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665章 托福

重返1977 第665章 托福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允泰借机劝诫外甥,可谓用心良苦。可他却没想到洪衍武竟也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

“舅舅啊。您说的都是为我好。可我跟您明说了吧,我并没有打算在这行里深钻。因为我就像您刚才那话说的似的,并不是风雅之人。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喜欢它们现在太便宜,也相对安全。”

“还是那句话,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我买的就是它们由衰转盛的升值空间,买的就是当下连赝品也是民国仿造的老物。我知道这行里水深,所以真等到这些东西贵了,今天的人也开始学着造假了。那我就只卖不买了。”

眼见允泰呈现错愕神情。洪衍武又是一笑。

“舅舅,您大概觉得我有点没出息。为了怕水深,不去学游泳反倒不下水了。您或许还觉得我有点市侩,买了古董竟然是为了有朝一日卖出去。可我这既是有自知之明,也是为了‘资源合理配置’。”

“首先我志向不在此处,我个人今后的打算还想找机会恢复洪家的买卖。我的性情也并不沉稳,绝不会只专项于某一行业的经营。而古玩里面的文化浩如烟海,无论谁要想钻进去,一辈子都得耗在这上面。这点我就做不到。”

“其次古玩中的文化价值固然是它的风雅之处,也是他的可贵之处、有趣之处。但古玩的价格并不一定按照其文化价值界定,拿字画来说,有的画家艺术水平高,价格却低,有的艺术水平低,价格却高。其中受名气、年代和存世量的影响很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可能是分裂的。”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收藏古玩纯粹是一种浓缩财富,保存财富的手段。我更在乎它的性价比。也就会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囤货居奇,行情高涨的时候,考虑出售牟利。”

“说白了,我觉得古玩哪怕蕴含着再多的文化,也是有价的。因为再好的东西也只是死物,如果卖出一件老瓷器,就能换来重新烧制出这种瓷器的技术,我会毫不犹豫的卖了它。”

“另外东西再好也是为人所用的,如果有一天我真遇到了需要用钱的难处,我不可能干出像守财奴抱着金币挨饿一样的蠢事。您没见张伯驹晚景多么凄凉嘛,他那样的圣人不是我的榜样。”

“但是,这一切都不表示我不尊重文化。尽管我不愿意钻研其中,但我愿意洪家的孩子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是让更多的国人从中汲取知识。所以我觉得自己至少可以做到两点。”

“第一,价格不到位,不缺钱用的时候,我不会考虑出卖这些东西。第二,即使转手,我也不会卖到海外去,更不会永远藏私。我会尽最大的能力保存好这些艺术精品。而且条件合适了,我会尽力找一些公众的展出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收藏。这就是我对这些东西的大概想法……”

洪衍武一席话说完,允泰不由沉默了。良久之后才淡淡的说,“舅舅是没法教你了。我本来还想多说一句,人别把钱看那么重,才能成气候。可你反倒是触类旁通,用经济之道说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怎么说呢?你是够‘钢口’的,口才比我强。只是知易行难,就算你是这么想的,那也得真能做到才好。”

确实,虽然允泰对洪衍武的说辞挑不出大毛病,但却仍有点存疑。他怕这个外甥只是唱高调的说辞罢了。可倒是没想到回去之后,洪衍武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

敢情这一天敛巴的这些东西,从卷轴里不但真发现米芾的字儿了,而且还有一幅沈周的《一枝独秀》,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和一幅乾隆御笔《岁寒三益图》。

但最珍贵的,还是从那些瓷器里,又发现了一只有“枢府”二字白瓷碗。

经允泰和王蕴琳兄妹一起合议,从碗为小底足,厚胎,素釉失透,色青白的特点出发,再想到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有“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一句。

最终确定,这应是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为“枢密院”所制的定烧器。

要知道,元代至今不过一百年,故而烧制数量极为有限,有铭文者就更寥寥无几。

类似的碗,后代虽都有烧制,但样式已改,釉也不润,于是这有数的元代“枢府瓷”,便成了绝品。是一件货真价实的国宝无疑。

就对这几件东西,允泰是爱不释手啊。甚至为此都临时改了计划,想要多留一天好好再看看。

可没想到洪衍武竟出奇的大方。当场就要把这些东西都送与允泰,说反正都是一家人,肉烂在锅里。舅舅喜欢就尽管拿走,只要外甥有的,绝无二话。

为此允泰大感熨帖,也不禁暗暗称奇。他没想到洪衍武还真无半点虚言妄语,说到做到啊。这么一比,反倒是他自己为物所迷,有点落了下乘。

反过来,他一个当舅舅的,又怎么好占亲外甥这么大便宜呢?所以最后承情是承情,他也真的只是拿去玩玩罢了,并不会据为己有。

其实允泰还有一点不知道,洪衍武的大方也不是没来由的。就因为去“晓市”这件事,这小子已经又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念头。

他觉得收东西还就得从大户人家手里敛巴啊。去“晓市”不如主动出击。趁着现在还没人认这些玩意,工商政策又有所放开,那干嘛不早点下手大笔吃进呢?

所以送走了舅舅一家之后,找了天晚上,洪衍武和陈力泉就把“三蹦子”和“菜刀”的人都叫来商量大计。

达成共识后,洪衍武很快就把手里的六家影院减少到了四家。

最终是把“菜刀”负责的“莲花河影剧院”和“三蹦子”负责的“广安门电影院”以总共两千元的友情价,转给了南城把子“小酸枣”。

而从此,他麾下这两个影院的兄弟们就跑到西城区和东城区“上班儿”去了。

每日开始,这些人就在西单、西四、东单、东四、鼓楼、什刹海这些重点地区蹬着自行车游走停留。

车前就挂个“高价回收字画、瓷器、家具”的牌子,专门收这几类解放前的老物件。等于是新生代的“打鼓儿的”。

至于他们这伙儿人的收入,那可就直线飞升了。

因为洪衍武给他们的条件,是参考“晓市”价儿给的保底死价儿。中间的差价全归他们自己。

像卷轴类字两块,画儿五块。瓷器两档,有款儿的小件两块,中间的四块,大件儿六块。没款儿的小件一块,中件儿两块,大件儿三块。古典家具是与市场上出售的新家具价值相等。

这些东西如有瑕疵破损折半。但无论真假,只要送来就给现钱。再懒的人,最少一个月也得弄个几百块啊。勤奋点的中间差价能过千。

另外如有主家想多卖钱要议价的,也可以再找洪衍武去单谈。

不过洪衍武就得劳动王蕴琳出马鉴定了。最后按成交情况再给拉纤儿的提成了。

总而言之,洪衍武定下的规矩虽然不是无懈可击,时间一长,肯定有人会钻各种各样的空子想法多搂点。可中间的风险也确实被时代的特殊性压倒了最低。

即使收着假货他也肯定陪不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数散落民间的好玩意就以惊人的速度,如潺潺流水一样涌进了洪衍武的囊中。

初期时,洪衍武还有意统计了一下大概几率。

他发现收上来的东西经过母亲的鉴定,真假比例大概维持在六成真,四成假的区间里。而一百件物件里,又有很大可能发现一两件被人忽视的奇珍。那太值得干了。

不用说,这全是托乱世的福啊。还千万别细琢磨,否则就难免有点发国难财的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