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 第332章 国企概念

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 第332章 国企概念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6:34 来源:小说旗

“还有,民间的商人,多是短视,只想着快赚钱,多赚钱,而比较少考虑其他。但是,如果是朝廷自己的,就不会这样,需要从朝廷需要的角度去考虑,有的时候,不赚钱的事情,也是要做的。比如说,灾年时候,粮食很贵,民间商人都是高价售卖,但是朝廷的粮店,就可以平价卖粮!”

这个例子,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懂的,一听就明白。

“再比如,某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做起来会不会赚钱,但是必须要做。民间商人就不可能去做,但是朝廷就有必要去做……”

高拱听到这里,疑惑地打断问道:“有这样的事情?”

李文贵本来是想说一些科研方面的,但是他说出来,怕高拱等人没法理解,就改口回答道:“比如,设立书院,让大明百姓都识字。民间商人做这个事情,肯定是要赚钱,要让所有大明百姓都识字,那读书费用肯定要非常低,他们一般不会去做。可朝廷这边,是不是要做?”

听到这话,高拱就点了下头。让所有百姓都识字,对于真正的儒家子弟来说,是最崇高的目标,但也是属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可如果朝廷上下都认识到,有专门的衙门去做,那或许在将来有实现的一天也不一定。

在这个方面,李文贵其实有在做。

书社每开到一个地方,都会设立一个书友会社,带有藏书阁的那种,就是后世的图书馆,然后还会再设立一座免费的书院,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

可以说,至今为止,也就书社开的免费书院最多了。可就算如此,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能有的贡献,也只是九牛一毛。真正要做的,还是得朝廷来才行。

此时,李文贵还在说道:“还有一些,比如说,火器方面,民间商人,肯定不允许去做,因此,也需要朝廷开火器方面的作坊。我知道如今就有军器局和兵仗局,但是,这些衙门只是打造火器而已,有没有想过,设有专门的人员,不断地尝试改进火器呢?就用水泥作坊的模式……”

说到这里,他怕高拱和张居正不理解,就给他们介绍道:“不管水泥作坊,还是玻璃作坊等等,我都设有专门的格物部,去格物出更好的水泥和玻璃等等,只有如此,我的水泥作坊和玻璃作坊所产出的水泥和玻璃,就可能会一直保持是最好的。”

“火器这块,乃是国之重器,好不好,关系到军队的战力,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甚至是开疆拓土与否,是不是也设立格物部去做,哪怕不知道能不能格物出更好的火器,也要去做,这是不是就是朝廷的责任?”

李文贵一口气说到这里,感觉有些口渴了,便去喝茶润喉,暂时不说了。

高拱和张居正则在沉思,想着李文贵的这个长篇大论。

事实上,李文贵说了那么多,就只表达了一个意思,国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只要当权者想要容易掌控社会,稳定社会,必要的国企就必须是要有的。

哪怕是封建社会,其实也是一样。

而不是当下的封建社会中的盐铁专卖,朝廷只管收钱(税),却不管具体的事情。

此时,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在听到李文贵说得这番话之后,不由得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李文贵在喝完茶之后,看到他们都还没说话,就又开口说道:“另外,朝廷控制的作坊,最好不要单一,要有几个相同的,让他们竞争起来,做的好的,重赏,被比下去的,就要被罚。当然,也不是只管一个比,也要设立目标要求,达到这个要求了,就算被比下去也不用罚,只是没了赏而已。”

“这和普通衙门不同,做买卖的这种,多几个作坊生产也是可以的,竞争了起来,那作坊的生产,就不会原地踏步。比如火器,他们自己都会想着怎么改良火器,制造出更好的火器出来。”

要是一般人,听到李文贵说这个,说不定会觉得李文贵前后矛盾了。因为李文贵在前面有说过裁撤一些衙门,如今却又建议增设相同的衙门。

好在高拱和张居正都非一般人,明白这前后两个事情,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他们都没有问出幼稚的问题。

高拱思考了一会之后,没听到李文贵继续在这方面说话,就拿起毛笔,又在纸上写起了总结。

这一次,他在写完之后,不是递给张居正看了,而是递给李文贵,同时问道:“这是不是你刚才所说的意思?”

李文贵接过一看,发现高拱虽然不是明确写国企,但是国企的意思,却是在里面了。

于是,他便点点头回答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高拱听了,接回李文贵递回去的那张纸,然后才转给张居正,说道:“感觉确实可以做下试试,比如朝廷经营粮食,很有必要。”

张居正接过纸张,看了一遍之后点头附和:“这块内容,确实是比较新颖,值得回头好好想想。”

一会之后,高拱看向李文贵,再次要求道:“还有什么想法,不管对不对,都说出来听听。”

他的兴致,明显是很兴奋。

他没注意到,在边上伺候的高府家丁,却静悄悄地打了哈欠。不知不觉间,夜深了。

李文贵在高拱和张居正沟通的时候,已经在想下一个要说的事情了,此时他听到高拱的要求,便立刻就能回答道:“科举方面,是不是可以加入格物学的内容?”

说完之后,他看到高拱和张居正都是一愣的表情,就连忙解释道:“格物如何,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财富,也能给朝廷带来很多好的东西。可以说,格物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而科举是大明朝所有人都最关心的,如果在科举中加入格物学的话,那格物学就会成为所有大明学子都重视的内容。对于朝廷所带来的好处,将会非常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