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306章 毋忘台湾

小市民的奋斗 第二卷大时代 第306章 毋忘台湾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0:56 来源:小说旗

自中日战争爆发以来,各大国外交官便纷纷的来到中国,全世界都在观注着这场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决战,在各国外交官努力从中斡旋的同时,这里同样吸引着来自各国的军事情报人员,中国国防军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初,就展现的出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进攻能力。对于外交人员或是军事情报人员而言,中国的行政首都西北市,无疑成为了所有人观注的重点。

3月15日清晨,随着街道上两声清脆的枪响,路边一个正在行走的中年人被枪击,枪手随即乘摩托车离开了现场,在巡警听到枪声到达现场时,枪手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人行道上的一具尸体。

“上士,您看他的证件,程满水,36岁,是台裔!”

最先到达现场的巡逻警员拿着从尸体上找到证件,颇为无奈向到场的长官介绍道,声音非常轻,似乎是怕周围已到达现场的记者听到。

“……”

一听是台裔,上士的脸色一变,心下多少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于这种案件地方警察部门并不愿意插手,涉及面太多、内情太复杂。

“分局会把这个案件移交给中央警署……”

话未说完,上士就看到几辆商务车停在了路边,看着车上的人,上士的脸上露出些许不快之色,他们的动作也太快了。

共和九年,对中国而言是几乎可以被称为“统一元年”,那一年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遗留下了此许问题,警察部门就是问题之一,警察部门从法律上不是统一部门,全中国国超过5000多个警局,在组织上互不隶属干涉、互无指挥权,规章衔别制服均不尽相同,就是在警衔上的区别不仅在于级别档次不同,即使相等级的称谓也不一样,像西北市就是执行的源自国防军的军衔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就是跨省案件,西北省的警察在省外没有执法权。

这是中央和地方的谈判的导致结果,那次谈判确立了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奉行分权和制衡原则,总理与议会、最高法院之间存在权力分配,中央政府与省、市和县之间也存在着权力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只对跨省司法事务拥有裁决权,而其他权力大多掌握在省、市和县手中,但又因为中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当时中央与地方的谈判中,无论是中央或是地方都决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司法调查机构,最终这个机构由国务院原下属的警察部改设为中央警署,也是中国警察系统中唯一一家可以跨省执法的警察机构。

但让中央警署声名大振的,却是在共和十年国内对红色恐怖的大规模逮捕行动,尽管对俄作战时,红俄和社工党在舆论的宣传下已经成为暴力、野蛮、残忍的代名词,但社工党却在中国煽动了一系列的恐怖和暴力活动,短短几个星期内包括司法部长、高法法院法官甚至总理等数百名政府官员收到邮件炸弹,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最终国会出于消弱中央调查局权限的想法,要求中央警署负责清除非华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力,反对赤色恐怖就在为了的中央警署的主要工作,中央警署参考中央调查局的方法,建立数十万张卡片资料,每一个激进组织、每一家激进出版物都建立了详细档案,还和中央调查局合作派探员打入激进组织内部,摸清了激进组织的内部情况,这些探员甚至打入了这些组织领导层。

最终在共和十一年,时机成熟后中央警署指示探员在全国各地召开组织会议,会议进行期间,中央警署的探员在军方宪兵部队的配合下,冲入会场不出示逮捕证,就逮捕了所有与会者,被拘留者不需起诉、不能聘请律师,当晚全国一共逮捕5000多名激进倾向的嫌疑分子,尽管那次行动因违反多条法律而受到司法界、舆论界的指责,但是对于国家的安全无疑是必要的,最终在国会和一些部门运作下,中央警署的这种极端形为,最后演变成合法行动,中央警署也是因此赢得了声望,不管是好的或是坏的,总之那次行动之后,赤色力量在中国的已不复存在。

“长官,从现场提取的弹壳看,他是被5。6公厘手枪击中,死者的戒指、手表、钱夹等贵重物品均被抢走。但是在一个扔进下水道的包裹里发现了一部分上述物件,从而排除了抢劫杀人的可能。我们初步断定这起街头刺杀案,应该与两天前在上海发生的海航飞行员遇袭事件有关!”

