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421、意味深长、可擎风雨的乔木!

【鹤松堂后走出两名老者,一儒一僧。】

【诸葛间神念微动,便知此二人皆是点燃元神神火的修士,周身清气缭绕,显是修为精深。】

【庭院四周隐有气息浮动,数道不弱于在场众人的威压正悄然逼近。谢家虽因谢灵外调带走不少族中高手,但留守本家的谢家本族之人或是门客,上三境武者和神火修士,明面上便有两手之多。】

【李南天眸光微沉,心中暗忖:谢氏位列九大姓却素来低调,实则底蕴之深厚,不逊诸葛、赵家这等显赫门第。】

【千年世家传承,果然不是虚名。】

【忽有家仆疾步而来,在阶前躬身禀报:“老太君,府外又有客人到访。”】

【袁夫人目光微凝。此刻正值宗族要事,若非来者身份贵重,下人断不敢贸然通传。她手中茶盏轻轻一顿:“何人?”】

【“来人是长公主和一位自称东山的老先生。”】

【袁夫人手中杯盏蓦地一顿,青瓷底托在檀木案几上磕出清脆声响。她眼底寒芒乍现,竟是压不住心头那股无名怒火。】

【“她来做什么!”】

【大齐长公主,这个沉寂近十年的名讳,乃是与谢家有着极深的联系。】

【当年若非那场宫中惊变,此女本该是谢家妇,与谢灵共结连理。】

【咸和帝登基三年,联合朱家以及在军中势力庞大的王家,在席案间策划一场宫变,以图扭转乾坤,重兴皇权,最后被苏相镇压。】

【谢家也参与其中,因谢灵密奏,从中脱身,成了如今的九大姓之一。】

【自此之后皇帝陈演沉迷于玄修之道,国家之事渐趋荒废。】

【而当年那位执掌大理寺、诏狱期间,以铁腕手段肃清朝野,纵是男子亦不敢与之争锋的长公主,自此也逐渐销声匿迹,不再过问朝政之事。】

【今日,这位沉寂已久的长公主竟然再次现身谢家!】

【李南天却捕捉到了一个少有人注意的名字,“东山先生”,在寻常人耳中可能陌生,不熟悉。】

【在九大姓之中却如雷贯耳,这位便是月华轩幕后的真正东家。】

【关于他的传闻纷纭:有说他与书院那位大先生是孪生兄弟,血脉相连;有传他是隐居汴京的方外高人,餐霞饮露;有人说他和书院渊源颇深,乃是夫子的抄书童子;更有人信誓旦旦称他汴京的九大姓之外的富商巨贾。】

【若不是此人不入朝堂,没有子孙,此人又是一大家族。】

【九大姓也卖要他几分面子,就连权倾朝野的苏相都高看他一眼,在苏府专门给他留了床榻。】

【此人怎么也来了谢家?】

【李南天眼神微动,余光扫过堂下静立的谢观,心中蓦地闪过一个念头:莫非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东山先生,今日也是为这少年而来?】

【老太君眉头深锁,目光在诸葛间等人身上扫过,沉吟片刻,终是缓缓道:“请进来吧。”】

【袁夫人急声劝阻:“老太君!”】

【“谢家.终究是欠她的。”老太君闭目长叹。】

【下人见状,连忙躬身退出去传话。】

【正堂内空气凝滞,谢原与你并肩而立,四周暗流涌动。】

【你听到长公主,倒是想到琦陌春坊的东家,便是这位长公主。】

【不过半盏茶功夫,门外环佩叮咚,一道身影走进。】

【但见来人一袭金线密织的霞帔流光溢彩,十二幅湘裙逶迤如云,虽非绝色之姿,却自有一股高贵典雅的气度。】

【袁夫人眯起眼,待看清来人面容时,手指猛地攥紧衣袖。】

【陈芝容款款上前,朝老太君盈盈一礼:“芝容,见过老太君。”】

【她声音不疾不徐,却似带着经年沉淀的霜雪之意。】

【老太君握着手杖的手微微一颤,神色复杂道:“老身腿脚不便,恕不能给殿下全礼了。”】

【老太君直视这位不速之客,“不知殿下今日驾临寒舍,所为何事?”】

【陈芝容却不急着应答。她环顾四周,目光掠过堂前古松、檐角铜铃,最后落在远处的大观园的轮廓上,轻声道:“十年了,鹤松堂一砖一瓦未改,大观园景致如旧。”】

【有看向场中几位夫人,忽而话锋一转,“可这府里的人,早已面目全非,物是人非。”】

【诸葛间等人行礼,“参见长公主殿下。”】

【在朝为官,毕竟是大齐臣子。】

【陈芝容唇边浮起一抹浅笑,笑意却未达眼底:“今日芝容登门,并非为了那些陈年旧账。既然时过境迁,早就忘记了,也不会有人提及。”】

【老太君眼神收敛。】

【陈芝容目光落向场中的青衣少年,“我早就听闻,谢家如今又出了宝玉,在西厢楼名声如沸,今日斗胆来为这位观公子讨一个情。”】

【“还望老太君给芝容一个面子。”】

【赵夫人眼神不善。】

【袁夫人却没有说话,只是眼神比之对于谢观还要冰冷。】

【老太君直视于她道,“这是为何?老身不解。”】

【陈芝容忽吟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她背对众人望向中堂悬画,“老太君就当.本宫惜才之,不愿人才折在这里。”】

