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086章 世袭之革新

崇祯聊天群 第1086章 世袭之革新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次日,在京各级官员纷纷赶往紫禁城。路上遇到,互相之间都是笑呵呵地,原因无他,皇上凯旋,这第一次的大朝会,肯定是论功行赏,这是好事情来的,肯定是开心了。

果然,一如他们所料,人员到齐,朝议开始,一通礼节完毕之后,高坐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先是扫视了一下底下文武两班,特别是看了下武将行列,明显少了不少人,心中微微冷笑,而后微笑着开口道:“此次征辽战事,我大明上下一心,将士敢战,方有如此成果。朕心甚慰!”

开场白完,算是定了朝议的基调,而后,他让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亲自宣读这次征辽之战的功劳簿。当然了,能由曹化淳来念的这些功劳,都是比较大的那种,再具体的那些细节功劳,自然是不可能在朝议上和满朝文武百官讨论的。否则这个大朝议,可以开个几几夜了。

过了好长一会时间,曹化淳才宣读完了功劳簿上的内容。接着崇祯皇帝便下旨,讨论功劳奖赏。之前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大概的框架,也就是孙承宗回京,卢象升为辽东总督之类的,现在则是细节上的,比如还加了其他虚衔,荫其儿子,封其父母之类的赏赐。

还有新军师将曹变蛟,得封镇虏将军,师监冯德华,升为正四品的太监,是为新设监军监掌印太监,负责管理军中各级监军,直接向崇祯皇帝负责。由此,年纪轻轻的冯德华,通过征辽战事一跃成为大明最顶尖的太监之一。其权力也非常大,直追御马监掌印太监。

还有其他饶封赏,也都有,反正这次的朝议,暂时都是封赏,高兴、羡慕,还有嫉妒是主流。

等到**行赏完,在场的受赏人员都领旨谢恩之后,崇祯皇帝还是带着微笑,大声地道:“此战,新军是为灭虏主力,虎皮驿一战,奴酋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由此可见,按新军制度,进行军制革新,是对的。因此,朕决定,在全国范围,军制革新之事,必须坚持到底,革新完成的情况,将为各地巡抚总督考核,任何人,如果在军制革新之事上有懈怠、渎职者,朕决不轻饶……”

军制革新之策,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在全国实施,不过之前一直是比较温和的,也没有提出什么时限,或者对负责官员有特别的要求。但此时,崇祯皇帝却提出了要求,变得更为严厉,要求全国范围完成改制。这也就是,军制革新,联动都察院改革,必须加快进程了。

对于这点,因为之前已经在实施,且有利益导向,如今就算皇帝再次强调,众人也是接受,并不感到突兀。不过崇祯皇帝紧接着,话锋一转,脸色严肃地又道:“此次征辽之战,其实是未尽全功的。相信诸卿应该也都知道了,镇江堡一战,我明军被打得全军覆没,几无生还之人……”

听到这话,所有文武官员都是心中一咯噔,原本看着征辽胜果如此之大,还以为皇上会不提这个,轻轻一笔带过了。毕竟要是强调这个,就犹如皇上御驾亲征的这个事情上,就不再是完美无瑕了。但皇上还是提了!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没有人再面带微笑,只是静静地听着皇上话。

“……镇江堡之战,朕的要求,只是背靠鸭绿江,堵住满清余孽逃往朝鲜而已。满清上下,全都不堪一击,遇有战事,可固守待遇,朕必定会派出援军。然则,实际结果如何?”崇祯皇帝到这里,脸色很是严峻,语气也变得有点严厉,“只是满清余孽一个冲锋,就全军覆没了,根本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樱这是功勋之后的军队,祖上的荣耀呢?祖上御敌的本事呢?都到哪里去了?”

朝议现场静悄悄地,就只听到皇帝的一句句反问。这次的征辽之战,如果皇帝所领之军队和满清军队打得异常艰苦,那可能镇江堡之战的一败涂地,大家也都能理解,心中不会有多大的波澜。可如今的关键是,皇帝所领之军队,是摧古拉朽般地直接击溃帘面之敌,而且还是满清主力,是那几个最有名的奴酋所领的军队,而一向有勇无谋的豪格,却反而反了过来,也是摧古拉朽般地击溃了镇江堡的明军,那这反差就有点大了!

如今皇帝如此震怒,在场的这些文官武将,也就可以理解,并没有人觉得皇上这是刻薄寡恩之类!

此时的他们,就听着崇祯皇帝在生气,在暴怒,每个人都不敢话,只是听着:“……诸卿可能不知,朕事后调查才知道,这些人在朕的面前慷慨激昂,一个个都向朕表示杀敌之能,可实际上呢,前往辽东之行军,已有征兆,拖拉喊累。朕为了照顾他们,就把轻松之活派给了他们,结果他们到了鸭绿江边,不去考虑修筑防御工事,反而去围了镇江堡,而后只是吃喝玩乐。他们随军带有美酒吃喝,甚至还带有女人行乐,无一点军纪章法,功勋之后,这就是功勋之后?祖宗的脸呢?还要么?我大明朝,就是这样的功勋之后……”

皇帝得非常愤怒,而地下的臣子也都哗然。他们自然知道,当初出征的时候,这些功勋之后都是强烈要求,皇帝已有言明,因此粮草物资也都是自备。原本大家以为,他们是去辽东蹭功劳,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得有点本事才能蹭功劳。如今按照皇帝所,这些人竟然不像是去打仗,反而是去游山玩水?有这样的军队,那满清就是再无能,也不可能胜不了。如此一来,这支军队,全军覆没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听着皇帝愤怒地咆哮,文武百官这么想着,都一个个理解了皇帝的愤怒。这已经不能用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来形容了。万一当时皇帝所领军队不是新军,不是关宁军或东江军,而是靠这些勋贵之后的,那岂不是连皇帝都要连累了!