“遇袭?台裔?”

下属的汇报让马一新一愣,又是这种事。两天前,在上海几名未来被逮捕的潜太台籍日谍,在海军基地外袭杀了数名海军飞行员,尽管报纸上仅只是“我飞行员遭受敌谍袭击”来报道,虽未提台籍,但私下中这个新闻却早已传开,正因如此才会在导致各地发生袭击台籍士民、学生的事件。

“从那些激进团体着手吧!这群人也忒……”

马一新摇摇头轻叹口气,尽管中央警署过去逮捕很多激进团体的成员,但那些团体大都有一个共同点“红色”,而对于这些“五色”的激进团体,中央警署现在和过去的态度都是同样的,只要做的不太过份,他们都仍然将是“合法的受宪法保护的民间团体”,现在他们无疑做的太过了。

“还有,和7区警察分局协调一下,这件事不能捅到新闻界,否则他们别又唯恐天下不乱,把新闻捅出来,这些人那……我去见局长,该刹刹他们的风了!台湾人!台湾人就不是中国人了吗?”

因为多年来,日本人运用领事裁判权与对岸政策,遣送一些台籍败类到大陆贩毒,从事不法活动,破坏台湾人与祖国的传统关系,在战争爆发后,被军警逮捕的日本间谍中更有三成台湾人,而且那些台籍败类甚至参加对机场等地袭击,尽管只是一部分败类所为行为最终造成了国内很多民众对台湾人由“疏而远之”一变而为“恨而恶之”。

这种“既不容于敌人又不容于祖国”的苦闷,特别是在战前就到内地的台湾人体验最深。这种苦闷几乎变为恐怖,国内一些激进团体甚至喊出“宁错杀百人,不轻放一人”的口号,一些台湾人一但被内地激进民众疑为“日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尽管此事一出,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立即第一时间制止,但总是有很多的人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台湾人。

走在西大校园的蒋念宗可以感觉到四周投来那种带着些许敌意、不信等诸多复杂的眼神,五天前,在大学公开栏内,不知道是什么人张贴了一份“西大台籍学生名录”,不仅写有西大所有在校生旁听生中台籍学员的名单,甚至还有照片,要求学校同学尽爱国者之责,行监视之权!

在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总督府规定,台湾人回大陆要有渡华旅券。请求旅券手续必经日警调查报告,颇为麻烦。1920年以后,台湾失学青年日多,求学之心日切。他们有经由日本而回大陆者,因在日本本土渡华无须旅券,而且还可以得到船员帮忙偷渡回国,所以到大陆求学的学生逐年增加,求学于内地各级学校,仅西北大学中就有五百多名台籍旁听生,在西北各所学校中更是有千人之多。

也就是从那天起蒋念宗就可以感觉到周围那种不信任和不屑的目光。走到位于学校西北角“台籍同学会”联谊处时,蒋念宗隐约感觉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这里。

“他们真的把我们当成日谍了吗?”

想到这心头涌起烦杂情绪的蒋念宗神情一黯。

“念宗!你是中国人!你不是日本人!你为什么叫念宗,起这个名就是让你记得你祖宗是谁!是中国人!知道吗?”

少年时父亲响亮的耳光和脸颊火辣辣的痛楚似乎仍然挂于脸上,少年自己初入公学,从学校回家对父亲行日本礼时,父亲的怒骂和斥责。

“念宗,去中国!你是中国人!一定要回中国读书!千万不能做日本人的奴才,要做中国人!”

想起来上高中时,来大陆前父亲对自己的叮嘱!

“父亲,如果是你,您应该应该怎么办?”

