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683章 开市

重返1977 第683章 开市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1981年11月16日,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我国体育史册的重大胜利。

我国女排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决赛”中,在战局失利的情况下,靠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反杀成功。

最终战胜了上届冠军日本队,荣登冠军宝座。实现了我国三大球在世界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当天的这场比赛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激烈争夺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至最后决定性的那一刻,京城不少留守电视机边观战的家庭主妇,都因为太紧张,用手捂上了自己的眼睛,不敢正视比赛成败。

而随着女排扣杀得分,终以17:15取得胜利的一刻,又不知有多少男性抄起身边的家什,一脚蹬在了凳子上,情绪激荡的不停敲打。

这一天晚上,京城自发庆祝的人潮,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甚至涌上了**广场。

有的人放起了烟花,有的人敲锣打鼓,还有人手拉手跳起来集体舞,或是扭起了大秧歌。

那万紫千红闪耀下,一张张兴奋的面孔,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个个手舞足蹈的身影,无疑都在证明着老百姓对“振兴中华”强烈的向往和信心。

这是纵观历史极为少见的情况,全民不但能同时感受到同一种快乐。而且大家的这种幸福,还不是为了自身利益,纯粹出于爱国情怀。

这种凝聚力又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可贵啊!

因此这一幕,注定会成为1981年日历的封底上,当代人永远不会褪色的群体记忆!

说来也巧,11月17日清晨,每天要从通过西单北大街上下班的人们,惊喜地发现,“西单商场”门口,刚刚搭建完成的一排铁皮棚子上,居然正在张灯结彩。

那艳丽的彩绸和绣球,被十几个踩着梯子的人绕着大棚的外沿连接了数百米,而且还挂上了大红灯笼。真是气派非常、喜气洋洋。

由于昨日的兴奋犹未散去,好多人都不免误认为,这大概是商场在庆祝女排夺冠吧。这反应多么及时啊!

可事实上与之却并无什么关联,所有这些人只是出自洪衍武安排。

因为这一天,其实正好是京城第一个“服装夜市”开市大吉的日子。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不能说完全就一点关系没有。

至少在洪衍武看来,昨天**广场上普天同庆的景象,也算是一个极为吉祥的预兆。似乎在预示着,他一手操办下市场,于今天开业,也必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开端。

不过对宋国甫而言,这一天感受却是和昨天看比赛时别无二致。

他可不像洪衍武那么有把握,几乎一整天都是提心吊胆度过的,总担心今天会砸锅。

这不能怪他心里素质太差,也不能说他对服装夜市一点不看好。

主要还是因为上面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超出了他的预计。区领导竟然决定,这天晚上要莅临现场来视察。那么他是肯定要陪同的。

可晚上的京城又是个什么样子啊?

还别看西单是京城的核心商业区,但所有的店铺一到下班时间,一律闭门谢客。于是这里就会迅速变成清冷的大街,再没有半点商业气息。

像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已经鲜明的存在了多年。白天随处见排队拥挤的人群,当夜幕刚刚来临,街上就立刻行人疏落。只有昏黄的路灯,映衬着萧瑟与寂寥。

虽说洪衍武为了招揽顾客,提前印了两万张开业传单,在开业前的最后三天,派人在西单地区发放一空。

而且传单上还写明了,开业一周之内,只要在任何摊点随意买一件东西,就可免费获赠一双筷子。

可这标新立异的高招,最后到底效果如何,谁又能说得准啊?

想想看,马上就是冬天了,这么冷的天气,就为了这么点好处,有几个愿意来逛的?