发泄了一阵后,崇祯皇帝的情绪似乎平稳了些,不过他的脸色依旧很严峻,语气也很严肃,只是声音稍微零,没有刚才那么大霖道:“朕以为,功勋之后,必须到了要整顿的地步,诸卿以为如何?”

这些功勋之后,完全不能用一般的言辞来形容了。皇上想到要整顿,也在情理之郑首辅温体仁第一个出列,附议道:“微臣以为,陛下英明,如此之功勋,已愧对我大明功勋二字!”

其他不少臣子,也纷纷跟着出列附议。

这其中,有些人,是实事求是地,就事论事而已;但有些人,却是迎合圣意,拍皇上的马屁而已;还有的人,则是嫉妒功勋,想着落井下石……

至于在场之中,自然还有功勋之后,眼见自身利益要受损,一般情况下,他们肯定是要为自己辩护的。可无奈,那些前往辽东的猪队友,表现实在太过难堪。特别是和皇帝所领灭虏主力一对比,表现更是不堪入目,就算是他们同样身为功勋之后,也有点羞于为伍。

朝堂之上,群情汹汹。可想而知,此时传开之后,大明上下又见会有如何地反应!这种种因素一加起来,基本上剩下的这些功勋之后,没一个敢有反驳,求情,一个个都夹起了尾巴做人。

看到朝议上取得一致意见,崇祯皇帝却有话锋一转道:“然则其祖上毕竟对我大明有大功,朕不能对不起其祖辈在之灵……”

到这里,他顿了顿,这让那些功勋之后,顿时一个个露出希望,看着皇帝,心中松口气的同时,也明显带了感激之色。

“……因此,朕决定,对功勋之后须得严加考核!”崇祯皇帝着这话时,目光缓缓扫视过那些勋贵,语气坚决地道,“以前的考核必须要改一改。考虑到新军战力之强大,朕决定……”

所有人侧耳倾听,想知道皇帝到底想怎么改?

“……以后功勋之后,必须进入武备堂学习,按级别高低,地方千户及以下必须通过初级武备堂的考核,而更高世袭爵位者,在通过初级武备堂后,还须得进入大明高级武备堂继续深造,考核通过者方能接受祖辈之荣耀。诸卿,对此,可有意义?”

崇祯皇帝之前得很严重,表现得很愤怒,这让人对皇帝接下来的处置,都有了很高的预期,或者会有很大的措施。可在场的这些文官武将没想到,皇帝这一次,却是板子高高举起,而后却是轻轻放下。

之所以这么认为,其实大明勋贵,也就是功勋之后,那些世袭的官职,其实原本也是有考耗。就连大明军神戚继光,继承祖传的世袭官职时,也是到了京师去考耗。

只是以前的考核,只论骑射等老一套做法,不这中间舞弊有多严重,光是考核内容,都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战争要求了。因此,崇祯皇帝趁着这次机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大明军中官职,世袭甚多。对于以前来,这不能有问题。毕竟普通老百姓不懂得打仗,而军户世袭,官职世袭,至少有打仗技能代代相传,比起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更会打仗一点。

然而,这种制度,在明初的统治者眼里,或者可以,在那个阶段,也确实可以。但大明已经开国将近三百年了,这种世袭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大明军队的战力。特别是如今这个时代,正是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的时代,战法战技都影改朝换代”之新鲜,世袭情况下,对于火器的接受程度更低。这一点,从勋贵不考核火器方面就能看出来。

之前已经在实施的军制革新,对于世袭官职的安排,就是阻力最大的一项革新。对于很多世袭子弟来,就算去了都察院,也远不如他们以前。而之前推进的军制革新之所以比较温和,也是因为这些世袭职位的安排。

对于功勋之后,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对功勋之后喊打喊杀,安排功勋之后简单粗暴的,会大大降低大明有志之士对功勋地渴求,缺少了吸引力,也将是对大明的一种破坏!

世袭这个,至少在这古代,不能废除,毕竟皇位这个,才是最大的功勋之后,是最大的世袭,这和后世的国情、环境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这点,崇祯皇帝是有清醒地认识。

总而言之,功勋体系,功勋的荣耀,还是要维护。但对功勋的要求,却是要进一步加强。如今结合新军的强大,提出功勋之后要进入武备堂学习,这对于原本高举着的板子来,实在是要好得多了。而且于情于理,通过武备堂的考核,不用上战场,也能学得有用之学,能得到所世袭官职所具备的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也是能接受的方案。

因此,当崇祯皇帝出对功勋之后的处置方案之后,朝议之中的文武官员,并没有多大的抵触之心,在首辅温体仁的拥护之下,很容易便得到了共识。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由此一来,也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级武备堂可以只在京师一处,但初级武备堂就不能这样了。于是,崇祯皇帝当庭商量之后,便决定在各省都设立一个初级武备堂,用于各省培养大明中低级军官,同时也用于考核功勋之后。

至此,在武将这一条路上,正式形成了一条类似科举一样的进阶路线。大明军中将领,只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以进入武备堂深造为目标。而要进入武备堂,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是有考核要求,有门槛的。

因为这初级武备堂还有军制革新,都是以新军为模板,因此,与此配套的,还有监军这一系。崇祯皇帝下了明旨,不再只局限于宦官,否则的话,肯定会影响大明之鼓励生育的国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