被怀疑的的无力和痛苦在蒋念宗的心头萦绕着,如果父亲知道自己现在会面临这种困境,他会怎么做呢?以死铭志吗?

“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

一走进房间,蒋念宗就听到的一个有些悲愤的声音,来大陆求学台湾学子,无不是将自己是中国人铭记于心,但那些败类却将众人置于两难之地,痛苦在所有人的心头萦绕着。

见蒋念宗走了过来,神情黯然的吴振芳走了过来。

“念宗,我……我去征兵处了,可他们推托我不是中国籍!念宗,这次不论你是否同意,我们都经已经决定要要去国会请愿,你去吗?”

去国会请愿!吴振芳的话让蒋念宗一愣,自己是联谊会会长,为什么没有人和自己说!

“是的,朝鲜人中同样有很多日谍,可为什么没有人怀疑!那是因为韩国独立军在朝鲜炸铁路、炸仓库,我们台湾人为什么被怀疑,因为我们是顺民!是顺民!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同胞,我们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方今国家军兴,台湾士民一样也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我们不是日本人的狗!不是顺民!”

吴振芳的话中带着一丝悲愤,台湾人做顺民做的太久了,自共和四年余清芳起义后,已8年未闻起义之枪响,顺民做了这么长时间,又出了那么多败类,被人误解自无从辩解。

当吴振芳等数百名同学换上便装,接二连三从学校离开后,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自己的身后,一群兴奋的年青人显然注意到了这些“准日谍”的异样举动,无不欢心鼓舞的悄悄恨了上去。

“推迟总攻时间?张镇国要改围城为分割包围?那朝鲜呢?”

接到参谋部递交第一集团军递交的修改后的作战方案司马一愣,如果没错的话,原本参谋部在接到张镇国的报告后,已经决定将在未来几天内启动对朝鲜的作战计划,其中就包括把第一集团军所属的一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师调配给冷御秋的第二集团军使用。

“第一集团军同意将第三师、第一师暂调予第一集团军,但要求补充三个师的国民警卫队,以参于旅顺围攻战,即便不是堑壕包围,轻步兵师在那种地形也比的装甲师和摩步枪更灵活,不过国民警卫队的意志似乎稍显薄弱,有上报资料,第一集团军配属的两个师的国民警卫队,在战斗时零星出现了少量的逃兵。”

提到国民警卫队,蔡锷抬眼看了一下眼前的司马,建立国民警卫队是实际上司马的建议,尽管初衷是为建立国防后备军,但是在外界看来,因为的国民警卫队大都是省军改编,所以被视为是中央向地方的一定妥协,虽然其算是国防军预备军的一支力量,但根据《民兵法案》国民警卫队在平时由各省指挥。平时,国防部对国民警卫队只有指导权而无指挥权,国民警卫队由各省政府指挥,受所在省专管国民警卫队事务的副省长直接领导,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防部和各省省长的命令,维护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安全利益,维持社会稳定和参加抢险救灾。

战时,中央政府有权调动国民警卫队部队服现役。国民警卫队经费开支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国民警卫队司令部机关的正式工作人员既是省政府工作人员,又是国民警卫队队员,按政府行政级别领取工资。国民警卫队队员大部分直接从地方招募而来,编组成各部(分)队。

国民警卫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后勤供应、人事制度以及执行的条令条例均与现役部队相同,这种体制是眼前的总理创立的,其具有便于训练、便于迅速征召和动员等优点,因而得到国防部和地方的赞同。

按照规定,各省国民警卫队除三分之一全年制服役官士外,队员每年要利用48个周未参加兵营训练,另外每年还有一次15天现役集训,即与相对应的现役部队合练,以便战时能迅速对口补充现役部队,参加训练的国民警卫队队员着与正规军相同的军装。

但显然理想是理想,尽管国民警卫队在平时演习、训练虽比国防军稍逊,但仍然让国防部和参谋部非常满意,但真的把他们送上了战场,训练是一回事,战场又是一回事,那些一年只训练几十天的“星期天士兵”中总有一些人难以承受战场上的压力。

