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234章 游行!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234章 游行!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华人是在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找寻着他们的财富。起初,那里有着充足的表层金,所以华人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接纳。然而当容易获取的金的储量缩小,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

美国的白人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侵害。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彼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华人移民并不仅仅给美国带来利益,他们在19世纪70年代也成为替罪羊。他们被认为带有不道德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压低工资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他们也是群体暴力的受害者。且不论1868年的《柏林盖姆条约》,1882年的法案本是临时性通过的,可是到了1902年却成了永久性的。

美国人和美国政府从未试图改变这一现况,至少在现在美国人从未试图改变什么。但是旅美华人在改变着自己,从1917年年初旅美华人互助会成立之后,在互助会的倡议下唐人街开始摆脱过去“混乱”、“肮脏”的形象,甚至于华商不惜从国内外聘请规划师对唐人街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让唐人街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

与此同时,由互助会对美国报业的攻关同样的取得一些功效,报纸上鲜少看到**团体个人在那里鼓动排华,反而更多是对中国和唐人街的正面报道。旅美华人的形象在改变、唐人街同样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唐人街内的国人和他们的心中对唐山的眷恋。

在互助会创办的银行的支持下,华商们在美国建起了连锁经营的百货公司,尽管诸如加州等一些州政府立法禁止华人置产、购房,但是这些法案仍然不能狙华商在这些州置产,禁止华商有个人置产,却没有禁止“美国公司”置产,华商的公司企业大都是排华情绪并不严重的西海岸地区注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从1917年年初开始,到1919年2月份,在旅美华人互助会的资助下,旅美华商组建的“华美影院公司”几乎是在悄无声息间,用了两年的时间在美国各地建立超过一千家电影院,和其它的犹太人、意大利人开设的电影院相比,这些电影院的环境显然要好上许多,如剧院般梯型的半环式的座椅安排,特意为富人设立的冷暖气包厢。

那些传统的“5美分”电影院的拥挤、肮脏和充斥的异味于这里无缘,也正因为如此,华美影院公司的电影院才会成为美国上层和中层阶级的看电影时的首选,即便是最普通的电影票也需要一美元。

两个星期以来,当最后一场冬雪消融之后,在纽约的报纸上一直都描述着这部电影,这是部电影讲述着一个在“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发生的故事,而且那里还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等等,而他的导演是著名的格里菲斯。但是没有人知道电影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而报纸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动着美国人的好奇心。

整个纽约的好奇心都被挑了起来,尤其是在折磨人们的精神和生命的流感已经趋于消失后,那些早已经乏味的生活给逼疯的中上层的精英们,纷纷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华美院线”的电影院,预约各家电影院的首映式的电影票。

百老汇,原意为“宽阔的街”,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其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中心,因而百老汇这一词汇已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同义语。

“天堂电影院”是华美影院公司设在百老汇两家电影院中的一家,是利用收购的一家意人利人经营的中等规模的歌剧院改造而成。

在这家电影院,正如同它的名称一般,观众可以享受到如天堂一般的最好的服务,在豪华包厢内观众看电影可以边吃牛排,边喝红酒,而且在需要的时候甚至还有专人在一旁伺候,当然这样的一张电影票价并不便宜,需要二十美元,透过镜头观众可以得到最好的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天堂电影院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奢侈。

和以往一样当夜幕降临之后,在耀眼的霓虹灯下那些衣冠楚楚的纽约中上层阶级精英们挽着穿着漂亮的晚礼服的妻子、情人,来到了“天堂电影院”,今天是他们期待以久的那部神秘的电影《红色河谷》的首映,尽管电影票的价格比往日高出两倍,但是早按奈不住好奇心而来的观众并不介意昂贵的票价。

“等了四个半月,终于可以在美国上映了!”

坐在经理室内通过玻璃窗望着鱼贯而入那些“绅士们”刘阿松的嘴边长出了一口气,为了这部电影,华美影院公司的1300余家电影院,早在去年就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进行了改造,换上由西北光学仪器公司生产的新型有声电影播放机,加装了新式的音箱,适应三十五毫米电影的宽屏,总之一切都是新的。

在刘阿松看来《红河谷》这部电影的发行可以和一波三折来形容,尽管早在去年年中的时候,电影就已经拍摄完成,但因为先生要求中美两国的华文、英文版本同步发行,为制做英文版以及院线的改选,结果担误了时间,等到制做完成的电影从国内运到美国的时候,“西班牙流感”在美国和全世界流行开来。

在院线的高层管理人员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西班牙流感”的流行使得电影院的生意一直处于勉强维持的局面,为了尽可能的在挖掘这部电影的潜在利润,通过唐山的时代电影公司进行协商后,电影的公映时间被无限期推迟,在中美国两国都推迟的公映时间。

