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584章 七月流火

重返1977 第584章 七月流火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1980年7月1日,全国邮政系统正式开始推行邮政编码制度。

在京城各大邮局里,当顾客们拿着信封,好奇地观察上面新出现的红色小方格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柜台里的“猴票”已经寥寥无几,再没有一张整版票了。

更没人会知道,这已经这笔轻松易得的财富即将彻底从他们的手指缝中溜走。

7月4日,继在香港成功举办了出口商品展览会之后。京城的“百货大楼”首次出现了来自台湾的商品,主要有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手表、折叠伞等。

而这一天也是洪衍武计算出“红包”价值的日子。

经他自己统计,几个城市算在一起,最终耗资共计三万余元,落入他口袋里的是四千八百六十三张整版猴票和百十张留着玩儿的散票。

这和当初他自己定下的目标相差无几。相当于吃下了这套邮票的十分之一。要照曾经出现的历史价格估算,这些邮票日后就是七十三个亿啊。他还能不美吗?

于是当天他就喝高了。而且为了纪念这一极具时代意义的伟大胜利,他还借着酒劲写了一封抒发情怀的信。然后特意贴上一个四方联的“猴票”塞进了邮筒,准备寄给自己留作纪念。

可不成想,几天之后,当邮递员把这封信送到观音院东院的时候,偏偏赶上了洪衍争下班回家,这封信直接就落到了洪衍争的手里。

结果洪衍争一拿到信,不但立刻认出了洪衍武的笔迹,也当场被信上的邮票给气着了。

因为那可是三毛二啊!当时同城寄信邮资四分钱,外埠才是八分呢。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老大满心别扭回去就把信给拆开了。结果这一看更是脑门子冒火,气性一下就上头了!

好嘛!敢情洪衍武居然只写了一首歪诗。

“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怪我酒后无德,撕了国家皇榜——洪衍武庚申年留念”。

这不吃饱了撑的嘛!明显就是故意糟践钱啊!

得了,这晚上“撕皇榜的”一回去也就遭了现世报了。洪衍武确实因他“酒后无德”挨了他大哥一通臭骂。

好在这也就是猴票价值还没被社会认知呢,否则要被洪衍争知道这四方联日后能顶六万,非得把洪衍武整整骂上一年不可。

有句成语叫做“七月流火”,好多人都以为是形容天气热。但其实恰恰相反,这个词语真正的意思是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而这一年的京城七月,在京城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的第四天,也确实因一部电影的上映,给酷热难耐的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感。那就是我国第一部旅游风光电影——《庐山恋》。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不算复杂。美籍华人女孩周筠在庐山游玩,偶遇大陆上进男青年耿桦。二人一见钟情。后因俩人接触频繁,有人传言耿桦里通外国,致使周筠忍痛离开。

五年后,随着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周筠再次来到大陆,并且找到已经是研究生的耿桦,准备和他结婚。但周筠的父亲却是个三民党退休军官,与耿桦的父亲还曾是战场上的死敌。这件事随后又成了两个人的阻碍。

最后是两位父亲经过反复痛苦的思索,终于同意俩人婚事。周筠父母也从美国回到了大陆,算是有了一个“从此他们过上了美好幸福生活”的完美结局。

其实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当年最受观众喜爱,并且一下子在成千上万年轻男女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除了张瑜和郭凯敏这一对年轻演员出色的外貌和恰到好处的表演之外。还有两个在当时看来十分惊世骇俗的原因。

一个是片中张瑜对郭凯敏蜻蜓点水的大胆一吻,打破了国产电影多年的禁区。造就了共和国银幕上的第一个吻。

另一个就是张瑜在片中更换了四十三套服装,使《庐山恋》成为了几乎空前绝后,女主角展示时装最多的一部电影。

于是张瑜和郭凯敏都因为这部电影成为公认的银幕情侣,一时间成为无数观众追捧的大众偶像,成为了青年男女们的梦中情人。

而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除了植入广告的效果有了第一个实例证明,庐山风景区从此游客大增,成为了之后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区以外。这部电影似乎还教会了一代人该怎么谈恋爱。