“逃兵只要不是普遍范围内,都是可以的接受的,他要三个师的国民警卫队,嗯!给他补充四个师!即便日本人没有水,那么就把包围时间加长一些,同时要留下机动野战部队,以免到时狗急跳墙,防止日军到时夜间反扑,国民警卫队不是正规军,战斗意志不能和正规军相比,要包围前沿尽可能的设立由密集雷场、铁丝网构成的坚固防线,至少装甲挖掘机,从参谋部战备物资中抽调过去,还可以从铁道兵部队抽去一些,只要不影响到朝鲜还有台湾方面,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少死一点人总是好的!”

司马站了起来沉思了一会开口说道,旅顺是国防军的必攻之地,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是黄海的钳口,十万日军根本就是中国的一根心头刺,这根刺不拔掉几乎让自己寝食难安的地步,绝不让任何一名涉足中国大陆的日军官兵安然回国,除了因为这是十万精锐军的原因,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为了复仇。

而在参谋部看来,之所以进攻重兵防御的旅顺,是为了从心理上击碎日本战斗下去的任何幻想,换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仅现在这种规模的轰炸,都足以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前,但日本至今仍然拒绝美、英等国提出的斡旋,唯有通过压倒性胜利,克复拥有重兵保护的旅顺,同时配以对日本本土大规模的轰炸,才能让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前,而不是像现在靠着最后一线希望撑下去,旅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日本陆军的希望,他们试图把旅顺变为自己的荣誉之地,那么国防军不介意把旅顺变为他们的哭魂之处。

说话时,站在窗前的司马一直盯着国务院大楼对面的共和广场,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共和广场无疑是全中国最热闹的所在,每天都有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人那里举行祝捷集会,各类的集会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最爱,在政府的推动和宣传下,国内民众热衷于宏大的群众集会,盛装大游行。在这种场合,军乐队演奏的军乐更显得激昂雄壮,数不清的国旗迎风飞舞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成千上万的人发出的“忠诚”“祖国万岁”的呼喊如同山呼海啸,勾画出一幅让人久久难忘壮丽的图画。

只有营造出这样的氛围,才能显示人民万众一心的意志,显示群众的创造力与力量,证明渺小的个人只有与伟大的集体目标相一致,才能获得个人在历史中的价值,从而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政府的口号“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国家和人民才是一切。”在这个奉公与献身主义盛行的时代,这一切无疑是被广泛接受的,甚至于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根本所在。

站在人群中的蒋念宗此时显得有些激动,以至于嗓子发干,心跳加速,朝身边的同学看去,蒋念宗看到他们的情况似乎也不比自己好多少,此时蒋念宗在犹豫着,自己是否应该应该走上台去,每天看着自己的那些校友,在台上大声痴呼的爱国宣言,蒋念宗渴望着能够听到“台湾学生”的声音,但今天是来国会递交请愿书的。

尽管国会中已有台籍代表,尽管他们早已宣称“……台湾之收复,台胞之解放,其历史任务,均赖祖国早日奠定此旨,速谋于成,祖国政府能允兹实施,有志台胞更当效命以赴,事之必成,自无疑义,如能做到,国家幸甚,台湾幸甚!”

但在很多人眼中台湾人如同“日谍”,即便是在学校之中,战争爆发后,学校里的很多同学都用一种看待“敌人”的眼光看着台籍同学,这一切让蒋念宗心中满是无奈,想参军,但去征兵处,一看是台湾籍,就会被委婉的拒绝。

“念宗,您是台籍学生会会长,在去国会请愿之前!咱们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台湾绝不是日本人的奴才,我们是中国人!”

就在蒋念宗紧张之余耳边传来的同学的声音,蒋念宗回头一看是吴振芳。

“蒋会长,我们都是中国人,拜托了!”

