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火红大明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婚礼

火红大明 第二百一十四章 婚礼

作者:呆某讲故事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9 15:05:26 来源:小说旗

正月二十六,老宋的婚礼如期进行,相比于老二结婚时场面最大。吴启荣结婚时排面最大,老宋结婚可以说是学问最大的,参加老宋婚礼有一百五十多个放眼大明,不!放眼全世界最优秀的农业专家。

十二个电力学的优秀工程师,八个机械设计的专家,还有300多封各个地区送过来的祝福贺卡。而比较让人惊讶的是,和吴启荣结婚时候一样琉球国王同样送过来了庆祝的公函,并且安排了使者送来的礼物,西班牙驻吕宋岛总督也给了贺文,而且带着仆人一起参加。婚礼依旧是定在了辛鲜坊,这基本上成了兴华公司公职人员专门用于婚宴和饭局的场所。也是西班牙商人和日本人最喜欢下榻的地方。

杨向东此时正在帮忙接待,琉球的使者满脸都是喜悦,因为兴华公司推行握手礼,这些人大多也都清楚,杨向东和使者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琉球使者显然有些事情想和杨向东讨论,但是在这个情况下谈论确实也有些不合时宜,使者想些什么杨向东也很清楚。这几年的时间求求通过商业贸易的方式将大部分有才干的人送到了台湾参加培训,显然经过培训的这些人在作战能力上有了大大的提升,但是也同样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现在琉球的主要情况还是萨摩藩持续对琉球的侵略行动,双方的战争由李旦和兴华公司做了居中的调停,双方都划定了实控区域,并且将每年提供给萨摩番的粮食供应少了一半。但即使划定了实控区域,但实际情况是双方的摩擦还是经常发生。

当宴请的宾客渐渐都离开的时候,老宋,杨向东,吴启荣老二等人和他们的家眷单独坐在一个预留好的包房内,杨向东抱着老二的孩子正在拿一个橘子逗他玩儿。老宋很显然虽然脸色是红的但是没有喝多。

“洞房花烛夜时,老宋你现在陪着我们在这里喝酒不太合适吧。”吴启荣调侃到。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老宋摆摆手给已经空了的酒杯重新倒满酒后落座,“启荣预产期还有多久?”老宋询问正在给陶温雅剥橘子的吴启荣询问道。

“还有三个月了。”吴启荣提醒到。

“哎,我们现在的技术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要不就知道是姑娘还是儿子了。”老宋也是趁着酒气说道。

“如果是闺女的话,那就得嫁给我们家儿子了。”老二接茬说道。众人呵呵一笑。

既然是老宋的结婚,婚宴,既然谈工作上的事就不太合适,只是这些人也免不了从生活慢慢谈到工作上。“荷兰人也送了一份贺文。”老宋作为东道主反而第一个提起了工作。

“不明白荷兰人这么惺作态是图什么?”老二说道。

“我看荷兰人不是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吴启荣说到。

“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荷兰人希望东扩,我们现在的能力没办法影响到马来马六甲地区,从荷兰人的经验上来看,道理是和他们讲不通的,火炮是最好的发声筒。”杨向东说道。

“这场战争的目的之一,主要是为了我们扩大在马来马六甲地区的商业贸易,不能让荷兰人一家独大。同样从目前的情况来说,马六甲地区在我们未来的商业贸易上着很重要的位置。”吴启荣接过话茬说道。

“我记得西班牙人有句谚语,或许我们不清楚地球是围着太阳转,但是从现在上来看,地球是围着香料群岛上的香料在转。”杨向东说到:“我们在文莱地区有相当多的支持,同样欧洲人擅长的以宗教为基本盘进行大规模的殖民也是很不错的法子,不过我想他们的步子也只能停在文莱了。”说完这些,杨向东也决定要岔开话题,偷看上吴启荣身旁的陶温雅。“我看了最近的商业报告。陶伯在几内亚岛投资了棕榈和椰子的项目,这些都是需要工人的,岛上原住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而且很多都处于原始部落的状态,短期内公司能保证的就是投资人的安全问题,土地开垦和建设需要这些投资人出钱出力。”

