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183章 四不像政府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183章 四不像政府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呵呵!没想到昨天一直发贴过于急切竟然弄错了章节号,无语非常抱歉,下次无语一定注意查看,谢谢大大们的细心提醒!拜谢中!昨情人节各位大大是怎么过的?呵呵!想来是很甜蜜吧!无语是在电脑前码字渡过一晚,当然少不了被老婆教训一二!)

当商会内的执委们仍然为着各自的利益在那争执时,从西北出发已经六天的青年近卫军终于将双足踏上真意义上的京畿之地,六天行军三百五十七华里后,青年近卫军终于是共和7年9月24日,进入了昌平。

而出人意料的是驻昌平模范军第一师一旅虽未通电全国宣布中立,但却留守军营未出,对国总统府、国务院下达的戒严令根本就是不予理会。任由人数已增加至少六万的青年近卫军已经到达昌平,几乎未做停留便朝着不足百里外的京城进军。

“陈旅长,相信我,你做出了最为明智的决定!”

郭云深喝口茶看着面前显然带着此许悔意的王丕焕说道,花五十万从他王丕焕的第一旅那给青年近卫军买条路!这种财大气粗之事,恐怕全中国只有西北能做出,为这次青年近卫军进军京城,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主任划拨整整五百万的款子,五百万!相当于当年的先大总统善后大借款的五十分之一。

用五百万元买通过出了南口到京城一百多华里的路,几乎相当于用银元一块挨着一块的从西北一路铺到京城。曾在热河都统府出任幕僚的郭云深知道在中国只要有银子,没有办不成的事,但是像西北这般不拿钱当钱,却很鲜见。

作为司马的幕僚之一,郭云深在这一年多一直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在京城和国内各地奔走,用西储券去为西北打造一个基础,为了将来做准备,郭云深已经记不清楚的经自己的手送出去的西储券的大额本票有多少,但是亦让郭云深体会到“银弹”和炮弹结合后的威力。

“什么是西北的力量?一是边防军的实力、二是西储券的威力!在中国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挡银弹与炮弹的结合。”

这是当初司马对自己说的话,而现在眼前的王丕焕正是在银弹的诱惑、炮弹的威胁下同意保持中立,尽管他段祺瑞对他王丕焕栽培之恩,但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可以拒绝西北开出的条件,在足够的诱惑之后,是西北可以杀人的炮弹。

“明湖先生,不知如西北入主中央后,会如何安置向我等中央陆军及中央模范军的部队。到时还望明湖先生为孟言多加美言,明湖先生明白孟言可是一直心向西北!”

王丕焕有些谦卑的问道面前的郭云深,这笔钱要拿,但是此时王丕焕更关心自己未来的命运,尽管五十万足够自己投资办一家规模不菲的工厂,但如果有可能的话王丕焕还是希望可以留在军队之中。

在王丕焕心中只盼着西北入主中央后,能像当初吞并黑龙江、山西之后,直接把中央陆军、模范军纳入西北军体系,如此一来自己才有可能不失去眼下的一切,权力、地位甚至于金钱。

“这个……孟言老弟,界时明湖一定会为您进言,相信边防公署一定会考虑您中立让路之举,请孟言老弟放心,公署从来不会亏待任何朋友,相信对此孟言老弟也早有所耳闻,再则模范军系中央陆军体系内精锐,请孟言尽管安心,静待佳音!”

郭云深磨棱两可的回答道,按照边防军的惯例,但凡投诚的部队一定会被纳入边防军体系内,只不过需去芜留精,而军官部队亦需地交流整编,通过挨沙子以及军官交流变私军为公军,这是边防军的惯例,不赶尽杀绝是边防军最大的长处。

上乌金斯克,是边防军占领的俄罗斯第一座大中城市,尽管在表面上自伊尔库茨克沙俄政府成立后,贝加尔州以及雅库茨克州边防军直接控制省份行政权已归还沙俄政府,但两地州省的行政权仍由边防军过去建立的维持会行驶,只不过取消了维持会建立了所谓的地方“自治”政府。

