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七十五章 离开

一脉承腔 第七十五章 离开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是来学老腔的吗?”刘兴武赶紧问道。

那个男子看起来二十来岁,算年轻人,很稀少。

这几天报名,大部分来的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

“我是。”男子说到。

“我叫刘兴武,是老腔保护中心的副主任,请坐。”刘兴武赶紧招呼道。

没办法,人手有限,只能他亲自出马处理报名的事情。

“我叫黄汉。”男子说到,将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摆在了桌面上。

“我是从电视上看到你们的广告,这才过来的。”黄汉说到。

刘兴武微笑道:“你听过老腔吧?”

“听过,很喜欢。”黄汉激动到。

“那你能不能唱上几句?”

“唱?我试试。”黄汉站起身。

他清了清嗓子,随即唱到:“将令一声震山川!”

声音回荡在房间之中,很是响亮。

听完这一嗓子,刘兴武心里有了数。

按照规定,学习者嗓音洪亮是首要的。

检查完一些东西,刘兴武为黄汉报好了名。

“七月一号上课,你来虎沟村老腔保护中心上课,我们的教室就在那边,宿舍也都有。”刘兴武说到。

黄汉感激涕零,离开了办公室。

他只是来报名的人其中之一。

“怎么样,还是有年轻人愿意来学吧。”刘兴武很是开心道。

“但愿这个培训班能开成功!”张禾也笑道。

等到报名结束,第一期培训班总共招收了二十三个学员,其中有十个都是年轻人,剩下的十三个人年纪稍微大一点。

能有人学老腔就已经足够了,刘兴武没挑剔什么。

老腔这个曲种,年龄越大唱的才越有味道。

七月一号,培训班正式开课。

刘兴武和张禾他们满脸喜悦的在保护中心等候学生们过来。

陆陆续续有学员来到这里,黄汉也在其中,来的还挺早。

学员们在教室里等候,刘兴武站在讲台上,数来数去都只有二十个人。

“这都九点半了,不会不来了吧?”吴小倩小声道。

“我们再等等。”刘兴武眉头紧皱。

约好的时间是九点,但是人还没有来齐。

再等了半个小时到十点,最后三个人依旧没有到来,不过等来了一个电话。

“刘主任,实在不好意思,我妈说学老腔要一年,浪费时间,让我赶紧娶媳妇,我就不来了。”

“没事,长辈的话还是要听的。”刘兴武缓缓道。

挂掉电话,心情沉重。

打来电话还是好的,剩下两个可是连招呼都没有打,不用再等了,肯定不来了。

开局失利,刘兴武心情不太好。

“各位学员们,我们这里是老腔保护中心,是为了保护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的,招收大家来学习老腔,是为了能够让老腔传承下去,老腔现在的演出很多,以后你们学会了这门手艺,我们可以推荐你们去外面演出,也能挣钱,只是学习的过程可能会辛苦一点。”刘兴武全都如实相告。

这些来学习的人,不能指望人家对老腔有多么的热爱,抱着什么心思大家都清楚。

老腔现在在各地演出,上电视,肯定是挣钱的。

可能有人是热爱,但是大部分来学老腔都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好混口饭吃,毕竟这里不用交学费。

刘兴武告诉他们的就是,学老腔,能挣钱,这样才能留住人。

一些老人坐在下面心不在焉,根本没把这个毛头小伙当回事,有几个都是可以做爷爷奶奶的人,更不会把刘兴武当回事。

“各位学员,既然来到了培训班,我们就要有规矩,每天早上七点练嗓子,必须起床……”刘兴武语气严厉道。

第一次干这个事,有些生疏,但是硬着头皮也得上,第一期培训班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开下气。

等到说完规矩,刘兴武让张德林过来,开始讲授老腔的一些知识。

“每个人一本书,这个书要保存好,这是我们的教材,用完了要还回去。”刘兴武叮嘱道。

不要钱的东西不会珍惜,要是搞丢了也是损失,能省一点是一点。

黄汉的学习热情很高,在课堂上频频提问。

第一天讲的是乐理,没有实践。

课程结构是和西安音乐学院那边商量过的,梁秋梁主任专门指导,还给老腔艺人们来了一次岗前培训,张德林这才能踏踏实实的讲课。

第二天,开始实战,发乐器。

人手一把乐器是必须的。

月琴课上教月琴,二胡课上教二胡……

培训班还算正常,刘兴武的心也能放下来了。

过了一个多月,黄汉走进了办公室。

“刘主任。”黄汉有些不好意思道。

“怎么了?”刘兴武疑惑道。

“你最近学的都很不错,德林爷还在我跟前专门夸过你,等学成毕业之后,你肯定是这一批人里面最出色的。”刘兴武笑道。

不过黄汉闻言脸上没有丝毫的喜色。

“刘主任,很抱歉,我不能在这里学习了。”黄汉缓缓道,不敢和刘兴武对视。

“不学了?”刘兴武惊讶道。

黄汉是他招进来的,学的很不错,以后肯定是能出去演出的。

“刘主任,我家里不让我继续学了,说是在这里耽误挣钱,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在这不挣钱,等到能挣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我……”黄汉说到。