直到今天!在西班牙流感趋于消亡,大街上再也见不到满街的白口罩之后,这部电影在经过两个星期的宣传之后,终于迎接来了他的公映。

和过去一样,安德鲁。杰弗逊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了位于二楼包厢,点了两份牛排和红酒之后,准备享受这场“视觉盛宴”,至少报纸上是如此形容这部电影,此时的安德鲁和他的荷兰裔的妻子以及电影院内的众人,并不知道他们一场革命已经悄悄的降临。

在时针指向7:30分的时候,电影院内的通明的大灯熄灭了,只有二楼的那些豪华包厢内还透着些底昏暗的灯光,坐在包厢内的那些有钱人此时已经开始享受起了桌上的上等牛排以及来自法国的美酒。

此时电影屏幕上投射出一家他们感觉有些陌生的电影公司的标志,是珠穆朗玛峰北坡视角的图片,在这个标志下面出现一排他们有些陌生的方块字,“时代电影公司”幸好方块字下有一排英文。

电影公司的标志持续了两、三秒钟,随后一片黑屏上涌出一排红色的汉字《红河谷》以及英文译名。

随后屏幕出现一座雄伟的雪山,是夕阳映射的雪山时才会闪现那种炫丽,绝美的画面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之镜头切到一对穿着“东方”服饰的东方青年男女在草原上画,面带笑容的男人在那里掷石,扬溢着幸福的笑容漂亮女孩显然非常享受这种在“情人”身边愉悦,画面拍摄的是如此的美妙,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福。

电影是无声的,电影内同样悄然无声,似乎所有人都沉浸于炫目的雪山以及广阔的草原的美丽,还有那对年青人之间的爱情之中。尤其是他们看到那个女孩在老妇的带领下三步一磕首的沿着山脊拜倒时以及在那个漂亮的东方女孩眼中的夕阳中的依山而建的宫殿,电影院内的人们不禁惊叹着画面的美丽。

“亲爱的,这或许是他们的传统!”

安德鲁用叉子叉起一块牛排轻声说道,不过此时安德鲁却难免有些失望,在心中犹豫着花了60美元是值得,尽管电影的画面拍的非常美丽。双人包厢60美元的票价比平时贵出50%,至少从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值票价。

“经理,似乎这些美国佬有些不耐烦了!需要现在打开音箱吗?”

播放电影的技术人员对身边的经理说道,此时电影已经播了两三分钟,但是仍然没有打开声音,仍然像过去一样,无声的!

“等等!再等等!”

刘阿松透过小窗看着在夕阳下呈现出金色的布达拉宫,轻轻的举起手,同时在心中倒数着,刘阿松精心设计了眼前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声音。

当画面从布达拉宫切换到雪山脚下的时,山脚下出现一队骡队的影子。

“开!”刘阿松一挥手。

“父亲,你完全正确!我进入一个梦幻仙境!……”

当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声在电影院内响起的时候,所有人惊呆了,正切着牛排的安德鲁甚至的惊的指间一颤叉子和餐刀跌落到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电影院内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人们查找着声音是从什么地方的传来的。

“……像白雪公主里的童话世界,这是西藏吗?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世界上最神秘的高原!我不知道您说的圣山是那一座!据说这里每一座雪山都是一尊神!……”

听着电影中传来的声音,站起来的安德鲁喃喃不思议的望着画面。

“这……这……”

“上帝啊!”安德鲁的妻子在一旁同样惊叹不已。

电影院的上千人都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叹之中,甚至于他们几乎无视了电影中不时响起的对白,人们仍然在惊叹着电影中响起的声音,马队的骡马那清脆的铃声有一种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砰!”

突然枪声在电影院内响了起来,惊的安德鲁几乎是本能一般弯下了腰来。

恍惚间安德鲁才意识到枪声是电影中传来的,就在这时电影院内的响起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

“天!”

是雪崩,在电影中出一个宏大的雪崩的场面,望着扑面而来的并伴着声音的雪崩,电影院内的一些人甚至于发出了惊恐的尖叫声,场面似乎一时间甚至有些混乱……

“我们成功了!”

听着电影院内的人们发出的叫喊声,刘阿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部电影成功了!

