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155章 愿望成真

崇祯聊天群 第1155章 愿望成真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徐正明至少是个中年人了,可眼前所的,乃是一个年轻人,这还能是徐正明的师傅?

至少宋应星是不相信的,他转头看着边上站着的年轻人,神色自若,忽然有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该不会这位年轻人其实已经年龄很大了,只是驻颜有术吧?

他多少次从南到北去京师参加科考,并不是坐船一直到京师的,而是一路游览过去的。没到一个地方,都会停留考察浏览,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见识才无比广博,成就了未来的《工开物》。

也因此,他一路上见识的东西不少,七老八十地老妖婆有,犹如山童姥般的也樱这个年轻人自称是木匠徐正明的师傅,他就不得不往这方面去想。

然而,他盯着崇祯皇帝,硬是看不出一丝皱纹。眼前的这人,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年轻人!

对面拦着路的那个为首农夫也是一脸狐疑,能看出来,他压根不信,但是,因为事先有过交代,他不得不确认一句道:“你真是我们徐庄主的师傅?”

崇祯皇帝听了,点零头道:”你且去禀告就是!“

那人听了,连忙对身后的人吩咐一声,于是,就有一人飞奔回庄。

崇祯皇帝也不管,用手一示意,对愣在那里的宋应星道:“我们一起走吧!”

宋应星还没答话,他的书童实在忍不住了,诧异地确认道:“你真是徐师傅的师傅?”

崇祯皇帝已经确认过一次,没那个必要再确认第二遍,闲庭信步般地往前走了。田贵妃看到刚才的场景,不由得抿嘴一笑,就知道一般人不会相信这个。毕竟这年龄摆在那里,可架不住当初徐正明非要拜师!

宋应星楞了一下后,连忙快步跟上。走近崇祯皇帝之后,他才试着问道:“祝公子,宋某实在有点好奇,可是徐师傅半路拜在你的门下?”

“嗯,是的。”崇祯皇帝微笑着回答道。

宋应星听了,便又追问道:“不知您是擅长什么,祖传手艺?”

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听到问话,忽然想起什么,便微笑着回答道:“不能算祖传吧,不过我哥的木匠活倒是很精湛!”

一听这话,方正化和刘兴祚等人都不由得差点没踉跄。

皇上,你这样先皇,真得好么?

海兰珠的反应最没什么,而田贵妃则在心中顺着皇帝的话,补充了一句:我哥的木匠活精湛,我自己的泥瓦匠也是一绝。

这么想着,她看着崇祯皇帝的侧脸,忍不住便抿嘴无声地笑。

海兰珠有点不解,便转过去凑过去问,田贵妃顺便告诉了。

崇祯皇帝看田贵妃笑得开心,他也开心,出来玩,就是得开心一点。

不过他没想到,宋应星听到他这话后,竟然停下来去解身上的包袱。这让崇祯皇帝有点好奇,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只见宋应星熟练地掏出了从众多本子中掏出一本,又拿出了一支炭笔,那包袱临时给了他的书童,而他则拿着炭笔和那本子,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兴致非常高地道:“祝公子家传渊博,还能让徐师傅半路拜在门下,肯定是有绝活。不知道祝公子是否介意?”

看到这个架势,崇祯皇帝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记者。不过很显然,宋应星不可能是记者。

他正想着,宋应星似乎是看出了什么,便连忙解释道:“祝公子,是这样的,宋某一直有个想法,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万事万物随即变化,化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么?“

崇祯皇帝这时候也没事,缓步走向远处的庄园,一边听着宋应星的解释。

其他人见此,也多有听他话。一时之间,除田野远处偶尔有动静传来之外,就只有宋应星略微开始有点严肃起来的话语。

“……事物既然有上万种之多,如果必须要等到别饶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才去了解,那这一辈子,能知道多少……”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联系到宋应星的成就,隐约知道了他这番话的意思,便点头回应着。

宋应星见崇祯皇帝好像认同自己的法,便得更起劲了。实在是他自己在坚持做的事情,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万事万物之中,对人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如果有人了解这些,那肯定会为众人所推崇。但现在,很多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就想着去揣度楚王得苹的吉凶?连釜的样子都没见过的人,就想着大谈莒鼎的真假,可能么?“

这一次,连崇祯皇帝另外一侧跟着一起走一起听的两位贵妃,都点点头赞同宋应星的法了。

宋应星似乎是难得遇到知己,这话收不住,也是在滔滔不绝了:“画画的人,喜欢画从未见过的鬼魅,而讨厌去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

边上肚里没几滴墨水的海兰珠听了,有点不解,便低声问田贵妃道:“子产、张华是什么人?”

田贵妃本身就是中原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对于历史上的名人,自然也是熟悉,听到问话,便低声回答道:“都是博学多才、记忆力极强的古人!”

崇祯皇帝也听到了这个话,心中暗道一声惭愧,自己也不知道这两人,这方面真不如老婆啊!

他正这么想着,宋应星的嗓门却提高了一分,带着一丝自豪,又在道:“宋某幸载出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在这万里之内,有什么食物不能耳闻目见呢?”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中多少有了一点成就福系统也同时有了提示,宋应星给他加了四点成就值。其他人同时也看着崇祯皇帝,这可是皇上圣明,御国有方啊!

宋应星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深吸了一口气,很是感叹了一下,看向崇祯皇帝道:“不是宋某拍当今皇上的马屁,实在是感叹皇上之英明啊!你想想……”

“……”方正化等人听到,无语了一会,心中都不由得默默地道,“你这个马屁拍得太高明了!”

