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九章 要钱

一脉承腔 第九章 要钱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古长安地。”

“周秦汉代兴。”

“山川花似锦。”

“八水绕城流。”

听着耳边的方言唱词,刘兴武满脸的激动之色。

每天听老腔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要不是张禾这里住着不方便,刘兴武还打算住在这里。

“张禾,我们俩去一趟文化局,你代表老腔,我代表文化局,去找冯局拉赞助。”刘兴武沉声道。

文化局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有自己的经费,以老腔的名义去要经费,有这个说法,张禾不知道这些内幕,刘兴武知道。

两人驱车前往了城里,这次正式登门拜访。

县政府旁的三层小楼里,文化局的同志们来来往往,十分忙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是传统戏剧,还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消息传出去,人人都想申报,不管到底是不是,先报上去再说,万一入选呢。

文化局负责筛查,选择,考核,评估。

“有人自己编了个故事,非得说是传说了几百几千年,要这么说下去,去全国各地找一找,不少饭店里面的菜都说和乾隆爷有关,没这么算的。”刘兴武调侃道。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也是需要考核,仔细的筛查。

对工作认真负责,避免闹出笑话,万一真被这种浑水摸鱼的东西凑进来,丢人事小,信誉丧失事大。

“华山传说,沉香劈山救母,这个应该算吧。”张禾问道。

“这个当然算,我们已经在搜集资料了。”刘兴武回应道。

说话间,两人到了冯浩的办公室门口。

门口挂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的牌子。

华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冯浩担任,政府牵头,文化局辅助,各部门结合。

五指握紧了才是拳头,团结起来效率高,能干大事。

办公室就设在文化局里面,隔壁就是县政府,来来往往也方便。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声音,两人推门走了进去。

张禾照例进去递烟问好,态度决定一切。

冯浩点了点头,从始至终张禾在他的心里印象都不错,他也一直没有把话说死。

“冯局,我这次来还是为了老腔。”刘兴武缓缓道。

“坐。”冯浩指了指一旁的沙发。

张禾和刘兴武坐了下来。

“小刘同志,张禾同志,上次的表演你们应该也感觉到了,是有一点问题的。”冯浩也坐下来,态度很是温和。

刘兴武点头道:“冯局说的对,这是我们错误的判断了当前的形势,人民群众对艺术的追求是永远向上的,我们反思,改正错误。”

这一番说辞让冯浩笑了起来:“你小子打官腔比我还利落,行了,你们直说吧。”

刘兴武在文化局工作勤勤恳恳,热爱传统艺术,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打底,在文化局里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是一个好同志,继续干下去上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每次刘兴武找冯浩,冯浩都会过来。

因为看重。

“冯局,这次我准备改一改老腔,适应现在的社会情况。”刘兴武缓缓道。。

“你想怎么改?”冯浩好奇道。

“秘密。”刘兴武笑嘻嘻道。

在局里能和冯浩开玩笑的就他一个人。

“冯局,我向你保证,老腔绝对有资格进入非遗,我是在你手下的,这份工作做好了,还要多多感谢你。”刘兴武拍着胸脯道。

话里有话。

冯浩眼皮低垂,刘兴武这是想要拉他入伙,到时候老腔要是真的进了非遗,他也有一份功劳。

“小刘同志,既然你决定了,那老腔这边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你去负责。”冯浩也没太在意。

非遗的工作多,全县各地送上来的也不少,有人愿意主动挑起担子,求之不得。

“保证完成任务!”刘兴武欣喜道。

随后,他脸上露出可怜之色,缓缓道:“不过冯局,我给艺人们承诺了,每个人唱一场戏二十块,这个经费问题……”

“经费?”冯浩脸色阴沉了下来。

“小刘,你应该也知道,我们文化局资金有限,现在因为非遗的事情不少同志要去各地考查,财务室里面一大堆发票还没有报销。”冯浩卖惨道。

他的表情就差说出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文化局本来就不怎么挣钱,基本靠财政支持,再要往出送钱,绝对不可能。

