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586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盛唐华章 第586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分歧结束之后,兵部尚书李泌继续做军事报告。

“幽州方面,王思礼率部抵达蓟县,并与王忠嗣会合,继续加强对幽州的控制。

薛泰率一万五千人从云州进军,连克妫州境内的怀安、永兴、怀戎等县,目前已经与王忠嗣麾下的白孝德夹攻居庸关,很快就能打通云州到幽州的通道。”

李瑛颔首道:“王忠嗣手里有四万五千人马,完全能够在幽州站稳脚跟。传朕旨意,升王忠嗣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并改任幽州节度使。”

“遵旨!”

中书省负责起草对官员的任命,再交由门下省审核,因此张九龄与颜杲卿一起举着笏板领旨。

李泌继续介绍:“安禄山、史思明在徐州拥立李璘之子李偒为帝,并任命李归仁为主将,组织了常山、德州、魏州等地的近十万人马反攻幽州。”

李瑛作为穿越者,知道安禄山手下有五员大将,最顶尖的属史思明、安守忠,此二人的军事素养与郭子仪、李光弼大体在一个水平,或者说稍逊一筹。

除了史、安二人之外,就要属崔乾佑、李归仁、田乾真这三个,与长安朝廷横向比较的话,这三人的军事水平至少要持平杜希望、哥舒翰。

这五人堪称安禄山手下的“五虎大将”,在原先的历史上率领河北叛军所向披靡,横扫了半个中国。

除了这五员悍将之外,蔡希德、田承嗣、阿史那承庆、李庭望、尹子奇等人也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将才。

从里面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在历史上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田承嗣作为安禄山时期并不起眼的武将,在安史之乱大势已去的时候投降了朝廷,最后官拜魏博节度使,割据河北中部地区,拥兵十万,开创了藩镇割据的先河。

尹子奇名不见经传,却在历史上攻破睢阳,杀死了睢阳太守张巡以及雷万春,同样拥有不俗的用兵能力。

这让李瑛不得不承认,安史集团确实实力雄厚,单论军事方面,甚至可以说超过洛阳朝廷一大截。

不过,李归仁遇上王忠嗣,料想很难占到便宜,李瑛倒是挺期待这两人的交手。

“从娘子关出兵的安思顺目前在何处?”李瑛问道。

李泌答道:“由于张守琦重兵驻守常山,安思顺便率领一万五千人攻下灵寿,向北进攻定州去了。”

“传朕旨意,将安思顺这一万五千人也划给王忠嗣指挥。给王忠嗣六万人,相信他绝对能在河北打开局面!”

李瑛端起茶盏来滋润了下喉咙,下达了金口玉言。

李泌举着笏板领命:“兵部马上就会发出文书。”

李瑛放下茶盏,示意李泌继续介绍其他战场的局势。

目前的大唐遍地烽火,局势瞬息万变,每半个月就必须梳理一次,方能掌握全局。

“在淮南方面,史思明率领六万人进入濠州,其意图似乎想要寻找田守功决战,由于兵力处在劣势,田守功已经退守庐州。”

李瑛再次做出指示:“传书田神功,让他不可与史思明正面决战,要退避三舍。必要时候渡江会合张九皋,在江南境内打游击,等待我军主力翦灭洛阳后反攻安史叛军!”

“喏!”

李泌再次应命。

对于李瑛的判断能力,李泌打心里钦佩,两年下来君主之间的配合愈来愈默契,每次李泌把局势梳理出来之后,李瑛总能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

顿了一顿,李泌继续介绍局势。

“在巴蜀方面,李嗣业已经率领三万人抵达渝州,并正从渝州向成都进军,尚有七百里的路程。

但因为蜀道艰难,李嗣业率领的队伍每天只能走三四十里,至少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抵达成都。”

“可有吐蕃军的消息?”李瑛蹙着眉头问道。

李泌答道:“经过斥候的辛苦刺探,发现大概十万人的吐蕃军队已经抵达了马尔敢地区,距离成都还有一千里路程。”

