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仁祖反正

火红大明 第二百一十五章 仁祖反正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9 15:05:26 来源:小说旗

历史上仁祖反正应该在天启三年发生的事情,不过因为郑继愿发动平安道起义引发多米骨牌效应,使得朝鲜本来应该应对女真人的外部军事压力变成了内部的平叛战争,而朝鲜内部也存在失地百姓源源不断的前往平安道,随着他们一起走的还有部分悍勇的流寇,因为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离开,导致平安道叛乱产生的内部军事斗争重新又回到政治斗争,而光海君在经过大明徐光启的居中调停后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不过结果就是在他的暗示下部分内官通过走私兴华公司的商品和日本,朝鲜的铁矿与女真人进行贸易,而女真人不仅是照单全收,而且要求光海君不要支持在宽甸皮岛地区的登莱军,不过光海君也清楚因为有皮岛和宽甸五堡的登莱军朝鲜面对女真人的军事压力才不会太大,所以首鼠两端开始进行墙头草的操作。

对于历史上的仁祖反正兴华公司没有什么太多的资料,而且这事情也是通过杨向东与郑继愿在朝鲜的情报网得知的情况,而且郑继愿作为郑弘立的弟子和小北派有很多联系,而且在平安道也有很多已经加入兴化公司的朝鲜籍的改革派青年,和兴华公司的条件一样都是出身平困家庭的年轻人,不过兴华公司又和郑继愿的情况不同,兴华公司因为有自己的基本盘。公司通过先期的大规模的教育已经有了自己的干部基本盘。分公司以及各农场和乡镇地区已经全部由这些原先的干部进行管理。而那些没了电户来租他们的地主,也经过兴华公司的各种商业活动将他们的土地全部公有制,而这些从原来的二道贩子成了实业的商人。而这些吃到了甜头的商人也明白了,土里刨食确实不如搞实业。

而郑继愿在平安道没有自己的基本盘只能进行激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操作,这让当地百姓对于郑继愿的队伍很认可,但是那些逃难的地主和被砍头的地主余孽却不这么认为,所以一直在鼓动现在掌控朝堂的北人派,大北人派也不是傻子,一个平安道支持大明与女真人的战争,总好过大家都出钱支持,而随着党政的愈演愈烈,没有任何军事力量的西人派决定请外援。

信使在正月这几年朝鲜百姓非常喜欢的期间前往位于平安道的所谓叛乱军所在地,这是因为在每年位于平安道的郑继愿就会安排各种的工作,有负责农业的,有负责工业的,还有与兴华公司合作外派或者直接作为雇工的商业合同,这几年的时间平安到那里能吃饱饭,能吃好饭的传言已经传遍了整个朝鲜地区。甚至一些日本中心地区的大名也会在对马岛签订人口贩卖的合同,通过当地的兴华公司工作人员将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或者一些希望获得荣誉和丰厚佣金的武士送到朝鲜地区,在全罗道进行几个月的汉语学习后前往平安道在哪里上船南下。

趁着大量百姓涌入平安道的时机,一些经过伪装的西人陆陆续续到了平安道,通过一些小北人联系到了郑继愿,此时郑继愿正在忙着处理兴华公司的人员雇佣合同,因为南海地区的扩大,需要大量人口参加农业工作。郑继愿手中有大量从朝鲜地区其他地方来的难民,面对平安道有些饱和的情况,此时据不完全统计朝鲜就有人口800多万,而现在聚集在平安道的就有90万,知道平安道不比南部地区这里处于山地。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土地供给,而郑继愿也清楚平安道现在基本上就是兴华公司的粮食在养着,而且为了保证不出现水土流失郑继愿也不想过分开垦土地,看着文件清单上10万人的统计数字,郑继愿既不想这些人口大量流失,知道没办法安定这些人。为难的郑继愿不得不放下这份文件,或许是为了安抚心情,那一份文件是关于平安到地区开垦铁矿与煤矿的情况。这就比较好了,因为有兴华公司的帮助在平安道建立了大量炼铁厂,而兴华公司没有要坑他的意思。这些炼铁厂的设备都是比较新的,人员培训也从不拖沓,而且还提供了各种高素质的人员,这让郑继愿也可以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发展,下一份的是农业报告,联系工业部门的钢铁产量的情况,有大量铁质农具的帮忙农业发展也远远超过朝鲜其他地区,好心情没有持续太久,下一份文件是关于户籍的,这次有8000份户籍更改的申请,也就是从雇佣工成为兴华公司的正式员工,也就是说他们有了大明籍贯,正在有些心里矛盾的郑继愿听秘书汇报了西人来拜访的消息。

“我看朝鲜内乱是要兴起了,不知道女真人会不会趁着朝鲜内乱发动进攻,从目前来看女真人对朝鲜还是有想法的。”沈有容在会议上开口了。

“努尔哈赤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搞事情,我担心的是郑继愿会扩大自己的地盘。”康应乾接茬说道。

