。而且在“运动”的十年里,这些东西基本是与市场隔绝的。

可现在好了,如今有了农贸市场,所有的京郊鲜货就像有了一块公用的大舞台。

无论是瓜果李桃,还是菱角鲜藕就都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虽然东西还照样是少,可高昂的价格却限定了一定的门槛,也尽可让洪衍武这样舍得票子又识得货色的主儿大享口福了。

看吧,白杏、扁桃、蜜桃、红李、玉李、花红、香果、“香槟子”、“虎拉车”,不间断地而来。

这些都是真正的“自家园”的货色或是“山货”。每一种果子都由山脚下的乡民,背着长筐送到农贸市场来。

尽管花里胡哨,品种繁杂,可上岁数的老京城人只要一眼看过,就能知道到底是产自西边还是北边的青山。

(注:香果:因香味清远,又名香楂,香果,木梨。学名叫榅桲。可这个东西与京城所说能做蜜饯的‘榅桲’不是一回事。因为老京城人所说的榅桲,其实是阿尔泰山楂,又叫黄果山楂。这个发音来自于是满语“酸酸甜甜”的音译,最早称“温普”或“温朴”,后讹成榅桲。当今许多人不知,网络文章几乎全是谬误。更有甚者还有把榅桲与虎拉车、香槟子混淆的。)

(注香槟子:也叫酸槟子,闻香果。比苹果小,熟的时候紫红色,味酸甜。是苹果与沙果的杂交种,略有点涩。香味浓郁。)

(注:虎拉车:甜槟子俗称。又称虎拉槟、虎喇槟。果型略大于酸槟子,呈圆柱形,味甜,近似于彩苹果的味道,向阳面有红晕。同样香气浓郁。)

梨、枣、葡萄都下来的较晚,可是京城人是很以他们的大白枣、葫芦枣、京白梨与牛乳葡萄为傲的。这些本地品种具有独特之美,即使姗姗来迟也不会遭受冷遇。

甚至每年观音东院的几家邻居,在看到洪家门前的“缨络枣”熟了,还会生出“一叶知秋”之感。人们在分享甜脆的同时,也要准备晒一晒被褥或拆洗棉衣、棉裤了。

说到口福最深的时节,还恰恰就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果子以外还有果藕、菱角、鸡头米、莲蓬子这些河鲜和各种各样的瓜呀!

京城历来出产好瓜。南边永定门大红门一带、沙果门外,北面的顺义、沙河都有不少好瓜地。并不像现在,只大兴的“京欣”、“航兴”西瓜有名。

此时的京郊西瓜就有许多种类。

“画眉子”、“黑鬼子”、“大三白”、“绿三白”、“花皮瓜”、“锦皮瓜”、“枕头瓜”、“黑蹦筋儿”、“六道筋儿”等等。

有的白,有的绿,有的黑,有的黄,白瓤白子,黄瓤黑子,红瓤黑子,金黄红子,或是浑然一体,或是皮道分明。

同样的,香瓜的种类也不亚于西瓜,而且名字更形象更有趣。

因形状而得名的“白羊犄角蜜”,“青犄角”,因颜色而得名的“旱三白”,“大水白”,“白葫芦酥”、“灯笼红”、“旱金坠”,还有因嘴劲儿大难为了年长者,而赢得“老头儿乐”别称的“哈蟆酥”,和因口感发面,往往被人从相反处理解,误以为是“老头儿乐”的“面猴儿”。

说真的,在洪衍武的感受里,京城的暑热至少被这些鲜货降温了三分之一。

弄一大碗冰,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各类河鲜,配着香瓜、鲜核桃仁、鲜杏仁,那是最好的下酒菜儿。

至于西瓜水头最大,又能利水祛署,用凉水湃了,在夏季食来,最能令胸襟一爽,

但西瓜虽美,论起香味来便又不能不输给香瓜一筹了。况且香瓜既能切开端上桌面,也能持手大嚼,远比吃西瓜要方便的多。

只是香瓜也有一点不好,它能伤胃泄肚,所以脾胃不好的人享用不了。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些带着浓郁香味的果子。

香果,香槟子,虎拉车,放几个于室内,满屋生香,而且因为气味持久。甚至还能放在衣柜充作香氛。

只要一夜,拿出来的衣服都是香喷喷的,足以遮掩白日的汗味。

真是不得不说,如果不考虑产量的问题,和今日之比起来。这个年头的夏季时令瓜果更加有意思,更加有乐趣,也更能展现出夏季的魅力来。

是的,这个时节,饭食总会因天热而简单一些,可是这些鲜货足以弥补了在肉食上的损失。

“糖心儿”就跟洪衍武声明过不止一次,“天儿热得我什么也不想吃,我就想吃个冰碗儿和绿豆粥……”

洪钧在家也发过类似于孙大圣的豪言壮语。“要一天吃三百个桃子,不吃饭,我也干!”

这并不让人觉得怎么委屈。别看显得有些口舌清淡,可不是还有“盐水豌豆”和“煮花生”、“煮毛豆”来调剂味觉嘛。

有条件的再去副食店里切点蒜肠、粉肠,弄点拆骨肉来,或者吃碗芝麻酱面或炸酱面,也就把舌头彻底安抚住了,再无遗憾。

什么什么?有人说这必须得有钱!

那倒也未必见得。因为就是家贫的人们,也还有便宜且量大的瓜果能尝一尝鲜呢。在某种程度上,比今日的选择更多。

买不起西瓜和香瓜?没关系,还有酥瓜和老洋瓜呢。这两种瓜虽然皆无甜味,只能取其解渴。但如镇凉食之,也另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滋味,让人不虚瓜季。

吃不起冰碗儿?那也没关系,高粱河,什刹海,筒子河里,野生的菱角、莲藕与鸡头米有的是啊,只要会水的,无论大人孩子尽可下水自取。

退一万步讲,还有副食店托底呢。

正因为集中上市,“中伏”之后,副食店里的黄瓜和西红柿可是越来越贱,往往几分钱就能买一堆。到最后拉秧的时候,都可以论筐买了。这足以满足儿童和劳动阶级的需求了。

总之,洪衍武最大的感触就是,夏季的京城居然就已经比得上花果山了。真要靠这一方水土来养活只吃鲜果而不碰火食的神仙,想来也并非难事。

可说到这儿,有个关键点问题他就想不明白了。这么多琳琅满目,口味独特的各色瓜果,到日后怎么就没了呢?

不说别的,就是他们院儿里那棵“缨络枣”吧。那枣儿又称“鹰不落”,意思是产量多,鹰都难以找到下脚的地方。而且那枣又脆又甜,水头大,掉地上准摔烂,口感极好。

可他忘了是拆迁后是哪一年了,报纸上居然登出新闻,说有植物学家在花二十万元寻访这种枣树。但后来始终也没人得到这笔奖金,应该是彻底绝种了。

这让京城人丧失了多么大的口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