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大圣师 > 第五十四章 真的种

我是大圣师 第五十四章 真的种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4:48 来源:小说旗

“辛苦,辛苦。”

是很辛苦,两人吃了饭,朱三倒在床上便睡着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刘昌郝召集妇女,准备嫁接,朱三与方波也来到田头。

芍药的子株已经成活,但继续盖着遮阳棚,再过两三天才能拆掉,朱三好奇地问了一下原因。分株他是知道的,替子株盖遮阳棚则没有看到过。

刘昌郝说了原理。

“咦,此门技术来自何处?”

不是甜瓜,还能蒙蒙俺,花上面,特别是这些常见的花,俺不是外行汉哪。

刘昌郝不知如何回答,故弄玄虚地说:“三郎,吾在研究一门学问。”

“哦?”

“乃是植物之学问,吾将各色植物分为门、纲、亚纲、科、目、亚科、属、种、族,如芍药乃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芍药种,至于族,则为各芍药品种。汝知吾为何用芍药根嫁接牡丹乎?”

“不知也。”

“牡丹分类乃为芍药亚科芍药属牡丹种,血缘与芍药颇近也,故能用芍药根嫁接牡丹。再如菊花,若条件能跟上,亦能用青藁嫁接菊花,然其更难,青藁虽属菊科,然与菊花非同一亚科同一属。”

“有此学问?”

“以前是无此学问,自吾起便有之。今吾仍在摸索,或许至中年时,将其吃透,吾着几本书籍将其阐述。”

朱三继续茫然。

中国古代农书很多,如用豆子改良土壤,许多农书都写过。

然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了,但没有写其道理。

或者用一些奇怪的道理来诠释,或如火药。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宋应星比沈括还要牛。

明代火药技术也成熟了。

然而两者结合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产物:

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铺。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凡硝性主直,直击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横,爆击者硝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则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出自《天工开物》)。

楼歪了……

能讲道理,但刘昌郝一不用阴阳温寒,二不用五行去讲道理,朱三反而听不懂。

刘昌郝也未注意,继续说:“否则以吾家境况,吾有何魄力花许多钱种五色瓜与花卉?”

“鞭炮呢?”

“其又是一门学问。”

“芍药科有几多花卉?”

“其在植物种类中,乃是一小科,吾所知,仅有牡丹与芍药两种。然非同科便能嫁接,先需性相近,能用青藁嫁接菊花,然不能用莴苣嫁接菊花。”

“菊花与莴苣同科?”朱三目瞪口呆地问。

“莴苣虽根茎大,然其开花时,与菊花有何差异?次之,不同物种不同嫁接方法,不知其性也,嫁接必败矣。再次,虽性相近,嫁接效果也未必佳也,如用葫芦嫁接西……甜瓜,即便成功,产量亦高,然甜度必不足,使甜瓜变为梢瓜也。”

刘昌郝说的没有错,可朱三却是越听越糊涂。但这是好事,刘昌郝懂的越多,嫁接牡丹才会越成功,想一想几年后,刘家每年向京城提供几千、几万盆名种牡丹,他们能拿多少抽解。

鞭炮已经做好了,刘昌郝不但叫来了妇女,也将半大的孩子叫了过来。

先是挑选花枝,与规格芽头无关,能淘汰的朱三他们早在洛阳那边淘汰下去了。主要是运输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芽头与表皮碰伤,这些花枝不能要了。还有的花枝因为时间耽的有些长,表皮呈干僵壮,它们也不能要,这才是刘昌郝将花枝与芍药根订为十比七的原因。

嫁接前先是准备肥料。

地也早准备好了,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在往上面浇沤液。刘昌郝说牡丹喜阴凉,说法不准确。大多数牡丹也喜阳,但不喜“大太阳”,也就是它适宜在温暖、凉爽、干燥的环境里生长。牡丹与芍药一样最好在中性砂土里种植,区别是芍药能耐微酸也能耐微碱,牡丹能耐微碱不能耐微酸,酸性、粘性重的土壤是它的大忌。芍药干不得溺不得,牡丹溺不得能干得,忌积水,耐微旱,当然,也要浇灌,但不能像芍药那样勤浇,必须适度浇灌。

但嫁接时务必要注意,接头移载前能浇灌沤液,也不能浇得太多,有些湿意便可以了。浇灌不可能这么准确,于是前几天,刘昌郝刻意去乌头渡找那个老铁铁,打了几个简易的喷雾器。

喷过一次后,接头移载下去,前几天最好不要碰水。如果下雨怎么办,那是没办法的事,不过在中原地区,这个时季落雨的天是很少的。过段时间也不能浇灌,而是喷施,没有喷雾器,则用喷壶。

于准备好的花垄上喷施后,王叔他们开始挖垄沟,置放饼肥。

刘昌郝用手摸了摸,还是有些温热,说明饼肥没有发酵好,那只好在饼肥上继续放碎土。

朱三皱了皱眉头说:“刘小郎,牡丹各不相同,许多牡丹不喜肥。”

“说法何来?”

