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578章 听劝

重返1977 第578章 听劝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常家人和宋家人可不大一样。因为都是教育口儿的人,这一家子人就更知足、更清高。他们觉得现在这样,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挺好。

常局长本人又有点不通俗务,看重名声。他就更不愿意再弄这些事儿,免得临退休再让人说三道四,被人戳脊梁骨。

那么洪衍武怎么劝呢?他就得换一番说辞,从亲情下手了。

他对常局长说,“您别坐失良机啊。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房到用时方恨少啊。您不替我两个老师想想,也得替家里其他人想想啊。”

“得,我就不说您孙子早晚得长大,早晚也得结婚了,那太遥远。咱们就看眼前,您都忘了您的闺女和女婿还住厂里宿舍呢吧?您这边是没事了,生活正常了。可我知道人家夫妻俩还分居呢,俩人想在一块儿都得靠同事帮忙腾宿舍。以至于现在还没孩子呢。您就不想抱外孙?”

“还有平时逢年过节,您闺女和女婿来看您。人家大老远赶过来,大晚上的就得骑车往回赶。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家里没地方住吗?您三居室那书房就占了一间。这是家里人心疼您,对您来说也是必要的。可您就不心疼闺女和女婿吗?”

这几句还真把常局长给说亏了心了。

是啊,“摘帽儿”之后,他们老两口就光心知道疼儿子了。他们把常显璋的婚事当成了最要紧的事操办。

如今儿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们心里绝的对得起孩子了。可怎么偏把闺女给忘了呢?他们还有个在“大山子”当工人亲闺女常新华呢。

过去,他一直认为闺女过得不错。比他们老两口和陪着他们吃苦的儿子都强。能留在京城,算个有福气的。

可现在想想,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这么些年,闺女在工厂干的可都是力气活。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物,可都接济了他们。而他们回来之后,似乎对闺女的帮助,只是给了她两千块退补的工资。

这钱看着不少,可总有花完的一天啊。女婿又是个老实人,前程上恐怕不会有什么大进展。

就连指望儿子关照女儿也没戏。常家人都是不会跟人开口,耻于谈利的,常显璋顶多也就是个教书的材料。

所以说,他自己要再不替闺女想想,恐怕常新华的苦日子还真不知道熬到哪天去呢。

只是话说回来,即使有心想管也不见得管得了啊。教育口儿不比别的地方,绝对的冷衙门。他这个局长的成色又低。恐怕有心无力啊……

于是常局长就把自己的困难跟洪衍武直言了。他说其实搞教育的是最穷不过的了,别的机关单位都在盖自己的家属楼,就教育局没有。好不容易从别的单位弄到几套房,不够市局领导们分的呢。连何介夫都未必有份。凭他,哪儿弄单元楼去啊?

可洪衍武听了却满不在乎。说他知道教育局能力有限,可不一定要房就非得是新的单元楼啊。新房子没有,旧房子总行吧。楼房没有,平房也好啊。其实不怕房子破旧,只要有房就是好事。一间少不少,也比没有强。

而且照他看,其实这事儿很有谱。他说常局长毕竟吃了这么多年苦头了,临退休提这点要求不过分。这点事上头不批,于情于理过不去。别忘了,常局长还占着个官位呢,就为了他能踏踏实实走人把这位子给别人。上头领导也会尽力周全。

何况该请客请客,该送礼送礼,教育局清贫不是吗?那更吃这一套啊。关键总得试一试,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连自己都不争取,别人又怎么会主动帮忙呢?

这番话确实说动了常局长。于是从这天起,这个从未开口求过人的死性人就硬着头皮开始走门路,忙和这件事了。

为了闺女他不怕花钱,也不怕拉不下脸来,四处请客拜神不算,还给市局专管领导送了重礼。

还甭说,真没白忙和。不知是他的苦衷获得了同情,还是明年就想安心退休的许诺起了作用,又或是那些名烟名酒和大鱼大肉的效力。

几个月后,他居然争取到了一个四间半房的独门小院儿,位置就在离常家很近的“平渊里”。房确实不怎么样,可空间大,房子多啊,连院儿带房一百多平米呢。

这种结果连洪衍武都没想到啊,说真值了。

就这样,从此之后,常新华两口子就算有了自己的家。至少周末他们可以来这儿过一天正常的家庭生活了,同时就近看看父母也很方便。

常新华很快就有了身孕。女儿为此特别感激父亲,常局长的心里也终于过得去了

是的。尽管违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则,临退休晚节不保,庸俗了一把。可这么干能换得女儿的解脱,外孙女儿的出生和一家人每周一日的团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事实上,这个小院儿对常家人的帮助还不止于此。

九十年代,当这里面临拆迁改造的时候,深知行业内幕的洪衍武代表常家和拆迁办交涉,一下替常家争取到了三套两居室。让常家从此也拥有了多张房产证,步入了“吃瓦片”的行列。

尽管后来常新华夫妇都下了岗。可常家人一点不愁。就靠出租闲置房屋,足能保证常新华一家生活无虞。

当然了,这就更让常家人时常念叨洪衍武的好儿了。常局长就经常感叹,说儿子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这么个好学生。

常显璋自己也说,没想到洪衍武小时候那么不是东西,长大了还挺重感情。而且居然比他所有的学生本事都大。这概率简直就像奇迹。要不是因为有他,咱家的日子绝不会上这么高的台阶。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吧。

尽管时至今日,也无人能彻底描述清楚,几十年的福利分房政策究竟给国人带来了什么。住房制度改革又对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但人们一生面临的确实全是选择题。

具体到个人生活而言,或许就因为身边有个特别出色的亲朋好友,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听了这个人劝,做出了一次正确选择,以后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