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441章 昏招

盛唐华章 第441章 昏招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玄宗?”

李隆基闻言大怒。

“朕不当玄宗!”

“李白你好大的胆子,简直是在侮辱朕!”

“朕这一生铲除韦氏、太平公主,拨乱反正,振兴大唐,创造开元盛世,难道当不得一个中宗或者圣宗的庙号?”

“给朕上玄宗,埋汰谁呢?这个会议朕不参加也罢!”

李隆基大发雷霆,作势欲走,李瑛急忙上前一把挽住,赔笑道。

“父皇息怒,李白昨夜宿醉现在还没醒酒呢,你是圣人,休要和他一般见识。

等父皇将来殡天之时,你的庙号自然会由满朝文武来决定,岂是一人之言可以盖棺定论。”

李瑛嘴上规劝,心里却悄悄给李白点了一个赞。

还别说,太白先生还真是人间清醒。

不想要“玄宗”这个庙号是吧?

那我将来给你上两个,一个真宗、一个玄宗,合起来就是“真玄”。

在李瑛的劝慰下,李隆基这才消了气,重新落座。

会议继续进行。

张九龄一脸不解:“这安禄山何许人也?为何老臣之前从未听闻此人的名字,却一跃成为了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是太上皇提拔的。”

李瑛虽然当时答应了举荐安禄山做平卢节度使,但还没开口,李隆基就直接任命了,所以这口黑锅得他来背。

而且,李瑛认为自己迫于当时的局势,举荐安禄山不得已而为之,不能因为现在的局势就否定当初这一步棋。

那时候,李隆基一言九鼎,想要弄死自己就跟碾死一只蚂蚁般轻松。

李瑛为了自己的将来,只能埋下安禄山这颗棋子,万一自己始终无法掌权,那就熬到安史之乱学李亨。

这就好比你某天走了狗屎运,中了双色球大奖,不能认为当初投资开店铺是个错误的选择。

因为大奖你不一定中,但是不开店铺一定会饿死。

如果说错误,李瑛认为当初把李璘发配到辽东才是一步臭棋,这个责任应该由自己来背。

去年夏天,李瑛在长安城北遇刺,经查明乃是李璘豢养的死士所为。

此事惹得李隆基龙颜震怒,降旨把李璘贬为庶民,当众绞死于长安东市。

当时李瑛手中毫无任何权力可言,手底下除了一个开元诗馆就是新开的“皇家戏苑”,甚至为了搞钱与汪伦合伙卖西瓜。

李瑛担心自己背上逼死兄弟的恶名,也为了塑造自己“仁义”形象,于是主动向李隆基求情,求他赦免了李璘的死罪。

李瑛现在想来,这一步棋走的实在太臭。

如果李璘只是个普通的兄弟,那饶他一命倒也没什么,可历史上的李璘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册封永王李璘为荆州大都督、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采访使,召集兵马,北上勤王。

没想到李璘手里有了兵权之后并没有如李亨所想那样为国效力,而是打算趁着安史之乱割据江左。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招兵买马之后,李璘率领水师离开江陵,顺江而下直取扬州。

此刻坐在酒席上的李白,那时候就曾经选择辅佐李璘,成为了李璘麾下的谋士,并因为此事遭到牵连下狱。

只可惜李璘志大才疏,不到三个月就兵败身亡,死在逃亡岭南的山路上。

但在李亨驾崩之后,继位的李豫却为叔父李璘平反,说他从荆州下扬州的军事行动是为了渡海进攻幽州,并非谋反。

但不管李豫为叔父翻案是何目的,李璘与朝廷对抗,纵兵进攻扬州、斩杀丹徒太守,却是不可改变的谋反事实。

李亨比李璘大了七八岁,如同养父,一直把李璘带在身边抚养,因此才无比信任的册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让他手握兵权,这是其他兄弟无法享受的待遇。

但李璘依旧没有知恩图报,反而与兄长李亨决裂,也惹得太上皇李隆基下旨讨伐他这个叛逆,由此可见李璘绝非善茬。

这样的一个刺头,却因为李瑛的一念之差,将他放过,方才有了今日的“张安之乱”。

更让李瑛郁闷的是,饶李璘一命也就算了,自己昏招迭出,竟然又提议把他贬往辽东,让他结识了安禄山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

这样一来,李璘有身份有名义,安禄山有野心有兵权,两个家伙一结合,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但事已至此,这些事李瑛也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与外人道。

更何况,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自己又不是造物主,难免犯错。

为今之计,再自责追悔于事无补,迅速制定对策遏制李璘叛党的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听了李瑛的话,李隆基倒也没有否认,咂吧了一下嘴唇说道:

“安禄山确实是朕任命的,当时渤海国兴兵犯境,安禄山是营州都督,任命他做节度使也是就地取材嘛!”

裴宽开口道:“安禄山、张守珪之所以敢兴兵作乱,乃是因为武氏之祸,再去追究安禄山如何上位,已经毫无意义。”

“裴相所言极是!”

张九龄接过话茬说道:“老臣以为,相比于长安、灵州两个朝廷,张守珪、安禄山手里只有十万左右的兵力,他们多半会选择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当务之急,还是先不要理会幽州这帮逆贼,等开春之后集结重兵进攻长安。

待拿下长安,铲除了武氏母子之后,再派遣一支劲旅北上讨逆,半年足可平定!”

李泌拱手道:“臣不了解这安禄山何许人也,但张守珪镇守幽州多年,深谙用兵之道。

他们既然敢拥立李璘为帝,想必已经对局势做好了谋划。

臣猜测,张、安二贼在作壁上观的同时,肯定会先取云州,继而挥师南下山东,招募新兵,壮大实力。”

李瑛捻着胡须,听着几个心腹大臣的议论,旋即做了决定。

“火速给杜希望下令,让他放弃云州,将城内的战略物资全部转移到代州,再据守雁门关。等收复长安,灭了李琦的伪廷之后再重新夺回云州。”

李隆基蹙眉道:“二郎,连仗都不打,就把云州放弃了?你这天策上将水平也马马虎虎嘛,看起来还不如朕呢!”

李瑛闻言笑道:“父皇啊,咱们现在应该集结重兵铲除李琦,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云州距离幽州不过六百里路,且无险可守,张守珪若是兴兵来犯,云州很难守住。

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云州附近一马平川,咱们何必与幽州军在这易攻难守的地方死磕?

暂时放弃云州,利用雁门关之险扼守,方为上策!”

李隆基咂吧了下嘴:“你文采好,朕说不过你,算你有理!”

但在灵州被软禁了一个多月,今天终于可以参加政事,李隆基心里还是有些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