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八章 说服

一脉承腔 第八章 说服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距离虎沟村大约五公里的地方,是渭河和洛河的交汇处,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的所在地,粮仓名叫京师仓,又名华仓、京师庾仓,一面依山,三面临崖,地势高敞,形势险要。

古代的时候,漕运发达,这里的漕运直通都城长安,每天都会有军人将粮食通过河道运往各地,老腔就诞生在这个过程之中。

带头的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就是现在所谓的拉坡调。

拉坡调狭义的定义是逆水行舟时演唱的,广义的定义是大家一起吼的曲调,老腔就由此而来,只是后来,老腔成为了皮影戏的伴奏,隐居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刘兴武蹲在华阴市图书馆的地上,手里拿着一本书页泛黄的书籍正在查阅。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那就是必须撤掉皮影,无论如何都要撤掉皮影,不然的话老腔活不了。

但是想要说服这群年纪大的老人,没有那么简单。

刘兴武能看出来,张德林的态度模棱两可,张德云的反应比较激烈,最关键的就是张德云老爷子。

这几天,他每天在图书馆查阅和老腔有关的资料,就是为了搞清楚渊源,好能说服这群老人。

至于冯浩那边,他还没敢开口,打算等这阵的事情过去了再说。

非遗普查小组的同志们最近十分忙碌,没有功夫去管这些事情。

正在看着,手机响了,一看屏幕,是张禾打来的。

刘兴武将书放回去,赶紧出了阅览室,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电话接起来。

“你在哪?”张禾开门见山道。

“图书馆呢。”

“行,我来接你。”

“一来一回一个小时,我自己过去。”刘兴武缓缓道。

虎沟村里图书馆距离远,现在的路又不好走,就是开着车也要费时间。

刘兴武心里着急,不想浪费时间。

出了图书馆,刘兴武从停车场推出来一辆钱江QJ100,坐上座椅,扭动油门,发动机轰轰作响,十分拉风。

刘兴武有钱买汽车,但是不爱开汽车,倒是喜欢骑摩托车。

这年头骑摩托车比开汽车拉风。

排气口嗵嗵作响,刘兴武脚下一踩,挂上档位,车子发动。

等到了虎沟村,张禾正在村口等着他,两人见面没有多说,直接走进了家里的院子里。

院子里,赵芸正在洗衣服,一旁放着一个木桶,里面是从井里打出来的清水,张星下地干活不在家,村里的小孩随处疯玩,四处转悠。

见到张禾带着客人进来,赵芸急忙站起来,两只手在身上擦了擦。

“我去给你们倒水。”赵芸连忙道。

村里很少来客人,更何况是张禾的朋友,肯定不是一般人。

“嫂子,不用了,你忙你的,我去给他弄。”张禾笑道。

虎沟村的风情还是比较老旧的,城里面的男女关系早就开始变化了,张禾也没有指挥女人的习惯,更何况还是他嫂子。

“嫂子好,我是张禾的高中同学,刘兴武。”刘兴武礼貌道。

“你好,你好。”赵芸回应道。

两人端了两个板凳,拉了一张小桌子坐在了院子里。

院子里空气好,屋里比较闷。

“我给我爷说了一遍,我爷没有说啥,其他的老人还是不太支持。”张禾苦笑道。

一辈子在皮影后面唱戏,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小禾,德林爷在幕后唱了一辈子戏,咋能改过来,别说他了,叫我出去我也不愿意。”赵芸一边洗着衣服一边道。

“嫂子,你跟爷呆的时间长,你有啥主意没?”张禾问到。

刘兴武也扭头看了过来。

赵芸一边在搓衣板上搓着衣服,一边道:“德林爷一个月还能出去演上几场戏,他们不是不愿意,他们是害怕。”

乡里镇里有活动,德林班还有用处,出去演上几场戏,钱不多,分到手里一人十几块,也算额外收入。

平常德林班的老人们也会在村里自娱自乐,拉起家伙吼上一嗓子。

除了干农活,剩下的事情就是唱老腔。

这些张禾心里都清楚。

“这有啥好怕的,老腔要是没了才该害怕!”刘兴武拍了拍大腿。

“德林爷那天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要在幕后唱老腔,没了皮影,这就是坏了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赵芸继续道。

规矩是规矩,老人们最重规矩。

老腔传到现在十几代人,从来没有改变过。

“规矩!”刘兴武眼前一亮。

“张禾,我知道怎么说服老人了!”刘兴武神色激动。

桌上的水都顾不得喝,刘兴武急急忙忙冲出去,骑上摩托车走了。

“等我回来!”

