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道自倡 > 第229章 与朱熹论道(一)

我道自倡 第229章 与朱熹论道(一)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20:26:09 来源:小说旗

动画片《太极祖仙》第四十一集文案:

张三丰不晓得的是,胡鸾仙成年后,按照当年狐仙与靖虚天师之约,到江西龙虎山去准备嫁给当时的龙虎山天师,以报救命之恩。但当时张继先架空张继由而逼走了张继由。而张继先作了掌教天师后又到卞梁去与蔡京混在一起了。所以那次她根本没找到天师。后来听闻张继先与奸相蔡京一伙去了,便打消了原来的打算。

也正是那次去龙虎山的途中,胡鸾仙在鄱阳湖下船后,遇到了游学在外的朱熹。朱熹当年也正值青春年少,一见到胡鸾仙,根本禁不住胡鸾仙散发出来的狐媚气息的引诱,顿然惊为天人,居然情不自禁地尾随胡鸾仙而行。眼见天色渐晚,他们恰恰来到了白鹿书院。

当时白鹿书院已经荒废多年。这种环境对胡鸾仙住宿一晚倒没啥影响,但对朱熹来说,就算一种胆量上的考验了!不过他见胡鸾仙在此住下来了,也是自己收拾出一间书房,大着胆住下了。他为了吸引胡鸾仙的注意,还故意挑灯读起书来。

胡鸾仙没有理他,他便又假借蜡烛被风吹灭了,过来向胡鸾仙借火。因此与胡鸾仙搭过一些话。不过,他是个书生,倒也不是个色胆包天之人,并未有啥出格的举动。

胡鸾仙也是心中有事,并没有捉弄于他。第二天一大早,趁天色未明,胡鸾仙就独自离开了。

朱熹起床后,见胡鸾仙已人去房空。找寻一阵后找不到人,便干脆就在白鹿书院长住下来,希望有天还能在此再次遇到胡鸾仙。

他也是个狠人,居然就这么在白鹿书院扎下了根,并明知不可能等到胡鸾仙再现身也要矢志不移地坚守下去。心中感到无奈之时,便努力读书,直至忘情。而后出来散步,见到半亩方塘内天光云影的,居然写就了一首闻名遐迩的诗,叫做《观书有感》。其诗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随着学问越来越精,朱熹名声也越来越响,许多学子就开始来白鹿书院求学了。白鹿书院也获得了各方面的资助,自然也就修葺一新,呈现出了如此清雅的景观。

朱熹的理学,又称程朱理学或程朱道学,是一种结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哲学体系。它的主要思想体现在“理”与“气”上。

他们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又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这些理各不一样,但所有的理都源于天理。

而后,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体现为伦理道德上。如“三纲五常叀钡取6“人欲”是超出维持生命所需的过多欲求,冲击和违背着礼仪规范,是与天理相对立的。故而要“灭人欲”!

再有就是理与气的关系。

朱程理学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认为理和气不能相脱离,理在先,气在后。

即天地之初就存在“理”,称之为“天理”。然后世界依照天理运行才产生了气机。再由气机而生万物,故而万物皆需遵循天理。

朱程理学认为天理是推动天道轮转的力量,而人性是人的最高本性,是连通天地的本体力量。所以,人就要有遵循天理的自觉性。

朱程理学算是一种入世的哲学,以人为中心,以“理”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

但它是种强调客观的唯心主义,是以唯心地禁锢人欲来达到使社会上的人符合所谓的“三纲五常”等统治者的要求的学说。它一提出,当然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与大力推广,故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维持封建统治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朱熹自然是把他这些学说的核心都展示在书院的各处墙报上的。他之所以迟迟不现身,就是要等来客充分了解他这套理论,从而达到折服来客的目的!

所以,有些学术也是拿来显摆的!好些读书人常常会犯这个毛病!(比如某某山,明明自己对降伏病毒性瘟疫毫无办法,却始终要以这方面的首席专家自居,而不让贤。死抱着个物理隔离不放,结果弄得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待得张三丰他们把整个白鹿书院游览得差不多了,朱熹才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以示迎接客人。

朱熹一到院子中来,胡鸾仙便打趣地说道:“傻书生,你居然把这破庙都培修得这么好了呀?”

朱熹这才定睛一看。他很快就认清楚了胡鸾仙。他内心里虽有波澜,但现在的他已今非昔比,早就“灭人欲”了。所以,他才稍稍有些喃喃地说道:“你是……慧娘?不想在这天界论道大会上也能遇到你,倒也是有缘!”

胡鸾仙假装作嗔道:“啥子慧娘哟?我当初告诉你我叫媚娘,哪晓得你这傻书生,不光脑瓜子不灵,连耳朵也不管用!”

朱熹受她如此一呛白,不无有些掩饰尴尬地说道:“些许是时间久了,记差池了!”

然后,他也正式地对张三丰拱手一礼后说道:“在下朱熹!想来二位仙家到此也是来论道的!不知兄台如何称谓?”

张三丰还礼后答道:“我是武当张三丰!这位是灵鹫宫宫主胡鸾仙!”

朱熹听了,对张三丰之名倒不曾听过。但张三丰顺带着把胡鸾仙也介绍了,却让他听得苦涩。敢情当初胡鸾仙对他报的那“媚娘”之名,也是个假名而已!

只是以他现在的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他自是不露声色的。

于是,他“幸会!幸会!”了两声,作了个请的手势,把张三丰他们让进了堂屋内。

双方坐定,朱熹故作老成地捋须说道:“想必二位游览本书院后,对我那“理”“气”之说也有所了解了吧?”

他这明着要摆谱卖面子了,希望张三丰二人对他恭维一番。

岂料张三丰说道:“先生所论这些,混淆不清,颠倒逻辑,大错特错矣!”

朱熹不料张三丰竟然如此生猛。不过他要保持风度,竟不愠不火地问道:“何以见得?”

张三丰说道:““理”字本意为治玉,是将玉石顺着纹理打磨成器。这是人为的加工过程,哪里是天生的嘛?我们道家认为,天地形成之初有“道”存在。“道”才是天然的!所以称之为“天道”。人依天道行事,才叫“有理”!所以,我们说要讲道理,就是讲先有道,而后才能理!若按先生的意思,先有理,那讲“道理”岂不反该成讲“理道”去了?”

胡鸾仙在旁听了,觉得好笑得很,捂着嘴也笑出声来了!

朱熹听了,不怒反笑地说道:“张真人倒是真会掰字眼!我所说那“天理”就是你说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