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663章 晓市

重返1977 第663章 晓市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其次是有关洪家的舅爷的。

允泰这次为了参加外甥的婚礼进京,无意中带来了两个好处。

一个是他和老同学史密斯之间恢复了联系,不但让几家亲属的年轻人们有了窥探外部世界一个窗口。也使得他们先于大部分国人产生了一个意识,那就是人生或许还有海外求学这一条路可走。

拿婚宴当日下午来说,史密斯夫妇在洪家待了许久。

这个美国老头饶有兴致的给年轻一代讲述了斑斓的西方世界和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不但极力鼓动大家应该找机会出去看一看。还透露了一系列很重要的留学信息。

原来自1981年1月14日起,共和国官方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实际上已经打通。

而当下美国和共和国的官方政府也正在进行沟通,准备在共和国举办首次“Testof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的考试。

史密斯随后做了详细解释,他把这种考试的英文简称“TOEFL”用汉语表达为“托福”。说是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申请到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就读高等院校,而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

并且当众表示,如果有谁想出国留学,能通过这个考试。他就愿意为他们提供诸如申请学校,办理签证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还可以提供经济担保。

说实话,史密斯的这番话更多是对完颜家的儿子兆庆说的,他真心希望老同学的孩子能走出国门,接受较先进的西方教育。

只可惜说者有意,听着却无心。兆庆是死心塌地守着小芹过日子了,心里惦记的都是未出生的孩子。哪有这个心气啊?

而更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寿敬方的儿子寿诤反倒是被触动了敏感的神经。现场就急茬儿地开始询问,他能不能去美国学习医学专业。

哪怕随后他从史密斯口中得知,学医得先获得美国本科学位,然后还得再参加相关专业考试。也并没有半点失望,而是斗志昂扬、精神焕发起来。

可见他把学医这件事看得有多么重要,似乎已经拿定主意,想要争取一试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虽然是件好事,可寿敬方却也因此显现了一丝忧虑。也不知究竟是不愿儿子远游,还是在为学费担心了……

除此之外,允泰本人也没少给洪衍武弄好东西。

因为允泰知道洪衍武稀罕老东西,又听家里人说这个外甥靠邮票“发了横财”。所以在洪家住的这些日子里,他并没完全闲着,出去转悠了几趟,结果还真就发现京城又有了晓市。

所谓“晓市”,是一种以交易旧货为主,交易时间集于清晨的自发性集市。天亮前开市、破晓收市,因此得名。

也有人叫它“鬼市”。这主要是针对起“一盏孔明灯、照物不照人”的作夜交易特点而言的。至于俗呼“小市”,是为谬误。

说起这种市场的历史,其实从明朝起就有了。旧传缘有世家中落,思以动产易米柴之资耻为人见,因于清晨提携旧物至僻处而形成。

但事实上的晓市,卖的东西虽以旧货为主,但是新的、伪劣假冒的、偷盗的赃物等无所不有。

也正因渠道来源不明,从中“大有找头”(行话,意为倒卖赚钱多)。晓市曾是解放前不少古玩铺的主要进货渠道之一。

在旧时,这种市场历来分布在玄武门、德胜门、重文门等城墙附近偏僻处。因玄武门地近琉璃厂,故多为古董。德胜门多旧家具,重文门则以估衣为大宗也。

只是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新政府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大力整顿,建立市场管理处加强管理,取缔无照商贩、查处投机违法行为。旧货市场规模逐步缩小。经营旧货业务也逐步由国营信托公司、公私合营信托商店所代替。

那么差不多到了1957年时,京城的“晓市”已经全然消失,本应不复存在了。

但恰恰又是“运动”的来临,导致许多文物四散流落。十年过去,退赔政策实行之后,更是致使许多不识货的人手里有了不少老东西,着急变现者急剧居多。

再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对民间私下交易行为管理渐宽。于是这种市场也就因一些原先的“从业人员”复出,重新焕发生机,死灰复燃了。

