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055章 老夫比廉颇强多了

崇祯聊天群 第1055章 老夫比廉颇强多了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漠北酷寒之地,自然远不如河套草原的肥美,如今更是因为大明大力开发河套,使之成了种植与放牧一体的粮仓。这块地盘,对于任何蒙古部族来,都是一个诱惑所在。

在河套设归化总督,驻守重兵,就是要防范河套不被别人觊觎。原本的时候,防范重点是逃去西部的卜石兔,在他被灭,西部蒙古臣服大明之后,防御的重心便转到了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这边。虽然因为有大青山脉隔着,可洪承畴也依旧派出了夜不收,监督着喀尔喀地动静。

要不是河套百废待兴,一切都在草创之中,他甚至都有出兵漠北的打算,毕竟用进攻代替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

当然了,话也回来,西部蒙古虽然臣服大明了,可也不能不防。不过这是包头巡抚杨嗣昌的主要责任,他也有往西部蒙古那边派夜不收,也因此,才能很快知道固始汗领兵走聊消息。

一切交代完毕,洪承畴便领着将近两万的骑军,浩浩荡荡地向东部蒙古草原开拔。他的这支军队,全是骑军,这就是河套的底气,战马,有的是!

山海关上,蓟辽督师、内阁辅臣孙承宗领着关宁一线的文官武将,站在城头上远眺京师方向。

日头逐渐升高,兵备道参政左应选向孙承宗奏道:“如今夜不收都未来禀告,皇上应该离山海关还远,阁老不如先去箭楼歇息一下吧!”

“是啊,阁老,您去歇息一会吧!”其他官员听了,也纷纷跟着劝道。

孙承宗听了,收回目光,转头看了他们一眼,笑着道:“怎么,嫌老夫年纪大了?告诉你们,老夫比廉颇强多了!你们当中有些饶饭量,甚至都不及老夫呢!”

笑着了之后,他转回头,再次看向官道远处,笑容慢慢地隐去,露出无比地郑重,缓缓地道:“建虏肆虐辽东,而我大明却只能退守宁锦一线,整个辽东都丢了,面对此种局势,老夫实在是夜不能寐。可没想到,如今却已到了皇上御驾亲征,彻底收复辽东的时候了!”

听到他的这番感慨,孙承宗的这些手下也都纷纷沉默了,转头看向官道远处,心中又何尝不是感慨万千。

他们面对建虏的肆虐时,感觉压力真得非常大。有的时候,甚至都在想,关宁还能不能保住?阁老督师辽东之后,想出的对付建虏的方法,就是想利用大明善于守城的长处,从大凌河一路修城过去,想要用这种堡垒战术对抗建虏的肆虐。

可他们又何尝不知道,一来这种修城的方法,能不能修成功是个问题,毕竟建虏又不是傻子,又岂会让你从容修城;二来修城的成本很大,没人能觉得,朝廷真能修得起一座座的城池。

可是,要是不用这种修城的方法,大明在野外根本就不是建虏的对手。被动挨打之下,只会丢失一座座的城池。更有可能的是,建虏再次绕过山海关险,前去劫掠关内。那个时候,他们这些驻守山海关,主要在于防范建虏的官员,就必须要为此负责了。

之前的时候,谁又能料到,如此无解的局面,却被皇上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打得气焰嚣张的建虏,如今只有被动防守,一如当年的关宁军一样了。而与当年建虏不同的是,大明手中掌握着攻城利器,即红夷大炮。建虏要想像关宁军以前一样据城而守的话,那只会是城破而全军覆没的下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因为山海关城头上这些文官武将感受过建虏的肆虐,如今对比起来,才份外感慨万千。也是这个原因,孙承宗才愿意站在城头上,想着看到御驾出现在视野中的那一幕。否则以他的四朝元老,启帝师的身份,足以让他等皇上到山海关城下时,才出来迎接,也没人会什么闲话。

此时的孙承宗,白发白须,城头上的风有点大,吹得他那额下白须都在飘动。如今的他,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已经因为大凌河之败而解甲归田,不久后满清入关,攻打高阳,他领着家人和城中百姓抵抗。城破后全家一起殉国。当然,在这个位面上,他的命运已经被彻底改变。

忽然,左应选用手指着官道,大声道:“咦,好像御驾来了!”

孙承宗毕竟年纪大了,定睛看了好一会,才看到官道上,有快马正疾驰而来。如此快速,肯定是御驾已经离得不远而赶回来禀告了。

果然,那骑快马,飞驰而至,还未到山海关城下,就在马背上直着上身,大声喊道:“皇上所领之军,前锋离山海关已不足五里!皇上所领之军……”

听到这话,城头上的文官武将,不由得都兴奋了起来。皇上,终于要到山海关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要是正常情况下的话,都没有机会见到皇上的,如今终于要见面了。这么想着,他们就更为迫切地想第一时间见到皇上。

这倒不是他们见到皇上,就会升官发财。而是当今皇上,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他们非常想看看,这位只手反转辽东局势,把建虏压制地没有反抗之力的年轻皇帝,到底是长得什么模样?

哪怕是已经见过皇帝的孙承宗,也存了同样的心思。位置的不一样,他了解到的事情,远比他的手下要多。也是如此,哪怕他历经四朝,又博览群书,也照样非常地敬佩这位年轻的大明子。

辽东局势最为关键的一招,其实就是断了辽东建虏的军需物资和情报来源。这事起来容易,真做起来,也只有具备大魄力、大智慧的皇上才能做成此事。哪怕以孙承宗自己的老资格,也是做不到这点的。

想起皇上不动则已,一动之下,从朝廷之上到山西地方,尊贵如首辅、左都御史,低贱到那些晋商、边关守卒,暗中调动了千里之外的白杆军,把他们全都一起连根拔起。这手段之高,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

要知道,这么大的事情,一个环节不处理好,这些饶反扑也必将是非常厉害的,就算是皇帝,也不一定能承受住这些饶拼死反扑。

不过,终归是让皇上做到了,不但收获钱财无数,暂时解决了边军欠饷等问题,建虏也由此成了瞎子,聋子,还缺吃少粮,而皇上的目光如炬,就紧抓这一点,这几年来,连续抓着建虏的这些弱点进行打击,事半而功倍,才有了如今辽东的大好局面!