何况那么多摊位呢,真要是卖货的比买货的多,多难看啊。

总之,宋国甫是越想越怕,越想越愁啊。

但不管怎么说,时间就是在不经意中流逝的,而最终决定成败的时候总是会到的。

幸运的是,真事到临头的时候,现场情况远比宋国甫预计的要好得多,他知道自己确实过虑了。

因为从六点钟大棚里明亮的灯光和外围的红灯笼一亮起来。这异常鲜亮、喜兴的颜色就成了整条街上的亮点。

哪怕那些个体户的三轮车还没来,仍旧吸引了不少下班路人的眼球。

甚至还有许多行人忍不住把自行车都停了下来,在商场门口好一通张望。来看看这异常的光亮和排场,到底是为了什么。

反正,至少这灯火通明的大棚弄得倒是真像个样儿。实际效果远比图纸上要好,够吸引人的。

为这个,和宋国甫一起等区领导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就忍不住先夸奖起来了。

说这棚子弄得可真不错,钱花的不多,可看着、用着,都像样儿。断定区里肯定满意,绝不会在这上挑出毛病来的。

至于再往后,等到了18:20左右的时候,宋国甫就已经差不多真的放心了。

因为这会儿,不光个体户们满载货物的三轮车。开始如期而至,如流水一样,进入各自早就规划好的摊位。同时也有不少拿着传单的顾客,已经聚集在大棚周围了。

这些人一个劲地询问个体户们,传单上写的买东西就送筷子是不是真的?问不要布票,比商店里便宜是不是真的?甚至还有人迫不及待想快点开市,连声催促不停。

光看这意思,待会儿人气儿就不会太差。

而洪衍武的人,因为早就受过嘱咐,不肯违规。无论询问还是催促,理也不理,只是各自顾着把车推到规定的位置,慢慢摆货。全然不受影响。

实际上是由三个身着蓝大衣,胳膊带着红袖箍的协管来负责安抚顾客的。

他们对这些疑问,回答全是真的,说请大家稍安勿躁,等开市之后,就能随意来选购了。

正好这时,区领导的几辆车都到了。他们刚刚下车就看见了这一幕。

这下领导们都高兴了,他们不但对大棚的应用效果表示赞叹,对统一着装的协管员夸奖不已。更主要的,是满意这种把他们的话,严格执行的表现。

于是在彼此见面握手的时候,各位领导先就给了宋国甫一个很有组织能力、办事相当牢靠的评价。

宋国甫则赶紧表示谦虚,把功劳全归结在分局领导身上。

分局副局长则气色大好,自然同样夸了宋国甫几句。

这就是韦爵爷的名言,花花轿子人抬人嘛,官场恐怕永远如此。

当然,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为了哄这帮区领导开心,洪衍武还备了一手呢。他早安排人准备了好几把剪刀,和一条带绣球的红彩绸,专门给这些领导们剪彩用呢。

另外他也让宋国甫带了相机,再给领导们留个影。

还别看这些环节在当今纯属烂大街之举。可在1981年却属体面、露脸、周到且具有隆重仪式感的创新之举。

当时的人有几个见过这呀?想都想不到。

所以领导们一见有个协管员拿出这些东西,再一听宋国甫的解说,搞明白了这些安排,果然齐齐展颜而笑,几乎谁看宋国甫都和蔼有加,很像看自己亲儿子了。

18:30分,剪彩仪式终于正式开始。

随着彩绸被众位领导们当众剪成几截,“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现场至少有上千位等着进市场的顾客,见证了京城商业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幕。

可偏偏就在宋国甫给领导们拍照的同时,他突然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劲,因为围观的人群里居然还有其他的“长枪短炮”对着正摆着姿势的领导们,拍得不亦乐乎。

这异常的情况,同时也被区里的随行人员发现了。过问才知道,原来拍照的是几个记者。而且自己人,香港人都有。

《京城晚报》的记者,是被开业传单这种新颖的广告形式,和赠送筷子的促销手段吸引来的。

因为这可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要知道,凡是第一次,总会引起轰动,自然值得采访。

而香港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更强,他们能通过传单上“夜市”两个字,把这件事联系到更高的层面上去。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京城商业服务方面的实质性变化。

他们觉得或许京城一到夜晚就萧条的景致,政府也注意到了。或许京城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不久之后,连夜晚也会变得日益繁华起来。

说实话,这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原本区里也曾讨论过是否要邀请报社记者,来发表一下文章。

可后来区里也有点担心开业场面不够繁荣,不利于宣传,给否定了。

谁又能想到,这些记者却偏偏因为拿到了派发的传单,会自觉找上门来呢?

好在现场情况还不错,看着人流涌动,进入市场后就开始热火朝天选购情景,其实还挺热闹的。区领导对此也没什么反感的意思,那么采访也就采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