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三十二章 华山演出

一脉承腔 第三十二章 华山演出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也愿意!”吴小倩紧跟着道。

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但是去不了也没有关系。

录像存档的工作是个大活,办公室找了一台从文化局退下来的电脑,只有他们两个能操作。

建档归档是长期的任务,摄像团队只负责录像,不负责存档,具体的工作都要他们去干。

“好,你们好好干。”刘兴武安慰道。

众人走出虎沟小学,快到到大巴车的时候,张德林好像想起了什么,他道:“我有事去一哈,你们要不先走吧。”

“爷,你要干啥去?”张禾询问道。

“我去看看德海。”张德林缓缓道,脸上有些忧愁。

没等人回答,张德林一个人向着村子后面的山坡走去。

“刘兴武,你给司机说一声,我去看看。”张禾赶紧道。

说完,他追了上去。

张家德字辈的几个老人都跟随着张德林走了过去,张禾紧随其后。

望着老人们的背影,刘兴武心里好像什么被触动了一样,跑到大巴车跟前给司机打了个招呼。

时间还早,虎沟村离华山不远,司机也不着急。

张禾跟着张德林来到了村子后面的山坡上,老艺人们来到了张德海的坟墓前。

几位老人神色肃穆,站在张德林的身后。

张德林是班主,是老大,是他们的大哥。

张德林缓缓蹲下身子,望着墓碑上镌刻的字迹,双眼泛起了晶莹。

“德海,老腔死不了,你的心愿我们帮你完成。”张德林沉声道。

“我们要去华山演出了,你在的时候我们从来没去过,要不是小禾和那个文化局的小刘,我们估计也去不了。”

“现在老腔也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们唱过的曲子全都存下来了,哪怕我们以后都死了,老腔还在,德海,你就好好走吧,在下面等我们,等我们唱够了,下来和你一块唱。”

说完这些话,张德林站起身来,他伸出手擦了擦眼角,眼眶通红。

“走吧。”张德林摆了摆手道,身后的老人们都已经湿润了眼眶。

张禾望着这一幕,深吸了一口气。

张德海没有看到这一幕,但是如果他能看到,能听到的话,心里一定很欣慰。

众人离开了山坡,向着村口走去。

黄土地上,那个坟茔矗立在那里,只剩下墓碑上的字迹在告诉着来人这里埋葬的是谁。

大巴车停在村口,车子是华山管理局给安排的,有多少人都能坐下。

老艺人们将乐器装进木盒里,放在腿上。

张玉胜的乐器也是月琴,加入之后,表演团队里面多了一个月琴手,以前只有张德林一个弹月琴,现在多了一个人之后,月琴的层次感也就出来了。

2000年国庆放假开始,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两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其中休假,从而形成七天的长假。

自从第一年“十一黄金周”开始之后,每年国庆节假日的旅游热潮便席卷全国,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

作为华夏文明当中的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在国庆假期间也是游客选择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老腔能在这里表演,将起到极大的宣传作用,也是对老腔地位的认可。

众人来到华山的时候,门前的大海报上就已经挂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的字样。

秦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华山里面有表演。

说是非遗汇演,不能说不对。

不少来华山旅游的游客都被这么名头唬住了,在售票处打听了半天,就想看看非遗的汇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在电视台上天天播,日日讲,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非遗,只是具体什么是非遗,普通的群众都不是很清楚。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不好奇是不可能的。

演出的票很快就卖出去了。

早上众人抵达华山,王忠亲自出门接待了他们。

给老腔艺人们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休息,中午再管一顿饭,在华山的食堂吃。

食堂大锅饭,便宜实惠,都是关中菜,老艺人们都能吃下去。

众人坐在桌边,一边聊一边吃。

“今年来的游客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早先宣传的时候就把非遗的名号打出去了,有一些游客来了不为爬山,就是为了看你们演出。”王忠笑道。

“能有这些游客,也是我们的荣幸。”张禾回应道。

中国不乏曲艺爱好者,有很多曲艺爱好者自发的组织活动,自费前往全国观看曲艺表演。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很多小曲种才没有消亡,坚持到了今日。

“下午两点开场,演到六点结束,三个小时,我给你们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演出时间。”王忠沉声道。

