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扬帆1980 > 正文 第149章 又是资金

扬帆1980 正文 第149章 又是资金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10:3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以周建平的性格,承诺的事就必须去办,还得办好,尤其是对老家父老乡亲的承诺,既不能拖,又不能打折扣,那都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他们眼巴巴地望着你,忽悠他们,能凸显出自己的什么本事呢?

虽然在城里工作生活已经十年有余,周建平交往的朋友圈子却并不大,办这样的事,除了找马兴伟,他没有第二个可以信赖的人。

第二天上午,周建平来到方正律师事务所,在马兴伟的办公室门外轻敲几下,听见屋里传来一声“请进”,他推门进去,“哟,建平稀客呀!”马兴伟有点惊奇。

“怎么还成稀客了?是不是因为我好长时间没来拜访?”

“快坐快坐!都一样,我不也好长时间没去拜访你嘛。”马兴伟起身沏茶。

“以后要去我那里就有点远了。”

“怎么,已经全搬完了?”

“总算搬完了,搬迁这半年,事情太多,太累!”周建平道。

“其实就在城郊,离得也不远,开车有二十多分钟就差不多吧?”马兴伟还从来没去过健生公司的新厂区。

“赶上红绿灯,二十几分钟,如果顺当,从你这里到新厂区,用不了二十分钟。”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处在城里的工厂,早晚要搬迁,晚搬不如早搬。呃,公司搬走后,留下的那块地怎么处理的?”

周建平曾委托马兴伟帮忙寻找土地买家,马兴伟一直惦记这件事。

“土地转出去了,实际上是一家郊区地产公司用一块土地和部分现金跟我们交换的。”

“那就是说,除了得到部分现金,你们还得到一块市郊的土地?”

“你觉得这笔交易怎么样?”

“相当不错呀!从目前形势看,储备一块土地比得到一笔现金更具升值潜力。”马兴伟作为律师,对形势判断具有独到见解。

“在你看来也不吃亏,我就放心了。”

“建平,生意上的事你比我精明,你办的事还能吃亏?”

“过奖了。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兴伟,今天找你,我还有些事情想请你帮忙。”

“哟,什么事?”

“老家的事。昨天回了一趟家,村里这几年建了蔬菜基地,经济条件改善了,对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

“好事呀!他们有什么要求?”

“看见有些地方都通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他们也想要。”

“我记得前几年不是给你老家的村里接了一根电话专线吗?”

“那是村委会的,现在很多村民想在自己家里安装程控电话,还有闭路电视。”

“据我所知,程控电话的放号现在基本放开了,关键是专门往村里拉外线,这钱谁出?闭路电视嘛,暂缓一步再说。”马兴伟道。

“立杆子拉外线,村委会答应出钱,我觉得闭路电视好像比程控电话还要紧迫,因为没有信号或信号太差,据说村里好多人家买了电视都没法收看,电视这玩意,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喜欢,有电视没法看,村民们更着急。”

“我给在电信局上班的同学打个电话,向他咨询咨询。”马兴伟拿起电话就要拨号。

“你稍等,别在电话里咨询了,干脆让他过来,中午在一起吃饭,上次他帮了忙,我还没请他呢。”周建平道。

马兴伟举着电话没有拨号,“你跟继明也有好久没见面了吧?要不要把他也叫来?”

“当然,这已经形成了惯例,只要聚会,必是咱们三个同时出席。”周建平道。

“那我先告诉他。”马兴伟打通了徐继明办公室的电话,但铃声响到最后也没人接,“他有大哥大了,看能不能打通。”马兴伟又从记事本中翻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嗯,通了!”

“你没在单位吗?”马兴伟问。

“我到外地出差了,有事吗?”

“建平来我这里,他想找你我聚聚。”

“你们聚吧,我在外地,下次再参加。”

周建平已经听清楚了,他告诉马兴伟,“继明出差了,咱们还得聚,跟你电信局那位兄弟联系。”

马兴伟拨通了电信局小闻的电话,“你找哪位?”

“请问小闻在吗?”

“小闻?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姓闻的,你是找闻科长吧?请稍等。”

“闻科长?哦,就是找他。”马兴伟没想到这位小学同学也当上科长了。

一分钟后,电话那端传来熟悉的声音,“谁找我?”

“当科长了,也不通告一声,好让朋友们给你祝贺祝贺。”

“你...你谁啊?声音听着耳熟。”

“马兴伟。”

“哎哟!兴伟呀,失敬失敬!你别多心,我没听出来。”

“多什么心呀!一帮大男人,至于那么小心眼吗?怎么样,今天中午有没有时间?”

“你有事?”

