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27章筹建武备学堂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27章筹建武备学堂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在武备学堂中,赵朴坐在椅子上,看着稀稀落落的几个人,神色有些不自然。

在《破虏报》上,连续的宣传了几期,进行洗脑式轰炸,加大宣传力度,为的就是提升武备学堂的知名力度,办好武备学堂。

只是宣传的很好,可是实际报名的,却是阿猫阿狗,就那几个。

赵朴不由哀叹: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后世,在后世十万青年十万兵;可是在这个时代,书生当兵,跟皇帝要饭一般,不可思议。武备学堂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可是招生情况,极度不良好,有种崩溃的感觉。

“武备学堂,大宋的第一所军校,就这样营养不良?”

赵朴心中苦涩至极,这个时代可没有军校一说。这个时代,军人都是世袭的,兵法也是老子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口口相传。像组建学堂,将一群将领,或是书生汇聚在一起,不断的讲述如何打战,怎么思考,都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

可是如今,赵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世人都小看赵括,说赵括,如何如何废物;其实赵朴看来,赵括还是有本事的,只是赵国势力不如秦国,白起又太强,最后才失败。若是遇到弱些的对手,还是会胜利的。

而在历史上的兵家中,白起也是属于前十的,败在这样的对手手下,输了也不可惜。

他的要求不高,不要求宋朝将领达到白起、韩信那种水准,只要他们达到及格分数就足够了。

只是看情况有些难度。

不说,武备学堂学员的整体素质,就是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数量,质量也是问题。

这个时代,没有人愿意当兵,书生当兵的更少。那些落第的书生,宁可呆在家中蹉跎岁月,过着吃软饭。啃老本的日子,也是不愿意当兵。在这个时代,当兵的受到歧视;在这个时代,书生待遇又太好;谁愿意从最高阶层进入最低阶层。

看着花名册,人数仅仅是一百个出头。

罢了,就这样凑合吧!

赵朴深吸了一口气,使心情平静了下来。

“这是试卷,发下去吧!”赵朴一挥手,身边的人将试卷分发了下来。试卷的内容,主要是答题与策论集合。二十个简单题。一个策论题。

二十个策论题。主要是问一些简单的军事问题。如,战车到骑兵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白起之死说明了什么?项羽为何会战败…………回答字数不超过二十字。

策论题是,如何抗金?

回答文字不超过一百字。

试卷有些应付,只要字写得还可以。就是及格,百分之九十九将会被录取。

这个考试本没有太大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从考生的答案中,揣摩出考生的性格。

毕竟这些考生,在未来是要掌控军队的,成为一方统帅,一旦使用不当,后患无群。当然了。在考试前,要做好政治审核,使学员根正苗红,免得金军奸细进入。

若是在某一天,发觉武备学堂中。有金军奸细存在,那就乐大发了。

翻看着试卷,看着这些回答,赵朴直发笑,有些回答太逗了。一边翻看着,赵朴一片在试卷上作着评语,在众多的试卷中,忽然发现了两个眼熟的名字,“李若虚”“虞允文”。

“是他们!”赵朴深吸了一口气。

在历史上,李若虚在岳家军中扮演着军师的角色,出谋划策,后勤补给等等,都是一等一,使岳飞在前方作战,能够安稳无忧;

而在名将凋零的时代,在完颜亮派兵南侵,势如破竹,几乎要跨过长江的时刻,虞允文出现了,在危难中力挽狂澜,挫败了金军。

虽然是文人,但都是一等一的能臣。

看着这两个人的名字,赵朴心情剧烈的起伏起来,人才终于来了。

…………

笔试之后,自然是面试了。

参加面试的考官有两个,一个是赵朴,还有一位是兵部的官员。面试的内容很简单,问一些问题,考生回答,然后给出了印象分。这位兵部的官员是负责问问题,而赵朴只是静静的听着双方回答,然后提笔作着记录。

每人面试的时间很短,大概是三五分钟就结束了。

等待了许久之后,李若虚走了进来。

赵朴看着李若虚,有些失望,这个传说中的军师,样貌太平常了,几乎可以淹没在人潮中;他的回答也是平常至极,没有特殊之处,从始至终,都是没有出奇之处。而此时的李若虚已经三十七岁了,年纪不小了,可是还没有中了进士,还在举人的位置徘徊着。

此时的他还没有出仕,虽然乡间多有才名,但是整体而言太不出色了。而他的弟弟李若水早已出仕为官,身居高位,在朝野声名显赫,相比之下身为兄长的李若虚太逊色了。

世人往往先知道李若水,然后才知李若虚。

赵朴抬笔评价道:“大器晚成!”

