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三十一章 录像

一脉承腔 第三十一章 录像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十一章 录像

张玉胜加入老腔的团体,是一个好消息,张禾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兴武。

老腔艺人们越多越好,永远都不会嫌多,人多了之后,一些活动也能展开。

假如就那么几个人,万一哪天有人生病的话,岂不是就直接少了一个人。

要出去开展活动,人多是必须的。

登记完老腔艺人们的信息,进行建档处理,刘兴武记录剧本,一下子就过去了很长时间。

虎沟小学的改造工程也彻底结束。

墙面粉刷的一片洁白,窗台下面用深绿色的油漆再刷了一遍,上下分明,看起来十分的自然。

窗户全部换成了铝合金的,推拉式的,还带上了纱窗,夏天开窗的时候可以防止蚊虫进来。

房顶全部修缮,铺上了新的瓦块,结实耐用,就是下雪下雨的时候水滴会从屋檐流下来。

张星在下面还弄了排水道,排水道一直延伸进小学外面的地里。

外面的院子也重修整了一边,地上是水泥,平平整整,中间的升旗台和国旗杆也打磨了一遍,崭新无比。

进了房子里面,主教室也是粉刷一新,天花板也是干干净净,将原来的白炽灯全都换成了荧光灯管,以前都是黄光,现在是白光了。

杂物间也整理了一下,里面增加了置物架,可以把东西放在上面。

办公室里面放了办公桌,一大两小,都是刘兴武吩咐的。

大的办公桌他用,小的办公桌给林雄和吴小倩使用。

还有两个铁皮文件柜摆在一旁,可以上锁的那种。

看到虎沟小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众人都是神色激动。

林雄和吴小倩两个人更是按捺不住,跑进办公室来来回回翻看着,就跟小孩一般。

“武哥,这就是我们以后办公的地方啊。”林雄兴奋道。

“这两个桌子,你们俩自己看着办,一人一个,文件柜一个用来放重要资料,要上锁,一个是我们公用的,吊扇过几天就来,到时候直接安上就行了。”刘兴武吩咐道。

两个年轻人跟着他大老远过来,看到虎沟小学从一个破烂废弃的小学大变模样,内心油然而生出一股成就感。

“我这下可以把那些资料搬过来了,在这比在局里面舒服。”吴小倩笑道。

局里面大家办公坐在一起,有领导在旁边不自在。

刘兴武比大家的年纪大不了几岁,合得来,没有压力,工作起来也轻松。

“外面的旗杆不能空着,我们去把国旗挂上去!”刘兴武提议道。

“我都准备好了。”外面传来张禾的声音。

张禾走进来,手里端着叠的整整齐齐的国旗。

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对国旗保持尊重,没有那些人民英雄,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中国要是被列强侵占的话,老腔也就不复存在了。

传统文化是基于华夏文明而存在,华夏文明若是消亡,那些伴随而生的传统文化也不可能保存下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望着张禾手上的国旗,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我去找个棍子!”林雄喊道。

他跑出去,过了一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了一根笔直的木杆回来,用杂物间的工具将木杆削好,穿进了国旗一侧的洞里,随后用针线绳子将其固定好。

一个迎风飞舞的国旗正式成型。

林雄找到细铁丝,在旗杆的绳子上分别绑上两个,在国旗上面绑上两个,再一固定,旗子就固定在绳子上了。

吴小倩找了个盒式录音机,把一盘磁带放了进去。

这盘磁带就在杂物间放着,是以前虎沟小学升旗的时候用的,现在正好便宜了他们。

随着国歌的声音响起来,林雄拉动旗杆上的绳索,将国旗徐徐升到了旗杆顶端。

张禾几人站在下方,行注目礼。

“前进,前进,前进进!”