年轻人都争相模仿电影中的情节,此后他们在情书中也不再只是谈工作,谈理想,互致“革命的敬礼”。而是多了些情意绵绵的委婉表达。

不过说来更难以让人置信的,是生活中居然真的会有仿若电影中一样的情节出现。

而且最绝的,就是现实中这个例子不但就发生在洪衍武的身边,甚至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就是洪衍武的二哥——洪衍文。

那么这个《庐山恋》真实写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追根寻底,起因还是得找到洪衍武的头上。

前面咱们说过,当初洪衍武和“糖心儿”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吃“出国免税指标”的时候,他们常想方设法混进王府井东单二条的“新华书店内部发行组”,装成**去买各色“皮书”。

洪衍武不是小气的人,买回来的“**”呢,绝不会只是自己看,范围面儿扩散得很广。除了自家人以外,他还会赠送给常显璋,借给邻居水清、水澜看。

这些人里,洪衍文当然是最方便,最不拉空的了。他每周回一次家,都要拿走一些书带回学校去看。

但是后来“糖心儿”不是出事儿了吗?洪衍武也没心思再去弄书了。那么从去年十月份之后,也就再没有新书来源了,洪衍文的精神食粮渐渐可就断顿儿了。

可是要知道,对洪衍文这一代“运动”中长大的人来说,书的意义非比寻常啊。他们对书的情感,哪一代人都比不了。

这是时代造成的原因。因为他们才刚稍微懂点事儿,正是学习和培养爱好的时候,“运动”就来了,结果一下什么都不能干了。

学画画吧,成本太高,无论西画、国画,买纸笔都得用钱。学音乐要好点,属于一次性投入,咬咬牙也就买了。可最关键的是,老师太不好找。

因为除了老师私收学生有搞黑俱乐部之嫌。另外几乎所有的玩意都成了“封资修”的东西,让人家没法儿教啊。

哪怕只教革命题材,可万一不留神出了问题。也有被扣上罪名的风险。那谁还乐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啊?

由此,在这种普遍文化饥渴的社会背景下,看书就成了大部分人的“爱好”,尤其是文学书。

后来上山下乡,在远离家乡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在遭受各种生活磨难的情况下,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往往就是靠一两本被翻阅了无数遍的小说,和基督山伯爵、冉阿让、牛虻这些活在小说里的人物支撑着。

所以这一代人一考上大学才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才会造成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社会的“读书热”,才会从他们中间出现像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汪国真这样的诗人。和刘心武、梁晓声、二月河、铁凝、路遥、莫言、都梁这样的作家。

因为他们不但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书也几乎涵盖了他们全部的精神世界。完全能够等同于灵魂。

那么知道了这一点,接下来的事儿也就可以理解了。

已经被洪衍武养刁了胃口的洪衍文,嗜书如命。必将想尽一切办法去继续弄到他本没有办法弄到的各色“皮书”,来满足他赖以生存的“需要”。

洪衍文的办法很简单,他就是每周日等在东单二条的“内部书发行组”外面,择机跟从里面出来的年轻顾客搭顾商量。

他自愿以金钱相酬,要么请人帮忙代买几本,要么请人转让人家刚买到的书。

他这个办法确实管用,因为不用费什么事儿就能挣笔外快,肯定有人愿意帮他这忙。但千万别忘了,出入这里的年轻人都是什么家庭的孩子。

那帮小子眼高于顶不说,从小也是在缺少父母关爱和调教的环境下长大的。很少有人懂得什么叫谦虚礼让。大多数都野狼崽子似的,就知道有便宜就上,得便宜没够。

再加上洪衍文又是个本分的书呆子,所以往往他为实现自己目的所付出的代价高得不像话。

几毛钱的书,他花几块钱买一本常事。十块钱买一本同样可以。甚至为了几本书,要花二三十块请一堆人吃一顿涮羊肉,这他也答应。实在是被坑得不善。

不过好在洪衍文他真心爱书,只要没白跑,能买到喜欢的书就是高兴,从不去从中计较经济得失。他自己倒并不在乎。

另外他也并不缺钱,自打家里拿了退赔款之后。一直就是父母硬给,哥哥弟弟硬塞,他还有上大学国家发的补助呢。加在一起每个月至少有上百元“收入”。所以从经济条件上讲,也完全够他这么糟践的了。

当然了,他去得时间一长呢,就必然引起工作人员的关注。这样没几个礼拜,他就引起了女主角的好奇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