“我的一个好哥们,就是那年你帮他接专线电话的那位老板,人家想请你吃饭,还想跟你咨询几件事。”

“我们中午本来不让喝酒,但是...,好吧,我请个假。”

“中午十二点,在鸿盛酒店迎宾大厅见面,谁先到谁等着,不见不散。”马兴伟知道周建平请客,一般都安排在鸿盛酒店。

结果周建平跟马兴伟先到,不一会儿,小闻急匆匆走进迎宾大厅,马兴伟给双方作了介绍,相互寒暄一番,“你现在当科长了,我是称呼你闻科长呢?还是像以前那样继续称兄道弟?先把称谓搞清楚,好说话。”马兴伟打趣道。

“称什么科长呀?还跟以前一样,称兄弟,显得关系密切。”小闻道。

周建平说:“兴伟,我跟闻科长初次见面,咱们进包间说话。”

在预定的包间坐下,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菜品,周建平把酒水安排妥当,马兴伟道:“周总老家是西山乡的,上次那根电话专线,就是为他老家那个村的村委会接的,周总在老家兴建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

小闻再次起身跟周建平握手,“听兴伟说,周总是大老板,佩服!”

“什么大老板呀,我们就是一个体企业。”

“周总的老家如今条件好了,村里人都想安装程控电话,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马兴伟开门见山。

“装程控电话?现在号码资源没问题,关键是外线,到西山乡的外线是有了,从西山乡到你们村里,这段外线怎么解决?”

“就说从西山乡政府到元坝村村委会吧,那段距离在五点五公里左右,请闻科长给估算一下,包括立杆子和拉外线,大致需要多少钱?当地村委会决定出这笔钱。”周建平道。

“只要有人拿钱拉外线,事情就好办了。”小闻以前就是负责外线的大班班长,他对外线非常熟悉,只用了几分钟就估算出了需要的资金。

“兄弟,你在广播局有熟人吗?”马兴伟问。

“找广播局干什么?”

“不是说了嘛,村民们有了电视机,因为信号不好或没有信号,根本收看不了,周总他老家的村民还想把闭路电视信号引进村里。”

“这个----,你这大律师,还不认识广播局的人?”

“我就给他们代理了一桩案子,那纯粹是一笔生意,从那以后就没跟他们打过交道,我上哪儿认识广播局的人?你别卖关子了,你们管电话的,手握电信资源,没有单位不买你们的账,你快给想想办法,帮个忙。”马兴伟敦促道。

“我在广播局还真认识一个人,他好像是管什么对外联系的,要不是时间有点晚,现在就可以把他叫过来。”小闻道。

“这才十二点半,一点也不晚,再说咱们点的菜都还没上来,你上总台给他打电话,让他过来吃饭。”马兴伟巴不得一次把这两件事都办好。

广播局离鸿盛酒店不远,小闻打过电话后,不到十分钟,邀请的人就到了。“兄弟你给介绍一下,这位领导怎么称呼?”马兴伟提醒道。

小闻向广播局的客人介绍了马兴伟和周建平,并告诉二人,这位客人是广播局的史科长。

“我们正在等着你,史科长,请你点菜。”周建平递过菜单。

“其实我在单位食堂已经吃过饭了,菜我就不点了,陪你们坐一会儿吧。”

“那不行!既来之则安之,史科长,你也要点自己喜欢的菜品,要不一会儿没法喝酒。”马兴伟热情地招呼道。

盛情难却,史科长只得翻开菜单点菜。

等待上菜的功夫,小闻说:“史科长,这位周总是马律师的好哥们,也是我的好朋友,他老家在西山乡下面的一个村子,现在想往村里引闭路电视信号线,你觉得好办吗?”

“其实作为电视台,他们巴不得越来越多的人收看他们的闭路电视节目才好呢,问题是往偏远农村引线,需要资金呀!电视台属于半事业单位,他们的资金是用来发工资和维持日常运转的,倒是有一部分广告费,那也不可能拿出来为偏远农村架设闭路信号线。这件事办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架设线路需要的资金谁来出?”史科长道。

又是资金!要是没有钱,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周建平道:“架设信号线需要的资金,可以由当地村委会出。”

“史科长,请问你能不能估算一下,从离西山乡最近的城区引线过去,需要多少资金?”

“这个问题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架设一公里信号线需要多少钱。”

知道了这个数据,周建平自己就会估算需要的资金了。

酒局结束后,周建平告诉小闻和史科长,他回去让村里准备资金,一旦资金到位,可以马上动工立杆拉线。

为了老家的村民早日收看闭路电视,用上程控电话,做好预算后,周建平又专程回了一趟老家,见到元坝村村委会的领导们,他把架设程控电话外线和闭路电视信号线的预算向他们做了通报,大家一听都傻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