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七章 采访

一脉承腔 第二十七章 采访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虎沟小学已经荒废了好几年了,最近一个月都是德林班在使用,卢长东本来就没有打算收回来,空着也是空着,有人在里面打扫卫生,省了他的功夫。

现在老腔成功申遗,镇上不能只说不练,请吃顿饭根本不够,肯定要表示表示。

要钱?没有,双河镇不是富裕的乡镇。

要人?全镇除了张家没人会唱老腔,更何况老腔这块需要的不是帮忙的人,而是愿意去学老腔的人。

想到最后,卢长东也只能给一片地盘了。

虎沟小学正好,反正德林班已经在用了。

“那就好,但是这块地盘借用是可以借用,如果想要正式交给老腔的话还需要经过正规的手续,经过政府的批准。”冯浩缓缓道。

“那是自然,我卢长东帮不上什么忙,只要你们定好了,我马上签字。”卢长东朗声道。

“好,那你们全都抓紧时间,尽快把这件事情落实。”那位副市长吩咐道,身后的秘书将这些事情全都记在了心里。

一旁的张禾和刘兴武两人感觉脑袋醉醺醺的,这还没怎么着呢居然先有了一个地盘了,而且还是虎沟小学这个位置绝佳的地盘!

虎沟小学就在虎沟村旁边,距离十分近,老艺人们来来回回行走也十分方便。

更何况,一旦这个地盘给了他们的话,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为所欲为”!

到时候想在里面怎么搞就怎么搞,不会再有人管他们。

张禾急忙举起酒杯,站起来道:“谢谢各位领导,感谢你们!”

几人笑了笑,都端起来面前的酒杯,众人一饮而尽。

卢镇长刚才见到众人有些拘谨,已经让王高伟把这些媒体全都想办法带走了。

吃顿饭还在旁边拍照,太倒胃口了。

“一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相当于既是省级,也是市级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要提上日程了。”宋斌缓缓道。

上级领导发话,冯浩点了点头道:“我已经让小刘写报告了,开会决定之后,马上提上日程。”

“好,你们心里有数就好,我明天还要去富平县,就不多留了,我先走了。”宋斌说到。

昨天去了华县,今天去了华阴,明天就该去富平了,渭南这一次出了四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的老腔,富平县的阿宫腔,三个传统戏剧,最后再加上澄城县的一个传统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宋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组长,这些东西他全都亲自考察过,如今也要过去报喜,给传统艺人们安慰。

该奖励的奖励,该保护的保护。

众人全都站了起来,将宋斌送了出去,外面停着车。

宋斌摆了摆手道:“不用送了,你们回去吃饭吧,对了,张老爷子,改天我一定请你们来渭南市里演出,让渭南的人都看看什么叫做老腔。”

说完,宋斌直接进了车里,随后车子就离开了这里。

等到车子远去,众人才返回饭店的包间。

吃过饭,庆祝完,摆好姿势合影,华阴市各个单位的人也离开了。

文化局副局长,不可能一整天都呆在虎沟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等到中午过后,一行人返回了虎沟村,领导干部们的正事干完了,新闻媒体们就凑上来了。

之前领导们和张德林说话他们逮不到机会,终于等到德林班的艺人们落单,一个个全都跑了过来。

几个记者同志互相争抢着想要第一个采访张德林老爷子,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最后还是刘兴武出面。

“你们大家商量一下问啥,咱一块采访,抓紧时间。”刘兴武缓缓道。

“我们想听德林班唱一场戏!”一个女记者大声道,是渭南电视台的记者。

几个渭南境内的媒体倒是都无所谓,大家可以说都穿的一条裤子,西安的几个媒体是境外的,几个人站在一起。

“我们也想听德林班唱戏!”华商报的记者也喊道。

这两个人一喊,其他的记者也纷纷叫喊道。

“德林爷,你们想不想唱戏?”刘兴武询问道。

张德林笑了笑,眼神精明,望着记者们道:“你们拍的这能上电视不?”

