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28章幕后黑手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28章幕后黑手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看似平静的襄阳城,随着一个石子的落下,快速的溅起了水花。

当赵朴上朝,坐在那张龙椅上,屁股刚刚坐稳,就受到了大臣们的炮轰。

一个御史走出班列,率先开口道:“圣上,自靖康之难以来,汴梁被毁,太学、国子监也随之被毁,文教衰微,才乃是社稷之不幸。如今暂且安全,不如兴建国子监,重建太学,大胜文治!”

“陛下,我朝以文治为本,无文则国武以昌,兴教化之道,才乃万古不变真理。如今国事安定,臣恳请重开国子监、太学,招募散落士子,以昌盛国本!”一个言官也是说道。

“圣上,开设武备学堂,提升武备,此举大善。然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能偏废,无文则武无以张,无武则则文无以盛。武已经开武备学堂,文也需要开设太学,国子监!”此时,汪伯彦上前道。

其他的官员也纷纷开口,内容无非是要开始重开太学,重开国子监。

这个时代,太学和国子监是最出名的两所公立大学,相当于后世的北大清华。

在太学,多是平民阶层就学;而国子监,多是官二代阶层就学。

在大宋的科举考试中,国子监和太学高中者比例极高。

在朝堂的衮衮大臣,不是太学出身,就是国子监出身,或者是有牵连。总之,太学,国子监是朝中大臣的母校。而清流,也多是来自这两个地区。

只是一切随着,金军的入侵,汴梁的沦陷,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汴梁浩劫中,国子监不存。太学也不存,其中收藏的诸多典籍焚毁,在流散逃亡中。死亡者众多。此时再建造国子监,在建太学势在必行。

赵朴心中道:重建不反对。可是要钱呀!

重建,重建,当然需要花钱,而数量还不少。

况且重建也没有意义,说不准,来年金军打来,襄阳就城破了。刚刚建造的太学、国子监又毁灭了。重建没有意义,至少在局势没有稳定之前,最好不要重建国子监、太学。只是这些话注定是不能说出。

一旦说出,就是站在天下士人的对立面。赵朴可没有独战天下的勇气。

赵朴道:“重建国子监,重建太学势在必行,准了!”

“多谢陛下!”朝廷大臣立时齐声喝道。

赵朴有种轻飘飘的感觉,这种时刻太少了。在很多时刻,满朝大臣。都是站在君王的对立面,专门跟君王打擂台,

只是在轻飘飘过后,赵朴就清醒了过来,满是警惕。正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当众多大臣都一直说,皇上圣明时,就是大臣们合力算计君王的时刻。

在很多时刻,君王很好糊弄。

宋徽宗政治才能一般般,属于废物渣,结果被朝臣说“黄河清,圣人出”,一口一个圣人,说得迷糊了,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圣人。可在众臣心中,不过是傻蛋一个,坏名声你背着,好处我拿着。最后,悲剧的宋徽宗成了亡国君;

崇祯当皇帝时,砍了魏忠贤,东林党们齐声高呼圣君出世,而崇祯也真以为自己是圣君,实际上只是一个不懂事的纨绔而已,当当闲散王爷还可以,去当皇帝却是歇菜的料,最后这位圣君,在煤山上吊了。

做君王,第一条准则,便是不被臣子忽悠了。

果然,在朝臣一直的恭维之后,汪伯彦率先道:“重建国子监,太学靡费极多,国库似乎不足!”

赵朴心中一紧,正戏来了。

“不知花费多少?”赵朴问道。

“至少要三十万贯钱!”

“三十万贯钱!”赵朴腾地一下,站立起来,此时此刻再也坐不坐了。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是因为与自身无关。一旦与自身利益相关,谁能坐得住,“三十万贯钱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朕自即位以来,国库也不过岁入不过三千万贯。又是大赦天下,免去灾区一年赋税,赈灾,练兵,修城墙,修堡垒,军户制度所需等,钱花出去的好似流水一般,也没剩下几个钱。朕也没有内库,要钱没有……”

在历代的皇帝中,宋朝皇帝最为平民化,在自称时多是我,吾等,只有在正式场合,才用“朕”。

此刻,赵朴将朕咬得极为清晰,意在强调,要钱没有!

“文教之事,乃是国家大事,不容一丝轻忽!”汪伯彦说着,“即便是国库不足,财政匮缺,也势在必行!”

赵朴点点头,这的确是大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的确是大事。只是也应该分清轻重缓急,金军将要杀到,至少也要等渡过眼前这一关再说,这时国子监太学办得再好,也抵抗不住金军。

只是这些话,赵朴也只是在肚子里诽谤一下,绝对不能讲出来,一旦讲出,绝对是遭到全体大臣的炮轰。

不要以为在场的文臣都讲道理,文臣不讲道理时比流氓还可怕。

赵朴深吸了一口气,道:“国库没钱,我内库也没钱!”

其实,国库还是有些钱的,至少如今还有一百万贯的钱闲置,只是这些钱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哪能轻易动用。家中有余粮,心中不发慌!

汪伯彦身为重臣,朝内的财政收支,都是一一过手,自然知晓财政状况,国库内的那点压仓钱,不能轻易动用。只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法子,财政好像毛巾,挤一挤还是会有的,没钱只是不济而已。

“微臣,请加征税赋!”

赵朴心中一紧,问道:“不知赋税名目为何?”

“此税名为学府税!”

“学府税!”赵朴一听,问道,“不知在何地征收?”

“只需要在湖北路一地征收便可!”

赵朴再次愤怒了,只是强压住心中的愤怒道:“不知何人负责征税?”

“自然是各个州县负责征税!”

赵朴再也忍不住了,打擂台就打擂台,再忍下去,朗朗道:“如今我朝失去了半壁江山,只有编练行军,抵抗住金军,对内减轻赋税,使百姓修生养息,我朝才能中兴。湖北之地,乃是抗金的根基所在。然则赋税沉重至极,百姓疲惫,此刻剿匪不断。若是再加税……难难难!”

宋朝的苛捐杂税太多了,比后世的清朝、明朝可厉害多了。

除了正税之外,立国一百多年来,又先后附加了许多杂税,例如丁口税、牛皮税、盐税、曲税、进际税、农具税、义仓税等等,还有和买、和籴、支移、折变、头子钱等等也变相成为了杂税,这些杂税征收混乱,各地不一,达到上百种之多。

但总体而言,现在这些杂税全部加起来往往达到正税的两三倍;

而税种越繁杂,地方官员及税吏剥削的途径与手段就越多,也因为繁杂混乱,地方官吏更容易隐瞒、截留,这也是为什么百姓负担着越来越沉重的赋税,而朝廷收上来的税银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不算不知道,细算起来,一算起来就是恐怖的数字。

不用去切实查证,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杨逸说的税种越繁杂混乱,官吏就越容易隐瞒截留税款,这根本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勿庸置疑。

赵朴即位以来,消减了一些税种,算是缓和阶级矛盾,算是收买人心。只是效果如何,赵朴心中也没底。而此时随着战乱,大量的流民诞生,无数的土匪、盗贼横行,密密麻麻,好似苍蝇一般,打死一个,又有许多诞生,防不胜防。

一边剿匪,一边分化瓦解,一边收拢入军户,一边分地,各种政策并举,总算是解决了一些问题。

此时,哪能再加税!

赵朴道:“加税不行!还是动用压仓钱吧!”

ps:

第一更到了,努力码字。

订阅不给力,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