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六章 庆功会

一脉承腔 第二十六章 庆功会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德禄唱完最后一句,目光看向了张德云。

冯浩和卢长东一众人眼含期待也望了过去,等待着张德云唱接下来的唱词。

“那我来吧。”张德云站起身来,从腰间摸出了一个木头块,正是他的道具,枣木块。

此刻没有长条凳,张德云直接把屁股下面的板凳拉出来。

他的脑海中回想起之前和刘兴武之间发生的矛盾,此刻申遗成功,过往的一切倒是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果没有刘兴武坚持下来,他们华阴老腔就不会有今天了。

张德云的双眼变得有些晶莹,朗声唱到:“是古人都有兴和败。”

一句唱词结束,张德云一木块砸了下去。

“嘭!”

枣木块和板凳亲密接触,发出一声脆响。

冯浩等人的双眼之中露出了光彩。

近距离之下听老艺人们唱老腔和看舞台上的表演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这种感觉更为真实,更为贴切。

大家都是华阴本地人,听着耳边的曲子,就好像回家了一样。

“何况我秦琼运不来。”张德云继续唱道。

“嘭!”

“那一国里犯地界。”

“嘭!”

“四楞双锏把马排。”

张德云唱毕,脸色红润,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了不少。

其他几个老艺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跑进了屋子里,从里面拿出了二胡和其他的乐器,一起伴奏起来。

“上阵杀得人几个,唐主圣旨降下来,大小封个乌纱戴。”张德林继续唱了起来。

作为德林班的主唱兼月琴手,他的唱功是所有人里面最好的。

曲调之声越发的激昂起来,让众人的心里都是为之一振。

“方显秦琼有奇才。”老艺人们齐声一起唱到。

“诶……嗨……”

张德云一下接着一下将枣木块砸在板凳上,气势高昂。

众人齐声唱着最后的曲调,随着一阵哼唱,这个选段逐渐结束。

待到声音消散,全场的人全都鼓起了手掌。

“好!”冯浩大声叫道。

今日近距离观看老腔,不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艺人们的功底深厚,唱腔丰满,都是国家的宝藏。

华阴有这样的人物,华阴老腔有这样的艺人,何谈不能兴旺。

方显秦琼有奇才,老腔也正是如此。

大浪淘沙,真正的艺术绝对不会被埋没。

“好一个一颗明珠卧沧海,我看我们华阴老腔以前就是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材,今日上阵杀得人几个,方显我们老腔有奇才!”冯浩朗声笑道。

发自内心的高兴。

秦腔是陕西省的,其他的非遗申请暂时没有通过,怀抱希望的皮影戏因为不是正统,被其他地方拿走,没想到拨开云雾见光明,来自华山脚下小山村的华阴老腔居然杀出重围,入选非遗。

是皮影戏,但现在已经脱离了皮影本来的面貌。

华阴老腔是华阴的,真正诞生于华阴,属于华阴的,华阴的领导干部们与有荣焉。

冯浩的心里看的更长远,入选非遗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根本不是终点。

入选非遗不代表一个传统文化就不会消亡了,曲谱可以抢救性保护,但是艺人留不住。

国家不会强迫人们去学习非遗,只能凭借大家的内心驱动。

一顿饭吃到了下午,众人才全都离开。

张禾和刘兴武将冯浩送到了村口,两个人心里满怀期待。

“小刘,这次老腔能够进入非遗,你居功至伟,我会向上面汇报的,你也写一份报告出来,把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一下。”冯浩吩咐道。

“是,冯局!”刘兴武激动道。

“张禾,你是张德林老爷子的孙子,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你也需要想一想,老腔以后要怎么发展,你们自己家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主,我们国家也不能强迫你们。”

“冯局长,我会去想的。”张禾点了点头。

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入选非遗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着,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张禾都不会退缩。

“我刚才接到短信了,明天市上的领导要来这里,你们不用紧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冯浩微笑道。

说完他转身坐进了车里,离开了虎沟村。

“居然是市上的领导要来?”刘兴武有些惊讶,这下可有意思了。

“怕啥,还能吃了我们不成?”张禾笑道。

不在政府机构工作,没有这么多顾忌,不像刘兴武。

“我先回城里了,写报告,走了。”刘兴武摆了摆手,骑上那辆钱江摩托离开了这里。

张禾也返回了村子里。

晚上,德林班已经搭起了舞台,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唱戏。

原先这个位置就是他们平日里唱戏的地方,平日里只有寥寥几人,然而今晚来的人尤其的多,各家各户的人带着小孩,自备板凳过来听戏。

了不得,村里出了大事,老腔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林班起了带头作用,以前的班社成员也起了心思。

