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大圣师 > 第175章 青玉案(五)

我是大圣师 第175章 青玉案(五)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4:48 来源:小说旗

“阿娘,你们自己转转,莫失散,”刘昌郝说。

他与许将看这些文人作诗词,家里的客户还是没兴趣,于是分开行动。

“昌郝,我带大伙进香。”

“也行,不过今天晚上进香的人多,进去后,更莫要走散。”

韩道实说:“刘有宁,放心,我会照顾好他们。”

一大群人走进相国寺,韩道实狐疑地回头看了许将家人一眼,然后低声说:“三娘,此许公恐是大人物。”

“大人物?”

“刘有宁虽谦和,然才情内发,自有傲气,寻常人,可呼为公?且又呼其妻为夫人,夫人岂是乱呼得?”

“我儿不傲。”

韩道实心想,你儿子是不傲,但才情在,傲在骨子里,连他自己都是不知道的。

“那真是大人物?”

“恐怕是,至少观人,我亦不差,其气度非是寻常人等。”

“没事吧。”

“无妨,”韩道实心想,你儿子与皇帝都能谈上许久,能有什么事?

外面也有不少人,许将与他的几个家人,只是皆平民打扮,人又多,没人注意,还有几个小娘子。一个小娘子说:“居然也有高僧在场。”

宋朝的相国寺,皆懂的,乃是最世俗最近的地方,不但皇帝和达官贵人时常来相国寺,里面还有一个交易市场。里面也有一些大和尚饱读诗书,当然,说不定也会藏有类似鲁智深的人物。

“刘有宁,看这些诗词如何?”许将问。

“也有许多佳作,”刘昌郝答道,是科举年,别看这些士子,里面也藏着龙,卧着虎,有许多人写出来的诗,至少是刘昌郝眼下作不出来的,抄袭的不算。

“许多未必。”许将摇摇头,在场能入他法眼的作品真没几首。

你是状元公唉,刘昌郝不好作声。

两人安静地看着这些士子卖弄文才,许夫人心想,此子不但气度好,性子也好。她又扭头看着苏眉儿,那还能看不出来?她问:“刘有宁,你婚配乎?”

“唉,就别提了。”

“哦,说说,”许将也来了兴趣。

“前年冬天我相了一个姓黄的小娘子,也插了钗,然其母不知从哪听来的谣传,说我败家。许公,你也知道的,我会种,亦高产,然其种法必与他人不同。于是其家退钗。”

“去年,我将菊花送到京城,准备去河东,于黄咀渡一村庄遇到陶姓一小娘子,长相也清秀,其扶着她大母,模样极孝顺,令我动心。我让我二婶上门求亲,其拖乃久,年底时才答应于本月二十二相亲。然正月初五,一轻浮子找到我家,说其与他是相好。”

“我观其人,一为轻浮,二为二十几岁,其小娘子才十六岁,大几岁正常,然其相貌虽清秀,又轻浮,必不正常。”

“为何?”苏眉儿紧张地听着,问。

“皆是乡下人,见识终有限也,岁数又小,往往易被骗之。”

“有理,往下说。”

“我便托人去询问,又令其勿动,晚上传来消息,其果是轻浮子,似祸害了几家小娘子名声,见陶家殷实,家人忠厚,蛊惑了其家小娘子。陶家父母劝了好久,才让陶小娘子同意与我相亲。虽情有可愿,我娘娘终是要脸面的人,这门亲事又作罢。我现在都不敢提亲事了,省怕又出现什么不妙的事。”

“他为何敢去你家说?”

“大约打听到我家三代积善,无惧也,然我对其人也气愤之,打听到后,我令我家客户将其绑至黄咀渡,脱光衣服,游行了两个村子才释放。用之惩戒,以防有其他小娘子再上当。”

“这样轻浮子是有的。”许将说道,曹成栋还算是好的,有的仗着生得一副好皮囊,行为更恶劣:“汝在京城呆几时?”

“明天吾家客户去金明池、铁塔看看,回来时约天黑了,再于马行街观樊楼与灯市,随后雇船回家,我则带娘娘看病,看完病,可能更早回去。今年节气早,有许多农活要安排,特别是棉花,对了,公乃福建人氏,公家乡可有此物?”

“吾家乡没有,然州城海滨地带似人有种之。你为何想到它能在北方种植,又且取其绒?”

“说来也巧,我娘娘生我时难产,血亏,自此以后身体便一直不好。后生下我二妹,二妹小时候身体亦不好,听了卜算先生之言,将她抱给我四叔父养。”

“四叔父家情况不大好,前年我刚回来,手中经济紧张,仅替她买了一个旧裘衣。元旦节时,我做了一些小吃,让她替我做锅,其不答应。我省悟,她外面穿着我买的那件旧皮裘,里面却是我阿娘,以及先父送给她的一些衣服,可能破烂,可能小了……然非是我二妹,天下间类似她的人,不知凡几,有的更惨。”

“我自持才情,那刻在反思,为何不能让自己才情造福于天下乎?”

