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美名
孟凌东顺利地回来了,还带回白毛山老大的人头,自此,整个白毛山都归顺了朝廷,甘州城外的匪患也自此平息。
摆平了匪患,接下来就是城中百姓的粮食还有病情问题。
宫旬将查抄的州府财产,用来向其他富庶州县购买平价大米,并号召一干富商在这时积极表现,帮助甘州百姓度过这个难关。
宫旬在离开皇宫之时,曾被育成帝授予便宜行事之权。在甘州的大小事,他可以充分做决定,只要事后奏报一声即可。
让人掏钱的事,总是很难办。一些商人有心,也想借机讨好一下当朝太子殿下的,便给面子捐助了一点儿。当然还有大多商人,迟迟未有行动。
朝廷每次有事,就想着从他们身上放血,他们也是很为难的。而且当着太子的面,给的少了反而说不过去,干脆直接不出面。
宫旬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所谓商人,总要给他们看到一些实质的好处。
于是他承诺,在赈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商人,将享受朝廷政策的优惠。而且甘州即将开放与武常的商业贸易,优先考虑热爱甘州百姓、并且与朝廷荣损与共的商人。
开出的条件现实的不得了,但他们就是喜欢这样现实的。有了当朝太子殿下的承诺,商人们可都坐不住了。
这样的好机会,要是错过了那可就落后别人一步了。优惠政策还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商业贸易权限,落到了其他人的手里,那从今以后这甘州城可就是那些人的天下了。
谁都知道。和武常的商业贸易,除了州府有很大的油水,和特定日子与武常进行交易的商人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以往只有每月初一和十五,才能和武常进行商品交换。而宫旬的意思,似乎透露着这之后将会放宽贸易限制,还会将他们交到部分商人的手中。早听说朝廷会有这样的政策,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将之施行。
一时间。商人们纷纷来到了驿馆。捐粮的捐粮,捐钱的捐钱,百姓们还奇怪这些抠门的商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起来了。但料想也是他们有为的太子殿下的功劳。
甘州城在宫旬和胡州使的整治下,慢慢回复了正轨,百姓们对朝廷和州府的抱怨声,日渐被歌颂宫旬一系列举措的声音所掩盖。
太子是个爱护百姓、年轻有为的好太子。有他在这里。百姓们也有更大的信心,来摆脱大旱和贪官污吏所强加于百姓头上的阴霾。
宫旬的呼声和威望日隆。甚至传到了璐华城。
育成帝看到甘州呈上来的奏折后,很是欣慰。甚至让人特地摆驾朝华宫,和皇后娘娘分享这一个好消息。
皇后娘娘平时就宝贝自己这个儿子,没有哪一位母亲比听到儿子成材争气更加高兴的了。当即便欣喜连连。要她承认自己看到这一家人的境况十分不忍、所以才出手相助,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吧?
虽然都说要以新的面貌对待所有人,但习惯可不是一日两日便能养成的。她能允许自己稍稍放下戒备,也告诉自己要对别人多一分爱心,可不代表还能像以前一样做一个滥好人。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就会想着会不会得不偿失,会不会再一次让自己置身于愚蠢的境地?
她或许没有办法做一个仁心仁术的医者,也只能保持着现在这副样子,尽可能地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吧。
路曼声从外面回来时,被孟凌东叫了过去,说是宫旬要见她。
这次见面,并没有说什么重要的事。当然,对于其他的御医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大事了。
宫旬告诉她,她在甘州城救下的每一个人,都将记入她的履历。这也就意味着,在整个尚衣局中,资历和功绩,她一下子从吊车尾上升到前列。
回到尚医局,她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女御医路曼声,而是关键时刻可以委以重任、并且在甘州赈灾过程中留下重要功绩的女御医。
多少人梦寐以求着这样的机会,就这样落到了路曼声的头上。
但不会有人抱怨一句,为什么?因为灾情沉重的地区,本来就不是御医们愿意去的地方。
在得到了御医的头衔之后,他们更向往的是给高官贵胄、王室皇族看病。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待遇、吃着山珍海味、睡着高床软枕,拿着丰厚的诊金,然后不断地跻身到尚医局前列。
这就是他们的追求,也是他们向往的生活。
许多人会发现,路曼声在去往甘州之前,还是与他们享同样待遇、功德牌寥寥的新晋御医,回去之后,不管是名气还是功德牌,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
尚医局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一切都凭实力和名气说话。
而向路曼声,年纪轻轻,便能留下这种名气的女大夫,在整个尚医局历史上,恐怕都是稀有的。
让人无奈的是,路曼声之前从未想过这事,即便宫旬告诉她,她依然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顶多会来一句:哦,以后的清静日子就少了。
“恭喜你,路姑娘!”孟凌东和路曼声从宫旬那里走出,孟凌东微微勾起嘴角,笑着向她送上祝贺。
“……谢谢。”
“路姑娘似乎不如想象的高兴?”
她应该很高兴吧,在这种时候,还要板着脸,其他御医看到会忍不住抽她,骂她矫情的。
但那是别人的事,与她何干?
看着路曼声走远,孟凌东的脸上露出一抹略带无奈的笑容。
路姑娘,会站得越来越高吧?
现在还只是个开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