“吾在洛阳听一说法,洛阳城中亦有人接头姚黄,然多施粪壤,不知其本出于高山之中,性洁也,故接头多败,即开花,花亦不及姚庄之美,数岁才能开一次。”

“哈哈哈,”刘昌郝又是大笑。

山石上是能长牡丹的。

如巢湖银屏山上那株牡丹,就长在峭崖陡壁上,据说有千年历史,既不长大,又不缩小,还能预报天气,于是一到花开时,观者如潮。姚黄的母本,大约与之类似。

然而它虽能在石壁上生长,却不代表着它不喜肥,相反,牡丹是一种超级喜肥的花卉。或如巢湖那株神奇牡丹,神奇的是它的种种传说以及长寿,然而作为花卉本身,它开出的花并不大。

“为何洛阳城中有如此说法?”

“吾亦不知也,仅知始至今日,洛阳城中窍取花枝嫁接之家不为少数,然成功者仅数家。”

说不定这种爱洁的说法,便是姚家故意放出去误导其他人的。连粪壤都不能施用,不要说姚黄,什么牡丹也种不好。不过也不好说,不仅是朱三他们听到这说法,在京城李氏花行,李店主与他谈论牡丹的时候,也说过其生**洁。难道宋人种牡丹一直在误区里?又不似,不然朱三也不会说洛阳种牡丹喜用粪壤,这个粪壤肯定没有科学处理,但却能证明,洛阳人已经发现了牡丹喜肥的特性。

那么这个生**洁的说法,是怎么传出来的?

或者看到许多野牡丹生于荒山野岭之中,多数人以为它**洁。

种花人又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察,却发现它喜肥。

这才有了朱三的说法,有的品种喜肥,有的品种爱洁,但问朱三能否确定哪些品种爱洁,朱三也说不清楚。

刘昌郝想了一会没有想懂,因为各家种花人将其技术敝帚自珍,不要说想,即便刘昌郝去了洛阳问,同样地也问不清楚。

那就不想了,看到准备得差不多,刘昌郝开始回家将箱子搬出来,正式嫁接。

切口得重新用快剪剪掉,还有接口,捆扎,都有严格的要求。

先是刘昌郝亲自做示范,虽然他手也不熟练,但理论是能跟上去的。做了示范,让其他人操作,刘昌郝站在边上手把手地教。接好了,立即移载。

移载下去,接口是不能松动的,所以刘昌郝让人于四周围上渔网,以免人畜误闯进来,触动封土。

一个看稀奇的刘梁村人说:“似是种麦子。”

是很仿佛。

谢四娘听了担心:“儿,此乃花,非是麦子。”

“阿娘,汝对花懂,亦是三郎对花懂?”

不能小看了朱三他们,他们是专门从事花木交易的牙人,不但在城内跑,也去各个花圃跑,论种花的学问,不亚于一般的花农。

“三娘,汝放心,小郎之学问远胜于吾等,”朱三在边上说道。用芍药根嫁接牡丹,他们以前是未见过,然而论嫁接本身,岂不是这样子?别的不说,就说月季吧,这种水插朱三以前也未见过,然而除了少数死掉外,余下都生了根,有的再过几天都能移载下去。

方波忽然想了起来:“刘小郎,汝村外面道路修乎?”

“已修,快要竣工。”

“带吾去看。”

刘昌郝带着两人去看路,方波摸了摸崖壁:“火药如此凶残?”

“尚可,其石硬度一般,否则又不知费几多钱火药。”

硬度还行的,主要是砾石,即便胶结度好,也远不及其他岩石的胶结度与整体性。不管是不是凶残,方朱二人皆知道这条路修好后,对刘家的意义。看后两人心中大定,与刘昌郝辞别,但朱三是去洛阳,方波还要回一趟京城。

刘昌郝也安排人手将鞭炮装车装船,上次场务的人提着风灯上船看货,将他吓坏了。

宁愿将船泊于戴楼门泊一夜,也不能晚上行船。

但这次刘昌郝未去京城,上次韦小二去京城办得不错,刘昌郝这次索性也交给了韦小二,他在家里继续监督牡丹的嫁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质疑,这正常,不过刘昌郝从人群中听到杂音。

质疑的人与谢四娘是一样的想法,种花能与种麦子一样么,不过也有人回答,京城牙人都说是这么种牡丹的。嫁接成了种,但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山村,见识有限,也正常。关键刘昌郝忽然听到一句:“京城牙人哄傻子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