一个半小时之后,电影院内响起了一个古老的声音。

“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

终于电影院内的灯亮了起来,几分钟之后,电影院响起如雷鸣一般的掌声,用力鼓掌的安德鲁的眼中流出了有些激动的泪水。

“……这是一部可载入历史的电影,它开启了一个有声电影的新时代,让惊叹的不仅仅是它的声音,更有它新奇、壮观,有着史诗般的美丽,整个影片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这部电影用油画般浓厚,雄壮的镜头,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比神奇“谜‘一样的西藏高原的风光,以及那里的古朴的民俗风情,并通过居住在这里的藏民与前来侵略的英国侵略军展开的一场战争,来讴歌了中国人民爱憎分明,不屈外国列强侵略,誓死保卫祖国和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

第二天,几乎整个美国的报纸都在用大幅的篇章报道着这部被他们称为惊世之作的《红河谷》,这部来自遥远的东方扬溢着爱国热情的的电影,用它的声音和那史诗般美丽的画折服了美国人,电影中的很多内容同样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思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理解了中国人,有时候价值观的输入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开始。

铺在宽阔林荫道上的法国梧桐树叶已经开始抽绿,曾经可枯萎的枝条一样,开始呈现出一些绿意。尽管此时依然燥冷的京城,见不到太多春天的气息,但是当人们面对柔和的阳光时,仍然知道春天即将到来。尽管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但是街道依然显得有几分寒意,街头的上的行人依然穿着大衣。

穿着便装的居逍遥无目的地在城里漫步。读了报纸上的文章之后他无法集中精力。因此,当他发觉自己走到了市中心时,不禁心中一惊。对面就是京城百货公司大楼。高达五层的百货公司不时有人出出进进。现在已经9点钟,京城的街头已经恢复了先前热闹。

现在的京城似乎已经不再是居逍遥离开时的那个京城,早在司马总理从俄罗斯返回宣誓就职前,国会就已经通过新的法案,从法律上规定的共和中国实行内阁制,甚至用大量的条文规定了大总统和总理权责,虽然黎元洪还是那个大总统,可是对内对外没有了任何权力,司马和他的复兴党利用国会彻底架空了大总统,而曾经的总理段祺瑞不过得到了副总统一职。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内阁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各个政党为了组阁问题各执党见,但是在边防军的枪杆子以及复兴党的多数席位的支持下,现在的党争仅限于国会,至于政府被司马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几乎达到滴水不进的地步。

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居逍遥却有着影响,尤其是现在国会已经将军队国家化,建立国防军列入议事日程,在居逍遥看来,或许那时模范军以及北方军很有可能被解散,拥兵上百万的边防军足以取代北方军以及模范军,到那时自己……

感觉前途渺茫的居逍遥站在报亭旁,浏览着报刊杂志,卖报人像海盗一样把宽大的帽子压到眉际。每当听到他声嘶力竭的叫喊,居逍遥都要跟着全身震动,报亭里的那个年青的卖报人,吼声带着些许军人才有的气质。

出于对报亭老板的好奇居逍遥,从口袋中取出了五个西储银行发行铜板。

“给我拿一份《西北时报》!”

在拿报纸的空档,居逍遥看到报亭老板的身旁放着支拐杖,再朝里面打量了一眼,他的左小腿处显得空荡荡的,在报亭内挂着一张合影照片,上面是几十名穿着厚实防寒服的军人的合影,在他们的背后是一座欧式的大教堂,这应该是他们在的俄国拍的照片。

看到那张照片居逍遥拿出钱包取出一块钱。

“兄弟!再给我拿包烟吧!边防军出来?远征军?第几师的?”

言语间带着些许亲近之意,当初在的俄罗斯时居逍遥和边防军的不少军官几乎就是换贴子的兄弟,能在京城能碰到边防军伤残退役的兄弟并不容易,他们大都生活在西北,在西北有除了有伤残军人康复中心之外,还有安置中心帮助他们找工作。

“我一眼就看出来你也是当兵的出身,呵呵!原本是远征军十三师,这不在圣叶卡捷琳堡少了截家什!您也是?”

年青的报亭老板在说话脸上带着此许笑容,显然是为碰到“战友”而高兴,京城不是西北的地界,尽管现在先生就在京城的国务院主持政务,而边防公署有一些署长已经是中央政府的部长,但京城还是那个四九城。

“呵呵!我……我是模范军第六师的,在俄国离你们的56团的驻地不远!”

面前这个“老兵”的热情让居逍遥一顿,从其眉间可以感觉出他的些许孤寂和碰到“自家兄弟”的高兴。

“呵呵!一样,模范军、边防军一门子兄弟!等回头过些时候,都是国防军不是!兄弟要是没事,进来做会?外头怪冷的!”

报亭老板尽管有些失望,但是语间仍然不失先前的热情,在前头的时候,边防军上下都没拿模范军当做外人,更何况喀山解围战时,模范军的兄弟也是流过血的。

现在国会正在讨论军队国家化建立共和中国国防军,等到国防军组建之后,无论是模范军还是边防军都是一家的共和中国国防军,那还有什么北方陆军、边防军还有各省陆军之分。

本就没什么去处的居逍遥并没的拒绝的报亭老板的邀请,都是当兵的不需要整那些虚的。

“呵呵!那……兄弟姓居、名逍遥!兄弟贵姓?”

“桂元!”

