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六百一十三章中医药调理带状疱疹

每日医案 六百一十三章中医药调理带状疱疹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带状疱疹

[病案]崔某,一名57岁的男性患者,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肝癌伴黄疸、腹水和住院治疗。在1982年10月8日,这位患者突然在左侧第十二肋间出现散在红疹,随后红疹沿着脊椎旁向前扩展,直至左腹脐旁。红疹沿着腰至腹部绕体半圈,宛如一条腰带紧紧束住患者的腰部。

第二天,这些红疹开始融合成小片,皮损宽度约为3厘米,呈现出紫赤色。伴随着发热和剧烈的干痛,疼痛感觉如同火焰在皮肤上燃烧一般。患者在病痛中感到心烦易怒,坐卧不安,面色晦暗,日渐消瘦,痛苦难忍。

患者的舌红且少苔,舌面有明显的裂纹,脉象细数。

[治则]清热利湿,泻肝解毒。

[方药]内服龙胆泻肝汤原方,外用板蓝根30克煎水100毫升调雄黄散(即雄黄、冰片二药按30:1比例配制成散剂),调成糊状敷患处,不宜太厚,药干后再蘸以板蓝根水,使之保持湿润,每日白天敷用。敷药后疼痛大减,二天后患处出现少数小水疱,一周后结痂而愈。

[评析]晚期肿瘤病人由于气血虚衰,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带状疱疹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带状疱疹多治之困难,病情缠绵。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火带疱”,俗称“蜘蛛疮”。其发病初起多伴寒热,色紫赤如疹,或起黄白水疱,沿肋间神经疼痛如火燎,坐卧无奈。其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红者多为心肝二经风火所致,临床多见;起黄白水疱,溃烂流水者多系肺脾二经湿热所致,湿者临床较为少见。传统治法前者宜用龙胆泻肝汤,后者宜用除湿胃苓汤,或外敷柏叶散《医宗金鉴》。若病者气血虚甚,亦可稍加补虚而不留邪之太子参等药。外治均用雄黄冰片散,并以板蓝根煎水调成糊状敷患处,大约7~10天即愈,可缩短病程一至二周。

在现代医学中,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主要影响神经和皮肤。当病毒再次被激活时,它会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并引起疼痛、红肿和水疱。带状疱疹通常在身体的一侧出现,例如腰部或胸部,并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虽然带状疱疹通常可以自愈,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导致长期疼痛和神经损伤。因此,及时寻求医学治疗非常重要。

在中医中,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风、火、湿、热等邪气引起的,因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邪气。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会使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例如,如果病因为心肝二经风火所致,中医会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热解毒;如果病因为肺脾二经湿热所致,中医会使用除湿胃苓汤来清热利湿。此外,中医还会使用外敷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无论使用哪种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是及时治疗。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寻求医学治疗,他们的病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可能缩短病程。此外,患者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