数百名学生同时冲着蒋念宗一鞠躬,广场内的异样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这翻动作未免也太日本味了,这也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是那种明“同化”实“奴化”的日式教育。

“好像是日本人!”突然一个有些刺耳的声音传入蒋念宗的耳内。

“不!我们是台湾人!是中国人!”

被人误指成日本人,蒋念宗突然发出的一声嘶吼,声中带着一种似乎绝望的悲鸣,广场上的人们无不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看着那个冲到共和纪念碑下的青年。

当蒋念宗说完话后,环视眼前依然可以看到人群中仍然有怀疑的目光,不怪众人误解,只怪那些台湾人中被日人利用的败类做了太多的恶,伤尽了国人的心,尽管几年来国家从忘记台湾,但凡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学习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但总有一些败类败坏着台湾人的名声。

“同胞们,我们不是日本人,我们台湾人也是汉民族,也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先,是福建、漳州、泉州、广东、潮州的出身者。为脱离满清虐政,图谋发展汉民族,而移住台湾的。光绪二十一年,甲午之战的结果就是万恶的清朝把台湾割让予日本,使东洋第一宝库,竟归于倭人之手……日本自领有台湾以来,限制台湾人回祖国;连亲戚间也不得往来,妨害同胞间的相爱互助……就是二十八年前一**五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的土地,我们的台湾,中国的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者,以武力威吓,施行炮舰政策,进攻夺取台湾,而公然正式施行帝国主义政策第一方式政治侵略,开始恶政于我台湾四百万同胞。从那时起,台湾所受的痛苦与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压迫蹂躏的惨状,却超乎祖国数百倍,陷倭二十八年间,日人凌我、杀我、欺我、奴我。然今日祖**兴,我台湾同胞无欢心鼓舞,祖国击败日本之日,就是我台湾重归祖国之时,亦是台湾获得自由之时……我们台湾人中是有败类为日本人充当间谍,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四百万台湾人是心向祖国大陆,我们是中国人!在这里我,我们这些台籍学生,恳请大家,毋忘台湾!台湾人同样是中国人!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我们渴望参加中国革命,并愿加入军队和日本军队作战!”

站在广场上的蒋念宗声中带着一丝悲愤,这种悲愤源于蒋念宗在战争爆发后所感受到的一部分同学不信任的目光,甚至其中还带着些许敌意。

今天之所以和同学们都身穿便服来到广场就是为了告诉同胞们,台湾人不是日本人的狗,蒋念宗对同学和周围所人的误解并没有怨恨之意,感受更多的却是痛苦和无奈。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当这首七子之歌台湾刚一唱完,就有几名台籍学生拖着一块白布在广场上伸来,蒋念宗和几名同学走上前,用力的咬破手指,沾着血在白布上写了几个字。

“我是中国人!”随后有又有十几人走上前咬破手指书写,长幅白布倾刻间出现数百个鲜血书写的姓名和题诗。这时又有几名年青人走了过来,看着他们的出现,无论是蒋念宗或是吴振芳都为之一愣,其中几人他们并不陌生,数天前的那个“敌谍就在你身边”就出自他们之手,他们要做什么?所有人都有一愣。

这时其中一个人有些歉意的看着那些台籍同学,随后咬破手指,随后在白布上写着什么。

“毋忘台湾!”

此时这些书写血书铭志的青年并不知道,此时在国务院三楼,十几名从台湾来的客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总理的接见。

(关于这一章,无语只是参考的抗战前后,在大陆台人情况书写,当时许多台胞回到内地,因无中国国籍,谋职党政机关,不敢填写真实台湾籍贯,而是报上闽粤祖居地。因大量台人充当日谍,导致抗战初期出现“宁错杀百人,不轻放一人”的局面,这一局面直到39年左右才得已好转,个中原因不加详述。我想在小说中的这个时代,应该也会多少出现这种局面,当然我个人更坚信一点,台湾人都是抗日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