【你听闻长公主之言,朝她一礼,青衫垂落间,姿态不卑不亢。】

【老太君听后,沉默不语。】

【一旁李南天目光游移,忍不住插话:“殿下,不知东山先生来了吗?”】

【“东山先生已先行离去。”】

【李南天有些可惜,多年便想见这位传闻之中的东山先生,却一直无缘,据说此人乃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视权势、金钱、名声于粪土。】

【陈芝容从袖中取出一物,,一方青田石印章现于掌心。那印章通体如墨,唯有“东山”二字朱文篆刻,在烛光下泛着温润光泽。】

【李南天等人已经认出,这乃是东山先生的私印。】

【“东山先生走时,却留下此物,也留下了一句话。”】

【老太君回过神来,语气之中多了几分敬意,“东山先生有何指教?”】

【陈芝容缓缓道,“下次必会登门求观公子一副墨宝。”】

【陈芝容今日在谢府门口能偶见东山先生,其实也颇有意外,而且对方似乎也是为谢观而来,思及此,她唇角不由掠过一丝浅笑——今日此行,果然值得。】

【老太君眉头皱得更深,东山先生于谢家有大恩,当年谢鸿在湖中落水,旧病不愈,也是得此人出手。】

【当年那次惊天巨变,也有其在背后指点。】

【东山先生看似什么都没说,只留下一句话“登门求观公子一副墨宝。”】

【其中之意,已经耐人寻味。】

【李南天目光灼灼地重新审视堂中少年。长公主凤驾亲临,东山先生登门关注,这两桩非同寻常之事,竟都系于这看似平凡的青衣少年一身。】

【他心中暗忖,莫非这少年真有非比寻常的本事?】

【谢原见此,眼中泛起喜色。】

【陈芝容对你笑盈盈道,“观公子若有闲暇,不妨来琦陌春坊一叙。”】

【她没有等老太君回答,便已经准备告辞离去,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轻叹:“这谢家其实不来也挺好的。”】

【陈芝容离去,来如惊鸿,去似流云。】

【老太君眼神一怔,久久无言。】

【谢轩看着这位长公主离去,眼神愤恨,区区一个庶子,今日竟能引得各方贵人轮番登场,生生将这谢家祠堂变成了他的扬名之地。】

【正堂内众人若有所思。】

【诸葛间两人也不再说话,只是等着谢老太君最后的决定。】

【老太君坐在高堂,手握鹿头杖,堂中烛火在她脸上投下深浅不定的阴影。】

【赵夫人几次欲言又止,终是抿紧了嘴唇。谢人凤面色铁青,额角青筋隐隐跳动。】

【这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沉寂。家仆慌张闯入,跪地禀报:“老太君,府外聚集了一群书院学子,还有围观的人,足有数百人,口口声声要见……老太君。”】

【诸葛间闻言,不由抚须轻笑。】

【“荒唐!”赵夫人拍案而起,“谢家岂容这些酸儒撒野?”】

【袁夫人冷声问道:“都是些什么人?”】

【家仆伏低身子回禀:“多是书院贫苦学子,九大姓子弟……倒是不多。”】

【“其中还有不少西厢楼的花魁娘子……”】

【“那还等什么?”赵夫人广袖一甩,“给我统统轰走!谢府门楣,岂是这些穷酸配踏的?花魁女子也敢来谢府,这里可不是柳巷青楼那等腌臜地。”】

【家仆额头沁出冷汗,颤声道:“可……可是其中有几位德高望重之人,其中有书院的金子叹老先生,许微先生……”】

【袁夫人问道,“那他们见老太君做什么?”】

【她冷笑道,“这些人也敢说有面子来谢府求情,就凭他们?也配来谢府讨人情。”】

【众人皆是沉默,对于这等变化也是始料未及。】

【堂中烛火猛地一颤,映得那下人面色惨白。他瑟缩着又偷瞥了一眼静立堂中的青衣少年,喉头滚动,却迟迟不敢再言。】

【“混账东西!”赵夫人霍然起身,“再敢支吾,就扒了你的皮!”】

【那下人扑通跪倒,额头抵着青砖急声道:“回、回夫人,学子们并非求情……而是……”】

【他声音越来越低,“而是自愿替观公子受刑罚,此刻都在府门外侯着。”】

【袁夫人再次一愣。】

【赵夫人再也无法忍耐,“好好好,真是反了天!”】

【李琴岚怔怔望着堂中景象,指尖不自觉地摸上自己腿上绑着的压裙刀。今日这鹤松堂内风云变幻,那看似摇摇欲坠的少年,竟如江心一叶扁舟——任它风狂雨骤倾轧,却始终未倾覆。】

【那袭青衣自踏入正堂起便挺直如松,纵使千夫所指,亦不曾弯折半分脊梁,李琴岚已再难移开视线。】

【老太君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落在你身上。那视线如刀,似要剖开皮相直见筋骨。】

【你坦然迎上,不避不让。】

【老太君缓缓移开视线时,手中鹿头杖握紧了几分。】

【这个未及弱冠的庶子、谢家祸儿,已然在无声处……长成了可擎风雨的乔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