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道自倡 > 第29章 太乙金华宗旨

我道自倡 第29章 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20:26:09 来源:小说旗

待我把他画那两道符收好后,他又把手中正在看的那本古籍递给了我,笑着说道:“小颜啊,本来该今天晚课时教下你看这本书。但现在还有些时间,不如现在你就看看。晚上你就多抽点儿时间与我分析分析《道德经》!”

我答应了一声“好嘞!”就接过书来看。

这本书名叫《太乙金华宗旨》,是吕洞宾所着。薄薄的一本,字数不多。第一页上其文如下:

“律诗一首,玄奥已尽。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

这些内容,我还勉强看得懂,不过是说道家遵守大道,最重要的是要恪守“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原则。守“无为”之心,可使自己不拘于自己所处尴尬境地与所代表的形象,可自由自在、随性而处之。只有以无为之心而去作为,才可以使自己不落入到痴顽地死守空虚,使自己生命陷于毫无意义之中去!

很明显,这一理解完全是符合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内容。

但一翻到第二页,就让我傻眼了!其文如下:

“作用不外一中,而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转运阴阳,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即水乡铅而已!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此为中、下之士,修下二关,以透上一关者也。今头绪渐明,机括渐熟,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我看了一阵,当然也沟通了小石参与的,就算了文字看得熟烂于胸了,也根本看不懂写的是啥意思!不得已,只能请教清风师父。

清风看着我所指篇章,解释道:“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个“中”字;而枢机全在两眼。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一样。造化的斡旋,阴阳的转运,全都靠着它。而大药,始终只是一“水中金”这一味。

前面所讲的回光功法,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人,从外部来控制内部,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来透入上面那一关提出的功法。现在修行道路逐渐明朗,功法关键已逐步纯熟。上天不爱惜那珍贵的道法,让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无上的宗旨。你们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我这才明白过来,吕洞宾这是要说修炼功法啊!但想来按说能修炼成仙的功法何其珍贵,岂可能如此遍地皆是?这不有悖于道家“法不传六耳”之说么?我以此询问清风,清风笑道:“吕祖向来游戏人间!故其即言修炼功法奥妙之言,也无人能懂,无人能会啊!我以此书予你看,也是看看你有无足堪解开其中关键之悟性也!”

原来是试探我的哟!我这就不好多说了,便又继续看下去。

接着下一篇所写之字数多些,其文如下:

“夫回光其总名耳。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献,面目一大颠倒矣。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絪缊活动,倏来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刚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静,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尝与鬼居矣。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居,天君乃真人也。彼动即与之俱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静动无端,亦与之为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视内者,忽忘其视矣,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炉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

语言并不甚古奥,但我还是看不懂!没办法,又眼巴巴地望着清风。

清风解释道:“此章解释开天目内视黄庭之法也!其意为: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像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迎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物而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这两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像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接着,那气机来去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现在我们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那人,就是真人,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候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悠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前”的中黄神室。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不到。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他虽如此与我讲解了,但我仍不甚了然。不过结合清松所教的以意引气进行周天循环,又兼之清风告知我此为内视之法,估计是一种类似于练气的修炼神魂的功法。只是此法从眉心开始,引领神念,入黄庭巡视,进入忘我状态!与清松所言练吐纳术最终入入定状态或有相似之处。

我把我这一粗浅认识对清风说了,清风大感惊异,赞道:“你竟这么样就摸着法门了?不得了!果然不得了!”

然后他不失时机地顺势问我:“啥叫忘我状态呢?”

我心里暗中说道:“唉!老师!到底是你教我呢?还是我教你哟!”

小石此时与我心灵相通的,也是暗自吃笑!

但面子上还是要做足尊敬他的样子,就正而八经地说道:“所谓忘我,便是无我状态。神念运转于黄庭,什么也不想,犹若闲庭信步,而整个神智又都在投入于其中!故而吕洞宾开篇即言,要持无为之心而为之!”

清风听了,拂须叹道:“原来如此哟!我辈练到能持无为之心已不易了,接下来居然如此!”

他这话一出,自知失言,便强笑道:“小颜啊!为师亏得遇到了你这么个学生,这才教学相长,又有所悟也!”

对于后面的“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这些内容,我还待要继续问下去,他却止住了我,说道:“今天下午你已学得够多了!暂且就到此为止吧!这《太乙金华宗旨》你倒可带回去接着看!”

他这一说,明显又是要逐我走了,他又要独自再去参悟参悟了!我当然也要回去独自试试是否理解得对头,便拿了书告辞而去!

回到清松那斗室,我在蒲团上坐了下来,便决定试试《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那种内视之法。我先念完清心神咒,使自己心静下来,呼吸平稳了,便双目微睁,意念着双目观印堂,由印堂入里深入到脑颅。然后想着意念在神海里转了一转,再向下过胸及中丹田、下丹田再回来收回意念。做了一阵,除了略感印堂开豁,神若与外相通,犹如练气功时百会穴犹若开放,气接天地一般。除提神醒脑似乎挺有效外,其它就没多大感觉了!其实这一过程我也明显感觉有呼吸吐纳的参与,但并不是一气到底,而是一直都略有变化却又相对微弱的呼吸活动。或许龟息**便源于此吧!

当然,我想一是自己对功法并未吃透,另外就是演练得太少太肤浅,自然没啥效果。不可能这么样就达到无我状态了的!

不过,说老实话,按我在现实世界的经验来看,我宁肯相信练吐纳气功能让人进入入定状态。而由这种内视之法,过“无我”状态,纯属无稽之谈!

话又说回来,如此理解似乎也有我神来之笔!我觉得不行,不过也没啥危害。让清风去瞎琢磨下,也没啥不妥。他反正一天到黑没事干得很!

转而我对“无我”的认识呢,觉得还是于精神层面上来说更确切些。由“无为”而达“无为而为”,若说成是精神层面上的自我觉醒,摆脱了消极的无所作为而变为积极的不抱私心地有所为。再上升到“无私无我”的状态,就更符合老子所倡导的“功成身退”“有而与人”等圣人之道的理念!

还别说,如此一想,我脑海竟又豁然开朗起来,精神境界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为我回到现实世界中独辟蹊径,成就一番伟业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也使之成为我改造世界的主导方向!

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多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