虎沟村虽然现在只有德林班一个班社,但是以前不是,只是不少会唱老腔的人没有再唱了。

现在看来老腔要火了,一些村里的人都过来取经,想要一起唱戏。

“自幼儿学艺在云蒙山,我师父名讳叫王禅。有一个魏国人姓庞名涓,悔不该与短贼同把香拈。在一个窗下把书看,在一张架上捡衣穿。”

台上,张德林正在卖力的高唱,不过他在幕布后面。

张德云今日当了个签手,回到了老本行,操作起了皮影。

不想念是不可能的,平日里张德云还会把皮影拿出来看一看,今天终于有机会表演皮影,兴奋的不能自已,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

一场戏直接从八点唱到了十二点。

到这个时候,众人才收拾了摊子,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行车队缓缓驶入了双河镇,虎沟村。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组长宋斌带队,他本人也是渭南市文化局的局长,分量足够。

华阴市市政府,华阴市文化局等部门的人一起来到了虎沟村。

华阴电视台,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华商报等新闻媒体全程拍摄报道。

一下子,虎沟村陷入了一片热闹之中。

昨天有冯浩的提醒,张禾回去之后就给爷爷们全都告知了这件事情。

一大清早,众人早早起床,洗漱的干干净净,从衣柜里翻出来过年的时候才穿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

“上电视咯!上电视咯!”村里的小孩们在路上一路奔跑,跟在车队后面。

卢长东今日也是打扮整齐,穿上了一阵崭新的衣服,站在村口等候。

等到车队停下来,一行人从车上缓缓走下。

“张德林老爷子,上次在人民剧院一别,我回去之后还一直在想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你这一声震动了整个渭南啊!”宋斌微笑道。

“我们就是一个唱戏的,要是没有国家的发展,也没有我们老腔的发展。”张德林笑道。

老爷子平日里唱戏锄地,不代表老爷子不会说话,只是懒得搞这些事情而已。

宋斌点了点头,几个华阴市的领导也走上来和几位老人亲切地交谈起来,华阴市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文化局的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上来。

张禾和刘兴武陪着老人们一起和这些领导交谈。

今日的主角是这些老艺人们,不是他们。

聊完了之后,众人一起和德林班的人合影留念。

看到那一个个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电视台标志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张德林的心中感慨万千。

在他的手上,老腔走上了电视,没有愧对师父对他的教导,没有愧对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村里的路是土路,房子也都有很长的年代,看起来很是老旧。

一棵棵树矗立在土地上,如同傲然挺立在黄土地上的老腔。

双河镇双河酒楼,这个酒楼是双河镇上最高档的饭店,平日里镇上接待一些重要来宾都是在这里吃饭。

中午,宋斌一行人从虎沟村离开,前往了双河酒楼。

酒楼的老板都快笑开了花,饭店来了大人物,他也很是高兴。

“宋组长,真是辛苦你了。”张禾笑道。

“不辛苦,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这顿饭可是你们的卢镇长请客,你要感谢还是要感谢卢镇长。”宋斌笑道。

一旁的卢长东缩着头坐在椅子上,这么多大领导在这里,他的地位顿时变成了最低的那一个,不过他心里也没有多害怕,双河镇是他的地盘,在这里他才是地头蛇。

“宋局,这顿饭是我之前答应了小张他们的,申遗成功,必须要举办庆功会!”卢长东沉声道。

“嗯,是该庆祝,不光你们要庆祝,我们市里面也要庆祝。”宋斌点了点头。

饭桌上的菜品一盘一盘摆上去,全是正宗的关中菜。

葫芦鸡,酿皮子,枣沫糊,黄河鲤鱼等等一个接一个摆上来,琳琅满目。

因为有媒体在四周,众人吃的还是比较拘谨的,没能放开膀子大吃一顿。

“这一次申遗成功,我们也看到了老腔的魅力,我们华阴除了华山以外,还可以矗立起老腔作为我们的名片,这边可以着手准备后续的事情了。”华阴市主管文化工作的一个副市长说道。

“我觉得可以把虎沟小学这个地方划给老腔,成立一个保护基地。”冯浩缓缓道。

这件事是刘兴武做的,做得好他脸上有光,必须争取一下好处。

“卢镇长,你怎么看?”冯浩询问道。

虎沟小学的地盘是镇的,归镇政府管理,要不要还得卢长东说了算。

“那肯定没有问题,镇上现在的小孩子都在我们镇小学上学,虎沟小学那块地暂时没有用处,划给老腔可以。”卢长东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