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开天辟地之崛起 > 第94章 天门学院

开天辟地之崛起 第94章 天门学院

作者:畅享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1:09:32 来源:小说旗

没多久,一名二十五六,秀才装扮的清秀文士就出现在了萧炎的面前。

等到此人一做自我介绍,萧炎这才明白了此人的来历。

司马光重孙,司马识途。

此人因常年战乱不断,对当今朝廷失去了失去了信心。

当听说天门崛起之后,他就千里迢迢赶了过来。

听到这里,萧炎想起了作者另外一本书的一个笑话,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公园里,几个人凑到了一起摆龙门阵。

其中一位说自己姓邱,是大名鼎鼎的丘处机子孙。

而且他还滔滔不绝,大谈特谈老祖宗的事迹。

有人不服,提到自己姓孔,说他是孔子的传人。

没多时,一个姓孟的老头,又说自家是孟子的旁系。

讲故事嘛,当然会有人围观。

正在这时,有一个后来者忍不住插嘴道:

“呵呵,我这个孙武的嫡孙都没开口,你们也好意思在这里吹嘘。”

此人话音刚落,现场顿时一片寂静。

下一刻,那些围在一起逗闷子的人都看向了来人,其中那名自称孔子的传人对众人说道:

“孙武,孙子,那可是名人。”

“只不过,史书上记载,孙武不是绝后了吗?”

“那我想问了,这孙子到底是哪来的?”

不说不笑不热闹,书归正传。

司马光砸缸这个典故,各位看官相信都清楚吧。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于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

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的任命,隐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司马光生平着述甚多,主持编写294卷、近400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着作,《资治通鉴》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有文学色彩,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司马光在哲学、经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代表作还有《潜虚》《游山行记》《注古文学经》《家范》《医问》等。

其在文学上明确反对辞藻堆砌,提倡“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

在宇宙论上认为“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在人性论上坚持“善恶混”;

在道统论上推崇荀(况)、扬(雄)而对孟子则颇多微词;

在王霸论上,持“王霸无异道”立场,这些看法与二程的道学思想差异甚大。

司马光为人忠直严谨,低调淡泊,有破瓮救友、诚信卖马等逸事,为世人乐道。

朱熹曾评价“其人严而正”盛赞司马光的诚正之心、德化之功与治国救世的胸怀次第。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的家世和学问。

那他的后代,再差能差多少?

虽然心中欢喜,可萧炎还是考教了司马识途一些知识,包括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认知。

要知道,司马光可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守旧派的首领人物。

如果他的后辈同样如此,哪怕再有才萧炎也不可能重用。

两人交谈的结果倒是很让萧大门主以外,司马识途不但不排斥新鲜的事物。

反而先知先觉坚定的认为只有不断的尝试、改变,甚至突破,才能让国家更强大,让百姓生活更安定。

萧炎又出了几道算术题,结果司马识途也都算了出来。

当然,萧炎出的题目,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各位看官肯定也能答的上来。

让司马识途退下去后,萧炎又和公孙策沟通了一下培养人才的事情。

最后决定,成立天门书院。

天门书院,不教四书五经,不教琴棋书画,不教诗词礼仪。

来天门学院的,一律学习物理化科学知识。

两人商定之后,天门书院设立在开封府。

学员年龄段,在十四岁至三十岁之间。

公孙策兼任天门学院第一人院长,司马识途出任教员一职。

至于其它的教员和人才引进,那都是公孙策的事情了。

事情定下了后,公孙策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他不但直接将数理化的课本拿走,还当天就带上司马识途赶往了开封选址。

萧炎用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刚说要休息一会,结果又来人了。

王小虎回来了,来了他这个丹药堂堂主就开始叫苦不迭。

原来,中州如今战乱是平息了,可后遗症也出现了。

各地的伤民、逃难的灾民以及伤病但看还没什么,可加在一块那可就太多太多。

还有些村镇,甚至还出现了瘟疫。

各地药铺大部分没药,天门丹药堂也供应不过来。

大量的伤民就只能硬挺,挺过去还好,挺不过去那就只能埋了。

天门内部都在传一个事情,那就是有困难,找门主。

这不,头大如斗的王小虎,就跑过来诉苦了。

萧炎听后也是紧皱眉头,有病当然要治,可传统中医的药材供应的确是个大难题。

可就这么放任不管,看着中州百姓自生自灭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你给我说说,如今伤民的病情都体现在哪几种,最需要什么药的药品?”

王小虎听后,就将他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原来,伤病主要还是因为兵祸所致。

大部分受伤的人没有经过及时的治疗,导致伤口感染。

感染后,又引发出来一些列的并发症,例如肺炎等症状。

炎症!

突然间,萧大门主脑海中灵光一闪。

如果只是炎症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全球治疗炎症的特效药是什么,无疑就是抗生素了。

还在高中、大学期间,萧炎就对西医十分的感兴趣。

还曾经多次在实验室内,用土办法自制过青霉素,并且成功过一次。

想到这里,萧炎的双眼越来越亮。

想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青霉素救了多少我**人士。

如果自己能批量生产青霉素,那岂不是可以写进历史。

别看亚历山大.弗莱明从发现青霉素到临床应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可他那是从无到有的研发,而自己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照部就搬搬来使用就可以。

青霉素的出现,将让战士们不再担心在战场上受伤。

受伤后也不用等死,因为抗生素可以让他健健康康的回家。

据萧炎学习的知识内容,制备青霉素有三种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