作为交通枢纽的上乌金斯克自被边防军占领之后,这里便是中**队集中驻防的要点地区,驻西伯利亚十五个师之中,有五个师驻于贝加尔以及雅库茨克州,两地是征俄中**队的大本营。

端坐在首席的段芝贵看看着眼前的第五、第七以及自己的三师的团以上官佐,这些官佐的面色大都稍显彷徨之色,显然对现在的变局倍无措,他们既不愿背叛总理,亦不愿做国家之罪人。

虽说平日里段芝贵鲜少指挥部队,而是在上乌金斯克的公寓之中和自己养的那几十个俄罗斯贵妇,吃酒打牌,恣意行乐,大多数时间是搂着俄国贵妇恣意调笑,成天宣淫不止,但现在段芝贵也没了过去的那般心思。

过去驻西伯利亚模范军是中央和西北蜜月的见证,模范军一共只有十五师,除去五个改编师外,陆军部部真正直接控制的不过仅只有十师,为支持西北国战模范军四师北调,接受西北边防公署指挥,驻西伯利亚各省地维持秩序、保障交通、剿除赤匪、展扬国威,国人对模范军在西伯利亚以及远东表现亦称赞有加。

而现在西北中央纠葛渐起,驻俄模范军就成为了其中的焦点,尽管第三、五、七师官兵仍像过去的一样执行着远征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未有一丝怠工,但随着国内的消息不断传来,三师官兵上下近六万官兵的心态多少受到影响。

驻贝加尔三师名义上归属西北驻俄远征军司令部协管,实际上模范军从作战到兵员补充均独立于边防军之外,而模范军作训总长兼第三师师长的段芝贵则是三师最高指挥官,段芝贵系段祺瑞表弟,正因两人这层关系,才使得驻俄模范军上下现地倍无所是从,一但段芝贵因私废公,与西北军兵戎相见……

从感情上来说,一年来的朝夕相处,三师官兵早已心倾西北,而从隶属上说如若陆军部下达命令,三师官兵将无所是从,是像边防军总指挥的电报中那样,保持中立,还是……对于三师官兵和自己而言,这是一个选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模范军第三、四、五、七师驻防西伯利亚,不为私恩,只为国战,现西北、中央纠葛将起,我四师近八万将士当如何决择!论公我等奉令协助边防军出国作战,我部稍有异动,如引起与边防军征俄部队战事,只恐我等会成民族之罪人!论私一年来,边防军从未亏欠我等,物资、军饷皆于边防军看齐。而总理亦对我等有知遇、载培之恩。我不想成民族罪人!亦不想成忘恩负义之人!还请段总训长以国事重,宣布中立!”

见众人未说话,第五师师长魏宗翰站了起来,话一说完便坐了下去,像无事之人一般,直视着前方。

魏宗翰话音一落,会议室内便轰响一片,模范军上下之所以倍感觉无措,原因就是私恩与国事之间的决择。西北军对模范军持以信,将后路委于模范军,如模范军背叛,无疑等于断二十余万征俄边防军后路,到时导致对俄战事失利,模范军上下必成为国家之罪人,这正是在座诸人难以决择的原因。

一名参谋急匆匆的不顾军令猛的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

“报告作训长,陆军部电令!”

在西北司马的幕僚班底之中,杨永泰无疑是司马最重要的幕僚亦是首席智囊,因司马总揽复兴党以及西北的军政府大权,每天需要批阅的公文盈案累牍,以至于司马日夜批阅仍积压很多,这可以说是早期司马最为苦恼之事。

当时杨永泰见此情形,但以司马秘书的身份先阅来文,然后用十字至百字写出概要,并拟定上、中、下三个批答办法附于公文之上,供司马选择,由于杨永泰头脑敏捷,长于才学文章,概要言简意赅,拟议颇具才智,深为司马满意,不仅减轻了司马的工作负担,而是还提供了许多军政大计,也正因如此在共和六年五月,杨永泰被委任为边防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长。

