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227章 鸡贼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227章 鸡贼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不过李家的底子还是太薄弱了,手中没有足够的人才。

修建水泥厂和玻璃厂需要管理人才,能具体做事的人才。

因此,李文贵便最终又知会了陈府、裕王府和宫里,还是用合伙做买卖的方式。

和钱庄一样,四家各自四分之一,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同样有份参与了进去,分了陈家这边的一些股份。

不过这一次和钱庄那次,又有一些不同。除了宫里继续赖皮,又用书社的欠款十万两作为本金之外,其他四家的本金,全部从钱庄贷款,约定一年还款,年息是钱庄规定的上限。

这一次,李家是技术入股,不出本金;毕竟玻璃厂和水泥厂是需要技术,属于无中生有的发明类,和钱庄不一样的。因此,合约书上,不约定如果亏损的话,李家赔偿其他东家损失,就真是纯粹技术入股。

有关这一点,宫里虽然是最赖皮的,却还提过质疑。但是李家这边的回复也很简单,这事其实完全可以李家单干,钱从钱庄贷款就成。之所以拉其他几家,完全是李家让利而已。

陈府这边,只投了本金五万两,因为黄锦通过向钱庄贷款,也能出到五万两。当然,实际上他自己有没有五万两,那是谁也不知道。至少从表面上来说,他没银子,需要从钱庄贷款。

裕王府这边,直接从钱庄贷款十万两作为本金。

除了钱之外,陈府还要提供管理人才,裕王府和宫里提供安保,不但是负责玻璃厂和水泥厂的安全,还要负责一旦被人窃取烧制的秘密,那就得索赔。

古代虽然没有专利一说,但是独门手艺还是有的,从道理上来说,官府也会保护,除非涉及到了权力。

但是,就这事来说,谁的权力,能有宫里的权力大?

这一块上,李文进就在给嘉靖皇帝禀告,转达了李文贵提出的专利构思。

嘉靖皇帝听完之后,忍不住有点感慨道:“你哥小小年纪,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一套一套的,让朝廷出律法保护独门手艺,叫做专利权,还说了这么多对朝廷的好处?”

对于这话,李文进可不敢回答,只是跪伏在那里。

好在嘉靖皇帝也没期待李文进这个传声筒来回答这个问题,就转头看向黄锦说道:“上次让高卿回去牵头银票法规的事情,也该有个结果了。这个什么专利的,明显也是和户部有关,让户部也能跟着赚钱,黄伴就过去一趟,知会下高卿,尽快把事情定下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有一点,那小子说得没错,先从律法上定下了,回头有事,那属于有法可依,免得有些不长眼的东西嚷嚷什么与民争利。”

黄锦听了,连忙答应一声。

无形之中,李文贵用钱作为纽带,把几个东家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

李伟甚至都放弃了蜂窝煤作坊那边的闲差,帮着大儿子李文全,指挥着宫里调来的泥瓦匠在修水泥厂和玻璃厂。

朝堂上,也针对钱庄银票的立法,以及设立户部名下专利局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嘉靖皇帝贼精,他自己不出面,私下找了户部尚书高耀,逼着高耀出面提出这事,朝堂上讨论,内阁投票,司礼监这边隐晦表达圣意。

这时候,徐阶是首辅,最是会拍嘉靖皇帝的马屁。

当初紫禁城宫殿被烧,重建要几百万两银子,连严嵩都吓到了,但是徐阶却一力主持修好了宫殿,讨好了嘉靖皇帝。

因此,这一次,他也没有意外,皇帝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肯定是依照皇帝的意思办事。

李文贵这边,他的主要精力,则是在研究银票的印刷上。宫里的能工巧匠,调拨给了他三个,他大部分时间就在给这三个能工巧匠讲解,并且检查结果,又加以改进,最终的目标,是要找出一种别人无法仿造,至少在短期内无法仿造的银票,但是成本又要尽量降低。

不管是印刷技术,还是墨水方面,这都是要下大功夫的。

当然了,主要是三个能工巧匠在实际干活,李文贵只是指点。

就在这样的忙碌生活中,江南那边,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也有了个结果。

钦差海瑞还真不是盖的,他到任之后,盗版连载书的魏国公远支被抓不说,他还顺藤摸瓜,揪出了魏国公府的不少不法之事,比如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之事,然后又涉及到不少南京那边的官员。

可以说,他只是从盗版连载书案切入,把南京那边的官场,整个都惊动了。

在这个期间,弹劾海瑞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飞往京师,闹到最后,嘉靖皇帝也感觉有点闹大了,只好下旨,说海瑞办理文道案很好,已经完成了任务,撤销了他的钦差职权,让他到京师当户部主事。

官场上的事情,李文贵没关注,他只是关注了和书社有关的那部分事情。

江南那边,被海瑞这么一整顿,别的不说,至少盗版书方面,顿时就绝迹了。

虽然盗版书籍差不多是无本买卖,但是他们都怕再惹来了海瑞这个愣头青,搅风搅雨的,他们怕了!

借助这股东风,书社的分社,就很容易地在江南各地开了起来。

只是用了半年时间,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几个文风鼎盛的地方,分社就都开始了运转。

这个时候,就是嘉靖四十三年年中了,新版的银票,李文贵也终于满意了,感觉已经到了这个时代的极限。

银票为了成本考虑,一两面值是最低价,一共有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及一百两这七种面值。

至于一两以下,钱庄不经营,民间也以铜钱为主。

一两以上的银票,主要是用在买卖方面,日常消费,以两为单位还是比较少的。

银票在律法上已经得到了和大明宝钞一样的保证,又在技术上完成了新银票的印刷。京师的钱庄开设,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