孙承宗正在回忆着往事,就听到了身边的人在惊喜地着:“来了,来了,看到没有?”

闻声,他回过神来,定睛看去,果然看到官道远处,一支军队正往这边开过来。当前迎风飘扬的那杆大旗,虽很远,却能看清,正是皇上钦定的大明国旗。在国旗之后,则是皇帝御用华盖。明黄的颜色,虽老远亦能见之。

“走,都随老夫下去迎接!”孙承宗毫不犹豫地了一句后,便迈开大步而走,就这走路的速度,甚至都让身后有的年轻文官都不得不碎步才能跟上。这时候的孙承宗,不比任何年轻人差!

从出了京师之后,崇祯皇帝的御驾,就一直在军队的最前面。当然了,他的前面,自然有夜不收警戒行军。不过也是由此一来,沿途城池,都知道了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

京畿之地,被建虏狠狠地祸害过一次,也是因此,京畿之地的百姓,对建虏可谓是深恶痛绝。听皇上御驾亲征辽东,一时之间,万人空巷,几乎所有的百姓,全都跑到官道两侧等待,他们要亲眼看看御驾亲征的军队,更要看看他们的皇上!

原本地方官是害怕的,就怕人多了出现不可控的场面。不过崇祯皇帝又岂会允许他们禁止百姓旁观,最终由地方军队,衙役维持秩序。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拿出皇帝仪仗,可一个华盖,已经能明他的身份了。而他,更是穿了金盔金甲,一看就犹如神一般威风凛凛,和身边其他人一对比,显得份外夺目。老百姓只要不是瞎子,当能知道谁是他们的皇帝!

由此,这一路之上,崇祯皇帝收获了无数的成就值,甚至他都有怀疑,成就值的显示会不会因为位数不够用而导致溢出。看着聊群左下角的海量成就值,崇祯皇帝放心了,这一仗,成就值可以随便用了。

远远地看到下第一关,崇祯皇帝骑在马背上,不由得也是感慨:虽是下第一大关又如何?防御敌人入侵,保家卫国,从来不是只靠防御就能解决的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最终也是从此关而入中原,最终荼毒下。由此,华夏沦陷将近三百年,不管是科技、军事还是其他,都被整个世界所抛弃,最终连倭国这样的岛国家都能骑在华夏头上作福作威,真是可叹可悲!

这么想着,离得近了,崇祯皇帝的目光便看向山海关城下,官道一侧站在那里的文官武将,为首那人,须发全白,但精神矍铄,身穿一身大红绯袍,最是引人注目。他自然认得,这位老人就是孙承宗了。

与此同时,孙承宗也领着辽东文官武将,都在打量着崇祯皇帝。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词:英明神武!特别是皇上年轻,穿着金盔金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实在是人中之龙也!

“老臣孙承宗,恭迎万岁,万岁,万万岁!”孙承宗带头,恭迎皇上。

“微臣辽东兵备道参政左应选,恭迎……”

“末将宁远总兵何可纲,恭迎……”

“……”

孙承宗不用报官名,其他人则纷纷报着自家官位,一起向皇帝行礼。

崇祯皇帝见了,带着微笑,矫健地一跃下马,快步走到孙承宗的面前,伸出双手扶道:“孙卿快快请起!”

扶起孙承宗之后,他又向其他人吩咐道:“众卿平身!”

孙承宗没想到皇帝竟然下马亲自来扶他,自然不敢矫情,连忙随着皇帝的手势起身后,便又奏道:“陛下军马劳顿,老臣已安排行营所在,请陛下好生歇息,保重龙体!”

“朕身体好得很,无妨无妨!”崇祯皇帝听了,笑着看向孙承宗道,“倒是孙卿,朕想知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听这话,孙承宗也跟着笑了,当即昂首回奏道:“陛下但有所命,老臣都能提刀上马,杀进沈阳城内,要了奴酋的首级!”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笑了,其他臣子也跟着笑了。不知不觉间,君臣两饶几句对话,把这些臣子初见君王时的陌生感一下消融掉了。

崇祯皇帝接着看向左应选,微笑着道:“左卿虽是举人出身,可朕却经常得闻左卿之才,朕心甚慰啊!科举乃是选拔人才的手段而已,却并不能决定国之栋梁。左卿就是例子,等这次战事结束,朕不会计较出身,必定会论功行赏。”

真的,举饶出身,让左应选感觉平时在见进士出身的同僚时,就低人一等。与此同时,那些进士出身的人,虽然官位可能比他低,却也有他们的自傲和圈子。

虽然他因昌黎保卫战的功劳而升任兵备道参政,也感圣恩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举饶身份,终归是心中的痛。但他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孙阁老之后就找上他话,且言词话语间,丝毫不在意举人与否,甚至还如簇鼓励他,顿时,他感觉自己的努力就值了,管举人出身干嘛,有皇上知遇之恩,此生足矣!

这么想着,他又想感恩见礼,不过被崇祯皇帝阻止了,就听他又笑着问道:“朕之前派了一批举人秀才过来,随卿学辽东地方治理。如今,朕要问卿,可能用否?”

这话语中,透着浓浓自信,此战一定能收复辽东,这批官员,要用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