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扬帆1980 > 正文 第134章 拒绝交易

扬帆1980 正文 第134章 拒绝交易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10:3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他来吧。”一听是个外地人,周建平以为是谈业务的,就爽快地答应了。

来到的办公室门口,来人轻敲大门,“请进!”屋里传来周建平的声音。

“周总你好!我叫杨文健,木易杨,文化的文,健康的健。”推门进屋,来人自报家门。

“你好你好!杨先生,你请坐。”周建平站起身来,迎上前与杨文建握手,将他让到靠窗的沙发上坐下,并用茶几上的自动沏茶装置沏了一杯上等碧螺春,递到杨文建跟前。他拉把椅子坐在杨文建对面,“杨先生找我,请问有什么事儿?”周建平问。

“是这样,周总,你们公司的项目不是占了城郊的一片土地吗?”

“对,那片土地怎么了?其中有你们家的地?”

“不不不,我不关心那片土地。我们家原来在村里确实有土地,二十多年前跟随我大哥举家去了外省,从此就没有种地了,到了九十年代,村里调整土地时,就把所有承包地全部交出去了。”

“哦---,那你打听那片土地的意思---?”周建平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杨文健。

“那片地上有我家的祖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祖父母相继去世,就埋在刚刚承包的地里。”

“你们家的承包地就包括在那片地里?”

“对,到了九十年代,虽然把家里的承包地交出去了,但祖坟并没有迁走。”

“这个事儿呀,我们还真是很重视。集团公司和村里的土地租赁协议签署后,当时曾有接近半年的公告期,而且我们按照民政部门的政策规定,还给了每家几千元的迁坟补偿。到了最后,对于确实没人认领的坟头,公司也没有随便处置,而是在外面找了地方,将它们集中迁了出去。这件事,集团公司应该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周建平向杨文健说明事情的经过。

“你们在本地媒体公告,我们在外地也不知道呀!”

“这......,公司为了这件事也不可能在全国性媒体做公告啊!你家在村里没有人了吗?还有亲戚朋友呢?他们也没有通知你们一声?”

“我们就兄弟俩,大哥杨文强在外地站住脚以后,我就跟着过去了,过了五六年,把两个家庭和父母全都搬过去了。亲戚朋友可能也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我还是出差从东兴市路过,昨天回村里走了一趟,刚听别人说起才知道的。”

“你看这事儿弄的,我们真是一直很注重这件事,绝对不是故意对谁不敬。”周建平觉得很遗憾。

看来杨副主任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但周建平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送,他除了考虑到上述经济风险,有了那次跟城建环卫局罗科长的教训,周建平还想到了法纪方面的风险,毕竟这样的交易是见不得阳光的,尽管自己的蔬菜基地符合政府补贴条件,但参合进利益输送,性质就不一样了。

“请问杨主任,你还能想出别的什么办法?”周建平道。

“比如说,类似于政府专项拨款,但需要你们公司的配合。”老杨略带神秘地说。

“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虚构项目。”

“虚构项目?说的直白点,那不就是子虚乌有,弄虚作假,骗取政府资金吗?”周建平压低了嗓音。

“你这话说的比较难听,但意思差不多。”杨副主任也不掩饰。

“杨主任,这事儿风险很大,我们老老实实做企业,可不想招惹这样的是非呀!”

“什么叫招惹是非啊?我主管的事,只要你们好好配合,我会把它做得天衣无缝,哪来的风险?”

事情明摆着,老杨想以工作之便,以城市菜篮子工程项目补贴和两个企业的土地置换为载体,通过健生食品公司,将利益转移到他朋友的弘达地产公司,最后在弘达公司实现利益变现。整个过程中,经济损失最大的是政府,周建平的健生食品公司不仅承担着相当的经济风险,还承担着一定的法纪风险,弘达公司则因得到了一块区位不错的城市土地而受益,但获益最大的是老杨自己。

“杨主任,不瞒你说,我们曾经有过类似的教训。也许你都听说过,当年城建环卫局的罗科长,就是想用类似办法骗取政府资金,我们什么都没为他做,只是提供了一个转账账号,结果一年后东窗事发,连累我们也受到了调查。幸好健生食品公司没有因此多得一分一厘的经济利益,否则,我们将脱不了干系。”

“周总,咱们现在商讨的事跟你们当初那件事不能类比,这件事由我亲自审批,亲自操作,保证出不了纰漏。”老杨信誓旦旦地说。

“也许我天生胆小,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作用,杨主任,我对这件事实在没有信心。”周建平不为所动。

