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579章 批发商

重返1977 第579章 批发商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1980年的“五一”劳动节,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中南海“伟大领袖”故居重新开放,有计划地安排群众参观游览。

而“五四”青年节当天,发生的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是“民航京城管理局”和“香港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京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首都机场开业。

其意义在于这是京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至于整个五月,对社会造成轰动影响的最新事件,则是刊登在《国家青年》第五期杂志上的一封由黄晓菊和潘玮共同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这一封诉说青年对生活发表苦闷的文章,因为太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且感情真挚而激愤,终于引发了六万封来信读者的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大讨论。几乎“热”了整整一个夏天。

无独有偶,同样是这个月。丹东电视台和国家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剧《新岸》,也在银屏上播出。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报告文学《走向新岸》改编的。女主角的原形刘艳华恰恰是一位曾经失足的女青年。她在重新寻找生活方向的过程里一次次受挫,所遭受的社会歧视、冷遇,和难以摆脱的心里阴影,同样引发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深思。

于是《新岸》播出后,与“潘晓讨论”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思想浪潮。竟让整体社会都开始关心生活中的一个异类现象——失足青年。

但说实话,这对洪衍武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首先这种社会现象重新揭开了他心里某处的伤疤。

在刘艳华的身上,他分明看到了“糖心儿”的影子。这让他克制不住地重新思念起她来。说不好什么时候,抽不冷子,心里就会乱一阵,疼一会儿。

他又忍不住给“宝姨”打了电话。但和想象中一样,依然没有音信。“宝姨”还是安抚他,保证有了消息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

但这种牵挂,这种惦念,是让人心乱如麻、以成眠的。

其次,就是洪衍武本人作为“失足青年”的现成例子,一下变成身边人眼中的焦点了。

凡是他认识的人,不论邻居还是同事,总要把带有同情和矛盾的眼神凝视在他的身上。

不但边大妈要找他谈话,认识的那三个警察也挨个来找他,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这种滋味让人可实在别扭,而且盯着他的眼睛一下多了,也弄得他干什么都不方便了。

要知道,现在洪衍武可是忙得很呢。就为了持续不断换过来的外汇券,他必须保证充足的现金来源啊。

就说几个月来他把库存的电器处理了一大批,而且“刺儿梅”的钱暂时还可以挪用。但他手里现金也就十七八万,严格说也就勉强够维持俩月的。

幸好他手下有的是人。为了多做点生意,他就从电影院门口抽出二十个机灵人儿来。每天让这帮小子拿假介绍信泡在京城旅馆里。跟各路采购员交朋友套磁,拉生意搞推销。

而他和陈力泉亲自负责采购,做现场交易。

但这样,每天下午他们就不能着家了,怎么也得天黑了才能回来呢。

要说搁平时没事,现在可就不行了。因为谁见面儿都问问他们俩“又回来这么晚啊?”“忙什么去了?”光每天糊弄、敷衍周围这帮人,让人家不起疑就够费劲的。

这反倒是让人感到一种“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的苦恼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洪衍武也在抓紧事件办。那就是在抢在月中之前,他还得尽全力再收敛一次印石和字画。

为这个,他把买“猴票”的事儿都往后拖延了。

怎么这么急呢?

不急不行啊。

敢情由于经常收购,他已经成了一些店铺的熟客了。上月末,有些店就告诉他了,说紧急接到上级通知,5月15日到5月17日,店里所有的好东西,至少有小一半要造册,收拾好给送走。

这是因为5月31日至6月 23 日,京城要在香港举办首次的出口商品展览会。上面考虑产品的多样性,临时增加工艺品一项。

他心里当然明晰啊。这些好东西国内是白菜价儿,外宾、港客到了京城,就专买爱这些东西。现在要主动给人家送到那边儿去,还能回得来啊?

还别说这个了,十有**出去一次,国内的干部就明白行市了。等他们回来,这些东西不跟着涨价才怪呢。

买!必须得买!时不我待啊!怎么也得爷挑完了,才能轮到这帮“港怂儿”啊。

就这么着,这些事儿都凑在了一起,还能让人拾闲儿吗?