“我想了许久,才想到木棉,为何能种之……”刘昌郝将棉花的适应性的道理说了一遍。

“中书堂吏李二郎见我家朴素,疑问我需钱作何。我指着山说,需植花树以固水土,还有,用来做许多事,不仅是棉花,它可能是一个开始。”刘昌郝没有再说,手机里好东西不要太多,就是不能解锁。但就是解锁,想要推广,也需要不菲的成本。

“造福天下的才情,”许将呵呵乐了。

几人继续看诗,也悄声评论。

谢四娘他们从相国寺出来,在人群中找刘昌郝。

主要人多,很醒目,刘昌郝还未过去呢,一个士子便喝道:“汝等田舍翁来做啥!”

另外几个士子又说:“走走走,此非是汝等所呆的场所。”

刘昌郝有些不大高兴,许将也拧起眉头。若是说看不起商贾,许将还能原谅之,在这时代士农工商,农是排在第二位的。而且刚才也看了,说不定这中间就有士子今年会高中,连农民都瞧不起,以后如何能做一个好官?

“刘有宁,某看了一晚上庸脂俗粉,你是农夫,可愿将其终结也。”

“将其终结?”刘昌郝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说:“既然许公相托,吾试试。”

“刘有宁……”苏眉儿有些担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别看这群士子,里面真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苏小娘子,吾即不能将其终结,亦不会丢许公之托也。”刘昌郝说着,迎了上去,先让大伙不要散开,然后走到场中:“汝等似是十分鄙视农夫,吾亦是农夫,可否让吾做诗词?”

一个士子说:“报上姓名。”

“无名人士,”刘昌郝拿起笔。

苏眉儿说:“我替你磨墨。”

这有点不大好了,刘昌郝反应快,说:“诸位小娘子,可轮流替我磨墨?”

“好啊,好啊,”几个小姑娘开心地挤过来。

许夫人说:“果是一个妙人儿。”

许将也欣慰,自言自语地说:“其不知有师乎?”

“有师汝亦能收之,然汝能教他?”

许将捻了捻胡子,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且看他写的诗词如何。

看到几个打扮贵气的小姑娘挤过来争着磨墨,诸士子一起犯疑惑,能让这么多看样子有出身的小娘子替你磨墨,你还是农夫?一个士子喝道:“细娘,你在做何?”

“二哥,我在磨墨。”

“他是谁?”

“与你无关。”

“你给我出来。”

“与你无关。”

许将看着这对兄妹,忽然大笑起来。

他这一笑,立即有人注意:“许公,状元公。”

许将挥挥手,说:“民以衣食为天,衣来自农夫,食来自农夫,今晚某是农夫,汝等是士子,勿识某!”

刘昌郝心想,仅凭这句话,这个许状元公亦不赖啊,便说:“吾是农夫,请信之。既然许公说农夫,吾先从农夫写……”

他开始写跋:

吾家客户皆勤奋矣,故吾亦对其素来尊重,且逢佳节,携其来京观灯。恰逢相国寺前诸士子诗会,吾与许公观之,然士子呼吾等为田舍翁,让吾等速离,令吾失望也。

须知,汝等风花雪月,吟诗作赋,岁月静好,然可知,是乃有无数之农夫、工匠、行者、边民、将士替汝等负重前行。

唐人作悯农二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公亦作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大伙都明白了,敢情这小子是来砸场子的,关键人家后面还有一个大佬站着,谁敢喝斥。

刘昌郝继续写下去:为何四海无闲田,农夫亦饿死,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吾虽不才,亦作诗述之。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河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苏眉儿问:“刘有宁,不会吧,嫁女儿交赋税?”

“苏小娘子,汝亦不知,嫁女儿交赋税还算是好的,如教场教头盘剥,活不下去,有人自残身体,以逃教阅。”

“嫁女儿岂不是须赔嫁妆?”另一个小姑娘问。

许夫人在边上替刘昌郝回答:“小娘子,那是正常出嫁,其家出嫁非出嫁,等于是卖,所嫁之家必不佳矣。”

许将也是一个劲地叹气,朝廷不能不要赋税,那么这庞大的机器如何能运转,一纳赋税,加上胥吏盘剥,往往便会形成刘昌郝笔下惨象。

“许公,让你扫兴了。”刘昌郝说。

“无妨,连慈悯之心都没有,如何能做好官。然此作亦不太佳也。”我是让你来终结的,也就是来砸场子的,这首诗哪里够呢。

“好,大泉,替我买酒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