自杨永泰出任主任办公室秘书以来,西北大多数重要军政文电,都必须由杨永泰过目,然后承给司马,论其信任,西北几乎无人出于其左,而杨永泰也从未辜负过司马的信任。

“……其实段祺瑞本人实际上是个四无的总理,他一无直辖的军队,当然现在有了十五师的模范军作为依持,但实际可控制不超过十师,其中四师驻于俄国与边防军配合作战。这是其目前最大的依持。二无可以盘据的地盘。三无固定的经济收入,除由英国人所控制的若干‘关余’之外,段内阁没个固定的财源。它初成立时连维持北京治安的军警、府院国会人员的薪饷,都无法按时发放,要靠有国民党籍的财政总长陈锦涛去四处张罗。四无一个固定外国势力可以倚靠。其之所以主政中央系直承袁世凯衣钵。”

看着眼前的面色冷森的司马,杨永泰小心的提着自己的意见,作为幕僚长除了替长官任劳任怨之外,不能功则自居,过则推诿之外,更重要职责是适时进言,即便是进言不为长官所喜,尤其是在长官意独断专行之时。

对于议会的纠葛,根源就在于的商会,商会这边的意见不统一,议会那边还会争下去,那些个议员甚至会不惜牺牲政治生命为代价,拖住出兵议案。

但是杨永泰并不像石磊、吕仁甚至于边防军的某些高级军官那般,建议主任或以党魁的身份要求复兴党员停止现在争吵,在议会通过出兵案,或者与直接解散那个碍手碍脚的议会,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取得西北内部的利益平衡。

与其说是西北的利益平衡,到不是是为妥善解决西北入主中央后面对的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西北绝不能被庞大的内地拖垮,作为主任办公室的秘书长,杨永泰清楚如果在全国推行西北模式,最终毁灭的将是西北。

“先生,我们可以将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方看做是“邦联”,是由各地军阀与段祺瑞本人产生直接关系,所以外表看来国务院系的力量十分庞大,然而彼此之间有多少有些矛盾,导致时常无法团结。这是国务院内部的最大矛盾,可从段祺瑞的左右手─徐树铮与靳云鹏─之间严重的不和与倾扎观察出来。而在地方上,其军事力量大多来自于自动依附的军阀,而非源于效忠其的军队系统。他们并且有个松散的组织叫做‘督军团’。而这个督军团内,手握重兵的督军们,大半都是段祺瑞的门生故吏。他们为着群龙无首的实际需要,也是由于传统道德的心理用,促使他们都以段总理、段老师的马首是瞻,这就是段祺瑞的潜势力所在。但这些地方军人对于段祺瑞与皖系的关系,也就十分脆弱,如果我们与他们直接兵戎相见,无疑会引起全中国的警惕,到时很有可能陷入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全面内战不可避免的会爆发,即便是我们在一年内结束战争,但战争对于国民经济的摧毁,我想任何人都非常清楚,现在的中国经不起乱子。主任,我个人以为我们应停止出兵关内的准备,不!议会仍要通过出兵授权,我们则以此要求中央改选、国会改选!而不是像先前那般逼总统、总理下野!以至中央权威受损,最终至使大家抛弃最后一层依从中央的伪装!”

和边防军体系内更愿意采用强力手段解决国内问题不同,在边防公署的幕僚班底中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改良,当然改良的后盾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军队,强有力的军队是改良的保证。

毫无疑问杨永泰的进言引起了司马的兴趣,尽管大多数在司马看来都是废话,但最后一句话还是说到了司马的心中。

“畅卿,改选?说来听听!”

