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583章 升官

重返1977 第583章 升官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价格有了活跃空间,这确实是刺激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千万不要忘记,支持市场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还是制度上的放行。

6月5日,京城市委财贸部、市政府财贸办公室提出《关于发展首都财贸工作的规划》,第一次强调,“发展商业网点,方便群众购物”。

同日,京城工商局也发出通知,进一步放宽对个体工商户的限制。同意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根据社会需要从事个体经营。经营范围除原来允许的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缝纫等行业外,还可以经营房屋修缮、擦皮鞋、三轮车运输、代写书信等。

这两条通知一经发出,不但去工商局申请经营执照的人激增,火车站和街头的“板儿爷”一下多了起来。工商局面临着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

这背后,当然意味着一切都在按照洪衍武的预言发展着。

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工商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真的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了。

就在这个月中,京城工商管理局迎来了一大批由退伍军人、军队转业干部和其他干部调剂来的补充人手。这次的数目是二百人,终于把工商局的710人现行编制补足了。

而且很快上面下达指示,要将原市场管理处改为市场管理一处,并增设市场管理二处,专门负责打击投机倒把工作。此外,还要增设个体经营处和人事教育处。

这样从理论上讲,提前三个月来报道的宋国甫便划归为先期五百人的“老同志”行列里了。他从此摆脱了打开水的琐务,因为有了接替的接班人。

同时由于行政办公室的扩编,更大的好事儿也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居然和许多骨干精英同步,获得了一次晋升。

虽然他刚去没几天,业务能力也并不怎么样,按说五百人中论资排辈是轮不到他的。

但他胜在人缘儿好,已经入了党,而且以副主任职称起步,又比旁人领先了好几步。这样综合性排名一下领先了。上面再一点头,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副科长了。

还别小看这股级的干部,按过去来讲已经算是“在品”了,这是官不是吏啊。不但享受二十二级工资待遇,一个月能挣一百一十三块了。而且一般来办事的人,也必须给他递烟,毕恭毕敬尊称官职了。

宋家人当然是特别高兴啊。为了这件大喜事,宋局长就专门带着全家老小去“新侨饭店”聚了一次餐。

那么理所应当,洪衍武是最应该感谢的人啊,宋家人自然也把他请去了。

席间宋局长不但专门向洪衍武敬酒,宋夫人也乐呵呵的塞给他两条中华烟。就连性情有点高傲的宋平平,和洪衍武相处也很融洽。

因为洪衍武那层出不穷的笑话可把这丫头给逗坏了。

总之,这一家人,都对洪衍武是越看越顺眼了。

可他们哪里会知道啊,其实反过来,洪衍武才是最开心的人呢。

这是因为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对打击倒卖进口物品、外币、外汇券、文物、珠宝、金银制品、贵重中药材,以及代开发票,提供银行账户等行为,定下的牵头单位就是工商局。其他部门得配合工商局行动,处理意见也以工商局为主。

这就是说,洪衍武干的生意已经有了个官面儿上的内线儿了。

耗子和猫是好朋友,当然就是上了层保险啊。万一以后真出了情况,不说“平事儿”吧,至少有宋国甫从中牵线,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是多几分周旋的余地,总是确定的。

不过话说回来,宋国甫本身也就该着吃官饭。

和大部分获得提拔后意气风发,喜形于色,马上就想大展拳脚的人不同,他真的把父亲的教诲往心里去了,也老老实实地照做。

不但待同事始终和气,不摆一点架子,对正科长那个四十岁军队专业干部也是相当尊敬。永远把他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

这样他就在工作中充当起了一个“和事佬”的角色,顺顺当当在这副科长的位子上坐稳了。不但让科室上上下下都对他很亲热,也让局里领导看在眼里,默默地给他加了不少分。

处长以上的领导,看问题和下面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局里排前十位的干部对宋国甫的看法,恐怕大多意见统一。谁都觉得这个胖墩墩的人挺憨厚,性子也稳重,尽管业务能力不强,算不上干将。可具备团结同志的能力,也很难得可贵了。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宋国甫其实就像一个慢吞吞的爬行动物,不骄不躁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地往前面挪动。而其他人更像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动物,撒欢似的往前跑。

只是有时候“蹦蹦跳跳”会被猎枪打,被野狗追,被老鹰拿,甚至还会被不想被超越的同类一脚踢到泥坑里去。而“慢吞吞”因为太不引人注意,所有外界的危险几乎都与他无关。

那么最后到底有多少“蹦蹦跳跳”,能行得比“慢吞吞”更远呢?这恐怕还真是个未知数!

这个月,京城和美国的关系也历史性地迈进了一大步。

6月27日,在京城的建国门外悄悄地出现一片建筑工地。这并非是京城目前四处开花的民居改善工程。而是我国和美国合资建造的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破土开工了。

同日,一部来自于美国NBC电视台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也在国家华视电视台播放。

这部电视剧是科幻题材,110集原片长,原名《海底旅行记》,讲述的是一部海洋里“人猿泰山”的故事。

尽管我们只引进了其中的21集,尽管其时电视剧尚未普及,但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仍然产生了万人空巷的效果。里面的电子音乐,男主角麦克哈里斯在海底潜游的镜头,他的衣着和墨镜,都带给当时的国人一种强烈的冲击,让国人瞠目结舌。

于是连锁反应不断。

这一年男主角戴的蛤蟆镜成为青年人疯狂追逐的时髦装饰,被成为“麦克镜”。

公共游泳池里人们游泳的姿势也大变样了,被叫做“麦克式”。

年轻人还学会了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

甚至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有的选票竟然填写了“麦克哈里斯”的大名。同时一项健身运动也因这部电视剧风靡全国。那就是飞盘。

这种轰动效果,就连美国人都感到惶惑不解。他们认为这是最套路的电视剧了,并无出奇之处。

可他们恰恰不知,对于刚刚告别封闭年代的国人来说,麦克哈里斯具备双重意义。他既是大西洋底的人,也是大洋彼岸的人。我们从他的身上也可以获得双重的吸引力。

或许,整个共和国唯一对这部电视剧内容不太感兴趣的只有洪衍武了。

看惯了美国大片的他,看这部电视剧实在对模糊的图像难以忍受。对片中的“特技”他也觉得很初级,土里土气,那只是通过拙劣的模型和简单的画面剪辑拍摄出来的。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视剧对他也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了可以使他在友谊商店买到比较优质的进口墨镜了,还让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年代电影、电视剧作品所能引起的广泛社会效应。

别说后面什么《血疑》带来的“幸子衫”、“光夫衫”热,《霹雳舞》带来的手套和舞鞋热,那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商机。关键,这分明就是植入广告的黄金年代啊!

这年头的人,谁都傻乎乎地认为喊出“省优、部优、国优”才算是广告片。可要是真有了这个商业意识,几乎不费什么劲儿就能带动国内的流行趋势,甚至造就一个全国知名的商业品牌。

哪怕他就是自己开个广告公司呢,也能大发横财啊!

只是可惜喽,远远没到咱能大展拳脚的时候哪,一冒泡儿就要倒霉啊。

于是现实无奈让洪衍武突然灵感大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绝妙的对子,完全解释了他对当前处境的感悟。

上联:世界是如此美妙。下联:哥们儿却只能干熬。横批:唉……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