“郑继愿不会扩大地盘,平安道现在说到底是我们在养着,郑继愿也清楚,自己不到扩大地区的时候而且如果他的位置很尴尬,如果北上咸镜道那么他就是抵抗女真人的前线了,南下黄海道不论是现在的国王还是新的朝鲜国王也不会同意的,此时郑继愿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吴启荣说出判断。

“我不担心郑继愿会扩张我怕民意汹汹咸镜道和黄海道的百姓起义希望效仿平安道,那时候郑继愿就处在两难境地了。”乔一琦开口说道。

此时不仅是郑继愿,在登莱总部的决策层也是为难,而会议一时间处在了为难的局面,乔一琦决定前往平安道与西人党当面聊一聊。

时间就到了天启五年的三月,此时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统治辽东期间,先屠无谷之汉人,再杀富户,诛贤人,致使更大规模的辽人反抗。此时与盖州对峙的登莱军反而没有任何主动出击行动,反而是归附堡的一个营的护卫队,配合骑兵营和一个团的辽东籍民兵突破山区沿着毕里河与部分被打散的辽东义勇汇合。骑兵营是频频出击,把探明的被包围的义勇解救出来。一些还保留财产的富户决定离开辽东前往登莱,一些不愿意离开的富户或许还想留在故土,而对於女真人有家仇的辽人也决定留下来,不过他们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护卫队营政委决定把他们带回去集中培训,辽东这些人好多都是会马的,于是政委一边将这些人带回归附堡,一边给位于盖州的参谋部发了报告。

而所谓的仁祖反正也依旧没有任何消息,时间到了四月份,朝廷所谓的慰问使者到达蓬莱,登莱巡抚袁可立出门迎接,不过也得到了内阁计划让登莱军全军放弃宽甸主力全部集结在盖州的想法,从目前辽东情况来看,双方兵力都集中在沈阳前线,宽甸虽然可以策应,不过总体来说用处不大,所以内阁希望裁撤宽甸地区,这让在座得袁可立沈有容脸色沉重,袁可立或许是因为登莱军离开宽甸属于短视,可是沈有容却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宽甸地区目前女真人的压力反而不大,至于为什么还保留将近两个团的兵力在宽甸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朝鲜被女真人入侵。从自己得到的情报上来看朝鲜地区的情况很不好,政局混乱官员贪腐怠惰,士兵的装备和训练严重不足。面对久经沙场的女真士兵肯定是一击而溃,而内阁要求裁撤宽甸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袁崇焕。说到底还是钱粮装备的问题,从数据上来看,大明兵部和户部一共欠了登莱地区90万两。这还只是工时费用,如果是原材料的话差别就更多了。这也是内阁诸君为什么一直在强调登来地区要交付赋税的原因。

袁崇焕那里更有话说了,从目前推测的情况来看登莱青三府大概可以收200万的赋税,这还是金银货币的数量,加上粮食的话数量更多,可是登莱青三府的官员对于户部和内阁的要求,一收一个不吭声,反倒是说登莱军和青州军花费很大且处于战争前线,说普遍大明存在的水灾,旱灾,蝗灾在三府也是肆虐,而袁可立觉得登莱青三府人人安居乐业,有的饭菜吃,而且即使有蝗灾,旱灾,水灾,但是也确实没有听到任何关于这些灾害的汇报。如果说是官员串通起来,那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些百姓会到蓬莱告状。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没有,于是袁可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各个县州发过来的公文情况一样,各个地方的粮仓确实很充盈,但问题是粮食确实不少。府库内并没有什么银钱,面对四不两直到来的袁可立各个县州也有话说,放眼整个大明北方,粮价稳定的也只有登莱青三府,如果把这些粮食给了户部之后,三府的粮价陡然上升。那不要说支援辽东地区作战了,三府地区就会破坏本来稳定的局势。而且言语当中对于大明内阁和户部工部等官员有些不满,毕竟那么短欠款单子三府各地官员都有了解,有好脸色就怪了。

但是这相对于袁可立,沈有容很清楚登莱两地的贵金属是有的,而且很多,不过都在兴华公司的铸币厂,那里存了不少于1000万的银子,而且都是质量很高的银元,但是那些银子确实有很大的用处,可是如果说把粮库的粮食拿走,事实上对于登莱也不存在粮食价格暴涨,但是说到底也是登莱青三府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状态。原有的官员保持留任,有上进心,可以培训的官员全部进入新华公司体制内进行培训后再上岗。那些混吃等死的就是空拿一份粮饷之后,有兴趣的拿着手里的银子进行投资,没有兴趣的也不想做事的就是被送到南下支援建设。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不仅是内阁,天启皇帝也想裁撤宽甸地区的兵力,因为这几年军事并不复杂。宽甸地区因为登莱军强大的军事能力,导致努尔哈赤事实上有些放任自流的味道,而宽甸地区除了建设就是种地,军队也开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轮替,沈有容也有些泄气,既然朝廷觉得宽甸地区没用那就直接撤下来,现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压力很大。虽然前线作战的都是规化营和雇佣兵。不过后方岛屿地区的治理也需要很多正规兵力的协助。而且从朝廷大员和天启皇帝的认知中朝鲜自己可以抵御女真人的进攻,不妨就给他们一个犯大错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