“能上,我们就是渭南电视台的!”一个记者喊道。

“我们能上华商报!”几个报社的记者着急了。

这也没办法,他们又不能让视频在报纸上播放。

“能上电视就行,唱,你们跟我过来!”张德林朗声道。

“德林爷,你注意下身体。”刘兴武语气关切。

从早上忙到现在还没有停过,现在还要去唱戏,他担心张德林的身体受不了。

“我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一天在地里干活又不是白干的。”张德林迈开步子,向着村子的院子走去。

德林班的其他人也都跟了上来。

张德云最是兴奋,一边走还一边和那些记者在聊着天。

众人来到院子里,德林班的艺人们将台子搭起来,准备好手里的家伙,准备开始演唱。

“征东一场总是空,难舍大国长安城。”随着伴奏声开始,张德林开始唱了起来。

“自古长安地,周秦汉代兴,山川花似锦,八水绕城流。”这一首和《将令一声震山川》是截然不同的感觉,整体比较平和。

因为喝了一点酒的缘故,张德林此刻十分的兴奋,嗓音也更为豪迈。

其他的老人们摇晃着身子,也是极为兴奋,拉着二胡板胡等乐器,配合着张德林的演唱。

“该拿什么当笔尖,无奈口把中指咬。”张德林唱。

伴奏声继续。

这一场足足唱了六分钟,让媒体记者们一饱耳福。

这段节选自老腔的剧本《薛仁贵征东》。

老腔一场完整的剧本唱下来几个小时,现在的人们根本没有耐心去听了。

张德林私下里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将不少剧本的唱词都进行了节选,选取其中有意思的部分唱给观众听。

除了是老艺人之外,张德林还是德林班的班主,他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唱完之后,记者们也都商量好了说辞。

采访的地点选在了张德林的房间之中,这里是张德林放置剧本的地方。

张禾和刘兴武也跟在后面。

记者们就好像好奇宝宝一样,什么都没有见过,就连张德林手上的月琴都要仔仔细细的问一下。

“我手上这个月琴你到外面是买不到的,是我找木工专门做出来的。”张德林自豪道。

手上的月琴是八角形的,其他地方的月琴大都是圆形的。

“这个木块是什么?”记者们又问张德云。

“这是枣木块,最早是砸板凳,现在我们演出都是砸长条凳。”张德云解释道。

“请问你们唱的这些歌词都是你们自己写的吗?”记者们继续问。

老腔是一门突然冒出来的曲艺,在此之前,只有虎沟村张家在唱,外人根本就不知道。

记者们也查不到多少资料,对老腔的认识可以说一片空白,只能一个个去问。

“这些剧本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张德林缓缓道,他坐到床边,拿出一把钥匙,将床头的木柜抽屉打开,从里面取出来一个木头盒子。

他的脸色凝重,双手将木头盒子端在手里,随后放在床上。

摄像师将镜头对准了木盒。

张德林将木盒打开,里面摆放着一些老旧的书籍古本,上面的字迹全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看起来已经有了很长的年头。

“这些就是祖上留下来的剧本原本,我现在基本上都不咋看了,已经全都记住了,这些剧本不敢乱翻,你看这都快破了。”张德林从中拿出来一本,让记者们拍了拍。

“里面都是什么内容呢?”记者们好奇道。

“这些戏,其实也没有啥内容,说到底就是奸臣害忠良,相公爱姑娘,我们手里面的剧本,大部分是讲三国时期的,剩下的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上一点,唱戏么,唱的都是历史。”张德林笑道。

活了大半辈子了,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一旁的刘兴武倒是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原来张德林的手里还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这些剧本在他的眼中已经不是什么剧本,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马上保护起来!

不保护的话,万一哪天忽然出现意外,这些剧本全部消失,那就真的消失了。

不过他也没有着急出马,先等这些记者们采访完了再说。

记者们紧张的记录着,这些东西以前可从来没有人知道,现在他们拿到的都是第一手的消息。

“德禄爷爷,现在华阴老腔已经成功入选非遗,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华商报的记者扭头问道一旁的张德禄。

“能有啥打算,白天种地,晚上唱戏。”张德禄朴实地笑了起来。

那群记者们也全都被逗笑了。

老艺人们憨厚的样子感染到了他们每一个人。

记者们继续问了几个问题,把这些老艺人全都采访了一遍,旋即转头看向四周,发现了张禾和刘兴武的踪迹,一群人立刻扑了上去。

“张先生,据说你是张德林的孙子,你以前为什么没有去学老腔,现在又想发展老腔了呢?”记者问到。

问题很尖锐啊,张禾在心里感叹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