只是当下的“晓市”和过去的“晓市”也有区别。以重文门为例,因为没有了城墙根儿,原先的东晓市挪到了红桥。

另外摆摊的也不全是昔日的专业卖主,不少是新入行者。或是试水牟利,或是将家里的闲置物件拿来出售的。

于是不专业的口头侃价行为出现,货物的类别也少了。

当下贩卖的几乎全是半旧古董和旧货,不再有其他杂类。如生活用品的“老虎活儿”和“捯饬货”。

这样也就没了昔日借灯光为障眼,借**掌钢口,和用“托儿”蒙骗坑人的行径了。反倒让市场档次提高了,行市也纯净了不少。

(注:老虎活儿和捯饬货,都指以旧货刷洗冒充新的。区别在于程度不同。捯饬货还能用,老虎活儿“吃人”,买回去几乎是废物。如举例,像以前有在晓市卖假烤鸭的,用烤鸭店收来的鸭架子煳泥蒙纸刷油而制,份量、外观一丝不假,只怕买主当时下口,这就是标准的老虎活儿。而用手艺拼接做成的卡字表,虽亦坑人较狠,但因计时功能未失,是为捯饬货。)

在这种情况下,允泰因为自知不会在京久留,懒得慢慢挑选,拢住货再徐徐讲价。他就采用了抓货效率最高的“打跑锤”买法。

就是以“多选择,勤跑道,少出钱,买精货,不划价,省时间”为准则,挨着摊儿地逛,只对看上眼的货物给“一口价”。一旦卖主拒绝,回头便走,绝不留恋。

这种买法与其他人沉住气精挑细选,慢慢磨慢慢蹭的买主完全背道而驰。诀窍在于仗着超人的眼力,沙里澄金,以多为胜。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所有摊子有价值的货物“扫”上一遍,决不至空手而归。

而且由于他选东西只用眼睛大概其扫一趟,除了字画,连手都不沾,更不划价纠缠,完全是一副外行的莽撞样儿,所以也不怕给对方买惊了。没人相信他真懂行,真有眼睛。

这样无非就导致两种情况,一是卖主都吃不住劲又叫住他,那现场掏钱就买,别无二话。二是真错过了,也绝不可惜。

反正除了这摊儿还有下个。而且架不住他差不多每天来啊,“绷”卖主一天,再来了接茬是这价。对方知道了他这个毛病,兴许下回就卖了。

总之,允泰就是用这种办法,几乎每一次都是丰收而归。差不多也都是用一包茶叶的价钱,买到真迹、好帖,古老的瓷器,和名贵的小玩意。

像字画类里比较珍稀的,有宋马和之绘《诗经?鹿鸣之什》大手卷一件,宋拓《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一件。明唐寅绘《水月观音像》、《仕女》各一件。弘一法师绘《释迦摩尼像》一幅,手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像瓷器类名贵的,有宋代越窑瓷碗一个,清雍正鸡缸杯一对,清乾隆双联瓷瓶一对。清乾隆古月轩瓷瓶,清乾隆料彩瓶各一件,明万历青花加紫大瓷碗一个。

还有诸如明、清御制墨、金代凤足赤金冠、金代“都提控印”田黄石大印章、明宣德炉,汉代古玉、翡翠鼻烟壶、和田白玉扳指、赵子玉的蛐蛐罐等小件儿若干。

大概归了包堆儿,有七八十件儿吧。都是能进博物馆级别,官方禁止售卖的珍品。总共也不过花了洪衍武六七百元钱。

当然,毕竟环境昏暗,又是草率购买。所以也有不走运,看走眼的时候。

比如说有一次允泰买了一幅米芾的《古诗四帖》,结果回家却发现是为人临摹的赝品。

但好在这年头没有真正的近代产物。最后发现临摹的人竟是乾隆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倒也不算完全失手。

这应该算是这个年代较特殊的市场红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