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之前已经有一两个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的学员。

年纪大的是因为要种地,要带孩子走了,年纪小的因为结婚,要出去打工走了。

不是真心喜欢老腔的,留不到最后。

刘兴武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主任,等我挣到钱了我会回来学老腔的,可是现在我学不了了,村里的同龄人都出去打工,挣到钱回来盖房娶媳妇,我要是再不挣钱,我爹娘就要把我赶出家门了。”黄汉说到。

“行吧,那你办一下手续,走吧。”刘兴武有些颓然道。

“谢谢刘主任。”黄汉鞠了一躬。

一旁的吴小倩给他办了手续,黄汉很快就离开了这里。

家里催只是理由,其实是自己不想学了,刘兴武能看出来。

学老腔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要耐得住性子,要有毅力,要能吃苦……

年轻人有几个能坚持下来,就算能坚持下来,那些年轻人也不会来学老腔。

张德林小时候学艺的时候,因为按照老腔的规矩,开嗓前要喝自己的尿,那时候张德林也犹豫过,但是在师父的鞭策下还是将尿喝进去了。

如果坚持不下去,今天就少了一位老腔大师。

现在是现代社会了,很多迷信的东西被摈弃掉了,好的东西留下来,用科学的方法去传授老腔。

为此张德林尽心尽力,打破了老腔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但即便如此,免费教学还是有人离开。

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选择权,刘兴武限制不了他们。

陆续有人离开,到最后年轻人全都走了,一个人都没有留下来,只剩下一些老人还留着。

“林雄,你有什么想法?”刘兴武问到。

按照目前的态势,培训班开展下去,培养不了多少艺人。

林雄想了想道:“他们不是因为不挣钱才走的吗,要不我们给他们发补贴学老腔,他们不就能留下来了。”

“你敢这么想,我不敢这么做。”刘兴武摇了摇头。

发补贴可以,钱从哪来?

没钱万事难为。

很多想法因为资金短缺就只能想,免费提供乐器和教材已经是老腔保护中心的极限了,想要再进一步,必须拿到政府的补贴的扶持。

提议很不错,刘兴武写了份报告交上去,打算试一试,没过多久就被批回来了,拒绝理由是资金不足,没有那么多钱投给老腔的。

社会在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政府首先会将钱投入到基础建设当中,基建的钱都不够,更不可能拨经费给老腔了。

没办法,只能先这么搞着,能留住多少人就留住多少人。

第一期培训班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出现问题是好事,总比发现不了问题要好。

张禾也知道了培训班的困境,但是他也没法帮忙,只能在剧场上贴一个广告,帮忙宣传一下。

老腔的演出逐渐变得少了起来。

热度过去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老腔剧场里,张川站在舞台上,跟着老艺人们一起演出。

他现在已经开始跟着培训班学习老腔了,张德林对他的教导比之那些普通的学员更为严格,毕竟他是张家人。

如今,他就在跟着玉胜爷一起熟悉舞台,能尽早出师就尽早出师。

张禾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看着几个人的表演。

手机响了起来,张禾一看,打电话来的居然是北京的号码,赶紧跑出去接了起来。

“你好。”

“张先生,我是李湾。”

“李教授?”张禾惊讶道。

“换了号码,没来得及说,你正好存一下。”李湾笑道。

“李教授您客气了。”张禾回应道。

李湾顿了顿道:“张禾,这次来是给你介绍一个好事情。”

“李教授,你请讲。”

“北京人艺话剧团正在筹划一场大型的话剧演出,导演是我的朋友,这个话剧是用小说改编的,作者是陕西的一位大作家,很有名气。”

“话剧表演需要陕西本地的一些戏曲,导演正在找合适的,我向他们推荐了华阴老腔。”李湾笑道。

“谢谢李教授。”张禾赶紧道。

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李湾居然还记得他们,能在这个时候将华阴老腔举荐出去,这份恩情实在难以忘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