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道自倡 > 第231章 踢独一馆

我道自倡 第231章 踢独一馆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20:26:09 来源:小说旗

动画片《太极祖仙》第四十三集文案:

张三丰带胡鸾仙出了白鹿书院后,继续游看。又见一宏大建筑。走近一看,叫“独一馆”!

其门楣上有一对联:

上联

罢黜百家,除万世之纷扰!

下联

独尊儒术,求一统之道理!

张三丰见此,怎可隐忍?

于是张三丰也不待门徒做完请的手势,就带着胡鸾仙就径直走了进去。

恰逢此馆主人董仲舒正在主位上津津乐道:

“人的身体,是靠天数演化而成的;人的气血,是上天意志演化而来,故而天生怀仁;人的德行,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显示,故而体现为义;人的好恶,是天之暖清与否的体现;人的喜怒,是天之寒暑的征表;人的寿命,是天的四季所授予的。所以人有喜怒哀乐,这与天有春夏秋冬是类似的。

所以“天道”体现在人世间,就是“人道”!它的实质就是三纲五常。

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互相延续,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法则。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大家要遵守的,这样才算符合了“天道”!”

“仁义制度的设立,都要取于天数。天为君,它覆盖着显露出来的一切。地为臣,它持载着世间的所有。

阳气是为夫者产生的,阴气是为妇者用来相助丈夫的。春天是为父者产生的,夏天为子者养成的;秋天是为了死亡而设置的,冬天是伤痛者哀丧的表现。

王道所设的三纲,可以向上天求取。是以,天人合而为一,君权属于神授予的!”。

“天人感应”是指皇帝受命于天治理人间。如果皇帝做得好,老天就会降下祥瑞。比如出现各种神兽、奇石、彩云、星辰变化等;如果皇帝做得不好,老天爷就会降下天灾示警,以此来约束皇帝要有德行。

国家将要有失道衰败的时候,上天会先出灾害来预警。如果人们还不知自省,又会出现怪异之事来让人警惧之。若如此尚不知道改变,则衰败就真的来了!”

他说的这些,就是他附会天人合一来向汉武帝所进言的天人感应之说。

天人合一之说本是西汉道家学说。是指人要与天地一体,与自然相融合,饮食起居,皆要合符时令,这样才能身体康健,寿命绵长。

董仲舒居然把三纲五常及君权神授等都给附会上去了,可见何其之谬也!

等到董仲舒停下来后,张三丰便在后排站着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下先生!按你所说的,人是上天成就的,人的血气、德行、好恶、喜怒、寿命等都在显示天道。这诚然就是——人为天生,便当天养。人的天生天养,才显得合乎于自然。老子有言“道法自然”!这对于人而言,天生天养,便是合乎于自然而循天道的!但先生却要以“三纲五常”来匡治于民,使之不能天生天养,这样如何能说“天道”就是“人道”呢?先生的“人道”,称之为“三纲五常”,用它来束缚人民,使人民得不到自然地生存与发展,这果真“人道”吗?”

董仲舒辩道:“父养子,这是人性使然。子若无父养,年幼时哪里得能够活下来?所以,父为子纲,这哪有不对之处?夫养妇,妇赖夫而生活,所以夫为妻纲,也是如此道理也!君养臣,君为臣纲,怎么可以悖逆呢?仁、义、礼、智、信,都是为人之道,怎可废弃而不顾呢?”

张三丰反驳道:“就是孔子也有这么个说法:“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哪里能够像你这般“君为臣纲”的哟?孔子又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父母有错,做法不妥,做儿女的就该尽力劝阻。孟子也讨论过这回事,说若是大是大非面前,儿子就不应该一味顺从父亲。比如说舜的父亲有错,舜若一味包容隐忍,而不让他改正,还不是留一个败坏世风之人让人垢病!如此他就应该交出天子之位而带着父亲自个躲到东海之滨无人之处去生存!

所以,哪里能一概以“父为子纲”而论的呢?

夫妻共同生活,各尽其职,各出其力,互相帮衬,共同过好日子,本就是平等的事。平等相待,从何而说非得“夫为妻纲”的?

仁、义、礼、智、信也是在平等相待的情况下才讲的。否则,何以为仁?

上位者对下位者,略有过份要求,下位者忍之,叫仁么?让别人无条件服从你,你又有何言可称仁?

何况,对不仁者仁,则为纵恶!此即对天下不仁!

同样,对不义者义,就是纵恶,此乃授不义者肆意妄为之资也!如此“义”乎?

对无礼者以礼,这是要伸着脸去拿给别人打么?

对不智者讲智,亦不就是对牛弹琴么?

对不讲信用者讲信用,这亦是根本取不到信用的,反被他认为可欺也!

故同等对应,平等而立,方为正理!唯有人人平等,方是正道!

哪有你说的君权神授,足可随意而主人生死的?此谓仁乎?

更何况父子天性,何消矫而言之?汝父不养汝,汝必忿恨之,又何必惺惺作态而假孝之?