“先生,如按“民元约法”,中央政府原是实行“内阁制”的,但是在黎段联合当政时期,这个中央政府却变成个既非“内阁制”,也非“总统制”的非牛非马的政府。这也就是当时中央政府之内,派系斗争底最大的乱源所在了。”

主任的态度让杨永泰宽了一下心,至少现在还来得急挽回,一直以来杨永泰并不赞同直接使用武力解决国内问题,武力永远都是下下之策,至少在可以通过政治解决之前。

“哦!畅卿,过去你好像从没提到过这些。”

杨永泰的提到派系斗争的乱源显然是司马所不知的,在司马看来乱源似乎是源于府院,没想到竟然是非牛非马的政府制度。

“先生,过去您不也没有心思把目光投入关内吗?好像亦不愿角逐总理、总统之职。先生,原来按政党政治之常规,实行内阁制的政府,理应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的党魁,来组织所谓“政党内阁”。可叹的是,先总统故去后,这次恢复了权力的国会,原已残破不堪,却没个多数党可以组阁,更没个可以代替段祺瑞来出任内阁总理的党魁。”

司马的脸色由阴转晴让杨永泰心宽此许,于是笑着反问道,如果让杨永泰评国内最没有政治野心的人物,恐怕眼前的司马能排前二,当然杨永泰知道在这种表面毫无野心之下掩藏着什么,但这些不是自己这个幕僚应该过问和关注的事情。

“……再者,按约法,黎总统虽是个‘虚君’,但是按挥之不去的中国传统,在历史上除汉献帝和刘阿斗之外,有几个国家元首真是虚君呢?黎元洪这位开国元勋,又怎能甘心作汉献帝和刘阿斗呢?他不但自视是段的上级,那些拥有军政实力底南方的革命派和护国派群雄,也都要利用他来和北方系争权。有了这些南方的实力派作后盾,他就更不是虚君了。

不过,先生,最为可笑的是,段祺瑞这个前清传统出身的老藩镇,也没有把自己上司真正当成虚君的习惯,他也认为黎元洪是他底上级,是应该享有若干实权的大总统。因此段系人物中只有个精明强干、有现代头脑,而自视过高的政客徐树铮,真把“民元约法“当成护身符,而敢于去黎的总统府替段总理背黑锅,不时的颐指气使一番。因此,他这位秘书长也就变成反段派底众矢之的。黎大总统和黎系人物,非把他赶出国务院不可。府院之争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制度不明之争,正是职制不清导致了这些问题。”

曾身为国会议员的杨永泰对中央政府的这些纠葛的根源一直研究颇深,也因如此才导致杨永泰弃国会议员之职,来到西北出任司马的秘书,相比于中央政府和南方实力派系,只有西北在杨永泰看来才值得自己追随。

“先生,现在的中央政府,实在是个黎段共治的两头马车。黎元洪认为段祺瑞是由他特派的部属,组阁时阁员的遴选,他也是责无旁贷的。在黎段的联合汲引之下,带有国民党籍的伍廷芳、陈锦涛,和程璧光就分别出任段内阁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和海军总长了。因此这个段总理,如真的负起“责任”来主持国家大政,如参加欧战、举借外债、发行公债、任免官员,乃至一般的内政外交政策,而与阁员发生了龃龉之时,这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阁员,由于不同党派,而闹出双重忠诚的政治问题,来个联合杯葛或辞职,他段总理只怕就要变成孤家寡人,一个人单独到国务院去上其独人班了。”

杨永泰几乎是面带无奈的摇头感叹着中央政府的混乱,正是这种混乱致使中央政府在两年来尽管财政日渐宽绰、看似权威日盛,但实际上问题的根子没解决,中央政府只会越来越乱。如果不是西北对俄宣战一事迫使府院双方为国事,只能暂时停止纠葛,恐怕早已酿成大祸!

“不过先生,在目前国内的政治集团中,黎段二人都还算是正人君子,有节操、识大体而清廉可风的、难得的政治军事领袖。但中央政府如不能转出可行的制度来。这个非牛非马的中央政府,就非出纰漏不可了。你看段祺瑞这位所谓“责任内阁”的内阁总理,在世界的议会政治史上,哪有个责任内阁之内,负责内政、外交、财政,和海军的重要阁员,都由反对派的政客来充当呢?有之,则只有段总理一人了。因此,在这个既非内阁制,也非总统制的荒谬情况之下,谁也弄不上轨道。而现在我们必须要借此机会提出两点原则,重新大选、其后建立完善制度。先生,如果你愿意,复兴党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当然任为责任内阁总理,所需要做的不是在全国推行西北模式,而是改良政权、整合国家力量。而西北则是您的依持!”