“因为公司的土地红有政策,这些投资人对于自己出钱出力积极性并不太高。虽然公司一直在号召投资人去新开辟的岛屿上,进行开发和投资活动,不过真正能参与投资的人不多。家父的年龄大了,我们也希望能脱离大明那些烦事,所以我们买了很多在台湾地区的茶田和棕榈田,其实这也多亏了宋大哥提供的资料和优秀人才。”陶温雅说着举起酒杯敬酒,不过酒杯里却是果汁。

“公司对于积极投入新地区的投资人有扶持政策,不过你也知道现在公司最缺的就是人。看报告上你们承包的农田,需要最少800人,公司现在没办法给你提供这么多的人,就需要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杨向东也是有些为难。说到底,现在兴华公司的大力扶持也不过是提供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你现在有的资料文件,将一些土地非常好的地区给这些投资人提供。而陶温雅说出的也是兴华公司现在投资没办法扩大的原因,土地作为公有资产,这是公司的底线。

“其实也还可以。老丈人那里在老家也有自己的人脉,这次温雅也是花了很大力气说服家族内的人前往几内亚地区进行工作。工人的数量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也不是不可以解决,现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吴启荣宽慰到。

“这次战争结束,我估计会有大量的雇佣兵和退役士兵需要安置。”老二插话进来:“我看是不是可以进行军屯的模式,建立生产建设兵团加快建设。土地的分配数量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先进行大规模的农场建设也有了基础,大家对于军垦土地进行大农场生产,排斥心理没有那么重。而且从军报上来看很多日本,朝鲜籍的雇佣兵,希望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可以获得身份和土地。”

“身份获得会很困难,毕竟我们要的是有认同感和文化基础。谁都不希望自己花钱养一群白眼狼。”老宋喝了口茶水插话进来。

“我看日本籍雇佣兵和朝鲜籍雇佣兵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如果他们不想继续参加战争与雇佣兵的身份那可以雇佣他们进入各地的农场工作。如果不愿意去农场工作,那只能将他们退回原住地,更不能同意他们将部分佣金用来购买土地,土地公有是我们的底线不可能动摇。”杨向东说到。

“那规化营呢?”吴启荣询问。

“规化营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些都是有着一定基础的外籍人员,如果他们决定退役,或者是到了退役的年龄。我看按照绿卡的模式给他们发放工作证也可以,这就需要各地方的基础干部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其实大家也不用很担心,毕竟雇佣兵和规化营的兵役时间和我们护卫队的兵役时间差别很大。我看战报上说护卫队现在的请战热情非常高,而且士兵们要求继续服役的比例非常大。这就需要参谋部对于士兵的升迁和培训有细致的规划,士兵的待遇也必须要得到落实,我们不能让前线士兵流血流汗。家人在流泪的情况发生。我看上次伤兵的安置工作和阵亡士兵的家属待遇拍的就很不错,现在我们不比当初,有相当的土地可以给烈士家属进行分派。农业部的压力很大,他们要保证耕牛的供应数量,面部现在在全力支持战争需要的装备,但是农业的生菜工具也不能落下。”杨向东说完有些不好意思,本来是自己岔开话题的,但是现在话题却又重新绕到了工作上面去。此时老二的儿子终于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颗橘子拿在手里,却因为手滑掉在了地上,让众人又开心的笑了起来。

正月就在老宋的婚礼完成后结束了,时间到了二月,按照历史,天启五年(1625)正月,后金军取旅顺,游击张盘、都司朱国昌等战死。盖自辽土失陷,惟金州东监海盖,南近登莱,游击张盘以孤军据其地,而兵力单弱,退保旅顺。后金兵来芳,张盘力战死,朱国昌阵亡。在这个时空却没有发生,辽东半岛从盖州到宽甸五堡地区的沿海地区依旧由兴华公司的护卫队控制。

吴启荣回到了登莱,乘船刚刚到达蓬莱,袁可立那里的消息就到了,原来是从那个那里传来了消息,天启皇帝准备安排使者前往宽甸地区安抚,而同样的朝鲜的平安道郑继愿他发过来了最新的消息。这个消息远比内阁来的消息更加震动,历史上本来应该在天启三年发动的仁祖反正推迟到万历五年,而这次的叛乱规模完全比曾经的要更大,波及范围也比历史上的要更多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