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05章军户制度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05章军户制度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招兵,很多时刻不是招收一个人,而是招收一家人。

看着这些老老少少,赵朴心中生出不忍之色,军队是禁止携带家眷的,只是将这些家眷赶出,似乎也太不人道了。没办法之下,赵朴只好提前实行军户制度。

在明朝实行军户制度,总是遭到后人的诟病,说军户这不好那不好,说军户是变相的农奴制度。可在赵朴眼中看来,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解决了军队庞大的家眷问题,让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提升。

靠着军户制度,朱重八打倒了蒙古军队,建立起来强大的政权。至于明朝后期军户制度出现的弊端,只因为缺乏监督,缺乏监督也必然滋生**,将整个军队毁灭。

赵朴有信心,至少在他活着时,军户制度是利大于弊;至于他死后,军户制度会滋生多少弊端,这就不管他什么事情了。他只关心最近二十多年,只关心如何驱除金军入侵,收复山河,至于二十年后的事情,或者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他懒得理会。

正所谓华夏沉沦又如何,西方入侵又如何,倭寇入侵有如何,那些太遥远的事情,他懒得理会,他只要保证活着时,当好皇帝,能够保家卫国,能够让百姓有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就足够了。提后人操心,替子孙担忧,他懒得理会。

而实行军户制度,前提条件是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大量的土地,如何分田,如何建立军户制度。

赵朴曾经想要,是不是通过一些“合法手段”,获取大量“非法土地”。可是一查帐,一查看官府的田地归属,再看暗处的一些账目,立时有种吐血的冲动——若是打土豪,分田地,他这个皇帝绝对跑不了。

他是扬州最大的地主,占据的土地数量树木惊人,扬州约八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归他所有。

若是在搞土改,他这个皇帝绝对是被“革命”!

不得不说,身为皇族的赵氏,是当今第一大族,靠着政治上,经济上的有利地位,不需要亲自出手,手下就有一群狗腿子借着各种名义,收敛钱财,兼并土地,从各种方式收取好处。而一些官吏,只要是脑袋不抽筋,也不会找这些人麻烦,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皇族的土地和各种店铺,各种资产不断扩大。

这只是扬州一地,而在其他繁荣的地区也有不少财产。一些因为太隐蔽了,隔得关系太长了,才没有查到。

赵朴看着各种各样的地契,搁着八竿子才能打到一下的土地,心中既是激动,又是惶恐。在这些地契中,有三层是属于皇庄,是明处的财产;而有七层属于隐形的财产,借着各种名义,当着后台老板。

这只是一个扬州,而在江南其他地区,也有着皇族兼并。

这些很是零散,本来是属于宋朝皇室的,并不都是属于他这个皇帝。只是随着金军南下,大量的皇族成员被掳走,留下的也是远支,没权没势的,赵朴无形中接受了这些财产,变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有了土地,一切都好说了。

可以合理安排,实行军户制度。

在分配土地,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上,还有一些细节上,这已经不是赵朴可以做的了。他只是提出简单的思路,至于详细的规章制度、如何操作,这都是大臣们的事情,是户部、兵部的事情了。他是君王,只负责监督,只负责查看是否有暗箱操作。

于是军户制度就这样实行了。

在扬州军中实行,有些试验田的味,失败了无关大雅,成功了却可以借鉴,一切以试验为标准。

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介于人丁稀少,国家赋税不足以养军,只能是军队自养,目的在于省钱、强军,却不是以利民为主;而赵朴实行的军户制度,则是以强军、保国为目的。

宋朝禁军战斗力低下,有很多原因,其中实行募兵制是最大原因。

募兵制,是走向职业化军人的开始。在封建社会,实行募兵制有些超前,不是造成军阀割据,就是士兵战斗力低下,前者是唐朝,后者是宋朝。在文盲率极高的时代,搞募兵制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不是造成军阀割据,就是造成政府财政赤字。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封建社会,那些实行兵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战斗力比较强,超过那些搞募兵制的国家。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历史上,造反者绝大多数都是无业流民,或者是失去土地农民,因为一无所有,才无所顾忌;那些有田地耕作的农民,有稳定职业的百姓,很少参与造反,即便是有委屈,也多数忍了,他们多数是积极抵抗义军的主力。

因为有地,便有安稳的生活,而所谓的义军入侵,所谓的蛮夷入侵,往往会让他们失去土地,失去安稳的生活,这让他们拼死反抗。

总之,实行了军户制度,让军人有了战斗意志,有了战斗意志,在适当的训练,就是一只强军了。即便是不能纵横无敌,也可以自保有余。

而宋朝实行募兵制,当兵是为了挣钱,而钱哪里有命重要,于是养成来士兵们习惯于大顺风战,善于抢功劳(抢功劳,就是抢钱),而一旦遇到强敌,一旦久攻不克,士气就会下跌,甚至会奔溃,出现上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大溃败。

这在后世时不可想象的,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最为常见。

在扬州实行的军户制度,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明朝的军户制度,可是在一些细节上却是改动较大。

明朝的军户制度,所有军户皆为世袭。每个军户的在卫军士,其主要任务是在固定的卫所充当额军,被称为正丁。正丁子弟为次丁或余丁,正丁死亡,要由该军尸的次丁、余丁依次递补。若本户绝嗣,则要由同族人递补。

也就是说阵亡之后,没有补助,反而是继续派丁上前,全家男丁死光了之后,还要牵连上同族。身为军户,既要种地,又要卖命,身为军属,不会享受到优惠待遇,反而是有着沉重的赋税,坑人无比。

此外,明朝军户身份是世袭的,子子孙孙都要当兵,不允许从事商业、手工业,甚至连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参加。

而赵朴设计的军户制度,军户必须是世代从军,一户一丁,也就是说一户人家在,至少有要一个前去当兵,而其余的丁口可以从商,可以读书当官,也可以从事手工业;总之必须有一丁参军。一旦家中缺少丁口,未参军,实行重税;而一旦家中有阵亡将士,则是实行减税;一旦无故逃避兵役,轻则是收回田地,重则是加重赋税。

而在扬州,实行按亩纳税,免除人头税,实行留五纳五;其中税收中截留三层,用于兴办义学,义学免费为主,主要在提高识字率,较少文盲数量;同时义学中实行军训制度,军户出身的孩童、少年,必须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军事训练。

此外,重点防备土地兼并,军户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军户制度,看似只是军事上,却是设计到了普及初级教育、摊丁入亩、军训尚武等制度。

就这样,在一些大臣,武将的参与之下,军户制度草草定稿,然后实行了。至于缺点有多少,问题有多少,刚刚实行两个月,好坏暂时还不知道。

…………

正是冬天,闲暇的时刻,而军队却不能闲暇。

扬州军只是厢军,在训练的量上只有八字军的一半,但是三大纪略八项注意必须遵守,宁可军队战斗力低下些,也不能变成遭殃军。

经过短暂的训练,扬州军有了一丝的气象,只是战斗力真的不怎么样。

在战场上,五万扬州军,只需要五千金军,就可以击溃,还是要加大训练量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扬州军就这样成军了,问题很不少,还需要提高。但是无容置疑的是,不久之后八字军必然离去。那时扬州军,将是守卫扬州的主力部队,扬州需要他们保卫,八字军主力不会长久的留下,当卫戍部队,主要还是以征伐金军为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