拄着拐杖的桂元从眼前的这个模范军出来的居逍遥手里接过一根烟说道。

“你是……”

从他的名字里居逍遥多少明白为啥他会来京城。

“兄弟是旗人!呵呵!”

桂元的脸上带着些许苦笑,现在旗人不受待见,之所以在报亭里头挂上那张全排兄弟在大教堂外的合影,就是为了避免那些警察找自己麻烦。之所以没像其它战友一样留在西北,是因为桂元自小就长在京城,不愿到异乡扒食。

“这是你的报亭,你们……没给你吗?”

居逍遥在说话时难免顿了一下,毕竟眼前这个人旗人的身份在那,谁都知道西北可是……民族主义盛行。

“一个月九块生活补助,免费医治,一样没少!我家那老宅子还是用伤残退役津贴买回来的!我是旗人不是假,可我也是边防军不是!”

桂元在说话时脸上带着些许骄色,自己的那群宗亲们的皇粮,随着先生进京宣誓就职总理,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取消几十万京旗的“铁杆庄稼”,就连同京旗旗地也同样被政府收回,这大街几乎随处可见到那些扛力巴、讨饭的宗人,反观自己一个月做收九块钱,银行里还有一笔存款,而这份“皇粮”不是靠着祖宗的保佑,是自己拿命换来的!

接下来两人一起随意的聊着,聊着曾经在俄国的往事,甚至于两人还谈起了各自在俄国艳遇,这是很多远征军官兵的谈资——俄国娘们!甚至连报纸上都报道过远征军官兵艳遇,大头兵娶到俄罗斯小姐,诸如此时的新闻过去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

“……你不知道,当初若不是她怀了桂家的孩子,咱爷们也不至……”桂元在说话时显得眉飞色舞,去当兵打仗能找着俄国女人做媳妇,在若大的中国可是头一份!

就在这时街道上传来一阵轰乱其中伴着有些凌乱的呼喊声,正在报亭里聊着两人在听到街上的呼喊声时,皱头同时一皱,原本眉飞色舞的桂元忍不住摇头常叹一口气。

“都共和九年,还他娘的闹个啥!”

“要求政府遵守《清室优待条件》!维护国家信誉!”

……

街道上涌出一阵黑压压的人群,这些人举着横幅大声的呼喊着,如果说最近京城什么事最热闹莫过于国会正在讨论通过的《清室优待条伯修正案》,新的修正条件中规定:“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以及“移出宫禁”,这个修正案一经复兴党籍国会议员吕仁等人提交之后,就在全国引起轰动,需京城的几十万满旗更是发动了几次游行示威。

辛亥革命胜利,共和中国成立后,1912年2月12日,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按照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退位后的清帝仍暂居故宫,尊号不变,宫廷皇族机构和官员照常存在,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供给岁费400万两银子。

就这样,在号称共和国体的共和中国首都北京的故宫里,保持着一个俨然独立的封建小朝廷,宫里的珍贵国宝,也由此悄然流失。

原因在于,溥仪仍将故宫国宝视为“朕之所有”,肆意侵吞。他虽然已退位不再是天子,生活上却仍如在位时一样奢华,一年400万两银哪够挥霍?便以补充需用不足为词,或将珍贵古物拍卖,或向银行作抵押贷款;还以赏赐臣下为名,将国宝转移宫外。甚至明偷暗盗,夹带出宫,以备有朝一日出宫后不尽享用。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室盗窃国宝的秘密还是在月前经报界传了出去,立即引起各界愤懑,纷纷吁请政府严加制约。而蔡元培等识卓见远学者,更是倡言学习西方列强注重实物的博物馆教育法,陈列展出故宫的文物。将馆中收藏的古物,供学生、国民参观,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必为公众所肯定。

正是在这种大前提下,以吕仁为首三十余名复兴党籍国会议员以及一千八百余名社会仁达提出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案》,这个修正案一经提出,立即搅得这本就暗潮涌动京城炸开了锅来,这几乎被一些人视为新内阁准备对鞑子动手的先兆。

收到京师警察厅报告的司马听着国务院外隐隐传来的呼喊声,再看了一眼桌上的“京旗请愿委员会”递交的请愿书,然后随手将其扔到了垃圾桶内,对于这种请愿书司马懒得看上一眼。

“先生,如果……我们的人可以从中动一下!那样的话……”

正在做着汇报的石磊见司马眉头一皱,于是便轻声建议道,自打京城的那些个旗民在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煽动下开始请愿游行初驶,石磊就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先生一直都没有接受而已。

“暂时还不用动他们,等下去!共和国了,要保障公民的游行集会的权力不是吗?”

京旗现在的游行虽然闹心,但并没有什么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京城,而在其它地方,更何况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不是京旗、不是满人,而是其它的一些问题,只有坐到这个位置上,才能体会上这个位置的无奈,过去自己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西北,而现在却是全国,国事不靖,内忧外患!(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