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乐从来就不怕打仗,何况是同这些世家,他们的仆人确实训练有素,可是焉能比过自己的皇城军?皇城军的配备是最好的,人手一杆火/枪。那火/枪先炸人,往往你这边被炸的六神无主,那边的枪尖又到。
这一场战争基本就是一面倒。这不是打仗,而是屠杀,一面倒的屠杀。
王维卿红了眼,御史大夫眼睛乱转,想着如何能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支箭夹杂着破空的声音向御史大夫袭来,然后他看到了秦康乐那张悠闲自在的脸,然后……坠于马下,死无全尸!
映衬着皇城门口的惨烈,似乎银白色的月亮都染上了一层血色,秦康乐握着缰绳,稳稳的立在马上,这一刻,王维卿在看女皇陛下,真宛如阎罗殿中阎罗王,主管世间所有的生杀大权。
看着手下的兵士打扫战场,敌军中有些人只是重伤,却没有死。
“陛下,那些俘虏如何处置?”添香骑着马,身手矫健。
“就地格杀。”
四周抽气声响起。
“陛下,陛下,陛下饶命,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些人不过是被我等驾驭,这才反叛,还望陛下开恩,饶了这些仆从。”王维卿站起身,哪怕被俘,也是挺胸抬头,此刻更是正气凛然。
那些仆从也都看着秦康乐,没有人想死,既然刚刚打仗没有死去,说不定就是他们命不该绝。
“这些随从,就地格杀,一个不留。”秦康乐完全没想留他们的命。
“始皇嬴政,暴虐异常,坑杀战俘,陛下今日竟然要效仿秦始皇,坑杀战俘不成?”这是直指秦康乐暴君。
“错,朕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你们往日假扮海盗,抢劫渔民,无恶不作,死不足惜。”
“陛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也是被我等驱使,方才这般作为,何况陛下乃一国之君,有容乃大,便是他们土匪行径,还请陛下教化。”
“拉下去。”
“陛下,还请陛下教化,陛下今日胜利,万民臣服,还请陛下宽宥。”有人将王维卿拖下去,王维卿抵死不从,依旧同秦康乐大声辩解。
哒哒哒,秦康乐催马来到王维卿的近前,这才道:“他们做土匪,杀良民,朕说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至于那些什么狗屁道理,你就当朕不是一国之君,而是土匪头子好了。”
……
王维卿完全傻掉了!目瞪口呆的看着秦康乐,这么不要脸的话她到底是怎么说出口的?
秦康乐摆摆手,不想在废话!
第二日清晨,百姓们指指点点,那些高高在上官员们以及家眷都用绳子连着纷纷下狱。
王阁老父子俱在狱中,正自感慨,却见嫡孙/嫡子也被扔了进来,登时大惊失色。
“祖父,父亲,儿子无能,不能庇佑老幼,呜呜……”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安排你们出去的吗?”王阁老也是真惊了。”
瑾王依旧迷糊。
“王家既然不能上位,必然还会扶植皇室中人,王兄与王家联姻,除了你,还有谁?陛下焉能不知王家打算?这时候兄长越发该低调才是,王兄还想面君为王家求情,这岂非坐实了王兄知道王家谋反一事?”德沛长公主一双眼睛恨恨的盯着瑾王妃。
瑾王此时方悟过来,此时去找女皇陛下,岂非坐实自己与王家串通一气?想到祥旭的惨死,璟王的病逝,瑾王身子一摇晃,幸亏,幸亏母妃与皇妹都是明白人。
“嫂嫂出身大家,一贯是个明白人,兄长率直不懂这些朝堂之上的弯弯绕绕,嫂嫂便在兄长面前如此痛哭,既然嫂嫂认为王家才是家人,不如同母妃所说,早日散了才是。”
瑾王妃这时候在顾不得其他,抱着德太妃的腿道:“母妃,媳妇儿家族遭逢巨变,伤心过甚,一时糊涂了,还请母妃看在两个孙儿的份上,饶过媳妇儿这次。”说着磕头不止,却不在多说。
德太妃长叹一声:“你自己也说看在两个孙儿的份上,你在祥曛面前痛哭的时候可曾想过两个孩子?还是你认为陛下会轻饶?”
瑾王妃继续磕头,却不说话,是她魔怔了,得夫君的宠爱却不为夫君孩子着想,只想着武家能求情成功,却忽略王家乃是首犯,而且满门参与,陛下不追究自身已然是天恩,竟然还妄图求情。
眼看瑾王妃一会儿的功夫头破血流,母女二人看向瑾王,果见他脸上皆是不忍神色,想到瑾王妃往日种种,德太妃长叹一声:“扶她起来吧。”
瑾王这才动作。
“母妃,夫君,皇妹,今日是我糊涂,险害全家性命,得母妃宽宥,媳妇儿来日必当事事以夫君为重。”发髻散乱,额头有血滴下,又是满脸泪痕,瑾王妃也是满身狼狈。
“谁人没有私心?王家如今遭难,我等也不想做那凉薄之人,只望你日后拎得清便好。”
“媳妇儿谨遵母妃教诲。”一字一句,瑾王妃彻底长了教训。
“陛下同你像来亲厚,此事少不得你为瑾王府谋划一翻。”德太妃转脸对德沛长公主道。
“母妃放心,我省得。”德沛长公主出入朝堂,气度同当年依然大为不同,眼界越宽,知道也越多,也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一般,因此谨言慎行,绝不行差踏错一步,若是别人,她万万不会蹚这趟浑水,自己的同胞兄长,也只能费心了。
从这之后,瑾王果然深居简出,每日上朝回来便是回府,不与任何人联系。他本就是迂腐之人,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难过,并且平日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友,此时这般做倒也不显得做作。
秦康乐把玩儿着手中的玉坠子,心中感叹,到底是沈家聪慧,更会教女儿,懂得何谓识时务。
将京城中上上下下的反应尽收眼底,又将考试上来的人扔到各个缺处,无论是文考还是武考上来的人,只有不够用的,没有多余的,之后又重中之重将赵鸿明扔到了东南沿海,同珩王一起彻底将那里的势力收拢。然后又将先帝皇六子封了玹王派了过去,赵鸿明收拢,玹王守成治理,珩王震慑,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