随着国歌结束,国旗正好升到了顶端。

众人的心情都激动无比。

“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剧本我也记录好了,你们两个人也把信息记录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录像、录音了。”刘兴武开始安排工作。

建立档案,除却整理曲谱剧本之外,还要录像,录音进行存档。

后人学习的时候,不仅可以看到曲谱剧本,也可以对照录像录音进行学习,这才能将非遗保存下来。

不过这些设备他们可都没有,要让文化局派专业的人过来录像录音,地点就选在了虎沟小学里面。

录像录音的工程很是浩瀚,不是几天可以做完的。

刘兴武给文化局打了报告,让那边组织工作,派人过来。

几天之后,工作人员抵达虎沟小学。

专业的摄像师、录音师,设备也全都是高级设备。

虽然文化局穷一点,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不敢怠慢,用最高规格去整理老腔的影像资料。

张德林等人带着乐器来到了虎沟小学,也被这里的变化惊呆了。

以前来到这里还是破破烂烂的样子,如今却变得崭新一片,令人惊讶。

老艺人们感觉到了国家对他们的重视。

“德林爷,从今天开始,你们每天抽时间在这里唱戏,把老腔所有的剧本都要唱一遍,我们要录像。”刘兴武解释道。

“我还以为啥呢,简单。”张德林好不在意。

张玉胜倒是很新奇,第一次来到这里,面对的都是专业的摄像机,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老腔的春天要来了吗?”张玉胜在心里问到。

申遗成功,老腔迎来了名声大噪的时刻,以后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当务之急是做好分内之事。

众人准备完毕,全部落座,摆好姿势。

摄像团队调整光线明暗,镜头角度,以便能够将每个人的样子都能清晰的录下来。

一旁的录音团队配合工作。

条件有限,但也要在有限的条件中做到最好。

张禾几人站在后面看着显示器上的画面,都很好奇,这要是放以前的话他们是没有这个精力和资源去搞这些事情的。

“准备!”摄像师轻声道。

老腔艺人们严阵以待。

“开始!”

一声令下。

张德林怀抱月琴,大声喊到:“军校!”

“诶!”众人齐声应和。

“备马!”

“诶!”

“抬刀伺候!”

……

第一首是《将令一声震山川》,是老腔剧本《借赵云》中的选段。

这几天刘兴武整理老腔的剧目,一共整理了将近二百本,大多数取材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主要演示的是古代征战讨伐的军事题材和神话传说故事,以武打戏见长。

而且,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老腔艺人们还陆续移植改编了一批历史剧、现代戏。

一曲唱毕,足足几个小时,今天也就只能录这么一首了。

虽然没有观众,但是老艺人们依旧表演的十分卖力。

以前在幕布后面的时候,他们也正是如此,哪怕皮影布前面只有一个观众,也会尽力去唱好唱完这一场戏。

摄像团队从头看到尾也是十分的惊讶,惊喜交织在一起。

他们之前也只是听说了老腔的名号,真正看老腔的表演还是第一次。

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众人都是感动莫名,这才是真正的属于黄土地的呐喊之声。

往后的日子里,众人全都围绕着录像存档的工作进行。

张德林他们要下地干活,刘兴武就陪着他们下地干活,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唱戏。

这天,王忠打来了电话。

“老刘啊,准备好了没有?”王忠在电话里笑道。

“你这个问题问的就很没有水准了,我们时刻准备着。”刘兴武开玩笑道。

“那就好,我们把老腔安排在了这次的国庆假期,连着七天,每天一场,老艺人们吃不吃得消?”王忠有些担忧道。

马上就要到国庆假期,也到了华山的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变得比往日多上好几倍。

这个时候,华山需要组织更多的除却爬山以外的活动去吸引游客的注意。

“吃得消,放心吧,老艺人们的身体比你好。”刘兴武调侃道。

老腔艺人的信息统计完毕之后,政府就安排了老腔艺人们去医院体检,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检查。

这些艺人们都是国家的瑰宝,需要谨慎对待,是国家对他们的尊重。

老艺人们检查完身体后都很健康,没有什么大毛病。

“好,那就华山见了!”王忠笑道。

两人约定好了时间,就等华山上的表演了。

刘兴武挂掉电话,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禾和张德林他们。

“爷,咱这可是第一次去华山表演,你可不要紧张。”张禾笑道。

“紧张算个啥,咱咋可能紧张。”张德林混不在意。

自从老腔越来越好之后,张德林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林雄,吴小倩,这次我就不带你们俩过去了,你们好好在这里将已经录好的资料和剧本整理一下,林雄是档案学的,有什么好的建议就提出来。”

“华山表演只是第一次,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不要失落,下次要是有机会去渭南,去西安表演,我保证带上你们。”刘兴武做出承诺。

两个年轻人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干劲满满,不让他们跟着队伍去,或许心里有些不舒服。

“没事,武哥,我们就呆在大后方,保证后勤!”林雄率先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