故而,老子有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也说如此之类的道理么?

怎么就君养臣,父养子,夫养妇,从而务必无条件顺从的呢?

合理的,大家皆从之;不合理,自然而然都会反对的!这才是正解!”

张三丰这么一说,下面坐着的人就有些哗然开来!

如此看来,董仲舒那套看似玄乎的理论,还真经不起分析了!

等到场子上清静后,张三丰又接着说道:

“君王,是众人所选举的。哪怕他就算世袭,也该是能够托负江山的人!否则,众臣何用?若按整个社会而言,无朝臣权威及国家武力压服,得民众尊其为王,方能为王!民众人不尊他,他向谁称王去?

故而其实是民众才是王之天!

欲求王道,必须先求于民!

尽王之责,服王之劳,尽心为民而治理天下,方可得民众之认可!此乃真王道也!

君权本就民授,不过公权而已,这哪里是神之所授呢?你若不信,试想?若天下无民,你作何人之君?天下有民才有君,奈何为何不先为民众作想?这不也是在固根本么?岂有抑民而独尊君的呢?

唯有你这等说法,欲断绝君民关系,而最终让君上受民众审判者,才会提出如此的歪主意!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执也!执之必败!”此亦指公权民意神圣而不可侵犯也!

汝欲尊神权,可尊民为神乎?

况乎“天道不仁,不以尧存,不以桀亡”,灾祸祥瑞,哪里会因为为王者怎么想怎么做而产生呢?

就算为王者不道,的确会让天下民不聊生,也未必会有警兆。只是他们的作为,叫自掘坟墓而已!在其治初期,民间必有怨言与动荡。此诚当诫之!

不过,你妄议灾祸,结果如何?

汉武帝未见灾祸,也不曾见祥瑞。

但用你为江都易王相,结果你算是绣花枕头,真的不中用!最终还不是被汉武帝所弃!

若你真的行,哪有霍光辅政的道理?

所以,你还好意思这么来显摆!”

张三丰这是杀人诛心了,直接把董仲舒都搞得迷糊了。

他的确有愧于借天人合一而乱言。其实他并不懂道学,只是听过下“天人合一”的提法而已。但“天人感应”,则是他根据墨家鬼神报应之说而发挥的。鬼晓得汉武帝居然信了!

对此,他也真的很无奈!特别是汉武帝把他下放下去,让他作出点实绩来证明自己理论之正确性来,真让他作难了!

这回事也不怪啥子。汉武帝只是想让他与淮南王刘安作下比对而已!

若他董仲舒行,自不而然汉武帝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找到治国的无上法门了。但董仲舒不行,也无关紧要,反正他这“君权神授”汉武帝是要定了。

所以,即使董仲舒到地方行政,一无是处,汉武帝除不重用他而外,还真没表啥态!

所以,历史的转折点,可能就是一些小人与某个伟人勾结形成的!

远小人,亲贤臣,几个明君能够?

唯李世民勉强可言之!

董仲书被说得惶恐起来。但他仍强装气场地问道:“你是何人?我的理论倍受汉武帝的赏识而推行于天下的。如此即使得天下大大安定,哪里如同你所说的那般不堪?你休得来妖言惑众!”

张三丰答道:“我是紫徽仙界的张三丰!在你面前算后学之辈!但自你之后,千多年来皇帝们皆以儒治国。你这套理论,的确蒙蔽了无数人无数岁月。其遗害之深,当真罄竹难书!

汉武帝信了你这套,只因他本就是个好大喜功而独裁之人,你不过投其所好了而已!然他真信你么?非也!不过用你之理论为他的独裁树大旗而已!

而在其后,汉朝的经济就停滞不前了。直至王莽时期,儒家袖手空谈,终误朝廷。甚至于天下儒生,公推王莽篡了刘家大汉皇权!若汉武帝能知未来,必先诛尽儒家也!

后至东汉末,你们儒家权臣,哪个不起篡位之心的?

至西晋,欲废儒而又不欲从道,乃更名名教,说是“以孝治国”!如此,就更加没有根基了!所以西晋夭亡很快?

你就一个跳梁小丑!本无真才实学,绝非定国安邦之人,不过因人成事之辈,还敢自诩为大?你以为天下真无有识之士么?

司马迁、班固两大史学家,哪个待见你的?皆拒绝为你写传!故此,你虽让儒学走上正统之位,你却怎么在儒家体系之中,连个“子”都称不上呢?无它,你们儒家,就个官僚主义而已!你官做得小了,又没足可标榜后世之功绩,所以他们哪个都觉得比你行!在他们眼中,你也不过一偶沾皇家恩泽之小人物而已!”

不得不说,张三丰也算学了些庄子的嘴上功夫。据理层层批驳,还杀人诛心,将董仲舒说成了千古罪人和一个废物,且不容于儒家之内的异端!这让董仲舒气得恨恨不已,又无话可说,直接翻了白眼,昏死于案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