接着是,又是面试虞允文。

此时的虞允文还没有成器,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只是一个热血青年,谈不上足智多谋,一切尚未雕琢。

赵朴评价道:“年少可为!”

此时,不论是李若虚,还是虞允文都是尚未开发,潜力无限,还要在底层多多磨练。

…………

武备学堂,就这样开业了。

一切办理有些仓促,可是赵朴顾忌不了那么多了。时间不等人,金军不会留给他太多时间,可能三五个月后,金军就会再度杀来,那时武备学堂就得暂时歇业。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短促突击,短期的培训。

兵者,国之重器,自然不能授予他人,只能是赵朴亲自上阵,当祭酒(相当于校长)。

只有亲自养孩子,才能有感情。培养嫡系,从校长开始!

这些武备学堂的学员,此刻也是挂上了天子门生的牌子。

而宗泽当然名誉祭酒,借着这位老大人撑场面。而范仲尹乃是司业(相当于副校长),负责日常事务;而陈东,欧阳珣负责军宣工作(相当于教导主任);而王守义、李破军等人则是负责军事训练。

武备学堂,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日常的军事训练,二是军事战略和战术上分析,三是日常的思想教育。

再好的战术。再高深的战略。也需要底层士兵来执行。若是士兵的素质太差,战斗力太烂,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只有培养出战斗素质过硬的军官,才能像火种一样传播。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的底层士兵。

于是,在武备学堂的日常课程中,极为重视日常的基础训练,对于士兵的训练有些苛刻,甚至是变态。

而日常的训练,又是侧重于纪律,忍耐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课程中,日常的军事训练,占据六层时间。

而军事战略与战术的分析。占据了一层时间。而在一层时间中,又是研究战术的时间,多于战略。在赵朴看来,大宋不缺乏高明的战略家,不缺乏深谋远虑的智者。缺少的是底层的实践者。

而剩下的思想教育,则是不断的对学员进行洗脑,不断的灌输着对金军仇恨,报仇雪恨;还有不断的灌输着忠君思想,忠于大宋,忠于皇帝陛下。毕竟这是宋朝,虽然有一丝民主思想,可是宣传民主,宣传人人平等,除了引动思想混乱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这又占据了一层的时间。

而武备学堂的教员,主要分为武教员和文教员,武教员主要是来自军中底层军官,曾经战斗在第一线,有着与金军搏杀的第一手资料;而文教员,主要是来自儒生,来自那些忠君思想浓厚的清流们。

而教学的课程,是赵朴亲自主导编制的。军事课程,主要涉及站姿、各个兵种配合、金军战术研究等等,没有太多的兵书传授,而是侧重于战列的分析,战场的权变;而文化课程,侧重于讲述五胡乱华的悲惨,汉代击退匈奴的豪壮,以及唐朝时代卧薪尝胆,击败突厥。

一切以实用为主,主要是应付眼前的危局。

至于是否会诞生少壮派,是否会诞生宋朝版的军国主义,赵朴都懒得理会,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还是顾忌眼前吧!三五个月后,宋金之战就会再度爆发,那时厮杀会更加激烈,不要再梦想一场大雪让金军退去,那是不可能的,有一但没有二。

不久之后,就是大劫,一个不慎就死翘翘了。

还是服务于眼前,解决眼前的苦难为主。

………………

武备学堂筹建的消息传播开,立时间整个朝野上下轰动了。

筹建武备学堂,朝堂众臣本来是知晓的,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筹备武备学堂,权当是临阵磨枪三分快,不快也光。学员不过数百人,教员不过一百多人,距离国子监、太学等差的很多。

只是随着武备学堂声势浩大的召开,朝堂内的文臣坐不住了。

随着汴梁被破,国子监、太学也是残破,残余的学生,不是死难于汴梁,便是逃亡。国子监、太学,此时已经不存在了。朝廷众臣多次商议重开国子监,重开太学,只是朝廷内争吵不休,重臣又忙于他事,才不了之。

而如今,武备学堂已经开了,是不是太学,国子监也该重开。

一时之间,群臣纷纷觐见,要求重开国子监,重开太学。

ps:

第三更到了,太疲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