杨永泰看着沉思中的司马说出了自己的建议,重新大选!角逐总理之职,改良中央阁制,建立直正的内阁制政府。

和国内的政团的散乱不同,西北的体系就如同是“帝国”,西北的军政结构是以司马本人为核心,所有成员都围绕着着司马,司马在西北之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少重要的决策,司马都可以一人独断,而不会引发太大的反弹。

在西北所有的次集团体,无不听命于司马一人,这种上下一体化,使用西北比国内任何派系更具生命,谁能掌握未来?只有一体化的西北!

“先生,复兴党亦远比国内的政党团体更为紧密,在西北的复兴党是以司马为领袖,政治纲领同样是“复兴党二十一点纲领”,西北复兴党总部亦有权任免各省复兴党各省党部负责人,直接选任各省党员,相比于其它松散政党散联盟,有充分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的复兴党,无疑将是大选最后的赢家。当初先生组建复兴党不正是为了这一天吗?”

“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的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的目光。我们的祖国需要的是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亦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的目光里你能看到只是青年人骄傲的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的这一代青年……”

在西北中小学教学内容方面,文化课程尽可能保留中国文化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体育训练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培养青少年忠诚于国家,具有为实现祖国的复兴的坚强意志责任心,勇猛好斗,不重私利,勇于为祖国牺牲一切。历史课宣扬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着重激发爱国热情。甚至于数学课时常用于学习计算炮弹飞行轨迹或枪炮瞄准的提前量;而物理化学等等,就更是可以注入战争实践或军工生产一类的内容。

军国民主义教育理论在西北的中小学得到充分发扬空间,中小学学在加入童子军后即被授予一把刻有“忠诚和荣誉”籀文字样的童子军短剑。在他们学习着文化知识的同时,亦学习射击和投弹,战场救护,学习追逐被整个西北社会都视之为荣誉的荣誉。

西北的中学生必须过集体生活,住在学校斯巴达式的宿舍内,接受按军事教员的要求组织的军事训练,学习中国历史,听时事讲座:近七十年来中国被列强欺侮着,列强国家奴役着我们、掠夺着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就必须要打倒这些列强,要打倒列强,就要把民族的力量聚集起来,为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夺取生存空间,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在西北你必须参加农村劳动服役,必须统一着装,必须在大型的集会游行时严守纪律,必须要参加野营、操练……这里已不再是一个省份、不是一个地区,他是一座军营。一座全民组成的军营……

一年前国内曾在报纸用这样的文字形容西北的教育,虽然一部分国人对西北实施的军国民主义教育颇有微词,但是却不妨碍举国上下对西北教育的称赞,支持西北教育方针的人曾用一句回应那些人“当你们把政府支出的20%用于教育的时候,再去指责西北!”。

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西北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在西北的青年身上,国人见不到英颖之青年化为八十之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亦见不到愈是受病最深者,愈为世所推崇。西北青年通过了学校和军事集训不间断的治炼,他们有了挺拔的身姿和钢铁般的意志。

“我们中国要富强,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教育。”

西北实业和教育的成功让大多数国人发出了如此的呼声,一直以来国人对于西北青年的了解都是通过报纸上的报道,尤其是通过西北的《青年精英》杂志的图片和报道,通过这本杂志,国人已深深认同这一点:西北青年是全国青年的榜样,它具有最可贵的素质,即纪律、团结和求知精神。

“如果想让孩子成龙凤,就把他们送到西北的学校去!”

在这种大环境下经过刻意的宣传,一年多以来,国内中上层社会最为流行的就是把子女送到西北读书,西北的学校绝对教不出的二世祖、败家子,不过为此这些人亦向西北的各个学校提供一笔不菲的捐款。

但国人对西北青年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雾里看花。而现在当西北青年组成的“青年近卫军”扛着步枪、战旗,踩着鼓点来走出西北时,西北青年第一次向国人最直观的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西北的力量将在这些青年的身上得以展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