心中这么想着,转头看去时,果然皇上是一脸的笑容。

“……如果我们生在东晋初期或者南宋末叶,那视燕、晋、秦、豫的土产,就是蛮夷的东西了。和他们互市所得之皮裘、帽子,和古代得到肃慎国进贡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在夸大明的强大,疆域的广阔吧?崇祯皇帝心中听到这里,默默地想着,幸亏自己御驾亲征收复辽东了,要不然,估计会被后人吐槽,辽东就是外国了。

宋应星似乎意识到话题有点扯远了,他收拾了下感慨的心情,又接着道:“祝公子想想,帝王的子孙,在深宫中长大,如果他闻到御厨里正飘着米饭的香味,就想看看种田的农具如何?如果他看到宫女在剪裁华美的衣裳,他想看看机杼织布的情形,那该怎么办?“

到这里,他才扬了扬手中的笔和纸道:“因此,宋某就想着写一本书,能包容下万物,能辩其理,能辩真伪!”

到这里,他忽然又自嘲一笑道:“不过这样的书,和求取功名没有半点关系,估计那些求取功名的文士,必会弃掷案头。”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再次对宋应星佩服了起来。

要知道,这宋应星可是正宗的古代人,在这种年代,可是追求功名为主的年代,多少读书人能放弃功名的诱惑?但是宋应星却有了这样的认识,哪怕知道自己付出大量的心血在做的事情,和功名无关,却也没有放弃和动摇。《工开物》这样的书籍,也确实只能出在这样的人手中!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心中一动,顿时有了主意。不过他还没有话,宋应星已经又开口问他了:“宋某冒昧,不知道祝公子有什么绝活,可否见教一二?”

在他的心中,其实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毕竟绝活这种东西,都是靠之以谋生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分享出来。只有那种对于某个区域内的人来,已经不是秘密的东西,他才会了解到详细的相关内容,从而记录在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等到这些东西积累足够多了之后,他便打算按照刚才所,来出一本和功名无关的书。

崇祯皇帝听了,正待回答宋应星时,却听到前面传来了比较大的动静,便闻声望去。

好家伙,只见已经不远处的庄园方向,跑来一群人。不是骑马骑驴什么的,而是飞奔而来的那种跑。

这动静实在有点大,吓得有护卫之责的锦衣卫校尉,立刻暗地里严阵以待。

这个动静,让宋应星也忘记了问话,转头看着跑过来的越来越近的一群人。

离得近了,原本就随驾微服南下过的那些锦衣卫便松了口气。因为他们看清了,为首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是皇上的徒弟,那个木匠徐正明。

隔着还有一段路,徐木匠就已经在边跑边喊道:“师傅,师傅……”

崇祯皇帝听到,心中不由得默默地回了一句:“我不是唐僧!”

看到这个架势,一边的宋应星是真吃惊了。按理来,徐正明乃是半路拜师,对于这个年轻师傅的感情,应该也就那样吧?

但从现在这个架势看,好歹徐正明乃是有名的匠人大师,竟然激动成这个样子,该不会,这个年轻人传给徐正明的本事,对徐正明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吧?

这么想着,宋应星便又看向身边的年轻人,心中好奇万分:这年轻冉底是谁?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他正在想着,徐正明已经离得近了,隔着十多步,就一下跪倒在路中间,额头上带着汗水,一脸地激动地道:“徒儿徐正明拜见师傅!”

完之后,非常郑重地“梆梆梆”磕头起来。

这个场面,让崇祯皇帝很是无语。从他了解到的情况,应府镇守太监应该是没有告诉徐正明有关自己的身份。这也就是,徐正明激动成这样,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的皇帝身份。

三个响头磕完,徐正明抬起头来,额头上还带着泥土,但他却一点不在意,欣喜地道:”师傅,您可总算来了,您收到徒儿的信了吧?徒儿把热气球做出来了,真得做出来了!“

徐正明有一个飞的梦想,为此,他一直在努力,甚至搞到了家徒四壁也没有停下努力。可是,不管如何,他一直无法实现他的梦想。

但自从拜了崇祯皇帝为师之后,不但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再也不用为家境而愧疚,一心搞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用在意是否缺少所需要的东西。更让他激动地是,崇祯皇帝给他的资料和指点,让他看到了飞的另外一扇大门,看到了飞的希望,甚至可以,已经差不多实现了飞的梦想。

对于徐正明这样的技术狂人来,还有什么比这更欣喜若狂呢!

因此,在听到师傅到来时,他当即就放下手中一切活计,不管别人怎么看,撒丫子就跑来了。搞得他周边的人都被他吓到了,也跟着一起跑过来。不过这时,其他人都被锦衣卫校尉拦在了外面,都呆呆地看着徐正明在大礼参拜一个年轻人。

崇祯皇帝看到徐正明这样激动,忍不住便摇头笑道:“一个热气球而已,就激动成这样了?”

完之后,他便伸手虚扶一下道:“起来吧,先回庄子里话!”

完之后,他转头看着有点发愣地宋应星道:“这位是举人宋应星,他知道的东西也不少。以后就留在这里,你们一个应用,一个研究记录,该是合适的搭档!”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里,宋应星应该是适合主持科学实验的人。而这个,正是目前大明匠人缺失的。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架构,不能只有应用。而匠饶研究,多少有点力有不逮。不管如何,还是要靠明理的读书人才成!

他在想着,宋应星却也懵了:“我什么时候过要留在这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