张禾和赵芸两人双目四顾心茫然,不知道刘兴武想去干什么。

晚上,门口响起摩托车的声音,刘兴武从车上跳了下来。

他急匆匆的推开门走进去,嘴里叫嚷道:“张禾!”

听到声音,张禾也从屋里走出来。

刘兴武手里拿着几本书,冲进了屋里。

“我要见德林班!”刘兴武催促道。

老腔一天不改变,他的心里就痒痒的要紧,如同万千个蚂蚁在啃噬。

“有戏?”张禾不太相信。

“绝对有戏!”

刘兴武开着摩托一路飞奔,现在停下来,汗水瞬间冒了出来。

看到老同学这个样子,张禾去叫了德林班的老人们。

村里一间屋里,众人围坐在一起。

张德云的脸上充满了嫌弃之色,根本不正眼瞧刘兴武。

其他几个老人心思各异,也都各自聊着村中的琐事。

刘兴武清了清嗓子道:“各位爷爷,我知道你们心里的顾虑,一是没有经验,担心演不好,二是坏了祖宗的规矩,三是训练要浪费时间,耽误做农活。”

话音落下,众人点了点头。

情况还好,最起码能在听他的话。

刘兴武继续道:“没有经验不用担心,这方面我可以处理,老腔是表演艺术,人影比皮影好看,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小娃娃,你是说真的?”张德林眉毛一挑。

他们在后台都是凭着自己的心情手舞足蹈,难道还能比皮影好看?

“那我继续说第二点。”刘兴武卖了个关子。

“第二点,你们说坏了祖宗的规矩,可是我查了老腔的渊源,发现老腔本来就没有皮影,是后面才跟皮影结合起来,要是这么说的话,有了皮影才算是坏了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刘兴武正色道,将手里的书放在了桌子上。

扯起虎皮当大旗,老腔传承这么久,村里的记载都不全面,口口相传下来,谁知道当初怎么回事。

不过刘兴武的话没有说错,先有老腔,后有老腔皮影戏。

几个老人翻了翻书,脸色都是一变。

“这……”张德云也是哑口无言,想要反驳,却无法反驳。

“我们撤掉皮影戏,才是真正的回归老腔,各位爷爷,你说对不对!”刘兴武神色欣喜,几个老人已经动摇了。

“再说第三点,我已经打听了,你们出去唱戏就挣十几块钱,你们跟着我,唱一次戏我给你们一人二十块,你们跟我练,不耽误你们干农活,但是你们就不用去外面表演了。”刘兴武大手一挥,活像一个暴发户。

一旁的张禾瞠目结舌,这小子疯了吗?

唱一场戏一人二十块,这么多人,一次也要几百块钱。

为了老腔,刘兴武下了大本钱啊。

这下,这些老人们都犹豫了。

年轻人心思活跃,一下子把三个问题全都解决了。

想拒绝,没法拒绝。

全村上下就剩下一个德林班,能坚持到现在,都是因为喜欢老腔。

有所顾虑是正常,现在问题解决了,再拒绝也没有道理。

“好你个小刘啊,不愧是文化局的干部,大学生,你都说到这了我们还能咋办。”张德林笑道。

“德云爷爷,我知道你心里恨我,但是皮影不撤老腔不活,委屈你了,我提议,你换个位置,去砸板凳,我要把砸板凳融入到老腔里面,变成一个标志。”刘兴武缓缓道。

在村里也听了几场戏了,刘兴武心里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

砸板凳在老腔里面是必须的,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却是能代表老腔特点的东西。

别的戏曲里面,没有用砸板凳当伴奏的,这就是特点。

在文化局工作,经受文艺工作的熏陶,刘兴武有眼光,有干劲,能看出问题,能解决问题。

这些是张禾所不具备的,两个人结合,一加一大于二。

“各位爷爷,我刚才说了,人影比皮影好看,皮影谁都能表演,老腔只有你们能表演,艺人才是最独特的,相信我一次吧。”刘兴武趁热打铁,将他的看法再度说了一遍。

“我跟你试试。”张德云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

皮影不撤,老腔不活。

老艺人们都想让老腔活下去,自己委屈一点也不要紧。

众人敲定方案,刘兴武心情愉悦,跟着张禾进了屋。

两人开了一瓶老酒喝了起来。

“一人唱一次戏二十块,我给你出钱。”张禾缓缓道。

传承老腔是他先提议的,没有不出力还不出钱的道理。

“我是差钱的人吗,再说了,你给我钱,我给你爷,你爷知道了非得打死我。”刘兴武开玩笑道。

“那你的钱从哪来?”张禾询问道。

“我们手里捏着老腔,还怕没钱?”刘兴武嘴里带着酒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