李瑛闻言松了一口气:“吐蕃到巴蜀的路也好走不到哪里去,两相比较,最终肯定是李嗣业会早到一步。”

一直聆听的申王李祎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公甫乃是奸相李林甫的胞弟,就怕他会阻挠李嗣业进川。”

侍中颜杲卿也站出来支持李祎的见解:“洛阳朝廷已经与吐蕃签订了卖国协议,李林甫肯定会让其弟阻挠我军,并接应吐蕃军入川。

臣以为,陛下应该派遣一名大臣前往成都游说,对李公甫许以高官厚禄,许诺若是他弃暗投明,可以赦免他及家眷。

如果李公甫能够率领益州府的府兵阻击吐蕃军,接应李嗣业进川,则巴蜀无忧!”

“呵呵……要劝李公甫不容易啊!”

李瑛忍不住捻着胡须苦笑一声。

李林甫犯下的是诛三族的大罪,李公甫心知肚明,为了避免被灭族绝后,肯定会头铁和长安朝廷对抗到底。

门下侍郎徐献策站了出来:“臣愿意代表朝廷去一趟成都。”

徐献策出使洛阳圆满完成了外交任务,这让李瑛对他颇为重视,非常认可他的外交才干。

既然徐献策自告奋勇,李瑛决定试着争取一下李公甫,万一成功了呢?

“中书省马上拟一道圣旨交给徐卿携带前往益州,告诉李公甫:如果他能迷途知返,拨乱反正,朕赦免他与妻儿之罪,并授予兵部侍郎之职,或者调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赐侯爵。”

李公甫作为李林甫的胞弟,可谓是武氏的死党,必须许诺高官厚禄才有可能收买其心,这是亘古以来不变的道理。

“中书省遵旨!”

中书令张九龄再次举着笏板领命。

关于李公甫的应对方案敲定了下来,李泌继续介绍军情。

大唐帝国实在太大了,战火遍布各地,没有一个时辰介绍不完。

李泌直说的口干舌燥,忍不住看了一眼李瑛手里的茶盏,下意识的抿了下干渴的嘴唇。

他的这个动作马上被敏锐的李瑛捕捉到,扭头吩咐旁边的吉小庆:“给李尚书端一盏茶过去。”

“喏!”

吉小庆答应一声,朝身后的内侍马三宝打了个手势。

马三宝立刻飞快的拎起茶壶斟满茶盏交给吉小庆,吉小庆又端着走下丹陛送到了李泌的手中。

“李尚书,请用茶。”

“谢圣人赐茶!”

李泌先弯腰致谢,然后接过来仰头喝了个精光。

水温适宜,不凉不热,配上茶叶的醇厚浓郁,十分解渴。

李瑛关切的道:“长源啊,以后再做军事汇报的时候你就带一个水壶,省的口干舌燥。”

“多谢圣人关怀!”

李泌舔了下嘴唇,继续向满朝文武汇报军情。

“李光弼已经抵达了汉中郡,萧华也接掌了梁州刺史一职,目前正在与田仁琬等人移交政务。

李光弼将田仁琬的兵马一分为二,留下一万人镇守汉中,亲自率领三万人马,与田神玉、岑参向巴蜀进军,走的是金牛道,目前已经到了广元附近,距成都大概还有六百里。”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怕这六百里路程至少要走一个多月!”

一直夹杂在人群中的翰林院侍诏、兼工部左侍郎李白忍不住感慨一声,展示下自己的存在感。

李泌道:“李光弼在书信中说了,为了抢占成都,他挑选了三千精锐亲自统率,昼夜兼程赶往成都,誓要在半月之内赶到成都城下。”

李瑛击掌称赞:“李嗣业、李光弼为了国家全力以赴,朕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击退吐蕃,将巴蜀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咳咳……”

朝议未完,李泌清了清嗓子,准备继续汇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