说实在的,每天下午洪衍武就跟消防员紧急出动似的,带着陈力泉满京城的乱串游。

一会儿琉璃厂,一会儿旅馆,一会儿又奔友谊商店,一会儿又去“天桥剧场”取货。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多面性的。还别看这么支应着四面八方,够让人上火着急的。可这种情况下,也有让洪衍武颇为欣慰和舒畅的几方面。

第一是如今有边建功的帮忙,可顶了大用了。

这个月这小子的车完全就让洪衍武给包下来。每天下午拉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四处跑。

这样,不但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节省了洪衍武的时间和奔波之苦,连拉货取货都特别方便。也降低了大街上碰上熟人的可能。

边建功这人还可靠,知道洪衍武倒腾东西就够了,其他绝不多问多说,就老老实实车里等着。甚至还能在边大妈面前帮忙周旋呢。

当然,他本人干这个也划算。洪衍武绝不肯亏待朋友,给的钱全是外汇券,大家都高兴。

第二是洪衍武买的印石字画,用外汇券是难以想象的划算啊。

要知道,工艺品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划价的商品,店里本身就有一定自主权。上面又有外汇政策,用外汇券和人民币买东西根本是两回事。而且现在洪衍武还跟好多店员熟悉了,暗中许点好处拉拢拉拢也就成内应了。

这样里应外合加上购买量巨大,洪衍武居然能用六十块外汇券买到店方开价一百元的东西。他过去费尽口舌才能打个九折,这么一比可太值当了。

里外里刨去所有成本,他光把东西买到手,就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利了。那还不可劲儿招呼啊?

第三呢,有关外汇券弄到手后怎么再倒腾出去,洪衍武的思路也完全正确。

他用外汇券做介质,把“友谊商店”当成货物批发站的决定,简直太明智了。

和买工艺品是同样的道理。由于“友谊商店”承担的外汇任务不断加码。在上级领导给予的压力下,从未动摇过的商品定价就像工艺品商店那样出现了缺口。

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商店领导暗自给柜台人员一个政策,说如果顾客确实想买又为价格犹豫,那么服务员就可自主把价格调低一些。

这个折扣极限大约是百分之十。而如果购物金额超过一定数目,还可以更低一些,最低能到百分之二十。

这样就是说,像洪衍武这样嘴管用会侃价的。光靠这个“潜规则”,他就能有百分之十三的利润了。

可这还不算完呢。买了还有一卖呢。

“友谊商店”里那些稀缺货物,全是较高质量、较高消费的紧俏奢侈品。对那些没有外汇券的人吸引力太高了。说梦寐以求是实事求是,说让人都快想疯了也不算夸张。

因此洪衍武倒腾出去的货就是卖方市场,抢手至极。加价销出去丝毫不成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无心插柳,甚至是闪电速度。

比如说有两个山东的采购员想买两台黑白电视,洪衍武从“天桥剧场”提了库存直接就把电视送去了。

没想到和俩山东人一见面,他们又看上洪衍武和陈力泉脚上的尖头皮鞋了。问这鞋能不能搞来些。

那正是洪衍武他们在友谊商店里买的,外面没这么漂亮的样子。洪衍武就按商店官价又加了百分之五十报价。

没想到这么高的价钱,俩山东人压根没犹豫,张口就要三十双。还问他有没有什么时髦的女鞋。

结果除了两台黑白电视,这俩山东人最终从他手里又买了五十双男女皮鞋。合着皮鞋钱比两台电视都贵,花了一千六百多呢。

所以这种交易的厚利里面,最关键的地方除了卖的东西好,还存在一个很精妙的算术问题。

打个比方,洪衍武可以用八十块外汇券能买到商店里标价一百块的东西,然后再按一百四十元高价卖给别人。这就是百分之七十五的利润。

如果减去给“小媳妇儿”的过手钱、车马费、旅馆房间,还有拉生意那帮小子的提成。仍然能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利润。

这就是说光卖这批皮鞋,洪衍武就挣了六百块。

比那些普通黄牛,黄蜂一样地忙碌于倒腾外汇券,从中只赚百分之十几的利润,挣得多得多,而且还好销。

要是洪衍武再狠点呢,把八十块的东西卖到一百六,毛利可就有整整一倍了。

所以别看是一样的外汇券,但却是不一样的境界啊。

这世上,有人穷尽一生挣钱养家,有人却能坐地生财轻易生发。差距就在这儿呢。

尽管仍旧是“术”的境界,但洪衍武靠自己的精明算计,一步就站在了比大多数人都聪明的位置上。这种成绩可不是随便一个人“重生”,然后照搬历史经验就能实现的。

如果客观地来评价他的手段,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票贩子”的范畴了。实质上他搞得生意要高级许多。

如果比较恰当的描述一下,应该是——“暂时垄断性的奢侈品批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