这个时候,老腔还没有被重视起来,要身份没身份,要名气没名气,也没办法给钱。

要是秦腔皮影戏的话还可以考虑考虑,家大业大。

投钱要冒险,国家的钱不能乱花,冯浩有着自己的顾虑。

刘兴武闻言有些沮丧,但是在意料之中。

想从文化局这里化缘,难于登天。

文化局底下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等的收入也只是勉强糊口,自己花还不够。

年轻人有态度,有决心,冯浩不想打击,更何况刘兴武还真是一个干实事的。

“小刘同志,我们华阴哪个单位最挣钱?”冯浩轻声道。

“当然是华山管理局啊。”刘兴武随口就道。

华山管理局有华山这个摇钱树,自然是最挣钱的部门。

“艺术要跟商业结合起来才能挣钱,你回去想一想。”冯浩出言提醒。

点到为止,不能继续说了,他相信刘兴武能明白。

文化局跟华山管理局比起来那就是乞丐跟大老板的区别。

刘兴武脑子不笨,转念就想通了。

“谢谢冯局了。”刘兴武说到,脸上的颓色也消失了。

此路不通,再走一条路就是。

反正老腔现在就是一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冯局,钱的问题我不劳烦咱们了,但是我们文化局总得表示表示吧,要不然让老艺人们寒心啊。”刘兴武不死心。

钱没要到,总得要点其他东西。

老东家不能什么都不出,要么出力,要么出钱,要么出人。

人有了,钱没有,那就出点其他的东西。

这时候,张禾微笑道:“冯局长,老艺人们每天在村子里唱戏,刮风下雨就没法唱了,我们村子的虎沟小学现在正处于废弃状态,您看能不能把这块地划给我们?”

来之前商量好的,这话得让张禾去说。

“那个小学地方不大,废弃了好几年了,放着也是放着,我们就借用几天,要是申遗失败了,马上还回去,绝不占用。”张禾义正言辞。

冯浩也是笑了出来,钻进套里了。

之前已经拒绝了经费,现在要是还拒绝的话,没有这个道理。

为人民服务,人民有困难了不能总是推诿,有困难干部要自己克服。

“你们两个啊。”冯浩摇了摇头。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从号码本里翻出了一个号码打了过去。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改天请你吃饭。”冯浩挂掉了电话。

冯浩走过来,笑道:“行了,那块地方归你们了,到时候有人过来把钥匙给你们,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里面的东西必须保证完好无损,再破再旧也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只是借用。”

“冯局请放心!”刘兴武当即道。

“多谢冯局长!”张禾也是感谢道。

真心的感谢。

最起码,老腔现在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村里的小学是乡镇上管的,空着也是空着,冯浩一个电话打过去,搞定这件事很简单。

为传统艺术做贡献,说出去也有光。

“非遗工作的第一阶段就要结束了,留给你们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这两个月能不能搞出名堂就看你们了。”冯浩提醒道。

“我们知道了。”

两人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感觉外面阳光明媚。

“走,去吃碗水盆,找个日子去华山!”刘兴武开心道。

“我请客!”张禾也不客气。

两兄弟勾肩搭背走了出去,说不出的开心。

第二天,乡镇上的领导亲自来了虎沟村。

虎沟村属于双河镇管理,双河镇镇政府来人,村里的人都跑了出来。

来的还不是其他人,是镇长卢长东。

其他地方的人不知道,双河镇的人怎么能不知道老腔,卢长东自己平时还过来听戏。

“卢镇长,送个钥匙而已,你还亲自跑一趟。”张禾感谢道,请卢长东进屋里说话。

卢长东模样就像个老农民,打扮也很朴素,没有什么官架子。

赵芸拿杯子泡上茶端上来,在一旁等着吩咐。

“小张啊,你们虎沟村搞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给我们说一声,直接去找文化局,是不相信我们镇上吗?”卢长东淡笑道。

张禾心里一咯噔,没想到弄巧成拙,惹老干部生气了,怪不得老干部要亲自来一趟,这是要兴师问罪啊。

“卢镇长,这也是我们临时起意,打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确定下来,实在是不敢劳烦你。”张禾急忙道。

卢长东心里点了点头,不愧是本科大学毕业的,没有丝毫慌乱。

他本来也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因为冯浩一个电话打过来,心里有些吃味。

我们镇上自己的事情,怎么搞到文化局去了。

“卢镇长,我是文化局的刘兴武。”刘兴武也上来打招呼。

“你好。”卢长东礼貌道。

“卢镇长,这次我们实在是冒险,想要把老腔改掉,我们担心改失败了,辜负了镇上的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才直接找上了文化局,刘兴武正好也是我的高中同学。”张禾解释道。

有话直说,张禾的性格。

卢长东的心里也舒服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