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计策
吴州使的爪牙们,全都被抓起来了。唯有吴州使,在事前就得到了消息,在武林高手的护卫下逃了。
当熊大将军的兵马赶到时,已经人去楼空,宫旬立即下令封锁全城,全力搜捕吴州使的下落。
一日不抓到他,就多一个隐患。
甘州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治下,宫旬手持圣旨,任命胡九重掌甘州,与民生息,共同赈灾。
而宫旬首要做的,便是帮甘州恢复治安,他先广发朝廷诏令。让那些因为大旱而据山为王的百姓,立即解散山寨,回到甘州,所谓的“换匪为民”政策。在这个政策下,没有打家劫舍、伤害普通老百姓的,一律将山中财产充公,便可以折免过错,在共同赈灾的过程中,为百姓出一份力,以代偿所罚。
那些犯了重错的山匪,则立即向州府衙门自首。衙门会酌情轻判,并给予他们机会戴罪立功,过期若不纠集下山,到时他会发兵攻山。负隅顽抗、不相信朝廷诏令的,错过了自首时机,一律以匪患所论。
诏令一出,甘州城各大山头可是闹开了。有些人说朝廷的话不能信,要是去了就是送死。想之前,百姓们都没吃的,一群贪官污吏,不把他们当人,连口饭都没得吃,还在赈灾的粥里放沙子。兄弟们几个抱不平,就被州府的人扣上了暴民的帽子。
兄弟们要是不反抗,还不得被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捉到大牢里去?俗话说,狗被逼急了还跳墙呢,反正州府那群人的话是怎么都不信了。与其送上门去死得那么窝囊,还不如拼死到最后。
可随即也有人说。吴州使和他的一群爪牙们已经被朝廷铲除了,现在甘州城是以前的州使做主。朝廷的态度,还是值得相信的,将贪官污吏一网打尽,也是让人大快人心。
而且太子亲自坐镇,总不可能说假话。那份诏令口气强硬,反倒让他们心安。若是许诺了一系列美满的愿望。
这是一繁重又繁琐的活儿,宫旬集齐了前吴州使在任并未被株连问罪的官员,考核他们的政绩与能力,从中抽出几个秉公执法、熟悉朝廷律法并且知变通的几个人,由他们来负责此案。
既要达到惩戒的目的,又能给其中认错态度良好、有明显悔过表现的人机会。那些人都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认真按照他的嘱咐,将这些人进行交叉询问,相互介绍山寨所犯下的案子。若证词没有矛盾或者大出入的,基本就能够确定了。
对其定罪量刑之后,呈给宫旬,由他审阅无误之后,才会依次执行。
这已经是多日以后的事了,果然,最棘手的还是一个白毛山。
白毛山的大王,宫旬派人去了解过他的身份。他曾经是吴州使身旁的一个走狗,因为某件事做得不如吴州使的意,遭到了他的处罚。为了保命,杀了负责他的官兵,并且利用百姓的激愤心理,纠集了一群人上了白毛山。
有这样的一个老大,也难怪白毛山的气焰格外的嚣张,并且很快地就干上了杀人害命的勾当!
在得到这样的资料之后,宫旬思量着,要想办法除掉白毛山的老大,其他的人不足为虑。
白毛山老大有真功夫,并且够狠,其他都是普通小老百姓,也不敢真的违抗他。不解决了他,白毛山的事便没有办法解决。
他到甘州,可是怀着目的而来。每一单任务,都要做得非常出色,他日跟父皇禀报的时候,才能挺起胸膛直起腰,坦然得到父皇的称赞。而且他也可以凭借着甘州之事,一举向众人展示他这位太子的实力和魄力。
若是能成功、并且兵不血刃地让白毛山归降,那当然是最完美的。
只是,用什么办法呢?
这个时候,一个计策跃入了他的脑海。
他让人召来了孟凌东,让孟凌东扮成其他山上的土匪,跑去白毛山。名目就是朝廷的人根本就不可信,嘴上说着放他们一条生路,其实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以白毛山老大这会儿的心情,一定会放这个人上山。
而只要见到了人,凭着凌东的工夫,要取下他的人头,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个计划再完美不过,时间有限,不能再耽搁了。白毛山的事,不及早解决,可能会生变故。
孟凌东接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即做好了安排。为了让戏演得更加逼真一点,也为了让白毛山下山打探消息的人,能够得知外面的情况,宫旬不仅在白毛山下留了缺口,在甘州城内也留下了他们可以钻的空子。
被押往县衙的孟凌东,忽然挣脱了人群,并且打伤了押着他的官兵,往一只暗巷跑去。
白毛山大王的心腹,那个到山下打探消息的人,看到这情况,心生疑惑,立马追了上来。
孟凌东没有展示全部的身手,只展示了一点蛮力,但就这蛮力,也够让人吃惊的了。那个人被孟凌东打倒在地,差点折在他手下,才慌声大喊,“壮士弄错了,我并不是州府的人——”
如此一番一番,孟凌东终于被那个人带上了白毛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