见无法说服周建平,老杨使出了最后一招,“周总,你们的公司如果不愿搬迁到老薛他们那个地方,也可以按原计划搬到滨城镇的新厂区,跟薛总他们置换后,除了得到老薛他们那块土地,土地差价的补偿我会一分不少地给你,而那块土地既可以用于你们公司将来做新项目,也可以转让给别人。你计算一下,这在经济上你们是绝对不吃亏的。”

真是绞尽脑计,挖空心思啊!可见这件事对老杨的吸引力有多大,周建平也是服了。“杨主任,今天的通话就到这里吧,你刚才的建议我们需要在企业内部商量一下。”

“健生食品公司不是私营企业吗?周总,你是老板,怎么还决定不了呢?”

“领导有所不知,我们虽然是私营企业,其实我们更是一家股份制企业,除了我,还有别的股东。这样的大事,哪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周建平暂时还不想把关系搞僵。

“好吧,希望你们尽快商量,今早拿出统一意见。我两天后再跟你联系。”

这一通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周建平把话筒在左右手之间换了两三次。放下电话,周建平来到赵馨梅办公室,“刚才杨副主任跟我通电话了。”

“他怎么说?”

“跟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反反复复就一个目的,让咱们搬迁后跟弘达公司进行土地置换。”

“他还真是执着啊!”赵馨梅感叹道。

“他已经跟我交了实底,几乎已经把话说明,就是想以土地置换和对咱们的蔬菜基地进行补贴为载体,达到他的利益输送的目的。”

“这位杨副主任拿咱们不当外人,真是敢说呀!”

“他可能认为现在健生食品公司正在申请政府补贴,咱们有求于他,所以在咱们跟前也就少了很多顾忌。”

“有了上次城建环卫局罗明军那个教训,他就是给出多么优厚的条件,也不敢跟这些人做交易了!他们可以为了某种利益拼命一搏,赌上一把,咱们可是做企业的,需要做长远考虑呀!”赵馨梅道。

“可不是嘛,但无论我如何拒绝,老杨总是紧追不舍,最后我只能说这件事需要公司股东商量,我自己说了不算,他才答应两天后再跟我联系。”周建平道。

“两天后你打算怎么回复他呢?”

“不知道,这不想跟你商量对策嘛。”

赵馨梅专注思索了片刻,“实在要想拒绝老杨,那就告诉他蔬菜基地的政府补贴咱们不申请了。”

“对,这是咱们的杀手锏,大不了咱们不要政府补贴,把申请报告撤回来。”周建平主意已定。

第三天上午九点多,周建平办公桌上的电话想起了铃声,接起来一听,正是市府办老杨。

“周总你好!你们商量的结果怎么样?”没有客套,没有啰嗦,老杨开门见山。

“杨主任,我们公司一共五名股东,那四名都不同意。”周建平也是直来直去。

“作为老总,你是公司最大股东吧?我估计你的股份起码要占到百分之五十一。”老杨道。

“差不多吧。”

“那就对了,别考虑其他股东的意见,关键是你如何决定的?”老杨仍旧采用步步紧逼的战术。

“杨主任,虽然我是大股东,总经理,但我也要尊重其他股东的意见呐!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制定了一项办事原则,那就是公司的所有大事,必须征得全部股东的同意,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付诸实施,这么多年来,这项原则我们从来没违背过。”这是周建平的临场发挥。

“你没有跟他们做做工作吗?你是德高望重的总经理,说话应该很有分量呀?”

“说句实话,杨主任你别生气,这件事我本身就有顾虑,其他股东也都是聪明人,再怎么做工作,我看也是无济于事。”

“这么说来,局面进入了死胡同,事情办不了啦?”老杨的语气有点咄咄逼人。

周建平知道老杨生气了,但他丝毫不会在意。沉寂了片刻,电话里再次传来老杨沮丧且气急败坏的声音,“周总,咱们以前是不熟悉,但经过元坝村蔬菜基地的合作后,现在已经成了朋友,以后还要继续合作,我请你们配合这么点事都不给面子,将来的合作还怎么进行?”

“杨主任,确实有点遗憾,但股份制企业就是这样,我们要尊重所有股东的意见,不能搞一言堂。否则,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这一点还请领导理解。”

“理解?我理解你们,谁理解我?请你们配合一下都这么难,你让我怎么想?以后的合作还能进行下去吗?”老杨越说越生气。

周建平见老杨不依不饶,没完没了,他当然不吃这一套,“杨主任要是这样说,那我提个建议,健生食品公司把申请报告撤回来,政府补贴我们不要了,这样总可以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