“这么多?”刘兴武完全没有想到。

四个小时的演出时间,专门给了他们老腔一个小时,不可谓不重视。

要知道,华山的演出不光是曲艺,还有歌舞,小品等表演,都需要时间。

“一个小时我还觉得有点少呢,要不是还要给其他节目留时间,我都想全让你们老腔表演,就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坚持四个小时。”王忠笑道。

“别说四个小时,就是四十个小时,只要你敢让我们演,我们就能给你演!”张德林朗声道。

“就是么,王主任,只要你发话,演多长时间都不是问题。”张德云也笑道。

“你们华山管理局太小瞧我们了,你以为我们是吓大的?”张德民也笑道。

老艺人们的态度让王忠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各位老艺人们,只要你们这次国庆假期演好了,我给领导打报告,给你们申请专场演出!”王忠拍着胸脯道。

他就是管这块的,老腔演好了他脸上也有光。

更何况,华山管理局现在是归省里管,省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是理所应当的。

“老王,说话就要算数!”刘兴武急忙道。

要是这件事情决定下来,对华山,对老腔都是有利的。

想要把老腔打造成华阴的另一张名片,离不开华山的支持和帮助,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能更上一层楼。

食堂吃过饭,众人前往演出大厅。

华山的演出大厅在山脚下,一个酒店的宴会厅。

这个酒店也是华山管理局的资产,华山除却门票收入以外,还有旅游衍生行业的收入。

华山这样的景区,单单凭借门票收入是无法支撑景区维护的高额成本的。

老艺人们来到后台,也不用像其他的演出还要换衣服,他们身上穿着的朴素的衣服,就是最适合老腔的演出服。

后台的不少人看到老腔艺人们进来,全都凑过来询问情况。

“请问你们就是老腔的演出团队吗?”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你们,今天居然能在现场听一遍。”

“将令一声震山川,爷爷,你看我这句唱的咋样!”

一个个或是老艺人或是年轻人全都凑过来问东问西。

张德林等一众艺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老腔何尝享受过这么高的关注度。

“唱得好,唱得好。”张德林笑道。

两点时间到,台下的观众席上坐的满满当当,足足有几百个人。

这可不是普通的几百个人,全都是花钱买票进来的,这是真正的愿意为艺术付钱的人。

艺术的发展需要金钱,艺人们的生活需要金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老艺人们没有紧张,刘兴武倒是紧张了。

这可是老腔第一次在这么多人的舞台上表演,而且观众席上还有不少国外的游客。

这些游客能听懂唱的是什么吗?肯定听不懂。

外地的游客能听懂吗?也听不懂。

老腔是用方言唱的,除了本地人恐怕没几个人能听懂。

之前在人民剧院表演,台下都是当地的领导,大家都懂方言,但现在台下大都是外地游客,刘兴武的心里也有些打鼓。

老腔的表演安排在三点开始,唱到四点结束,中间唱什么,自由发挥,华山管理局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待到前面的表演结束,主持人上去报幕。

“下面表演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虎沟村德林班的老腔表演团。”

话音落下,观众席上一片喧哗。

“我这次来就是专门为了老腔过来的,在电视上就只听了几分钟,根本不过瘾!”

“终于等到老腔了,这次来正好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是个啥。”

“不就是一个唱戏的,有什么好听的,还非得来听一下。”

有人好奇,有人激动,有人不屑。

有些人是被硬拉过来看的,本来就对戏曲不感兴趣。

主持人走下舞台,舞台上的灯光也黯淡下来。

“爷,加油!”张禾比了个手势。

张德林嘿嘿一笑,也比伸出了两个手指,像是一个老小孩。

众人一手拿着乐器,一手提着板凳走上了舞台。

看到这群打扮跟老农民没什么区别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席更加热闹起来。

“这打扮不会是刚从地里回来吧?”有人疑惑道。

只是,没有人回答他们。

张德林位居中央,坐在板凳上,双腿自然分开,月琴搭在左腿上。

张玉胜坐在他的旁边,月琴伴奏。

观众席也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华阴老腔的表演。

“军校!”张德林一声大吼。

“诶!”众人齐声应和。

全场沸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